然而中國領導人和他們的外交人士通過發言來平息公眾輿論,提倡開展一個更加務實的對話,以便更好地推動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和諧。
中國人常說:「不管怎樣,我們國家還有好多方面需要改善、提高的,而不是幫助其他國家的同時還要遭受指責……」當然,這僅僅是一個例子,它並不能阻止中國更加開放,更多投資,更好地推行開放戰略。
中國的反映不動聲色地表明了中國人民首先對他們的國家感到無比的自豪,若她能在世界各地保持投資,如美國、非洲、歐洲、法國、德國等。此外,她渴望被傾聽、被重視,渴望已取得的進步和她的現狀能被理解被肯定……也期待成為被禮遇的對象!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已贏得了他們為自己設定的第一批挑戰。他們認同一個獨立自由的國家,同時也期望被尊重。
中國迄今還未能實現所有的目標,但如果他們已經適應了不同的經濟和文化制度,就不會再接受其他國家的教訓和羞辱了。
中國人已經深刻剖析了他們的歷史過程,包括與世界發生的所有聯繫——過去的(或許很痛苦)、現在的和未來的。西方公眾輿論必須考慮這種新的形勢以及正在中國生成的新的心理狀態。
中國人經常說他們還需要進一步現代化,還需要更有利的改革,說他們的發展目標尚未完全實現。所有這些都亟需大刀闊斧的改革……
他們知道自己需要追趕和彌補的還有很多,還需要用幾十年的時間來搞建設,而這些是許多西方國家用幾個世紀才完成的。但如果我們期盼與中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並保持緊密合作,則需要我們重視中國民族文化的特有元素,就像對待其他國家的文化一樣。
在中國,如果批評是用一種溫婉、迂迴的方式提出,則可以被很好地接受……中國人會告訴你,什麼都可以平等的談論,尤其某些方面你有道理,那更不容質疑,對於一個從零開始的、如此廣闊的國家,需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以便更好改革發展。
二十一 世界證券市場和資本化
中國效應得以充分發揮!在2010年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股市(上海和深圳)憑借其2.208萬億歐元的市值排名世界第三,居於紐約和東京之後。自2006年起上海證券交易所(SSE:ShanghaiStockExchange)發展勢頭迅猛,到2008年6月,已超越倫敦榮登世界第七的寶座!
第一大證券市場
中國股市中的佼佼者有:中石油,中石化,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招商銀行,交通銀行,中國神華,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保險,中國太平洋保險等等。
中國作為世界金融界的重量級新星,單看其銀行和企業的市值就已經足夠。到2030年,中國的工業、貿易、電信、保險等許多企業將攀升至世界首位。
2010年世界排名前五的銀行:(單位:10億歐元)
國家
銀行
市值
>%
中國
中國工商銀行
17506
27.26%
中國-英國
匯豐銀行
13283
94.86%
中國
匯豐銀行(中國)
13123
45.90%
美國
摩根大通銀行
11142
64.20%
中國
中國銀行
10592
29.37% 如果中國銀行佔據了世界前五的排名,那麼中國其他企業的國際野心也在漸漸表露:中國國家基金投資集團已在美國黑石基金投資集團享有10%的股份(220億歐元);中國開發銀行成為巴克萊銀行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當然,中國工業企業也一直積極參與其中並無例外:例如石油巨頭中石油憑其2420億歐元的市值已經躍居世界第一,趕超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
如果世界100強總是由美國主導,那麼就市場資本化方面,中國的定位就越來越明確,發展也越來越好:例如電話運營商中國移動已躍居世界第十位;像中國的鋼鐵財團——寶鋼這類企業也熱衷於投資。戰略咨詢公司波士頓咨詢集團預測,未來世界的領導者定會是超級大國——中國。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始終保持在每年9.5%。如果中國繼續維持每年8%的經濟增長速度,那麼她的人均年收入到2031年則可達3萬歐元,到2040年則可趕超美國。
鑒於其龐大的人口數量,並考慮到其他大國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中國達到今天的高度實屬不易。經過三年時間的高速增長,到2009年中國的年平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印度和巴西,躍居第一位。
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長:三年的年平均增長率
中國
11.19%
印度
8.83%
巴西
4.93%
瑞士
3%
歐盟(27國)
2.29%
美國
1.73%
日本
1.22%
在未來可預計的範圍內,如上的經濟增長趨勢仍將繼續,而且會延續相當長的時間。例如,中國保持8%∼9%的經濟增長速度,而美國則維持在1.5%—2%左右。當然也需考慮到人民幣較原來每年升值4%,同時其通脹率為4%,而美國通脹率為2%。
未來中國
到2020年中國將攀升至世界前列
到2015年或2017年中國將趕超美國!
普華永道(PwC)的報告顯示:中國作為經濟最強國之一有望在2018年趕超美國,這主要得益於此次金融危機——它加速了權力中心向新興國家的轉移。
這家機構在它的報告中通過計算得出以下結論:從現在起到2020年,七個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體所累積的國民生產總值將超過G7。
PwC工作室指出,這七個國家分別是: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及土耳其。這些國家已從影響發達國家的經濟蕭條中脫離出來。世界經濟秩序的改變已無可避免,世界金融的重心將轉向亞洲,特別是中國!
二十二 人民幣:未來的國際貨幣
從貨幣戰爭的角度看,人民幣每日都會成為各大財金報的頭版頭條。
由於人民幣價值被低估,現在它成了所有關注與衝突的目標。面對中國長期的崛起,在未來幾年內,人民幣將保持升值趨勢。
同樣,新興國家的貨幣也將升值。投資者有意購買這些貨幣並進行長期儲備。貨幣戰爭已經悄然拉開序幕。
人民幣將成為國際基準貨幣之一,甚至是全球貨幣系統的參照。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促進了世界經濟的復甦。中國人民銀行(即央行)或將繼續實行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甚至更為靈活的政策。
在過去的幾年中,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對世界經濟的復甦做出了貢獻。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始於2005年。到目前為止,人民幣相比美元已升值21%,實際匯率增長16%。儘管人民幣升值問題成了國際貨幣舞台上所有爭論的焦點,中國還是希望保持一個較低匯率水平的貨幣以刺激經濟增長。
美國與歐洲國家不斷要求中國政府升值人民幣,譴責中國應對其貿易赤字負責。鑒於人民幣在過去的幾個月內升值了3.5%,中國政府反駁說人民幣的升值在長期內是可預見的,同時質疑美元的優勢地位並呼籲加速變革已腐化的國際金融系統。
中國領導人表示,歐元區的財政危機在長期內不會改變歐洲統一貨幣在世界貨幣系統中的戰略地位。
另一方面,中國建議創造一種可以替代美元的新的國際儲備貨幣,一種有利於新經濟類型創立的統一的世界貨幣,這將是擺脫美國政府干涉貨幣政策的最後選擇。而人們是否應該期盼一場貨幣戰爭的來臨呢?
中國預備將人民幣的外推作為一項長期戰略。一種貨幣的迅猛跌值或將導致世界貿易的快速動盪,並且促成其他貨幣的升值。
中國下一個改革計劃將增加人民幣的適應性,以使得中國經濟更少地受出口影響,更多地以國內消費為中心,而人民幣卻計劃成為國際基準儲備貨幣。
在回應針對人民幣問題的指責時,中國呼籲加強金融監管,同時強調其他國家首先應當確保其貨幣的穩定性。雖然美元一直被看做世界第一支配貨幣,那麼從中期來看,我們應該可以預見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特殊地位的喪失,這一角色(國際儲備貨幣)將有幾種支配貨幣共同充當:美元、歐元、人民幣以及日元。
另外一些專家指出由人民幣和日元充當亞洲單一貨幣的可能性。但從中日背後隱藏的緊張關係和中日兩國在貨幣領域各自擁有的自豪感來看,這一想法是不可行的。
「貨幣遊戲」仍在進行,一種未來的國際基準貨幣正在產生。但這需要時間!它的組成貨幣會有哪些呢?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人民幣一定會佔有一席之地,同時它的國際地位將更加鞏固。到2020年,它將成為國際基準貨幣之一。
二十三 中國,跨了五個大洲
當人們談論中國和中國人口時,人們通常指的是中國國土上應被算入的人口數。到2033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5億,這可不是一個小數!
但是,如果從世界範圍內的中國影響區域來看,中國的實際人口遠不止這些。加上受中國影響的國家和遍佈世界各地的華人,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超越國界的世界「大中華」。事實上,中國人分散在五大洲,遍佈130個國家和地區。
本世紀初以前,中國人離開祖國母親的懷抱,奔向世界各地,開始向海外移居。現在,超過一千萬的華人組成了各種網絡,這是一股無形且不可比擬的力量。定居在世界各個角落,這些華人構成了世界上最大、最有力量的民族聚集團體。海外華人首先集中於東南亞地區,但在最近的幾個世紀裡,他們漸漸在全球範圍內分散開來。
這些海外華人構建了一個「和平王國」。在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初始階段,他們從海外往家鄉投資,扮演了起決定性作用的角色。
在每個國家,華人在各行業都掌控了一些規模大小不盡相同的企業:食品、餐飲、服務、房地產、旅遊、銀行、金融、零售、股票、媒體、網絡、電信、交通、房建與公共工程及信息工程。但有更多的企業結成了極具力量的商業團體。
海岸線外,中國依然很大
過去,中國人移居海外的代價慘重:背井離鄉,流放異地,遠離祖國和家庭。這些苦工在一些外島,遙遠的國度或西方國家充當廉價勞動力。
從2000年開始,他們大都以做生意為由,多從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特別是唯一開放的大型港口城市上海出發。他們曾是排外、種族歧視,甚至大屠殺的受害者。這或許部分解釋了他們能在海外發家的傳奇和他們的經濟發展與無論在北美還是其他地區的一些重要華人團體相分離的原因。
之後,在最近的十幾年裡,移居海外的中國人從沿海地區和中國各地出發。帶著空前的文化、經濟、金融力量,這個巨大的團體組成了一個全新的多極平衡體。
華人團體在全球範圍內的擴散有以下特點: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分散在世界各地,富有社會與經濟多樣性。
華人身上的特點十分出名,以致我們可以把它們當做華人的標誌:低調,勤勞,商業嗅覺敏銳,商業上的成功,遵紀守法以及對接收國的適應力。華人世界編織了一張巨大的國際人文網,在全球構成了一幅中國拼貼圖。
現今,這些定居海外的中國人從事著各種不同的社會行業,其中有:勞動者,學生,幹部,工程師,技術員,科學家,研究員,藝術家,農民,商販,商人,金融家,商務人員,記者和公務員。這不包括數千萬前往世界其他國家欣賞風景的中國遊客。
華人、華僑引領跨國貿易
華人中間,部分人在國內或國際商業活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負責人的角色。
在很多人還不瞭解狀況的時候,海外華人就已掌握適應各種形勢的對策和應對人事的超高本領。這主要受益於他們在貿易現代化過程中取得的優勢和經驗。他們在中國人和華人之間建立起一個強大的文化、經濟、金融的溝通平台。
他們不一定都是中國籍的,但他們是「華人」的一部分。考慮到華人國籍的多樣性,上圖所列名單並不完整,也無法準確估量人口數。
如果我們再在列舉中加入中國收復的領土,即曾經的殖民地(富有的澳門和強盛的香港),再加上台灣地區和其他影響地區,中國文化圈在全球的影響無論是在數量、經濟、文化還是金融上都是異常強大的。中國與它眾多的文化影響圈發展經濟與金融上的關係。
中國和中國世界是一張大網
這主要是經濟、親屬或者利益的關聯。因此,一條連接中國與新加坡的高速鐵路正在建設中。
不考慮國籍,有著近14億人口的「中國文化圈」構成了世界上20%以上的人口。
誠然,現在我們離世界人口達92億(預計在2075年)這個數字還很遙遠,對中國未來的人口數也不甚清楚。人口數量應該保持穩定,但在一次聯合國關於未來300年世界人口發展變化的會議上,有關專家預測世界人口將會有驚人的變化。
這些專家表示,到2300年,世界人口或將巨幅減少至23億,或穩定在92億,或全球將迎來一次人口大爆發,數量激增至364億。這是一個多麼大膽的設想呀!
二十四 中國,西方國家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