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災時代 第33章 中國超車世界「諾亞方舟」如何造就 (1)
    隨著世界經濟與金融危機的蔓延,世界已經失去了平衡。美國霸權正在一點點減弱,讓步於中國利益,全球經濟權力正逐漸從歐洲向亞洲轉移、從西方向東方轉移、從美國向中國轉移。

    在這個決定性的轉折點,全球很多專家看好中國、全球很多專家看空中國。「看好」和「看空」的背後,究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隱情?

    正處於全球經濟超車道的中國,2012年前後,到底需要怎樣的想像力與勇氣?

    1.風動還是帆動,大通脹正在蔓延

    一隻北非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數天後可能引起一場全球的風暴。日前,來自重要產油國利比亞的「蝴蝶效應」正在迅速擴散,只不過,這次影響的可能是全球的油價高漲及輸入性通脹壓力。

    通脹「幽靈」令人們惶惶不安。就像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的官員所稱,這是「一場靜悄悄的颶風」。據歐盟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全球通脹已經抬頭,這是世界經濟復甦的代價,2010年以來,超出全球經濟復甦程度的食品和能源價格飛漲,是目前全球通脹的直接導火索。

    石油、銅、黃金,凡是地裡出來的大宗商品都漲價,現在輪到糧食和肉了。石油抬高了用於農業生產的柴油、化肥、用具以及運輸的價格,玉米、小麥、大豆、大米、肉類輪番上漲,糧價上漲速度驚人。以大米價格為例,國際米價一度突破1000美元/噸。這個價格是如此之高,就連泰國這個世界大米最大出口國的出口商都膽戰心驚。幾年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個價格基本維持在300美元/噸。泰國、越南、印度、埃及等大米輸出國在2011年初先後宣佈限制大米出口以保證本國供應。

    糧食多少年來第一次在全世界人民的眼中變成了珍貴的商品。在巴基斯坦,運送小麥和麵粉的車輛都需要准軍事部隊護送,而在馬來西亞,未經許可出口麵粉等產品就屬於犯罪。

    在印尼,總統蘇西洛·班邦·尤多約諾已向全國發出呼籲,鼓勵民眾自行種植紅辣椒。韓國政府動用了捲心菜、豬肉、鯖魚、蘿蔔及其他日常食品的應急儲備,這是韓國總統李明博抵禦通脹的努力之一。在2011年,有關食品通脹甚至是食品安全的話題,已經成為各國政府的當務之急。

    由於全球主要糧食作物的價格都呈上升勢頭。這種情況在包括海地在內的加勒比海島國中更為明顯。這些國家普遍依靠糧食進口,一些國家的食品價格上漲了40%。海地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80%的人口人均日生活費不足2美元。海地商人用卡車將一種特有的泥土從中部山區運到各地市場上販賣。婦女們購買泥土後,帶到附近作坊加工成被當地人稱做「特雷」的餅乾。她們將成桶的泥土帶上房頂天台,將裡面的石頭和土塊挑出,拌入鹽和起酥油。之後,她們把泥土捏成一個個小餅的形狀,留在烈日下曬乾,再把製成的餅乾帶到市場上販賣或當街出售。這種餅乾口感「細膩」,舌頭一接觸餅乾就能嘗到一股潮味。吃下幾小時後,嘴裡還殘存有一種難以忍受的泥土味道。在海地,吃泥餅乾的直接原因之一是近期食品價格上漲過快。

    2011年初,俄羅斯全面停止糧食出口,美國玉米產量下降。按照各種糧食的比例計算,在2002年賣100美元的糧食,2011年卻需要200美元左右來買。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11年初公佈的肉價指數,全球肉價已升至自199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過去一年內,已累計上漲16%。其中,羊肉價格已升至37年來高點,牛肉價格升至兩年來的高點,豬肉與禽肉價格也出現了大漲。

    中國農產品市場也處於國際衝擊之中,肉類、棉花、蔬菜、副食輪流出現漲價潮,給物價指數帶來了沉重的壓力。據中國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顯示,肉價的飆升則可用瘋狂來形容。2011年7月,全國肉價同比上漲43.5%,至少9個省份同比漲幅超過50%,其餘省份漲幅也在40%—50%。

    通脹為什麼難控制,在通貨膨脹及金融危機的背後,總是有著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的陰影。2008年,美國紐約期貨市場原油交易價盤由幾年前的25美元,暴漲至每桶145美元,與此同時,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而2011年初,美國紐約期貨市場原油交易價盤又重返110美元以上,並繼續走高,

    在國際油價不斷攀高的情景下,投資者加大了黃金購買力道以求保值,2011年4月國際金價登上每盎司1474.4美元的歷史新高,連銀價也突破40美元,飆漲到31年高點。

    物價、股市、房價、黃金、人民幣信用危機,匯率、熱錢、醫療,大學擴招與結構性失業等,是中國百姓近年所關注的熱點問題,至2012年,中國的通脹形勢則更為嚴峻:貨幣增幅始終維持在16%以上,五年後就翻一番;多數要素價格長期被管制,潛在漲價因素太多;農村紅利消失殆盡;輸入性通脹壓力空前。多重因素交疊使得CPI通脹隨時可能朝著兩位數急升。

    中國經濟學家王建認為,當前情況是,石油價格的暴漲,使得全世界對美元的需要相應加大,近而使美元被動性超發。由供給不足導致的價格上漲,「貨幣超發」只是價格上漲的結果,而非價格上漲的原因。

    因此,抑制輸入型通脹、供給不足造成的價格上漲,使用貨幣手段來「堵」,經濟代價巨大不說,政策的失誤會引發實體經濟大範圍破產、國民失業、收入驟減等。由於世界各國都在大量發行貨幣,這使得美元升值或貶值都將失真,國與國之間的貨幣強弱難以通過匯率表達,但最終會通過商品價格獲得表達。這個表達就是:商品價格剛性上漲。

    在全球通脹面前,中國的貨幣政策不管緊縮到什麼程度,都無法阻止價格的上漲。美、歐、日三大經濟體全都在執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巴西等前期已經開始收緊貨幣的國家最近已經停止了進一步的緊縮。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當國際儲備貨幣極度寬鬆之時,弱勢貨幣國家誰緊縮,誰將受到巨大的「衝擊波」。因為「熱錢」流入不僅會對沖緊縮政策,而且會使這個國家的流動性氾濫成災。

    美國經濟學者AlenMattich在《失衡的中國》一文中指出,通脹上升尤其不利於中國農村人口,食品支出在他們的消費開支中高得不成比例。為了控制通脹,中國政府可能會冒險刺破此前它允許膨脹的泡沫,尤其是過剩的工業產能。中國經濟和中國社會正被各種失衡因素撕扯,投資者不太可能已完全消化了這些風險。中國出口業處於產業鏈低端,獲利極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任何重大波動,都將使整個產業鏈受到破產的威脅。如果中國房地產資產依賴的收入(這裡主要不是指家庭收入,而是指企業和地方政府收入)因外國貿易壁壘而減少,地產市場可能將以驚人的速度突然崩潰。

    美國經濟學家米什金將貨幣定義為:「貨幣或貨幣供給是任何在商品或勞務的支付或在償還債務時被普遍接受的東西。」當紙幣危機全面到來之時,稀缺資源或者以稀缺資源建立起來的本位制,將成為米什金所稱為的「被普遍接受的東西」。擁有越來越稀缺的資源,就意味著擁有持續升值的財富,意味著,隨時可以兌換成任何一種貨幣的財富!中國老百姓為什麼去買高價房攥在手裡,因為通脹將帶來物價暴漲,自古以來房地產就是「硬通貨」,房子是大通脹後唯一能夠看得見點東西的大宗商品。中國老百姓喜歡儲蓄與當前社會的福利制度不完善有密切相關。買房則被當做通脹和負利率背景下的保值和增值工具……

    據中國人民銀行出版的《金融知識國民讀本》中的說法,「每一次通貨膨脹都是一個劫貧濟富的過程」。

    通貨膨脹最直接的影響是物價上漲,貨幣貶值,但對於窮人和富人的影響卻是完全相反的。實際上,通貨膨脹具有逆向再分配的效應,即讓富人更富,窮人更窮。據「恩格爾係數」的指標,越是窮的人食品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重越大,越是富的人則剛好相反。富人控制著大宗商品的流通、定價等。另外,就是那些富人可以通過貨幣資本化如購買土地、房屋、高檔奢侈品、藝術品等跑贏通脹,對窮人而言,擁有的保值固定資產相對較少,甚至沒有,擁有的或許只是養老、看病用的存款,在通脹下,這些存款也在貶值。

    由石油問題所帶來的通脹,經濟學家認為,2012年就是全球抗通膨的經濟年。全球通膨在歷史上屢見不鮮。如1923年,德國大通脹,即使是購買最基本的物品,也需要數量驚人的貨幣,買一片麵包就得要一手推車的現金。貨幣貶值得如此迅速,以至於在一天之中,要分好幾次向工人支付薪水,而工人也要趕回家將領到的薪水花出去,以免它變得一文不值。據德國一則舊時的報道,一個家庭主婦裝了滿滿一手推車錢(僅夠買一點食品)去買點吃的,一個小偷趁她不注意,把一車錢倒在地上,推著車子飛快地跑了,車子要比錢價值高得多。1929年的美國金融危機,由華爾德股市崩盤開始。可怕的通貨膨脹席捲而來,據記載,通貨膨脹嚴重到一位在奧地利退休的員工,領了一生的退休金,只換到了一杯飲料。

    而中國在1937年至1949年間,曾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100元法幣1937年可以買2頭黃牛,到抗日戰爭結束後的1945年只能買2個雞蛋,1946年只能買1/6塊固本肥皂,1947年只可買1只煤球,1948年8月19日只能買0.002416兩大米(每斤16兩),1949年5月只能買1粒米的千分之2.45。「大街過三道,物價跳三跳」。人們一邊吃麵,越吃越快,為什麼?當面還沒吃完,它的價格就上漲了。人們在核算成本、利潤時紛紛改用米、金、銀、外匯等為單位,支付工資採用米、生活指數或者外匯。上海市場大宗交易,如買賣房屋、地產、機器,甚至租房子,都以黃金計價,商品交易甚至蛻化到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這次通貨膨脹被作為惡性通貨膨脹的典型例子,成為中國貨幣史上的惡夢。

    由此,2011年到2012年中國經濟學家最關心的焦點是中國經濟在通膨之下,是否可能會失去它的動能。中國經濟學者劉軍洛認為,未來石油、農產品、黃金、稀缺礦藏、水資源價格會上升10倍。全球化經濟競爭已經到「交易體系對抗的時代」。

    《貨幣戰爭》作者、環球財經研究院院長宋鴻兵認為,美元將來肯定要崩潰,紙幣貶值也是必然規律,即使是億萬富翁,如果不做投資,30年後也有可能吃救濟。如果把1000萬存銀行裡,10年後只相當於現在的200萬。而應對紙幣貶值和美元崩潰的最好手段是投資黃金和白銀,尤其是實物黃金和白銀。因為在通脹面前,投資者首先想到的還是黃金和白銀,其他的投資品都想不起來。

    中國經濟學家向松祚認為,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基礎貨幣或者說國際儲備貨幣從380億美元激增到今天超過9萬億美元,增速超過200倍,而真實經濟增長還不到5倍。全球貨幣流動性氾濫是今日世界金融和經濟最致命的痼疾。據測算,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間,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月平均值為4.81%。如果在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時擁有100萬元,到現在只值當年的15萬元。如果根據貨幣購買力與日常消費品的價格進行比較,1978年的100萬元的實際貶值程度要超過85萬元。

    1981年的「萬元戶」,一萬元相當於當時人均儲蓄的200倍,30年之後,折算下來,需百萬以上才能抵當時的一萬元。由此,一部經濟史就是一部通脹的歷史。

    投資大師巴菲特認為,通脹是一種稅,其破壞性遠大於任何稅種。通脹對盈利的腐蝕卻是在不知不覺中的。以5%的通貨膨脹率來計算,目前現金的購買力在不到15年內,就會減少一半。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