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元接連貶值,此時,美國使用種種手段,通過美元壟斷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交易媒介地位,維繫和鞏固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在1970年美國和沙特阿拉伯簽訂了一系列秘密協議,將沙特納入其保護範圍之中,只要求沙特今後賣石油只用美元結算。從而一舉奠定美元的基礎,使得美元成為世界的硬通貨以及各種商品的結算貨幣以及各個國家的外匯儲備貨幣。這就是「石油美元」的來歷。而在美國的煽動和支持下,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在中東地區的戰爭一發不可收拾,石油價格一夜之間提高了幾倍,令歐洲各國深受打擊、無法自拔。在法、德兩國的推動下,法國、意大利等歐共體8個成員國達成了協議,決定於1979年建立「歐洲貨幣體系」,用來與美元抗衡。歐元現鈔於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如今歐盟27個成員國中已有超過半數的國家加入了歐元區,但是歐洲第二大經濟體英國、丹麥等國家因考慮自身利益等原因仍未進入歐元區。瑞典曾在2003年舉行了一次全民公決,根據公決的結果,拒絕讓歐元成為瑞典的貨幣。歐元異軍突起,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衝擊,而美國在兩次海灣戰爭後控制住了中東石油佈局,進而封鎖了歐元區進一步東擴的步伐。
由於沙特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國,因此歐佩克其他成員國也不得不接受了這一協議。從此美元與石油「掛鉤」成為全世界不得不接受的現實,任何想進行石油交易的國家不得不用美元結算。目前全球每年的石油貿易超過6000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總額的10%。
在中東,美國還有一個不聽命於人的對手——伊朗,2008年4月30日,伊朗石油部官員宣佈,伊朗已經在對外石油交易中完全停止使用美元結算。在歐洲,伊朗出口石油用歐元結算,而在亞洲則用日元結算。2008年以來,歐佩克成員國委內瑞拉也開始要求部分成品油出口以歐元結算。
伊朗是目前世界第四大石油出口國。美國政府認為,終止用美元結算石油,是歐元對美元國際貨幣地位的挑戰,是對美國利益的挑戰。
世界上第一個提出並實施終止用美元結算石油的是伊拉克的前總統薩達姆,而薩達姆最終被送上絞刑架。
以美元作為國際石油交易的計價貨幣,對美國來說,重要的是鞏固了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壟斷地位。美國從中至少獲得了多方面的好處:首先是徵收國際鑄幣稅。國際鑄幣稅即一國貨幣為他國所使用時所獲得的收益。美國一位前外交官曾說,「從此之後,美國財政部就可以通過印刷鈔票來購買石油,這是其他任何國家都沒有的特權」。其次是影響和控制油價。美國國內的利率調整和匯率政策都會直接影響國際油價,美國就可以通過國內的貨幣政策影響甚至操縱國際油價。壟斷像石油這樣的大宗商品的交易計價權,就保證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壟斷地位。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將當前經濟格局描述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產美元能夠購買的商品,而美國則負責生產美元,利用其核心貨幣提供國的地位,以印刷品的價格換取資本。在美國通過大量印刷貨幣來使債務縮水的背景下,世界各國爭相印刷貨幣,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入房地產、農產品等各類市場,並推高價格。
3.窮人落入陷阱,恐怖的「止贖」風暴
自美國金融危機以來,「止贖」已經變成一個令人「恐怖」的詞,所謂「止贖」,是指貸款人無力還貸,貸款機構強行收回其抵押房屋,並拍賣以償還剩餘部分貸款。
斯托克頓市是美國加州的一個小城市,毗鄰舊金山高科技公司聚集的灣區,從1998年到2005年,斯托克頓房產價格翻了3番。當2007年次貸危機突然爆發,房地產泡沫破裂後,斯托克頓受到巨大打擊。資料顯示,斯托克頓一套1540平方英尺(約143平方米),擁有3個臥室、2個衛生間的抵押房產回贖權喪失的房子在2008年3月價格為20萬美元,而一年後的售價僅為14.55萬美元。而斯托克頓一棟普通中等住宅的價格已跌至13萬美元左右,而在房地產泡沫的高峰期,同等類型的住宅價格會高達40萬~50萬美元。
2008年斯托克頓市住房價格跌了39%,很多高位買入房子的貸款人發現自己承擔的貸款已經高於房屋實際價格,於是選擇抵押房產回贖權喪失(Foreclosure),也就是斷供,把房子交還給銀行。2008年該市房貸抵押房產回贖權喪失率達9.5%,高居全美榜首。至2010年,斯托克頓市失業率衝上15%的高度。許多人失去工作沒有收入只好選擇把房子交給銀行自己另覓住處,房屋空置率大幅提高使房價進一步下跌。斯托克頓的房價已下降至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水平,那時候中等水平的住房價格是13萬美元。由此,《福布斯》雜誌頒布的「全美十大悲慘城市」排行榜上,曾將斯托克頓市排在榜首。
美國的斯托克頓只是美國樓市泡沫破滅的一個縮影。前美國勞工部長、加州大學教授賴克認為,美國人的住房夢已經變成惡夢。靠低息貸款擁有住房,對於許多美國人而言似乎都是一種錯覺。
以位於芝加哥西北約90英里的羅克福德(Rockford)市的一位普通美國中產人士為例,現年55歲的戈登女士屬美國的中產階級。她在該市一家牙醫診所裡做行政助理,丈夫在一家客戶服務中心工作,家庭年收入5.2萬美元,接近美國人口統計局(CensusBureau)公佈的約5萬美元的美國家庭年均收入。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這部分家庭的收入水平一直處於停滯狀態,進入21世紀後,甚至有所下降。戈登每月的基本支出讓她幾乎沒有任何可支配收入。她是在2007年市場位於高點時買的房,目前房子價值幾乎肯定低於她欠的房貸——10.3萬美元。她每月還貸(包括房產稅)1100美元。貸款利率為7%,而她一直無法以更低的利率進行再融資。其它支出包括每月500美元的汽車貸款——她上班需要開車——以及600美元的汽油和食品費用。在羅克福德,類似的家庭比比皆是。這裡以前是一個製造業城市,收入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主幹道Kishwaukee大街上,隨處可見以前的工廠、加油站、汽車展廳和酒吧等廢棄建築物。
至2011年,「止贖」的美國家庭目前已經達到數百萬戶,他們都接到了一封貸款機構催款信,內容大同小異:再推遲月供,房屋將被「止贖拍賣」。至此,美國20個大城市的房價自2006年的高點累計下滑超過32%。而據一家房價監測公司的數據,2010年美國住房價值縮水1.7萬億美元以上,如果從2006年算起已經蒸發了9萬億美元!
美國房價從1997年開始便一路飆升,以平均每年8%左右的速度增長著,但是在一些地區,尤其是洛杉磯、拉斯韋加斯和邁阿密,房價一年之間就能上漲20%~30%。
投機者蜂擁而至,大量購進房屋以便拋售,從而賺取利潤。比如,佛羅里達的共管公寓還沒開工就已銷售一空。在邁阿密,拋售公寓是一項有利可圖的投機。投機者一次會買進5套或10套公寓,有時甚至是在未動工之前。這種投機的理念是,在公寓開始建設時,他們就可以將手中的合約賣給其他投機者。當房屋建好時,接手的投機者再將合約賣給其他買家。無論是第一個買家,還是第二個、第三個買家,他們都沒有入住公寓的打算,完全沒有。
問題是,當房屋最終建成時,他們的投機對像看上去無比的孤寂和淒涼。夜晚駕車從旁邊經過,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幾乎沒有一套公寓裡亮著燈。大多數公寓都空無一人等待著最終的買家;最後真正入住其中的可憐人,可能花了大價錢。
最終,這變成了開發商的一個大難題,他們竭力趕走投機者,堅持每個買家只能購買一套公寓,並在特定時間入住。在一些項目中,開發商宣佈提供特別的優惠,這促使購買者在週末便蜂擁而來,以便在售樓處週一開門時佔據一個好位置。
1997—2007年這10年間,美國的房地產總值從8.8萬億美元上升至21.5萬億美元。
當房子成了私人取款機,從政府到個人,這種「免費金錢」的誘惑力非常大,使得房屋所有者紛紛衝到當地的銀行,申請貸款,然後在債務中越陷越深。向來善於從傻瓜手裡賺錢的金融行業也急忙趕到現場,向人們提供房屋淨值抵押貸款,可以用於「日常生活開支,比如食品雜貨以及煤氣費」。
當房地產泡沫破滅時,美國至少會有兩種人倒霉,借款人和放款人,兩者都跑不掉。借款人仍然償還貸款,否則就會失去房子,而且通常需要償還高於房價的貸款。許多人難以承受或不願承受,於是將損失踢給放貸的金融機構。
例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的房屋平均價格為50萬美元。聖何塞地區有多少人能夠承擔得起50萬美元一棟的房屋呢?美國人相信,盡可能多地購置房屋,即便超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也是一種精明的行為。不過,真正的泡沫性行為出現在美國南部的洛杉磯。在2005年,洛杉磯被評為美國最昂貴的城市,那裡只有14%的人有能力購買一棟房屋。
為了填補購買能力與房價之間的巨大溝壑,加利福尼亞大量地依賴創新金融產品,比如可調整利率抵押貸款。也正是由於這種依賴性,購買能力與房屋交易價格之間的差距拉大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
在2005年,加利福尼亞公共政策研究所的數據顯示,該州近1/5的房主將一半以上的收入用於房地產。最可怕的是,2001—2007年間,非傳統抵押貸款的數量和品種激增,意味著一個人一分錢不花也能拿到房子,還有零首付抵押貸款、初始利率很低的貸款、只付利息貸款、靈活償還型貸款、所謂聲明收入貸款(即借貸者可以通過自己的想像力描述自己的財務狀況),大量的沒有還債能力的美國人買到了房子,或者說字面上是這樣。
在普通美國老百姓看來,租房被看做一種人生的失敗,就像中學輟學或駕駛一輛老式斑馬牌汽車一樣。由此,美國人轉變成相互競爭的房地產投機者,而不是房屋所有者。他們實際上並沒有購買房屋,而是被這些創新的抵押貸款產品誘惑,這些產品更像是購買房屋的可選方式,而不是真正地購買房屋。
美國人全都忘了一個重要的事實:房屋就是房屋,它只提供一種服務,標價50萬美元的房屋並不會比標價30萬美元的同一套房屋提供更多的服務。同樣的屋頂,同樣的空調,同樣的任何東西。除了一點,當房屋被認為值更多錢時,就會發生兩件有害的事:其一,房主會「提取」一部分產權,並認為自己仍處於優勢地位。他並不擔心房價何時上升,貸款何時到期,他總是一點點地「取出」產權。這種預期是在房價上升中獲得的。最終,他們的房屋不可避免地遭遇價格滑落,貨款者也徹底地陷入困境。
另一個可怕的後果是,持有房屋的成本提高了。由於房屋變得更「值錢」,物業稅、保險費以及養護費都會水漲船高。這樣一來,房屋的淨價值或淨服務,即房主從房屋中獲得的利益實際上變少了。他住的還是同樣的房子,但卻花費了更多的錢,而這最終原因還是與美國人的過度消費有關。
全球投資家沃倫·巴菲特認為,美國問題的癥結在於越積越多的「金融槓桿」,這是,華爾街對「債務」的奇特說法。這是「聰明人走向破產的唯一途徑」,巴菲特說,「你的表現很出色,因而過上了非常富有的生活。但是,只要你使用了『金融槓桿』,就算你的表現一直很出色,做錯一件事就會被淘汰出局,因為任何事物乘以零都等於零。如果你周圍的人表現得都很出色,那麼,你出局的速度會大大加快。你的表現確實很出色,恰如『舞會上的灰姑娘』一樣:王子很英俊,音樂很動聽,你也高興得心花怒放。你尋思道:『混蛋,我為何要在夜裡11時45分離開呢?我要待到午夜12時差2分時再走。』但問題在於:牆上沒有鐘錶,而所有人都打算待到午夜12時差2分時再走。」一言以蔽之,美國就是這樣走進經濟大災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