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我誤解你了嗎? 第28章 中國可怕嗎?——算算中日的歷史賬 (3)
    日本資源極端匱乏,其陸地上除了盛產木材以外,基本上沒有什麼可用的能源。日本本島65%以上是山地,不利於農耕。在狹窄的日本島上,只有20%的田地適合於耕作,而且每塊耕地平均面積不超過2.5英畝。日本還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頻繁最嚴重的地方之一,颱風、地震、海嘯、火山爆發以及洪水暴雪,一樣也沒少。在日本列島周圍,每天3級以上的地震就有四次,日本國內共有活火山83座,占世界活火山總數的1/10,而且日本1/4的國土被火山噴出物覆蓋著。日本國內沒有大江大河,不具備產生原始文明的條件。更可怕的是,日本自古以來就屬於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貧瘠又狹窄的島嶼上,又必須承載著這麼多的人口。如果讓日本人株守孤島,沒有外援,那麼,這個地方遲早就會變成一個死島。?豻?貖?財

    可是,造物主在它的西面,安排了一個最敦厚的鄰居,那就是漢文化發源地,世界上最古老繁榮的文明古國之一——中國。而且更有意思的是,日本離中國之間的海運直線距離為700餘公里,通過朝鮮半島陸路來華也不過500公里。這樣的一個地理環境的安排使日本處於一個絕佳的自衛地位。首先,中國人要跨海襲擊日本,700多公里的海運距離是一個大陸民族難以輕鬆逾越的。而從陸路進攻日本列島,不但要越過崎嶇的朝鮮山脈,還要準備越過日本海峽的海軍,這也是冷兵器時代很難實現的。而這樣的地理位置對日本人則極為有利,當需要襲擊中國時,淺淺的日本海峽對於人人熟悉海潮的日本人來說,如同兒戲。而一旦戰爭失利,撤回本土就意味著安全,因為中國人從來就是大陸民族。

    中華文明自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已經有了5000多年,從中華文明進入成熟期的漢朝開始,日本文明才在世界文明史上第一次露出了身影。世界上用文字記載日本人歷史的不是日本人自己,而是中國人。

    中國的東漢時期的史書中,已經有關於倭人的記錄,大約是說,在朝鮮附近的大海上,有倭人居住,那裡的人身材矮小,所以稱為倭人。倭,就是矮小的意思。當時的日本,還處於刀耕火種的蠻荒時代。

    古代的日本人只能住在土洞裡,其土木建築技術是朝鮮人傳授的。日本歷史記載,5世紀後半期,新羅送來了一個叫豬名部真根的木匠,雄略天皇命令他建造房屋,他使用中國人的規矩和準繩,把中國的建築樣式第一次正式傳授到了日本。日本天皇的陵墓也是擁有中國技術的朝鮮人設計建造的。

    直到中國的三國時代,日本人仍舊沒有自己的服裝。當時的日本人,沒有針、剪,穿得很不成樣式,《魏志·倭人傳》記載,日本的男子「其衣橫幅,但結束相連,略無縫」;日本的女子「作衣如單被,穿其中央,貫頭衣之」。而且男子無論大小,都「鯨面文身,以朱丹塗其身」。這就說明此時的日本人還沒有衣服,男人身上像纏了個麻袋,女人身上像背了床單被,而且渾身刺滿了圖騰物,他們還處於原始人部落社會的狀態。

    公元283年,朝鮮半島的百濟首次向日本人送去了縫衣的女工,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地接受縫衣技術。

    同年,一群自稱是秦始皇后代的部族人也從百濟進入日本,給日本人帶去了養蠶和紡織技術,這是日本首次大規模地接受紡織技術工人。

    日本最早的制革術、繪畫術、曆法、醫藥、文學和儒學,乃至後來的全部文化教育事業,都是從朝鮮半島傳入日本的。

    從中國的三國時期開始,中國人就開始接受日本人的朝貢,最愛面子的中國人在被朝貢之後,當然回饋的是豐厚的贈禮。日本吃的糧食——水稻,日本人穿的衣服——麻布,日本人祭祀用的祭器——銅器,都源於中國。

    從東漢到魏晉南北朝直至隋朝的6個世紀中,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像樣的王國出現了,大和國,這就是今天日本國的前身。此時的日本人,依然沒有自己的文字,公元285年,朝鮮人王仁從朝鮮半島來到日本,向大和國國王(此時的大和國的首領稱為大王)獻上了中國的書籍《論語》十卷和《千字文》一卷,這是有歷史記載的日本人從中國人這裡學習文字的最早的記錄。此後,日本皇室開始正式學習漢字。

    公元645年,日本正式開始了效仿中國隋唐體制的大化改新。但是,在大化改新剛剛取得成效的公元663年,日本人就迫不及待地向朝鮮舉起了武士刀。

    公元663年,中國唐朝高宗龍朔三年,日本天智天皇起傾國之兵攻打新羅,意欲趁朝鮮半島混戰的機會攻入朝鮮,威脅唐朝的藩屬國新羅。同年8月,日本軍在朝鮮的白村江與唐朝和新羅的聯軍交戰,日本人慘敗。

    白村江之戰是中國軍隊第一次大規模的抗日鬥爭,奠定了此後接近一千年的東亞政治格局,對中日雙方都具有深遠的歷史影響和借鑒意義。這場戰爭是日本人對自己的恩人恩將仇報的一次大表演,其來龍去脈值得仔細分析。

    朝鮮半島自四世紀以後,逐漸形成了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國鼎立的局面。三國之間互相爭鬥,此消彼長。一直打到公元七世紀。公元594年,朝鮮半島的高句麗、百濟、新羅開始向隋朝朝貢。日本也於608年向隋朝派遣使節。622年,唐朝與高句麗、百濟、新羅建立冊封關係。在這三國中,新羅和唐朝關係密切,7世紀中葉,朝鮮半島紛爭升級,655年,高句麗與百濟聯合進攻新羅,新羅向唐朝求援。660年,唐高宗派大將蘇定文率水陸聯軍13萬前往救援,大敗百濟,俘獲其國王。同年9、10月間,百濟遺臣兩次遣使日本朝廷,請求援助,並要求送還在日本作人質的豐璋王子。大化改新後的日本,開始由農奴制向封建制轉化。日本人遂藉機出兵朝鮮半島。

    661年正月(農曆,下同),日本齊明女皇和中大兄皇子(後來的天智天皇,668年即位)親赴九州,欲統兵渡海西征,但齊明女皇因旅途勞頓,於當年7月病死,出征計劃被迫推遲。8月,中大兄皇子監國,令先遣部隊及輜重渡海。9月,5000日軍護送百濟豐璋王子歸國即位。662年正月,日本向百濟贈送大批物資。同年5月,日本將軍率舟師170艘增援。日本本土則「修繕兵甲、各具船舶、儲設軍糧」,隨時準備渡海作戰。公元663年3月,日本又增兵2.3萬人,唐朝也任命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為熊津道行軍總管,統舟7000進駐熊津城(今韓國公州)。5、6月間,百濟君臣之間發生嚴重內訌,實力銳減。唐軍與新羅軍隊趁機調兵遣將,於8月13日包圍了百濟王所在的周留城(今韓國扶安)。至此,慘烈的白村江海戰拉開序幕。

    公元663年8月17日,唐將劉仁願、孫仁師與新羅王率陸軍團團圍住周留城。唐將劉仁軌、杜爽與百濟降將扶余隆則帶領戰船170艘列陣白村江口。8月27日,日本援軍萬餘人,分乘戰船千艘,與唐朝水軍不期而遇。豈料首日水戰一開,兩軍戰船相撞,日本的竹木船多不敵唐軍的松木巨船,隔船相搏,日本的倭刀雖鋒利,也難敵唐軍的長矛勾槍。

    《三國史記》中描述道:「此時倭國船兵,來助百濟。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濟(朝鮮)精騎,岸上守船。新羅驍騎,為漢前鋒,先破岸陣。」次日,唐朝和新羅的艦船陣中,引三國時吳蜀聯軍火燒赤壁的戰法,突然連連發射燃火的矢箭,敵方猝不及防,四百多艘戰船頓然陷於火海。大多士兵跳入滾滾江水中溺水而亡,未死者皆投降,戰後,百濟豐璋王逃亡高句麗,殘軍盡皆投降,百濟復國化為泡影。

    白村江戰役,基本上決定了當時東亞地區的政治格局。百濟滅亡後,667年,唐朝和新羅聯軍乘機進攻,翌年攻陷平壤,存在705年之久的高句麗滅亡。

    白村江之戰的慘敗,也促使日本退守本土,900餘年(至1592年豐臣秀吉侵略朝鮮)間未敢再大規模入侵朝鮮半島。白村江戰敗後,日本中大兄皇子深恐唐朝與新羅軍隊進攻日本本土,於是從664年起,花費巨資,先後構建了四道防線。其中,日本在九州的太宰府建「水城」,它實際上是一座用於防禦的土壩,壩長1.2公里,底部寬80米,高十幾米,外側是一條5米深的水溝。為了保險,667年,日本將都城從飛鳥遷至近江大津宮。但是,唐朝和新羅的軍隊並沒有乘勝進軍日本本土。

    白村江交戰,是日本與唐朝的一次直接較量,它確立了唐朝在東亞地區的中心地位。面對強盛的大唐帝國,戰爭的慘痛教訓,促使天智天皇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對外政策。於是,日本及時修正對外政策,恢復了與唐朝的國交,開始積極選派遣唐使,全方位地學習唐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

    此後,大唐帝國不僅沒有懲罰日本人,反而以更加慷慨的姿態資助日本的發展。在白村江戰役之前,日本已經派遣過四次遣唐使。但史實證明,白村江戰役後,日本派出遣唐使的頻率、使團規模和影響力都遠遠超過戰爭之前。最具典型意義的第七次至第十次(669-733年)遣唐使,使團規模較大,一般為四條船,五六百人,約是戰前的兩三倍。

    唐朝的中國人是日本人的師傅,而且長期在世界上處於最強者的位置。要證明自己的強者地位,就必須打敗中國人。在日本人看來,只有擊敗中國唐朝,才能證明自己學成出師,也只有征服中國人,日本人的神國地位才能得到確認。在以後很長的時間裡,日本人都是把唐朝視為挑戰的對象,中國被稱為唐域,中國人被稱為唐人。

    自唐朝衰亡後,中國出現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國勢趨於衰弱,日本就很少再派遣遣唐使過來朝貢了,日本人的強者意識使他們只認可強者的國度,對於弱勢國家,他們基本沒有興趣。

    在白村江之戰被打敗後的日本人在此之後對唐朝更加恭順,好像什麼不愉快的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不過,挑戰大唐的意願沒有任何改變,此後的日本人,特別注意學習唐朝的軍事。同樣,對於鄰國朝鮮,有文字記載的1000多年的日本歷史,就是一部對朝鮮民族實施侵略、殺戮和凌辱的歷史。

    大和國大約興起於公元3世紀末,在公元4世紀末到5世紀初基本上統一了日本的除北海道以外的大部分地區。但新興的大和國在立國之初,就將征伐朝鮮作為自己的目標。公元4世紀中葉,大和國即開始策劃進攻朝鮮,公元4世紀60年代,大和國終於攻入朝鮮半島,征服了今朝鮮半島慶尚南道地區,建立任那地方政權,並設立「日本府」對朝鮮人進行殖民統治,朝鮮半島上的百濟國被迫成為日本的朝貢國。

    公元4世紀末,大和朝廷隨著國勢的增強,更加加緊了對朝鮮人的殖民掠奪。據高句麗好太王碑記載,倭(指大和國)於公元391年渡海擊破百濟、新羅,迫使其國人成為臣民。公元399年,倭寇大舉進攻新羅,「倭軍遍佈新羅國境」,直到公元404年,倭軍才被高句麗打敗。

    日本最早的史書就有關於早期日本人企圖欺凌朝鮮的記載。早在公元200年的時候,日本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統治者神功皇后就以「毅然」侵略朝鮮而世世代代受到日本人的崇拜。

    《新編日本王室史話》這樣記載:神功皇后不僅「容貌秀麗」,而且「聰明睿智」。她的丈夫仲哀天皇死後,她為了穩定軍心,決定封鎖消息,秘不發喪。她一改仲哀天皇攻打熊襲(當時日本列島上的一個叫狗奴國的地方),決定西向出征朝鮮半島,公元232年,倭人圍攻新羅都城金城。新羅王親自率兵迎戰,才將倭人打退。但是,神功皇后沒有白來,倭人掠奪了大量的金銀財寶和圖書,班師回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