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上海沉沒 第22章 香港:東方之珠的海洋債
    在香港,填海造陸已是常態,以至於特區政府不得不明令禁止維多利亞港一帶的任何填海工程,因為再這麼下去,港島和九龍將連成一片,維港也將就此不復存在。亞太最繁忙的自由港、國際航運中心和貿易中心、亞太交通旅遊中心、國際金融中心……頂著無數光環與桂冠的香港,在繁華背後隱藏著的,其實是和大海從不間斷的抗爭。

    背靠大陸、面向大洋的香港,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港口資源。正是因為其被譽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的「維多利亞港」異常出色的自然條件,早年英國人才不惜以發動鴉片戰爭為手段來從滿清政府手上奪得此地,以便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

    1997年,香港終於回歸了祖國的懷抱,而這裡吸引國內外目光的也早已不單是便捷自由的航運貿易。基於出色的貿易條件與基礎設施服務,在僅有上海約1/6面積的香港,截至2007年就有100多個國家的領事館或總領事館和超過3800家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落戶。並且,香港2009年高達14700億元的GDP已經佔到了中國的4.4%之多,在國內僅落後於面積與人口都遠勝於她的上海。而作為世界聞名的購物天堂、東方電影之都,香港在文化方面的影響力同樣領先於世,這裡有眾多華人明星,有全球第五座迪斯尼樂園,每年前來觀光購物的遊客絡繹不絕,更彰顯了她獨特的吸引力。

    因而就整個中國而言,雖然香港佔地不過彈丸,但其經濟與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一旦海水侵犯人口集中、商業集聚的香港,損失必將慘重。

    其實早在1992年,華盛頓氣象研究所的約翰·托平博士就在一次地質學會會議上披露:由於人類的活動加上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的幅度甚至將比人們所擔憂的還要高,香港很可能在21世紀被海水淹沒。

    前不久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則警告香港:「一項報告顯示,亞洲兩大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和新加坡,正面臨由全球變暖引起的洪災及其他災禍的嚴重威脅。同時,香港正面臨著海平面上升的威脅。到2050年,中國珠江三角洲的海平面可能會上升40至60厘米,這將使容易遭受洪泛侵襲的沿海地區面積擴大至多6倍,颱風造成的損失也有可能大幅增加。」

    同時,香港天文台台長李本瀅也表示,香港氣候受全球暖化及城市化問題影響,趨向極端化。「香港整體氣溫至本世紀末會上升4℃—6℃,並出現四次極旱情況;同時雨天日數減少,每次雨勢將非常大;颱風數目將會減少,但威力卻增強,曾在上世紀60年代多次襲港的『超級颱風』也將再度重現。」

    里昂證券公佈的經濟研究報告採納了美國太空總署轄下研究中心的預測,若全球平均溫度上升約3℃,北極格陵蘭和南極大部分冰川會融化,水位會上升6米,屆時維港兩岸會回復至未填海的光景。皇后大道以南會被水淹沒,國際金融中心、匯豐和中銀大樓、維園全被水淹浸,連添馬艦新政府總部亦難逃一劫。西九龍的填海區、香港文化中心也不會倖免,淹浸範圍北至旺角朗豪坊才止步。

    一個半世紀以來,香港的飛速發展得益於海洋,正是因為她佔據著通往大洋的交通要道,才有今天這樣的成就與規模;然而人類追求經濟效益而對自然無止盡的索取在香港的發展史中也體現的淋漓盡致,或者說,這是香港欠下的一筆「海洋債」。我們不希望海洋用如此極端的方式向美麗的「東方之珠」討債,但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檢討我們自己,然後在用行動尋求救贖。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