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上海沉沒 第6章 海面上升無法討價還價 (1)
    若氣候持續變暖、全球海平面持續上升,生態系統脆弱的三角洲城市首當其衝。它們不得不面臨遭受大段海岸線被侵蝕、大片土地被淹沒的厄運。在我國,這些地方正是上海、廣州、天津等繁華之地。

    有人曾形象地把海洋比喻為氣候變化的「雷達」,因為氣候的擾動最容易從海洋的變化發出信號。當20世紀的百年工業化車輪快速駛進21世紀,我們看到了那些附著在深海裡的「咒語」正在慢慢應驗。

    一、南極消失後的中國模樣

    下頁的這幅地圖(圖一)我們再熟悉不過了,但地圖中出現的黑色粗線條卻如一道縫合後的刀疤,徹底改寫了神州大地那雄赳赳的金雞形象。這幅地圖最早出現在2008年11月的《華夏地理》雜誌網頁上,綿延曲折的黑色粗標線乃是製圖者重新描繪的中國海岸線。

    黑色之粗線從何而來?製圖者是以海平面上升50米後為假設,劃出的中國屆時的新海岸線。這個「未來新海岸線」顯示的是,總體看來,屆時,我國國土的東部沿岸自北向南都將斗轉星移。最東部將新增入海口,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區乃至全國三大糧倉均不幸被淹,沿海地區海岸線後退。

    我們也許可以更詳細地羅列預測者所描繪的「中國新海岸線」:

    1.東北平原上新增兩個出海口,一個位於我國境內最東部的黑龍江撫遠縣,該縣城地處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的三角地帶;另一個則位於吉林省琿春市,該縣級市地處中、朝、俄三國交界處,是中國從水路到達韓國東海岸、日本西海岸乃至北美、北歐的最近點。

    2.遼東灣將向北退至鐵嶺市。

    3.京津冀地區的秦皇島、天津、唐山、北京以及河北省的東南部將沉入海底。

    4.中國最大半島山東半島將一分為二,將變成兩個島嶼,第一大島不再是台灣。

    5.江蘇和上海消失,僅有雲台山、紫金山等成為零星小島。

    6.安徽的淮北平原和長江沿岸地區被淹。

    7.全國三大糧倉江西的鄱陽湖平原、湖北的江漢平原、湖南的洞庭湖平原被淹沒,形成一個大湖區。

    8.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的海岸線退縮較少,但杭嘉湖平原和珠三角平原淹沒。

    9.台灣、海南的沿海平原被淹。

    如果氣候真的這樣持續變暖,或許上海藝人周立波在其一周脫口秀裡所調侃的「哪天,都可以在甘肅享受海景房了」,真會一語成讖了。

    也許,上面的地圖會讓很多人產生質疑,因為那更像一個「極端猜想」。但不妨讓我們再看看後面的這張圖(圖二),那似乎更加不可思議,但它確確實實地存在過。

    這幅圖出自2010年4月份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圖片描繪的是末次盛冰期太平洋西海岸古海岸線示意圖,在這張圖裡的東亞各國海岸線與現在有天壤之別。10萬年前,地球進入了迄今為止的最後一次冰期,這段寒冷的歲月持續到1萬年前才結束,其中最冷的時期距今大約2萬年,科學家即稱此為末次盛冰期。隨著末次盛冰期的來臨,北半球的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成為了冰川的中心,廣闊的冰川及冰蓋固結了大量的液態水,使該時期的海洋面積收縮,海平面下降到比現在低120—130米的水平。今日的渤海、黃海和東海全部消失,成為陸地,上海、香港變成內陸城市。海南島、台灣島都與大陸相連,韓國的度假勝地濟州島變成了「濟州山」,而日本四島相連變成了「扶桑半島」。深色線條標注的一條幾乎連貫的海岸線將東亞與太平洋相隔。

    1萬年後的今天,中國、朝鮮、韓國、日本、越南等國的海岸線涇渭分明,海升海退、陸顯陸沒、在地球的歷史上再一次挑戰了我們「保守」的神經,只是時間太遙遠,遙遠得都無法想像。

    氣候變暖、海平面持續上升是上幅令人震驚的「未來示意圖」成立的前提。目前科學家的推測是,當南極的冰雪全部融化,海平面將上升60米。而備受爭議的劉小漢教授(國際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地球科學組中國國家代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長)更為語出驚人地預測——「最快到2050年,南極冰蓋可能將全部融化,海面將上升近70米,全球沿海城市將受到極大威脅!」

    70米可能算是所有預測海平面上升數字中最高的一個了。但是,這個70米有根據麼?有存在的可能性麼?劉小漢的解釋是:8000萬年前,地球氣溫非常高,平均氣溫比現在高6.5℃。由於高溫帶來的強氧化作用,那個時代的地層泥土都呈紅色,專家稱作「紅層」。在那個時代,南極和北極格陵蘭都是沒冰蓋的,地球隨後逐漸變冷,距今約3400萬年前,南極冰蓋逐漸形成。

    目前,南極大陸上覆蓋著2000米厚的冰蓋,英國科學家發現。位於南極的拉爾森地冰架,從2002年1月31日開始,佔整個冰架1/4的部分也就是800多平方公里的冰架開始和主體分離,只用了35天就從衛星照片上消失了。科學家擔心隨著氣候變暖,還會有更多的陸地冰架融化。據CCTV10播放的紀錄片《地球在變暖》中介紹,南極的大陸性冰架和海洋性冰架不同。海洋性冰架就好像杯中的冰塊,它的融化不會造成海平面的上升。但大陸性冰架如果融化,原本位於陸地的冰層落入水中,如同額外地給水中加冰,當冰融化時就會導致海平面上升。

    而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的預測,在未來不到100年的時間內,氣溫可能上升到8000萬年前的歷史高位,在這樣的溫度條件下,南極是不可能存在冰蓋的!若平均厚度4600米的南極冰蓋屆時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66米,而算上格陵蘭的冰蓋融化,海平面將再上升4到7米,事實上,還有北極和青藏高原的融化的冰……

    南極冰蓋融化的現狀,我們已經在「地球危機報告叢書」第一卷《2012地球懸念》中有詳細的解讀。最新的消息是,歐洲航天局在2010年3月9日公佈了一組環境觀測衛星拍到的圖片,它記錄了今年2月初南極巨大冰山相撞的情景。由來自南極東部的B-9B冰山和一條長達160公里的默茨(Mertz)冰舌相撞產生了世界第二大冰山,新冰山被命名為C-28,該命名意味著它是自1976年以來從南極洲臨澳大利亞部分分裂出的第28座冰山。其長度為78公里,寬度為39公里,面積約2500平方公里,相當於三個半香港島(面積約為702.64平方公里)的大小。南極氣候與生態系統合作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對此發表了簡短的聲明:「未來兩座巨大冰山的位置很可能會影響當地洋流循環、海冰及深海海水的形成。」南極冰蓋的消融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只是消融後引發的海平面上漲尺度還在科學家的研究和確認中。

    預測海平面上升70米並不是劉小漢的一家之言,大洋彼岸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的安德斯·卡爾森教授也在其所從事的研究中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只是他的對象指向了格陵蘭島。格陵蘭全島約4/5處於北極圈內,是繼南極洲以外大陸冰川面積最大的地區。根據美國宇航局地球物理學家斯科特·盧瑟科的「重力恢復與氣候試驗」(GRACE)衛星測量數據顯示,在過去五年中(2004—2009)格陵蘭島大約消失了一半以上的陸冰。這些融化的冰水足以裝滿11個切薩皮克灣(切克薩皮灣是美國最大的海灣,面積約為16.5萬平方公里)。

    卡爾森及其同事重建了最後冰河時代末的冰蓋融化事件,他們選取了當時覆蓋大部分北美地區的勞倫泰(Laurentide)冰蓋作為原型,模擬在溫暖世界中的冰原是如何快速消融的,又如何導致海平面上升的。研究小組發現有證據表明較大的冰原能快速分裂,而且,導致勞倫泰冰蓋快速分裂的力量相當於現今格陵蘭冰原所面臨的這種破壞力。如果科學家從勞倫泰冰蓋消亡獲得的研究結論是對的,那麼由格陵蘭冰原消融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估計就嚴重低估了,這些冰原擁有的水量足可以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70米。

    劉小漢與卡爾森模擬推測的結論可能屬於大部分科學家口中的「少數派報告」,仍然有科學家們表示,海平面漲得沒那麼快,上述說法太過誇張,最糟糕的情況也就是,如果南極西部冰蓋在未來數百年甚至數十年間局部甚至全部崩塌,將會造成全球部分沿海地區的海平面上升6至7米。

    6米,亦或60米、70米,這些數字本身都不是很大,也沒有感情。但是,倘若置於海平面上升的境地中,這些數字都將是災難性的,人類的祖先世代於黃土地上辛勤耕作開拓出的版圖,卻不得不面對時間長河中彈指一揮的潮起潮落,人與自然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相處啊!

    由我國國家海洋局發佈的《2009年中國海平面公報》表明,受氣候變化的影響,2009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處於近30年高位,比常年高出68毫米,也比2008年高出8毫米。數據分析顯示,近30年來,中國沿海海平面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平均上升速率為2.6毫米/年,高於全球海平面1.7毫米/年的平均速率。專家預計,未來30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將繼續保持上升趨勢。海洋學家、中國海洋學會常務理事王詩成則認為未來可能是這樣的一種趨勢:「到2030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將上升約10至40厘米,2050年將上升約30至60厘米,2100年將上升約40至90厘米。」

    儘管我國相關部門對海平面上升的幅度預估遠遠低於國際上的預測數據。然而,即使是30厘米、40厘米的升幅,仍然會對我國造成不可輕估的傷害。根據《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的估算,如果海平面上升30厘米,珠三角、長三角和黃河三角洲、華北平原可能遭淹沒的海岸低窪土地面積超過2.3萬平方公里。該報告是由我國科學技術部、中國氣象局、中國科學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外交部、國家環保總局、教育部、農業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國家海洋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12個部門組織編制和發佈的第一部氣候變化科學評估報告。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