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上海沉沒 第7章 海面上升無法討價還價 (2)
    1米,可能就會成為中國的一個臨界點、一個難以逆轉的關鍵點。因為在中國,沿海部分地區海拔只有1米至3米,一些地區甚至已經在海平面以下,現正以海堤來防護。長江三角洲和蘇北濱海平原,有11000平方公里海拔不超過2米。長三角中心的上海平均海拔僅為1.8米至3.5米,最低處只有0.91米。據估算,海平面若上升1米,中國的四大海濱平原中,整個珠江三角洲平原連同廣州等大小14個市縣、長江三角洲平原的東半部連同蘇州以東的上海等大小34個市縣、華北大平原的東半部連同天津等14個市縣、下遼河平原的南半部連同營口等3個市縣,都有被淹沒危險。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可能將完全消失,太湖將與東海連成一片。被沉沒的總面積可達92000平方公里,遠大於奧地利的國土總面積(83853平方公里),相當於荷蘭國土面積(41548平方公里)的2倍多。而淹沒區的人口約有6700萬,比整個法國的人口多得多。假如再加上中國山地海岸區淹沒的地帶或小片三角洲,則全國被淹沒的總面積可能將在12.5萬平方公里以上,7000萬人口或需內遷。

    與此同時,海水上升1米,還將引起強烈的海水入侵,使所到之處土壤鹽漬化、地基軟化、環境惡化,危害工農業生產。上升的海水還將抬高河流入海處的水位,使河口區風暴潮更頻繁;並會使海岸帶侵蝕加強,海灘消失。

    2003年和2006年,國家海洋局對全國重點岸段海岸侵蝕調查的結果就曾顯示,大部分岸段的侵蝕速度仍在加快。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海洋經濟與科技研究室主任劉容子表示,近年來,由於缺少合理岸線利用規劃,人工岸線遍地開花,自然岸線加速減少,生態防護功能降低。截至2007年,天津市的自然岸線已經全部消失,海岸線均為海擋、堤壩、碼頭等人工岸線;此前的20多年中,河北省平均每年減少海岸線八公里,速度極其驚人。上海崇明島東部的一段海岸,連續侵蝕長度達到了8公里之多,最大侵蝕寬度達到了60多米。而海南全省遭受侵蝕的海岸線長度已達300公里,部分區域的海岸侵蝕導致當地一段海岸後退約80米。國家海洋局發展戰略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鄭淑英說,大段的海岸侵蝕導致了沿海公路被毀,農田、防護林和貼岸建築受損嚴重。

    受損嚴重的不只是中國,整個世界都會嚴重創傷。對於亞洲而言,IPCC的相關報告指出,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亞洲將失去2500平方公里紅樹林,1000公里水產地變成沼澤。紅河三角洲5000平方公里土地和湄公河三角洲1.5到2萬平方公里土地將被淹沒。

    二、極端氣候之致命武器

    2009年,這一年我們似乎經歷了地球一個世紀裡最大的「生死劫難」。羅蘭·艾默裡奇在暗黑的影院為我們上演了一出世界在短時間內毀於一旦,地球重新洗牌的警示預言——《2012》。現實中,全球各地發生的種種極端氣候災難也讓整個世界陷於人人自危的境地。

    最常見的一種極端氣候災難就是暴雨,2009年6月起,中國大陸22個省區下起了大豪雨。不僅四川、湖南、湖北遭遇洪水,連廣東、廣西、江西、貴州這些以前很少發生大水患的長江以南地區都紛紛告急,幾乎無一例外地出現「入汛以來範圍最廣、強度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暴雨過程」。受災人數更是觸目驚心,江西、廣西、湖南、安徽四省區受災人數均逾300萬人,湖北一省已超過600萬,帶來的經濟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熱帶風暴「凱薩娜」過境,菲律賓遭遇42年一遇大洪災,首都馬尼拉80%被泡水中;同一時間,美國佐治亞州及首府亞特蘭大也遭遇連連暴雨,50%土地被暫時淹沒;還有,土耳其那座跨越歐亞大陸的歷史名城伊斯坦布爾市也在洪水之中化為一片水鄉澤國。

    除了人類受災,就連隱世於南極的小企鵝也未能倖免於難。南極地區由於連續爆發反常暴風雨,導致成千上萬隻新生小企鵝活活凍死。據科學家估計,經此一劫,南極企鵝的數量將銳減兩成。其中,受災最嚴重的當屬阿德利企鵝,這一物種目前的數量已下降80%。因南極在過去50年裡,大陸的平均溫度上升了3℃,達到-14.7℃,冬季頻發的暴風雪漸漸被更加冰冷刺骨的暴風雨所代替,這一情況是前所未有的。紐約探險家強·鮑爾馬斯特告訴我們「企鵝的皮毛可以在大雪中保護自己,卻不能應付暴雨,這就好像一個穿著厚夾克卻被雨淋濕的人一樣。」因此,如果這一狀況繼續惡化下去,那麼,不過10年,像阿德利企鵝這一物種就會從此在地球上消失。

    暴雨之後,寒潮緊跟其上。這時,我們看到了一個被冰封雪藏的世界:美國科羅拉多州在夏季的最後一天竟然下起了小雪;北歐諸國大雪漫天飛揚,南亞幾國也普降幾十年一遇的暴雪……

    在雨雪的另一端,一些國家卻正在經歷著高溫熱浪與乾旱:南歐的西班牙、意大利、希臘因高溫森林大火連天,各國紛紛忙於救火降溫。東歐多個國家也是熱浪滾滾,涉及塞爾維亞、匈牙利、捷克、克羅地亞和奧地利等國。其中,東歐地區還出現2009年入夏以來第一個被熱死的案例:塞爾維亞西部沙巴奇市一名66歲的男子在太陽底下騎自行車時中暑倒下。據曾在倫敦國王學院任職的教授西蒙所言:倫敦平均每年夏天因高溫死亡的人數大約120人。

    當2009年,地球所經歷的種種已經開始激盪起人類的強烈關注,哥本哈根大會也在被寄予「人類拯救地球的最後機會」的希望中在丹麥舉行。但是,在16天裡,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關鍵詞卻是:陣營、談判、醜聞……,這一次攜手功敗垂成。

    2009年謝幕了,歷史拐進2010年,海地地震、智利地震、各國雨雪依舊紛紛揚揚,問題依舊在持續增加……

    在我國,由於2009年6月爆發了中等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一些氣候專家根據近30年的經驗和全球變暖的趨勢,預測2009至2010年為暖冬。令人震驚的是,本該是眾人口中已成定局的「暖冬」卻出乎意料的寒冷,從新春佳節開始持續了一個月的雨雪天氣。3月裡,我國西北地區東南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華南、四川盆地等地還相繼出現兩次明顯降水過程,其中江淮、江南等地的部分地區出現了暴雨。其中,杭城遭遇60年來最強雨量,是多年同期雨量的2倍,全省有13個大型水庫超過梅汛限水位,30個中型水庫超梅汛限水位。

    而且2010年入春以來我國許多地方異常天氣頻發。以深圳為例,在短短2月份一個月的時間裡,深圳市民便穿越了冬、春、夏三季。依據氣象學劃分,2月13日深圳氣溫降至10℃,2天之內氣溫降幅達10℃,已達到「入冬」標準;2月20日又進入「入春」標準,隨後氣溫持續回升,5天後,2月25日深圳氣溫再度達到「入夏」標準。據深圳市氣象台的監測數據表明:深圳2月下旬(21日-28日)的平均氣溫為21.7℃,比歷年同期的15.6℃偏高6.1℃,僅次於2009年的22.5℃,為歷史同期第二高溫紀錄。尤其是2月28日,溫度一度達到28.8℃,為歷史同期第三高值。

    深圳市氣象台預報處副處長彭勇剛認為,全球變暖是導致異常天氣頻發的主要原因。當月4日深圳遭遇的48年來罕見暴雨,也是極端天氣的表現,預計未來深圳天氣異常狀況仍有可能頻繁發生。

    同時,在我國廣袤的土地上,耕地受旱面積驚人地達到645萬公頃,超過多年同期均值近180萬公頃,有2000多萬人因旱飲水困難,其中,西南部五省區是重災區。其中雲南、廣西的部分地區的旱情已達到特大乾旱等級,貴州省秋冬連旱,出現80年一遇的嚴重乾旱,部分地區旱情甚至百年一遇。中國民政部統計顯示,截至2010年3月,嚴重旱情已導致我國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5省區6130多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503.4萬公頃,絕收面積111.5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達236.6億元。

    而環視全球,澳大利亞遭遇百年一遇暴雨襲擊、墨爾本冰雹大如高爾夫球從天而降;大西洋強烈風暴「辛加」登陸歐洲西部,法國、葡萄牙和西班牙均遭淹。

    於是,帶著2009年未完的使命,2010年在墨西哥小城坎昆,各國政府再次齊聚一堂商討應對氣候變化的對策。儘管相比令人極度失望的哥本哈根,坎昆會議重新凝聚了人們的信心,但遺憾的是,真正有約束力的協議仍然沒有達成,在2012年《京都議定書》到期之前,人們還有多少時間來討價還價呢?而進入2011年,巴西和澳洲的洪水仍在持續氾濫,新西蘭和日本相繼遭遇強震侵襲,北半球各國在這個冬季依舊被極度寒冷的氣候凍得瑟瑟發抖,人們對此根本束手無策。

    聯合國世界天氣組織(WMO)負責檢測全球天氣數據的數據應用中心主任OmarBaddour就將這種變化稱之為猛烈的極端氣候,這種極端氣候有可能是幾十年一遇或百年一遇,他認為這與全球氣候變暖具有一定的關聯。

    極端氣候在全球的此起彼伏成為提醒人們「全球變暖」的信號。我們無法去理解那些數據或表格背後的意義,但是,當我們親身經歷這些罕見的氣候現象,才深有體會那每一個1℃所承載的命運。

    國家氣候中心的研究人員黃磊表示:我們通常所說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指天氣(氣候)的狀態嚴重偏離其平均態,在統計意義上屬於不易發生的事件。極端氣候的形成與全球變暖具有一定的聯繫,可以從兩方面進行解釋:

    從概率論上來說,如果某一地區或地點的天氣在多年平均條件下呈正態分佈,那麼在平均狀態處的天氣現象出現的概率最大,極大與極小狀態下的天氣現象不易出現。就溫度這個氣候變量來講,就是說偏冷和偏熱天氣出現的概率較小,極冷或極熱的天氣出現的可能性就更小。但現在由於全球氣候變暖,該地氣溫的平均值增加,這時偏熱天氣出現的概率將明顯增加,並且原來很少出現的極熱天氣現在也可能頻繁出現了,高溫熱浪等極端事件將變得頻繁。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