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解密 第40章 附件 (8)
    科威特勢單力孤,約2萬人的科軍,只有5000餘人撤到了沙特阿拉伯,其餘部隊潰散或投降。海灣地區之所以牽動美國及其他許多國家的神經,主要是該地區擁有極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所致。中東的五大產油國(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聯酋)均在海灣地區。世界20個特大的油田,有11個在海灣地區。

    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取得聯合國授權後,實施「沙漠盾牌」行動,分別於1990年11月8日和11月底完成了兩個階段的部署。是時,美軍在海灣地區的總兵力達到43萬人,其中陸軍26萬人,海軍5萬人,空軍4萬人,海軍陸戰隊8萬人。主要武器裝備有:坦克1200輛,裝甲車2000輛,作戰飛機1300架,直升機1500架,軍艦100餘艘。連同其他國家出動的總兵力達60餘萬人。並於1991年1月16日開始對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內的伊拉克軍隊發動軍事進攻,主要戰鬥包括歷時42天的空襲、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邊境地帶展開的歷時100小時的陸戰。

    1991年的海灣戰爭,是一場當代軍人從沒目睹過的戰爭。伊拉克軍隊經過擴充,總兵力達到77個師、120萬人。在科戰區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線共部署42個師,約54萬人,坦克4280輛、火炮2800門、裝甲輸送車2800輛、作戰飛機760架。經過5個月的全面封鎖,38天的空中突襲,100小時地面戰鬥,頃刻土崩瓦解。如此龐大的軍事力量又如此迅速地崩潰,戰爭雙方都沒有想到。

    戰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宣稱要讓海灣變成越南,讓美國人在這裡血流成河。美國總統布什也為自己軍隊的傷亡做了充分的準備:美國在海灣戰區的戰地醫院準備了18530張床位,在歐洲準備了5500張床位,在美國本土也留了22000張床位,共計46000張床位。在美國頗受尊重的思想庫——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預測美軍的傷亡將達1.5萬人。美國國防部後勤局的計算機也得出了同樣的數字。1.5萬個裝屍袋悄悄準備好了以後,戰場指揮官,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將軍提出了一個較樂觀的估計:陣亡5000人,美軍參聯會主席鮑威爾上將提出的數字最低,也在3000人左右。

    預想的傷亡人數並沒有出現。美軍以146人陣亡467人受傷的代價輕易取得了海灣戰爭的勝利。陣亡的146人當中還有35人死於友軍火力誤傷,28人喪命於一枚來襲的飛毛腿導彈。真正面對伊拉克近距離火力戰死疆場的僅83人。

    時任美國防部部長的切尼在報告中列舉了美軍致勝的數個「得益於」:得益於對方孤立,得益於盟國支援,得益於獨特的沙漠環境,得益於戰爭發生的時間,得益於長時間的戰前的準備。

    結局

    據戰後統計,在這場戰爭中,伊拉克部署在科威特戰區的43個陸軍師中,36-38個師喪失戰鬥力,傷亡8.5-10萬人,被俘8.6萬人,損失坦克3874輛,裝甲車1450輛,火炮2917門,飛機324架(包括被伊朗扣留的109架),87%的海軍作戰艦艇遭重創或被擊毀。科威特直接戰爭損失600億美元;伊拉克損失達2000餘億美元,美國耗資600億美元。

    1991年12月26日,蘇聯解體後。美國贏得冷戰的勝利,舉國上下歡欣鼓舞,享受「和平紅利」的呼聲不絕於耳。

    【科索沃戰爭】

    時間

    1999年3月24日-6月20日

    雙方人物

    地形

    南聯盟國土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為前南斯拉夫面積的39.94%。據1991年人口普查,人口約為1040萬人。自1991年內戰開始,原南斯拉夫聯邦一分為五,隨著臨海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和波黑等共和國先後脫離,南聯盟只剩下黑山共和國不足200公里寬的出海口。而巴爾幹半島大部為山地(約占總面積的十分之七),其與歐洲大陸相接處十分寬闊,沒有高山阻隔。

    場景

    南斯拉夫位於巴爾幹地區,是地中海的咽喉,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所謂南斯拉夫,也就是南部斯拉夫民族的意思。斯拉夫民族最早起源於今天的俄羅斯和烏克蘭等東歐地區。公元五至六世紀,部分斯拉夫人開始遷徙到今天的巴爾幹半島,成為今天的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馬其頓等斯拉夫民族的祖先。到公元九世紀開始形成一些斯拉夫民族國家,如克羅地亞、塞爾維亞等。南部斯拉夫各民族受拜占庭文化影響較大,除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外,大都信奉東正教。

    南斯拉夫歷史上是西歐(先是奧匈帝國,後來是德、英)、俄羅斯、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三方爭奪的焦點,形成了極其複雜的各族關係。南斯拉夫各族的狀況是,說著非常近似的語言,卻使用不同的文字;有著基本一致的族源,卻信仰不同的宗教。

    南斯拉夫在二戰後四十多年時間裡,巴爾幹地區一直屬於蘇聯的勢力範圍。作為東歐劇變的組成部分,1945年成立的南斯拉夫聯邦於1991年迅速解體,分裂成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馬其頓和南聯盟(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由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聯合組成)五個獨立的國家。原南斯拉夫本來就是個多民族國家,同屬一個國家時,民族矛盾尚可緩和。但一旦國家分裂,各民族矛盾就如火山一樣爆發。分裂成這麼多國家,必然會有很多領土糾紛和其他利益衝突。國家間誰都不服誰,經常大打出手。更為嚴重的是,每個分裂後的小國並非是單一民族,仍然是多民族國家,某些民族仍然謀求進一步分裂,進一步獨立出去。起初最為嚴重的是1992年波黑境內的波黑穆斯林、克羅地亞族和塞爾維亞族三個民族之間的衝突。這些衝突愈演愈烈,終於釀成波黑境內長達三年的全面內戰,死亡人數超過25萬。在各方打得精疲力竭之後,終於在1995年簽訂代頓協議,實行停火。

    科索沃是南聯盟所轄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個省,90%以上是阿爾巴尼族,其餘是塞爾維亞族、黑山族等。由於歷史原因,科索沃的塞、阿兩族長期不和,阿族要求建立「科索沃共和國」,並謀求從南聯盟分離出去。而塞族則將科索沃視為自己民族歷史和文化的搖籃,不願放棄那裡的一寸土地。阿塞兩族針鋒相對,互不讓步。

    1999年1月,美國以武力強迫科索沃衝突雙方依美國的方案到法國的朗布依埃進行談判。談判中,南聯盟表示其他條款均可接受,只有北約軍隊進駐科索沃這一涉及南領土主權的條款不能接受。談判最終破裂,北約於是迫不及待地對南聯盟動武。3月24日,北約以「保護人權」之名,對南聯盟發動了代號為「盟軍」的空襲行動,將南聯盟拖入戰爭的深淵。

    科索沃戰爭以大規模空襲為作戰方式,美國為首的北約憑借佔絕對優勢的空中力量和高技術武器,使用了包括B-1和B-2戰略轟炸機在內的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對南聯盟的軍事目標和基礎設施進行了連續78天的轟炸。據統計,北約在這次戰爭中共派遣飛機1000多架,艦艇40多艘(其中美國約730架飛機、24艘艦艇,北約其他國家約325架)。飛機共出動3萬多架次,投彈1萬多噸,使用了大量殺傷性能極強的新式武器,給南聯盟造成了重大財產損失和環境破壞,也造成了許多無辜平民(包括阿族難民)的傷亡。

    結局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在未經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對一個主權國家進行了長達70多天的狂轟濫炸,其轟炸目標也步步升級,不僅由軍事目標發展到非軍事目標,造成南聯盟直接經濟損失達2000多億美元,這一數字超過了南斯拉夫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的損失。

    【阿富汗戰爭】

    時間

    2001年10月7日-

    雙方人物

    地形

    阿富汗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人口2900萬(2007年1月),北部是興都庫什山脈山麓的傾斜平原、阿姆河平原以及巴達赫尚和瓦罕平原,地形利於大軍征戰,自蒙古以至蘇聯的鐵騎雄師,無不從此經過,因此美軍的作戰計劃選擇從北方開始進攻;中部的興都庫什山地,有著許多易守難攻的地形,但同時,這裡有十多個可以貫通山脈的大山口,經過這些山口往東到帕米爾和中國新疆,往北入中亞草原,往南更是肥沃膏腴之地印度河和恆河平原,自亞歷山大大帝到蘇聯,無不對此要衝之地在所必爭,當然,這裡的地形也摧殘了一支支常勝於平原的大軍。美軍的作戰計劃選擇從北方開始,是吸取了歷史教訓的。

    「阿富汗就是一杯亞洲的雞尾酒,它的戰略地理位置讓全球帝國、區域強國和眾多鄰國都要來攪和一把。」這是19世紀英屬印度總督寇松勳爵最廣為人知的名言。翻開阿富汗的歷史資料,人們可以發現,這個近一個多世紀以來被視為「最窮、最亂」的國家,因為其東接中國,南接南亞印度洋,西接產油區,北接中亞、俄羅斯的重要戰略位置,一直是英國和沙俄,蘇聯和美國等大國激烈爭奪的角鬥場。

    阿富汗境內多山,高原和山地佔全國面積的4/5。其地理環境只能用窮山惡水形容,全境85%不是崎嶇的岩石就是山谷,作戰運補時候,一匹驢子可媲美一輛坦克,現代戰爭的科技派不上用場。

    此前,阿富汗還有一個令人驚悚的稱號——「帝國墳場」,歷史上無數的大帝國在此鏖戰、興起與衰敗,阿富汗南部和西部則分佈著大片的荒原和沙漠,東南靠巴基斯坦邊境則是平均海拔3000米的蘇萊曼山脈,雖不及興都庫什山脈雄峻,但在製造凶險戰場方面毫不遜色。近代以來,「日不落帝國」在世界其他地方享盡了勝利的榮光,但三次侵阿戰爭均告失敗,當年英國遠征大軍從位於中部的首都喀布爾往南面邊境撤退途中,一路遭到不斷的游擊,最終全軍覆滅。盛極一時的蘇聯更在侵阿戰爭中損失慘重,先後有150多萬官兵在阿富汗作戰,累計傷亡5萬餘人,耗資450億盧布。

    場景

    2001年阿富汗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10月7日起對阿富汗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一場戰爭。

    「9·11」事件之後,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已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對阿富汗塔利班形成了軍事包圍態勢。

    戰爭打響前,美軍在阿周邊地區部署了各型飛機約260架,包括4艘航母在內的各型艦艇共88艘,特種部隊和陸軍數千人,總兵力達34000人。之所以如此,一則是美國此前在此部署薄弱,調動不及,再則美國要調動相當大規模的兵力有很大困難:阿富汗西面的伊朗根本不可能允許美國人靠近;東南面的巴基斯坦雖然是美國的傳統盟友,但和塔利班政權關係非同一般,巴有關人士曾評價塔利班是「巴基斯坦情報部門和內政部長供養的孩子」,塔利班之所以能在阿富汗內戰中越戰越勇最終掃蕩群雄,離不開巴基斯坦的支持。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