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諾貝爾獎精選 第17章 囧生活,少兒不宜 (1)
    人們津津樂道的甚至在教科書中流傳了數十年的那些所謂趣聞軼事,十之七八都是空穴來風,並非歷史上的事實。這其中既有當事人的故弄玄虛,也有後人的種種附會……

    1.打雷天洗澡,你找死啊

    這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是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說明,有些看似荒謬的結論,其實不然。

    大家都知道夏天的游泳池會引來閃電,但是浴室有著更多的保護。在天氣糟糕時,正應該是享受一個長長的、令人放鬆的熱水澡的時候。然而,事情並非人們預料的那樣。

    雷雨天時人會被電到,那是因為當雷電擊中建築時(即使該建築能抵抗惡劣的天氣),它能通過管道傳導,如金屬水管和電線線路,任何人與水龍頭或相關裝置有接觸就會被電到。不僅金屬水管會導電,其輸送的水因含有雜質也能導電。

    閃電看似壯觀、來勢兇猛,但它卻天生懶惰。一道閃電落下,電流會沿著電阻最小的路徑傳到地面,這意味著它會跳過一段良好的導體(金屬管)而選擇一個更好的導體。那麼如果電流正好進入了你的水管中,而你又正巧站在浴缸中打開了熱水閥,那麼你的這次淋浴可能會被附贈上一個額外的傷害。

    可以肯定的是,在現實世界中,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是很小的。但是一旦發生,有時會帶來一些有趣的結果。2006年10月,一名27歲的克羅地亞婦女在家中刷牙時,一道閃電擊中了她的房屋並傳導到她的水龍頭。她當時正在水槽中漱口,電流進入她的嘴並流過她的全身。「我感到它穿過我的身體,然後我就什麼都不記得了。」該女子叫娜塔莎·蒂馬羅威科,她在《倫敦時報》和其他雜誌記者採訪她時說道。

    當時這名婦女穿著一雙廉價的橡膠鞋,它阻止了強大的電流從她的腳後跟流入地面。「這鞋是不良導體,」她的醫生說道,「這挽救了她的生命。」科學家也贊同這個說法。

    羅恩·候爾,一位專門負責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的氣象學家,會邀請你作為共進晚餐的客人。候爾花了大量的時間跟蹤研究閃電傷害,根據他的研究,在美國每年有10到20人在雷雨天洗澡、使用水龍頭或相關設施時被擊中。他們中大約1個人會因此而斃命。「有無數關於閃電的奇談怪論,」他告訴我,「但是我說的並非其中任何一個。」

    一般水管不會有什麼危險,除非你的建築根本沒有避雷針,或者避雷針沒有正確接地,或者你與避雷針導電路徑接觸。如今,至少在城市裡,大多數的建築和設施都是接地的。奇怪的事故也有發生,但是非常少。

    在芝加哥伊力諾依大學研究閃電傷害相關課題的瑪麗·安·庫珀博士發現,有人在雷雨時使用電話而遭到雷擊,有的甚至致死。這也是另一長期性的恐懼。比如,1985年新澤西州的一名中學生在使用電話時死亡,雷電帶來的強大電流通過電話線進入他的耳朵,最終導致他的心臟停止跳動。調查者後來發現這是因為受害者家裡的電話線沒有接地。

    2.中國人發明了啥

    炒雜碎。許多人想當然地把它當作美國的發明,實際上,它卻是一道中國菜餚。

    E.N.安德森在其權威著作《中國美食》中指出,炒雜碎是中國廣東南部台山地區的一道菜餚。當地人稱之為「雜碎」,廣東話的意思是「混雜在一起的動物內臟」。因為到加利福尼亞的早期移民大多來自這一地區,所以在美國很早就有了這道菜。

    玻璃不是中國發明的。已知最早的玻璃製品,來自公元前1350年的古代埃及。雖然中國的瓷器文化非常發達,古代中國生產瓷器年代最早可追溯到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但是中國人並沒有掌握製造透明玻璃的技術。科學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透鏡和透明玻璃技術的發展,因此,這點有時候被用作解釋中國為何未像西方那樣發生科學革命的理由之一。

    人力車的發明者是一個叫喬納森·斯科比的美國傳教士。1869年,他第一次使用人力車推載他有殘疾的太太行走,卻是在日本橫濱的街頭。

    簽語餅也是美國人的發明,儘管它的發明者可能是一個名叫萩原誠的日本移民。萩原誠是一個室內設計師,曾經設計了舊金山的金門茶室。大約從1907年起,茶室就提供一種小小的、甜甜的日式圓麵包,裡面夾著「感謝」詞語的便條。舊金山唐人街的餐館老闆模仿了這種方法,不久,便條內容變成了對未來的命運占卜。

    儘管以上只有一項是中國的發明,但是,又有誰因此質疑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呢?中國人已經帶給世界太多的偉大發明了。例如:算盤、青銅鐘、白蘭地、曆法、指南針、弩、十進制、石油鑽探、煙火、魚線、噴火器、沖洗式廁所、火藥、直升機、馬項圈、鐵犁、風箏、油漆、哈哈鏡、火柴、機械鐘、微型的熱氣球、負數、紙、降落傘、瓷器、印刷術、地形圖、舵、地震儀、絲綢、馬鐙、吊橋、傘、水泵和獨輪車。

    3.酒會把人喝傻?

    托馬斯·愛迪生曾稱:我們連世間萬物的百萬分之一都還沒弄明白;馬克·吐溫認為只是學好數學,就得花上八百萬年;伍迪·艾倫甚至說,在知識長河的深處,流淌的可能有可口的飲料,但更多的只是漱口水而已。

    酒精殘害了我們的大腦細胞?

    酒精只是使得新細胞生長的速度慢一些。酒精損害大腦細胞這種說法,可以追溯到19世紀早期禁酒運動倡導者要求禁止所有酒精飲料的時代。然而這種說法並沒有科學事實的根據。

    從飲酒者和不飲酒者的抽樣研究表明,這兩組人之間的神經元整體數量或者密度都沒有顯著的區別。許多其他的研究還表明,少量飲酒實際上還有助於推理和判斷。瑞典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老鼠被給予了酒精之後腦細胞反而更多了。

    酗酒確實能導致嚴重的損害,更不用說對大腦的損害了,但是沒有證據表明這些問題與細胞的死亡有任何聯繫,更有可能的是酒精幹預了大腦的工作程序。

    宿醉是大腦因脫水而收縮所造成的,使得大腦緊緊拉扯其外面的薄膜。令人感到酸痛的是薄膜,大腦本身沒有任何感覺,哪怕將一把刀插進去。

    「人中」就是上唇上面直立的槽,這個地方的作用就是當你喝啤酒時它可以使空氣流通。

    假如在零重力狀態下你打開一罐啤酒,所有啤酒都會立刻溢出來並以球狀的小水滴形式到處漂浮。

    天文學家最近發現,在銀河系裡有著大量的甲醇。巨大的甲醇雲長度為4630億千米。儘管我們喜歡飲用的酒精是乙醇,而飲用甲醇則會中毒,但是這項發現卻在某種程度上證實了一個理論:這個宇宙存在於這裡,就是讓我們飲用的。

    關於喝酒,有一個流傳很久、人盡皆知的規則:喝酒之前應該先吃點東西。飯後喝酒和空腹喝酒有區別嗎?答案是:差別巨大!因為在上述兩種情況下,酒精在胃和小腸中的代謝途徑是不同的。無論人們何時喝酒,我們的機體都會迅速開始分解酒精,但總有些漏網之魚,會直接吸收入血液。如果胃中有食物,尤其是蛋白質、脂肪和高纖維碳水化合物,就會延緩吸收過程。使吸收加快的因素包括碳酸飲料和高溫:呼呼冒氣的飲料中的氣體會增加吸收率,這就是為什麼香檳作用如此之快的原因;熱飲也比冷飲吸收得更快。

    1994年的一項研究證明了空腹效應。在這項研究中,一個10人小組分別在兩天的同一時段喝了相同量的酒。其中一天他們在沒有吃早餐的情況下喝酒,另一天吃了適量的早餐。結果顯示,儘管兩天他們喝的酒一樣多,但吃了早餐以後,酒精中毒的速度明顯減慢。總體說來,吃了早餐以後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濃度明顯更低,大約只有不吃早餐情況下的70%。

    在某些情況下,喝酒前吃點東西,能使人們血液中的酒精濃度不超過0.08%,在美國許多州,這是法定的限制開車的血液酒精濃度。對一個體重77千克的人,空腹下達到上述濃度只需喝4罐340克的啤酒;對一個體重62千克的女性,絕不超過3罐。儘管每個人的代謝水平千差萬別,但對一個普通人而言,至少需要7個小時才能從爛醉如泥中恢復常態。

    4.無衣可穿,女人衣櫥裡永遠會少一件衣服

    對於女人來說,減壓最有效且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就是購物,尤其是買一些完全沒有實際用處的東西。話雖如此,可最終還要視經濟實力而定。

    衣櫃裡的衣服已經多到放不下,偏偏到了要出門的時候就是找不到一件合心意的!不禁大叫:「無衣可穿!」早在19世紀中葉,美國一位詩人就曾以《無衣可穿》(NothingtoWear)為題發表過作品,並在當時的讀者中引起強烈共鳴。詩中的主人公是住在紐約麥迪遜大道MadisonSquare的Flora小姐,她跑去巴黎購物,從鞋帽到首飾無一落空,先不管是否有機會穿,只要能想到的衣服、飾品全部掃入囊中。然而,瘋狂購物才過了不到三個月,為參加舞會作準備的Flora面對眼前如山的衣服卻發出絕望的哀嚎:「無衣可穿!」

    見此情景,她的未婚夫安慰道:「你不是有一件平時一直穿慣的禮服麼。穿上它不用特別打扮你也一樣明艷動人!」沒想到這句話讓Flora更加不爽,她回敬未婚夫道:「你讓我穿平時的禮服出席舞會?跟你這樣的男人完全無法溝通!」

    聽完這話未婚夫相當慌張,於是竭盡全力希望幫她找到一件合適的禮服。深紅色的天鵝絨、水藍色的絲綢、淡粉色的錦緞……當他建議Flora穿那件自認為是她一直最喜歡的禮服時,女方徹底火了,對他大吼:「這件衣服我最少已經穿過三次了!」

    日本潮流作家中野香織在《無衣可穿》這本書中提到一個「虛榮尺碼」的概念。假設你的衣著尺碼是9號(標準),某天,逛街時看到一件衣服,你在買與不買之間猶豫不決,最後聽取店員的意見走進試衣間。

    如果腰線處有些緊繃,不用說這件衣服一定不合適,就算尺碼合適,我們也多會以還想看看別的做借口婉言拒絕。

    如果9號穿起來鬆鬆垮垮,而店員新拿來的小一個尺碼的7號卻非常合身,這個時候你該怎麼辦呢?

    「咦?我竟然能穿7號了呀!」你欣喜若狂,馬上決定付錢拿走,這樣的情況不是沒有發生過吧?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