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好孩子 Step 4  發掘孩子像尋寶一樣開發天分 (7)
    許海峰從小就是個鄰居公認的「彈弓大王」,一個晚上能打200只麻雀。而且他心靈手巧,有一次到同學家玩,看到同學的父親在補鞋,他回家後馬上買了錐子也學補鞋,後來全家鞋一破他就補。還叫父親去買一套理發工具,要給兩個弟弟理髮。

    體育方面的素質並不一定要十分全面。按理說打籃球的個子要高才行,但並不是說非要長到姚明那樣的高個子打籃球才有前途。前中國女籃著名國手叢學娣只有1.64米,甚至NBA中的「矮個巨人」也層出不窮:1.60米的博格斯、1.65米的博伊金斯、1.70米的「土豆」韋伯和內特·羅賓。

    程菲出生後不久就因營養嚴重不良,時常生病住院,令程立高夫婦操心不已。程菲好不容易長到2歲時,仍然面黃肌瘦,身材也比同齡的孩子矮一大截。程立高不得不為女兒的身體擔擾了。小程菲4歲上幼兒園時,程立高就把女兒送到體操隊學習,沒想到,程菲竟然一學就上癮了。教練看了非常高興,對程立高說:「小程菲是塊練體操的料!」

    2.性格方面

    1)精力旺盛、坐不住,不愛唸書的孩子。

    那些性格淳樸、率真的人,尤其是氣質為典型膽汁質的人,比如張飛、李逵這類人,他們精力充沛、反應敏捷,又往往靜不下心來面對書本,只要身體健康,素質較好,都可以考慮往這方面發展。

    好動不好靜、不愛或不會唸書的孩子,如果有運動方面的較明顯的潛力優勢,完全可以考慮走這條路。與讀書做學問相比,從事職業運動最大的區別是前者需要多動腦,後者需要多動手腳,所以特別適合於那些精力旺盛、好動,在課堂上坐不住的孩子。

    2)意志堅強能吃苦。

    運動生涯主要的困難是肉體上的苦,容易傷痛,很多孩子因為怕苦或沒有信心,往往堅持不下去,所以平時特別需要勇敢、頑強、能吃苦。

    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往往特能吃苦。來自中國廣東的陳燮霞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她不僅摘取了中國舉重隊在北京奧運會上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國代表團在北京奧運會贏得的第一枚金牌!但1999年,在廣州市練習舉重的她並沒有被省隊選上,面臨著打背包回家種地的窘境。好在最後陳燮霞被八一舉重隊的教練看中,她被選中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因為她是一個農村的孩子,能吃苦,而這一點兒對練舉重非常重要。

    3)勇敢、堅定的信念。

    阿弗萊德·哈兆斯的祖父出海時被海水吞沒,父親在多瑙河溺水身亡,一般人有這樣的經歷都會選擇遠離海水和游泳,甚至患上恐懼症,但他在13歲時決定學習游泳。1896年的雅典奧運會,在露天海水賽場上,他獲得100米自由泳冠軍,幾個小時後,他克服了不到13℃的低水溫造成的痙攣,懷著要活下去的強烈願望完成了比賽,獲得1200米自由泳冠軍。

    堅定的信念離不開自信心。4年前在雅典,冼東妹就是在不被任何人看好的情況下戰勝了橫澤由貴,一舉奪得奧運冠軍,她的那句話——「既然沒有人看好我,那我就自己看好自己」成了經典豪言。

    4)刻苦、勤奮。

    在第23屆奧運會上,湯普森成為英國田徑史上獲得奧運會10項全能冠軍的第一人。他對記者說,過去10年裡他從沒有很好地休息過一天,他對10個項目一視同仁,每天都要練習5小時以上。他是一名黑人,從小在倫敦一所寄宿學校學習,為了不受欺負,拚命地鍛煉,練就了結實的身體。

    鄧亞萍當年每天十幾個小時泡在訓練場上,背著教練加班加點「偷練」,在乒乓球檯旁揮汗如雨。她在訓練館裡放了兩雙鞋,一雙被汗水浸透了,就換另一雙。至於腿綁數公斤重的沙袋,身穿沙背心長跑5000米以上,每天揮拍數千次,則是她的家常便飯。連食堂的師傅都說:「什麼時候看見鄧亞萍來吃飯,就說明訓練館沒人了。」當時的教練許紹發這樣評價道:鄧亞萍是我們隊訓練最刻苦、最認真的一個,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場合,她都是好樣的。天道酬勤,鄧亞萍從15歲成為國家隊最年輕的隊員起,一人獨得十幾個世界冠軍,在乒乓世界中獨領風騷。在1997年「世界十佳運動員」光榮榜上,鄧亞萍是中國唯一的一位運動員。1995年5月1日,22歲的鄧亞萍成為最年輕的全國勞動模範。

    體形勻稱,素質不凡固然是世界女子體操全能冠軍小科馬內奇走上體操之路的原因,但勤奮才是她成功的關鍵。據統計,她那套完美的平衡木動作,是兩萬多次練習的結果。她的父親說,他14歲的女兒8年付出的努力和汗水,相當於一個普通人半輩子的勞動量。

    3.心理素質方面

    運動員非常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主要指自信、不易緊張焦慮、樂觀、抗挫折能力強等,這樣臨場才能發揮得好。

    美國20世紀50年代著名走鋼絲演員瓦倫達,每次表演都很成功,但在退休前的最後一次表演時,卻從鋼絲上掉下來摔死了!分析其原因,多數人認為,他平時走鋼絲時,能專注於腳下的每一步,而最後一次,他太在乎成功害怕失敗,結果反而丟掉了性命。後來,人們把這種賽前患得患失的心態稱為「瓦倫達心態」。

    在體育競賽史上有一件離奇的事情。1965年9月7日,世界檯球冠軍賽在美國紐約舉行。路易斯·弗克斯的得分一路遙遙領先,只要再得幾分就可以登上冠軍寶座了。在最後一場決賽中,開賽不久,輪到路易斯·弗克斯擊球時,他發現一隻蒼蠅落在主球上,於是揮桿將蒼蠅趕走了。可是當他彎腰準備擊球時,那只討厭的蒼蠅又飛回來了,在觀眾的笑聲中,他再一次舉起手趕走了蒼蠅。要打好檯球非常需要冷靜、沉著、平和的心態,但這時路易斯·弗克斯的情緒已經開始被這只討厭的傢伙破壞了,而這只蒼蠅好像有意要和他作對,等他一回到檯球桌旁,蒼蠅居然又飛到主球上,引得周圍的觀眾哈哈大笑。路易斯·弗克斯的心情被搞得壞透了,惱火中他失去理智,用球桿去擊打停在主球上的蒼蠅,結果蒼蠅沒打著,球桿卻碰到了主球。裁判判他已經擊球,他因此失去了一輪得分機會。這本來還不至於決定勝負,但路易斯·弗克斯越來越亂了方寸,接連失誤,而他的對手約翰·迪瑞卻越戰越勇,一步步趕上並超過了他,最後捧走了冠軍獎牌。第二天清晨,在一條河裡,有人發現了一具屍體,路易斯·弗克斯投河自盡了!

    同樣是乒乓球運動員,世界冠軍們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馬琳屬於激情型的選手,打法凶狠,心理狀態卻很穩定,他曾三度奪得世界盃男單冠軍,成為繼孔令輝和劉國梁之後中國男隊的絕對主力;王楠7歲開始打球,她的心理素質好,情緒穩定,因此處理球恰到好處,善於調節擊球的節奏,搶拉弧圈球旋轉強,落點好,快攻有章法。到2008年,王楠獲得的世界冠軍已達到23個。

    家庭如何幫助孩子走好這條路

    1.理性地判斷孩子是否有這方面的天賦或潛在優勢

    好動是大多數孩子尤其是男孩們的天性,所以判斷起來有點難。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具體信號,主要需要關注兩方面——

    一看孩子是否學得比同齡人又快又好。

    宋何景就明顯表現出了這點。2007年,年僅14歲的宋何景參加CBO全國技藝籃球總決賽,以連續罰球150個全中,投遠33投30中的紀錄技壓群芳,成為CBO罰籃王、遠投王。她在挑戰籃球神童擂台賽上守擂成功,後又以連續投籃進球160個的成績打破了自己2007年創下的紀錄,再一次震驚全國。她的投籃最高紀錄為連續入球208個。在2008年11月2日《想挑戰嗎?》現場,身高不過1.64米的宋何景三分球投籃,57個全中。

    宋何景的父親宋振明曾做過建築工人,賣過菜。為了陪女兒練球,宋振明全家租房住在阜新,兩口子在籃球學校做清潔工為生。父親認定「這孩子有天賦,能吃苦」,從小學三年級後,就讓她放棄了文化課的學習專心練籃球,這不禁讓人想起了「檯球神童」丁俊暉。

    丁俊暉1987年出生於江蘇宜興,在他剛剛能夠夠著檯球桌的時候,就對檯球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三年級的時候,他因為看父親玩球迷上了檯球,此後他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檯球上。10歲的時候,丁俊暉已經被人稱為「檯球神童」。

    看到兒子日漸高超的球藝,父親下定決心帶他走上職業運動員的道路。父親多方打聽,得知有國家隊選手在廣東東莞練球。於是,父親毅然決定帶領小丁南下東莞。父親一邊打工一邊照顧丁俊暉,小丁則在當地的檯球俱樂部專心打球。沒有錢租房子,父子倆就住在俱樂部宿舍過道中臨時隔起來的只有五六平方米的空間裡,忍受蚊子和濕熱空氣的折磨。

    為了提高水平,丁俊暉不斷地參加各種比賽,為數不多的積蓄很快花完。做父親的給還在老家的妻子打電話,叫她「賣了房子過來吧!」從此一家人擠在不到6平方米的房間裡。看到母親經常哭,目睹了父母的不容易,小丁俊暉一心想用自己的實力賺回自己的家,這成了他專心練球積極上進的動力,最終應驗了父親的眼光,沒有辜負父母的希望。

    小科馬內奇6歲時就表現出對體操的興趣和天賦。她喜歡在狹長的石階上來回疾走;在廣場上像男孩子那樣練側手翻;在家裡的沙發上豎蜻蜓。6歲半時,這個精力旺盛的小女孩幸運地被體育俱樂部的教練發現,7歲進了體育學校。14歲時,她在第21屆奧運會上7次獲得滿分,成為最年輕的世界女子體操全能冠軍。

    二看孩子這方面興趣的程度和保持的時間。

    喬丹出生在紐約黑人區,父親是個機械修理能手,他希望子承父業,有意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興趣,經常帶他到車庫,讓他幫著幹活,但喬丹對機械毫無興趣。父親氣得打發他去像女人一樣洗碗刷盤。母親也試圖改變喬丹,強迫他去一家旅館干維修工,他只幹了一周便辭職了。母親生氣了,威脅不再給他買東西,從此喬丹幾乎整天泡在自家後院父親修建的籃球場裡,並一心要跟大自己一歲的哥哥賴利比個高低。9歲那年,他在電視裡看到慕尼黑奧運會籃球賽,立即興沖沖地跑進廚房,向母親宣稱:「總有一天,我要參加奧運會籃球賽,我要贏得金牌!」

    莫塔出生於葡萄牙,父親是機械工,母親是家庭婦女。家裡窮但她卻迷上了長跑,因此遭到鄉親們的嘲笑。長大後她想參加葡萄牙最著名的體育俱樂部,為了繳納高昂的會費,她在里斯本找了一份工作,收入的大部分都用來支付會費。一個女人家,體形瘦小,還患貧血症,卻經常在大街上練習跑步,自然會遭來各種非議和指指點點,直到1982年她獲得雅典馬拉松冠軍。

    球王貝利生於巴西一個非常貧窮的城市家庭。父親是一個職業球員,但掙的錢根本不夠養家餬口,他們住的房子會漏雨,沒有廁所,冬天只能擠在廚房裡睡。孩子們沒有鞋穿,沒有合身的衣服。但是在整個巴西,在他們周圍,人人有著共同的習慣愛好,那就是踢球。「要是一樣東西會動,踢它一腳;要是不會動,也給它一腳要它動;要是太大了踢不動,拿它去換小些的東西來踢。」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下,貝利很小的時候就用破襪子裡塞破布、破報紙做成的「足球」,同他的夥伴們光著腳丫一起踢。

    郭文珺是2006年亞運會10米氣手槍個人亞軍及團體冠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子10米氣手槍冠軍。據她母親說,郭文珺從小就與其他女孩子不一樣,洋娃娃之類的玩具對她缺乏吸引力,獨獨偏愛各種各樣的槍。每次發燒生病,躺在床上的她就會央求母親:「給我買一把大槍吧,我的病肯定就好了。」2003年時,郭文珺還只是西安市射擊隊的一員。在那年城運會上,她僅打出第九名,頓時心灰意冷,再加上她的年齡也不適合再參加青少年比賽,隊裡就讓她先休息調整一段時間。單親家庭長大的郭文珺在家裡沒待多久,就到一家賣體育服裝的店裡打工。遠離射擊的那段時間,郭文珺過著打工妹的生活,按時上班,聽老闆吩咐,這讓小姑娘深感生活的不易。郭文珺的媽媽張琳說,那段經歷讓女兒覺得,能訓練就是一種幸福。

    龐偉當年主要訓練小口徑50米慢射和氣手槍,上午練4個小時,下午還要再練上3個多小時,比坐在課堂裡苦得多。為了練習握槍的穩定性,長時間舉磚訓練,能把人折磨得手腳發麻,可是龐偉每天依然練得不亦樂乎。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