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藝術的開支花費大,卻很少輕易成功。走藝術之路,無論家長還是孩子,都要做好前途光明,但路途坎坷的心理和物質準備,因此往往特別需要親人精神上的鼓勵和物質上的支持。
凡·高生前只賣出過一幅畫,而且價格非常低廉。還好,十多年來生活上不斷有他弟弟的援助。但長期懷才不遇的人,需要很強的心理素質,凡·高過不了這個坎,最終選擇自殺。一年後,他弟弟也因病伴隨哥哥去了。15年後,在弟媳婦的努力下,在祖國荷蘭的國家美術館第一次舉辦了凡·高個人畫展。
為了減輕將來很可能會遇到這方面精神上的痛苦,建議家長淡化功利心,多關注孩子興趣的培養,培養重過程、輕結果的觀念。可以通過比賽多參與、多鍛煉和體驗,但不宜太早關注獎項、名次等結果,這樣做一方面容易增加壓力感,容易使孩子場上發揮不好,場下減弱甚至失去了興趣;另一方面容易滋長急功近利之心,反而限制了發展的高度。為了名利而接近藝術的人,往往很難達到藝術的巔峰。
從事藝術的人大都想成為一流的藝術家。二流的藝術家,不高不低、不上不下,往往苦惱終身。但是只要心中對藝術之愛強烈,對功利之心淡泊,無論成敗與否,至少過程本身是快樂的。
另一方面,部分音樂家、畫家的天賦在三四歲時就開始顯露,對於一個「小荷已露尖尖角」的孩子,教育者應該因勢利導發展他們這方面的才能,進行優勢積累,不能向其他孩子看齊,用普通標準衡量和要求他們。
孩子小小年紀已經有明顯並相當強烈的興趣傾向,如果強求他為了高考必須各科均衡發展,結果會因為花時間補齊了所短的同時,往往也失去自己的特長,實在可惜。
3.盡早進行早期教育
根據《外國著名小提琴家辭典》、《外國著名鋼琴家辭典》記載,那些著名演奏家幾乎都是四五歲學琴,七八歲公開演出,十二三歲就譽滿天下。《外國著名小提琴家辭典》收入的300位名家中5歲以前學琴的61人,占1/5以上;《外國著名鋼琴家辭典》記載的257人中占71人,近1/3。
美國小提琴家梅紐因,7歲就參加舊金山交響樂隊的演出,21歲就被譽為「成熟的藝術家」;莫扎特4歲作曲,6歲開始舉行音樂演奏會;貝多芬也是6歲舉行音樂演奏會;門德爾松9歲公開演奏,12歲能創作,被譽為19世紀的莫扎特;肖邦8歲第一次演奏;鋼琴之王李斯特9歲被稱為「莫扎特第二」。
加拿大著名指揮家布羅特第一次走上指揮台時,驚奇地發現自己在指揮某些樂曲時,不用看譜,旋律不斷地自動在腦海裡顯現出來。尤其是中提琴部分,每一個節拍都覺得非常熟悉。後來從母親那裡得知,那些曲子正是她懷孕時經常演奏的曲子。
藝術才能的培養一定要把握和利用關鍵期。據《家庭教育研究》一書介紹,3歲是學拉小提琴的最佳時期,7歲是彈鋼琴的最好時機,4∼5歲是學習繪畫,發展繪畫能力的最佳年齡,與孩子的空間表現能力的發展有關。
從小可以給孩子提供練習和表現自己的各種便利。如鼓勵他唱歌;租一部鋼琴;買一支口琴或笛子等。上小學後選的學校最好重視藝術特長培養,且藝術類老師的素質比較高。請的老師是否合適尤其重要,傅聰跟著啟蒙老師雷學習兩年後,9歲半又拜鋼琴大師李斯特的再傳弟子梅,拜其學琴三年,直到老師去世。之後又隨鋼琴家楊嘉仁學習近兩年,後來又中斷學業,跟隨蘇聯女鋼琴家勃隆斯丹夫人,終成大師。
對愛畫畫的孩子,建議家長從小提供自由做畫的場所等便利條件,包括黏土、塑料造型等;帶孩子到陌生的地方去遠足,並請他把走過的地方畫下來;讓他參加繪畫興趣小組;肯定、珍藏或展示孩子的作品。
如果希望孩子將來從事唱歌、跳舞、演戲等表演藝術,從小特別需要培養孩子活潑、大方的性格,並經常給孩子創設表現自己的機會。
好的環境熏陶對藝術能力和興趣的發展非常重要。父母本身最好也有對藝術的興趣或熱愛。世界著名指揮家卡拉揚父母都是業餘音樂愛好者,父親會吹單簧管,母親是業餘鋼琴手,哥哥從小學琴,讓卡拉揚從小生活在濃濃的音樂氛圍中。他4歲學琴,5歲就登台當眾演奏,8歲正式學琴,老師是莫扎特音樂廳的首席指揮。
契馬部埃很小的時候每天到教堂看一個逃亡到佛羅倫薩的畫家作畫,很快學會了拜占庭鑲嵌畫技法,終成「畫家之父」。
喬托家境貧寒但酷愛繪畫,9歲被契馬部埃發現帶在身邊學習,成為「歐洲繪畫之父」。
布魯涅列斯奇出身名門,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年時就被送進畫坊,成為文藝復興早期最著名的建築家。
多納太羅幼年喪父,童年就到著名雕刻家基培爾的畫坊學習,受到嚴格的藝術訓練,後成為近代現實主義雕刻的奠基人。
從小就到大畫家的畫坊學習的畫家還有很多,比如曼坦那和提香10歲,卡拉瓦喬11歲,拉斐爾12歲,米開朗琪羅13歲,達·芬奇和喬爾喬內、委羅賴斯14歲。
如果家長不太懂藝術,也沒有條件讓孩子從小接觸到名家、名師,可以通過網絡、書籍等途徑讓孩子多欣賞名家的作品,常帶孩子去工藝品商店,那裡聚集了文具、五金、炊事等生活用具的創意作品,一些大商場的佈局和裝飾設計也往往充滿了藝術魅力。這些對孩子都是一種藝術熏陶。
博覽群書也很有必要,能豐富、深化一個人的心靈。如果僅僅掌握好技能,可以成為「畫匠」,卻難成「畫家」。
還要從小開發孩子的右腦,為創造力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如常用左手吃飯、打字、刷牙等,甚至左右開弓玩電子遊戲。
4.不要逼孩子進行過度專業訓練
不少藝術和學問等方面的「成功人士」,從小按照父母的期望,接受極端嚴格的英才教育而「成才」,終於讓父母如願以償。但是,成功並沒能讓他們獲得快樂幸福,因為身心健康受損,在不幸痛苦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傑出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父親是個賭徒,平時靠一間小雜貨店養家餬口,入不敷出。但他十分喜歡音樂,當發現孩子也喜歡音樂後,開始親自教孩子,起先教他彈曼多林和吉他,後來又教他學小提琴,逼著他從清晨一直練到深夜,如果孩子表現得不夠刻苦努力,有時就用挨餓來懲罰。帕格尼尼雖然成為了傑出的音樂天才,但一輩子都擺脫不了強直性昏厥和肌肉不時痙攣的疾病困擾。
由於孩子的身心素質還未成熟和定性,在嬰幼兒期不宜過早定向,逼孩子進行過度專業化訓練。逼孩子去學去練有時還不如來個「欲擒故縱」。艾根出生於音樂世家,他從6歲起開始學習彈鋼琴。3年多後,他的琴已經彈得很不錯了,但卻對枯燥的每天重複的練琴生活越來越沒興趣,終於有一天艾根忍不住向父親提出不想再彈琴了。父親對此很失望很不滿,他沒有馬上處理。經過深思熟慮,他同意了兒子的請求,但提出了兩個條件:既然不想學鋼琴,就必須徹底放棄,碰都別想碰琴,省下的時間必須用於從事「嚴肅的職業」。
起初一段時日,這兩條規定沒能為難小艾根,享受了一段從練琴中「解放」出來的「自由」後,矛盾和痛苦開始折磨他,從小的熏陶使音樂早已深入他的內心,無法分離。興趣是有階段性的,失去興趣有時是暫時的。家鄉定期舉辦的室內音樂會吸引著他,他希望能結識那些音樂藝術家,於是他又開始自發地偷偷練琴。為了展示自己,他利用一次機會和家人一起演出舒伯特的奏鳴曲。父親被兒子出色的音樂才能所打動,送他到一流的老師那裡去學習。經過這一段波折後,艾根對學琴的熱情比以前更大了,他多次參加鋼琴音樂會。
長大後,艾根並沒有選擇藝術作為自己的職業,他學的是化學專業,但鋼琴伴隨了他的一生,彈琴成為他休息、娛樂和產生靈感的好方法。1967年,他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小結:
情感豐富、細膩、深刻、喜歡並善於想像和創造、感性思維明顯優於理性思維的人適合從事藝術活動。
但家庭需要理性、科學判斷孩子這方面的天賦到底只適合作為興趣,還是一種職業,不要太早下結論和定向,更不宜過早、過度進行強化的、專業的訓練。
選擇藝術之路,要想帶給他人快樂,首先自己必須是快樂的。
四四肢靈活、發達——運動天賦的優勢
好媽媽語錄:對於孩子,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再苦都樂在其中,都能承受。
在我輔導過的學生中,有一個淘氣的孩子讓我記憶猶新。
這孩子淘氣到全年段老師、學生可能都知道他,無論上什麼課,他在課堂上沒有安靜過10分鐘以上,後來除非很凶的老師,誰也奈何不了他,他在上課時間裡敢在教室內外來去自如,經常逐一地在每個教室的窗台上嬉皮笑臉地探頭探腦。作業自然不會好好做。我們老師們觀察、討論過,他並不是多動症患者。
有一天我終於注意到這孩子的一個優勢,他手腳靈活,上課時經常用一個指頭頂著課本轉啊轉,那難度應該比趙本上轉「手絹」大吧?雖然瘦得很,身體素質卻不錯。我曾問他:你要做50下俯臥撐呢,還是把這些單詞好好抄幾遍?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做俯臥撐。由於他違反紀律的現象太多了,我不止一次見他課間在年段辦公室被罰做俯臥撐,只見他一口氣做完200下後,臉不紅,氣不喘。我動員孩子的家長考慮讓孩子將來報體校,走職業運動員這條路。最近聽說,這孩子已經成為了一名職業運動員了。
從事職業運動有哪些好處和難處
走職業運動員這條路有不少好處,可以鍛煉身體、磨煉意志。即使將來當不成冠軍,沒太大出息,至少身體練得壯實、靈活。一旦在國際比賽中出人頭地,一不小心走上奧運領獎台捧回一兩塊金牌,那可比多數上大學整天啃書本拿高分的人強多了。成功者既能為國爭光,又能讓自己「錢途」一片光明。
搞體育有不少人年紀輕輕就功成名就,比如16歲的何可欣獲得2008年奧運體操女子團體、體操女子高低槓冠軍,獎金370萬;女子蹦床冠軍,福建龍巖何雯娜的獎金是500萬;男子蹦床冠軍陸春龍的獎金245萬;女子雙人十米跳台、單人十米台2枚金牌得主陳若琳的獎金至少490萬;女子跆拳道49公斤級冠軍吳靜鈺年僅21歲,獎金295萬……
據報道,2008年北京奧運會冠軍獎牌獲得者每人的獎金至少135萬元——35萬元(國家)+60萬元(霍英東基金會)+20萬元(澳門)+40萬元(曾憲梓),另外還有來自各地、各項目、各贊助商的獎金。那些奧運冠軍除了得到現金獎外,還將獲贈價值百萬的住房和高檔汽車,而且大量的企業會用奧運冠軍做自己的形象代言人,或者請他們拍廣告等,隨之帶來的商機和收入也很可能比所獲的獎金翻上好幾倍。據說田亮獲得奧運金牌後接拍一系列廣告收入1000萬元以上。郭晶晶代言了眾多知名品牌,進入了2007年《中國體育富豪榜》,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她獲得兩枚金牌,據說至少可以收入2000萬元。
劉翔、姚明更是躍上了《福布斯》中國財富排行榜。劉翔在《福布斯》排名一度升到第2位。而姚明在NBA拚殺9年後,先後簽下的兩份合同可以拿到7.66億元人民幣的薪水。在普通人看來,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成功運動員的高收入真令人羨慕啊,與電影明星可以媲美,不過讓孩子經常運動當然好,是否讓孩子以運動為職業還是要慎重考慮,這一行也有它的難處。職業運動員訓練過程很辛苦,容易受傷,很多運動員是帶著一身傷痛不得不告別賽場的。運動員吃的也是青春飯,如果能在退役前「修成正果」,有所成就,那當然好,退役後往往也有較好的歸宿;如果沒能捧回一兩塊獎牌,過了青春期,除了運動別無其他技能的話,就業就比較被動了。
什麼樣的孩子適合從事職業運動
1.能力方面
大家都清楚: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走這條路。首先需要判斷孩子是否有運動天賦。
一般需要身體靈活、動作協調、反應敏捷、具有某方面的優秀身體素質。他們往往從小就在日常生活中發出一些信號。比如很早就會繫鞋帶、穿針;平時動作很優美、協調;出人意料地很快學會翻跟頭、騎車、游泳等;善於模仿各種身體動作以及面部表情;能熟練使用多種工具,拆裝鐘錶和收音機等方面都挺順手;喜歡上體育課,某項或綜合體育成績優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