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旦失信於人一次,別人下次再也不願意和他交往或發生貿易往來了。別人寧願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願意再找他,因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會生出許多麻煩來。」
☆「注重自己的名聲,努力工作、與人為善、遵守諾言,這樣對你們的事業非常有幫助。」
李想年紀輕輕就創辦了泡泡網,公司有123人,都是大學以上學歷,平均年齡24歲左右。他這個CEO幾乎比所有員工都年輕。2003年,泡泡網經歷了一次人事動盪,有一半員工離職跳槽被競爭對手挖走,他一個一個打電話求他們回來,但最後沒一個改變主意。這個挫折使李想「長大」了很多,他反省自己,總結出教訓——這個階段管理經驗不足,不善於溝通,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到別人身上,造成了人際關係不和諧。吸取了經驗教訓後,他的公司員工離職率非常低,高層員工再沒有一個離開。
據調查,最有利於人際關係的個性品質有——真誠、誠實、理解、忠誠可信賴、智慧、體貼、熱情、善良、友好、開朗快樂、不自私、幽默、有思想,善於反思自責、信任。
最不利於人際關係的個性品質有——古怪、不友好、敵意、饒舌頭、自私、粗魯、自負、貪婪、不真誠、不善良、不可信、惡毒、虛假、不老實、冷酷無情、邪惡、虛偽、說謊。
自私是其中最不利於人際關係的品質之一。孩子自私的心理往往就表現在一些細節上,比如在家愛看哪台電視就看哪台;吃東西挑好的吃,不管別人想不想吃;在幼兒園與人爭搶玩具;在學校,誰也別想佔我的便宜,誰也不幫,從來不願意把書、學習用具、筆記、作業借給別人。
從小培養孩子主動與人交往的習慣,比如學會早晚的問候、見到客人主動問候,請別人幫忙後表示感謝,做錯了影響別人了表示對不起。
鼓勵孩子面對難以克服的困難時主動向成年人尋求幫助。一遇到困難就呼喚成人,動不動就求助依賴不好;碰到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不敢或不願意求助也不好。
帶孩子到他感興趣的地方去玩。鼓勵孩子與來自不同年齡、不同社會文化階層的孩子正常交往。廣交友,注意培養孩子為人真誠,講義氣、互助等。
要培養這些好習慣、好品質,家長及同齡夥伴的榜樣作用非常重要。還可以借助於一些書中的好榜樣,從小有意識地讓孩子閱讀相關的好書。
2.培養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馬雲認為,創業者書讀得不多沒關係,就怕不在社會上讀書。學習不一定都要在學校裡,社會也是一所好學校。
上海大學金融副教授周洛華認為,學生在大學裡更多的是在應付下一次考試,而不是準備下一次實踐。學校更多的是在組織考試,而不是在培養人才,這是現在普通大學畢業生難找工作的首要原因。2008年高職就業率高於本科生現象,也正說明了這點。
林肯年紀輕輕就離開家鄉獨自一人外出謀生。他什麼活兒都干,打過短工,當過水手、店員、鄉村郵遞員、土地測量員,還幹過伐木、劈木頭的重力氣活兒。這些經歷,既增長了他解決各種問題的實踐能力,使他越來越適應社會,也使他瞭解了民情民意,為後來得民心,進而成為一個好總統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建議有機會的話,放手讓孩子到社會大課堂中去鍛煉能力,去學習經驗和教訓。
滿18歲後已經成人,不應該再把他們當孩子看,可以放手讓他們出外打工學本領、體驗生活,積累經驗教訓。18歲前不好好讀書的孩子更應該事先約定好:好好讀書本是你的義務和責任,你選擇了讀書求學以外的路,就要為自己的決定和行為負責;我們就養你到18歲,18歲前,我們養你是義務,18歲以後,你應該自食其力。這些話等滿18歲以後再說就有些遲了。
這種觀念和做法在西方已經相當普及,即使富裕的家庭也大都不例外。西方人普遍認同十八而立,而我們中國人提倡「三十而立」,整整遲了人家12年!
在社會這個大課堂裡,人們可以學會堅強,人生最了不起的成就是從一次次的失敗挫折中爬起來、站起來繼續前行;還可以學到很多經驗和教訓,這是最寶貴的財富。
一個家住曼哈頓的非裔美國籍家庭,從他們父親的人壽保險中獲得了1萬美元的意外之財,母親希望用這筆錢搬離貧民區,住進鄉間一棟有園子,可種花的大房子;女兒想用這筆錢去醫學院讀書,實現想當醫生的夢想;兒子希望用這筆錢和朋友一起創業,他表示這筆錢可以使他功成名就,幫助家人擺脫貧困。
經過一番思想鬥爭,母親決定把錢交給兒子。結果,兒子的「合作者」帶著錢逃之夭夭。
妹妹知道後很生氣,用各種難聽的話譏諷哥哥,對沒出息的兄長非常鄙視。而母親則表現得很平靜,教育女兒和自己一起學會理解和愛,為她哥哥所經歷的遭遇打擊而不是為那筆失去的錢而掉淚,在一個人最弱小最沮喪無助的時候表示出對他的理解和關愛。母親的話讓一個大男人熱淚盈眶,終身難忘。5年後,他成了曼哈頓有名的富人;10年後,他成為美國赫赫有名的家電用品推銷商。再後來,他獲得過克林頓總統親自頒發的「美國十大傑出人士獎」。
3.培養做人起碼的品德
比能力、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品德。
聰明、會唸書的孩子如此,不會或不愛唸書的孩子,更要注意培養良好的品德,否則,學業上的失敗感、旺盛的精力、不肯用功讀書多餘出來的時間以及緊張的的親子關係,使這些孩子最容易惹是生非,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比如吸毒、搶劫、賭博等。
我國教育家斯霞有句名言:「智育不好出次品,體育不好出廢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
美國著名大學耶魯大學的校訓之一就是「千萬別讓你的技巧勝過品德」。
摩托羅拉每年的員工培訓中,有40小時的倫理教育時間,旨在從根本上提高員工的品德素質。搜狐公司聘人的標準是敬業精神。能力不是主要的。只要有敬業精神,能力會提高的。
在中央台創業課堂上,有位成功人士把創業成功的要素概括為四個字——智、誠、仁、勇。四個字中,有兩個字是關於品德。
每個家長都渴望孩子成功、幸福。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認識到,良好的品德能讓一個人離成功和幸福更近一些。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成功的機會的確比道德低劣者大得多。在《世界經典教育案例啟示錄》裡有這麼幾個真實的例子——
一個暴風雨的晚上,英國的一家旅館裡等待住宿的人排起了長隊。輪到最後一對老夫婦時,已經沒有空房間了。看到老夫婦失望的表情,年輕的服務生很不忍心,就將自己的房間讓給了他們。第二天,當老先生來結賬付住宿費用時,服務生婉言謝絕了他,告訴他自己所得到的額外鐘點費裡已經包含了房間的費用。老先生說:「像你這樣的員工是每一個旅館老闆夢寐以求的,也許有一天我會為你蓋一座旅館。」年輕的服務生聽了笑笑,很快就忘記了。幾年後的一天,他突然收到老先生的來信,請他務必來美國一趟,並附上了往返機票。在一幢豪華建築物前,見到了老先生。這幢建築物就是老夫婦專門為他蓋的飯店,即美國著名的渥道夫·愛斯特莉亞飯店的前身。這個年輕人,就是該飯店的第一任總經理喬治·伯特。
自私的人很自我,愛計較、怕吃虧,其實善良和友愛者,往往得到更多。英國最大的機械製造商愛特·威廉創業初期的一切,竟然全是別人饋贈的。他20歲時,還只是一個整天守在河邊打魚的普通人。一天,一個過路人的一枚戒指不慎掉進河裡,他出一英鎊求助年輕的威廉幫他找回。威廉一上午別的什麼都不幹,反覆扎入水中20多次,仍然沒找到戒指。他不放棄,跑回村裡請來全村的男人幫著找,儘管報酬只有一英鎊。後來,過河人再次路過此地,見年輕人已經沒什麼魚可打,給了他一個打氣補胎的活兒。又有一天,一輛小車因為少了一顆螺絲釘無法安全行駛,停在愛特的小店前,想買一顆螺絲釘。這種螺絲釘太特殊,威廉翻遍了小店沒找到,就騎上自行車趕了六七里路,在另一家修車店好不容易找到了那種特別的螺絲釘。對方拿出10英鎊來謝他,他卻一分錢都不肯收,因為這種螺絲釘本是丟在箱底,對一般人沒有價值的小東西。不久,小車的主人又回來了,讓威廉代理經營一家五金店,從此威廉的事業越做越大……
他們的經歷告訴我們:幫助他人就是在幫助自己,善良的人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機遇和回報。
品德的培養最主要還是要靠榜樣,家長或夥伴的榜樣影響最大。研究表明,在道德判斷和價值定向方面,父母與子女的相關係數為0.55,而教師與學生的相關係數為0.33,可見家長的影響更大。
此外,好書對孩子心靈的積極影響也相當有效,至少大大勝過父母的嘮叨說教。
培養最基本的好習慣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指出:「好的習慣越多,則生活越容易,抵抗引誘的力量也越強。」
台灣學者郭騰尹提出「命好不如習慣好」,他認為:好習慣,是你生命的保險;前半生,你培養好習慣;後半生,好習慣會照顧你;人生就是一場好習慣與壞習慣的拉鋸戰;決定成功的核心關鍵是,讓好習慣的比例逐漸增加。
成功者往往有許多好習慣,關於這方面的書籍也已不少,這裡只強調好孩子至少需要以下這四大好習慣,否則,很可能成為「問題兒童」。曾有人調查了115名死刑犯,發現他們的身上都有一些壞習慣,比如好吃、懶做、愛享受、自私、任性等。
1.最基本的四個好習慣
◆勤快愛勞動,自立自理。
不愛或不會做作業、考不好不要緊,如果也不愛動手,懶得要命,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但不分擔家務責任,連自己的事情都要別人做,還活得心安理得,那就真的沒出息了。
哈佛大學曾對紐約地區的456名兒童展開為期20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干與不干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失業率是1︰15,犯罪率是1︰10。
美國哈佛大學的學者威特倫花費40年時間,追蹤觀察了256名波士頓少年的表現。結果發現,從小愛勞動、能幹的孩子成年後,與各種人保持良好關係的比不愛勞動的孩子多2倍,收入多5倍,失業少16倍,健康狀況也好得多,生活過得美滿充實。
李嘉誠14歲時父親因病去世後,被迫離開學校,在親戚開的鐘錶公司當學徒工,他每天總是第一個到達公司,最後一個離開公司,每天工作16小時後,晚上加班讀書自修至深夜。苦難使他養成了勤勞吃苦的好習慣。
讓孩子分擔家務,可以讓他們有機會面對學習以外的各種難題,培養獨立性、責任心、意志等社會適應能力。在美國,父母對子女是有限責任,父母不會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來,孩子必須分擔一些家務勞動,如擺餐桌、洗自己的衣服、剪草坪等。很多孩子自己在學校、社會打工掙零花錢,在家裡幹活兒掙「工錢」,來承當自己上大學前旅遊的費用,大學的學費一靠獎學金,二靠打工來獲得。大學生讀書期間不打工的人很少,很多人要打兩份工。
21世紀初曾有人統計,各國小學生每日勞動時間差異很大:美國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法國為0.6小時,英國為0.5小時,中國僅為0.2小時。
◆珍惜時間,不懶散度日。
如果一個年輕人從小沒有明確的目標,養成無所事事、懶散度日的壞習慣,甚至整天泡在電腦前玩遊戲,那將來就很難自食其力,更不用說有什麼大出息了。
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如果善於利用時間,不拖拉講效率,那麼省下的時間就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把日子過得更輕鬆自在、豐富多彩。
珍惜時間是成功者普遍都有的一種好習慣。愛迪生一生取得了1093種發明的專利權,遍及生活的各個角落,如留聲機、碳絲燈泡、電車、幻燈、有聲電影、電話、發電機等。他通常每天工作18小時以上,每天只睡4小時。他從沒退休,也不怕老。在八十高齡,他還著手開始研究一門自己陌生的學科——植物學,在當地植物中找出橡膠來源來,並因此取得第1033項發明專利。在研究電燈發明的兩年裡,他每天工作20小時,有時甚至36個小時埋頭於實驗室,累了就在實驗室打個盹。愛迪生在自己九十壽辰之日自豪地對大家說:「我已經是135歲的人了。」
在美國企業界裡,與人接洽生意能以最少時間產生最大效率的人是金融大王摩根。除了與生意上有特別關係的人商談外,他與人談話絕不超過5分鐘。有人對他的資本進行了計算後發現,他每分鐘的收入是20美元。
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珍惜時間,提高效率的好習慣——
◎把手錶撥快三分鐘,幹什麼事都先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