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細雨綿綿的晚上,幾個從省城下放到我們村務農的知識青年,相聚在村子的知青屋裡,為一個叫張建國的知青慶祝生日。當張建國將那瓶珍藏的茅台酒瓶打開的時候,一股奇異的酒香,頓時溢滿了知青小屋。我們都睜大眼睛好奇而驚訝地望著這瓶神秘的酒。因為我們知道「茅台」這個名字曾與中國的一段歷史有關,與共和國的開國大典有關,與毛主席有關……這一切都足以讓我們這一群年輕人驚心動魄的,它竟然神氣活現地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出現在這個寒冷的知青小屋裡,而且香氣是那麼的迷人……可以想像當初我們是懷著怎樣一種心情喝這瓶酒的,哪知酒的香味從知青屋飄到魚塘另一端的村子裡,被大隊的政治輔導員聞到了,他竟然以敏銳的嗅覺,循著酒香來到了知青屋,發現我們一群年輕人竟然在飲酒作樂——喝的還是他聞所未見的茅台酒!
第二天一大早,掛在村前芒果樹上的高音喇叭響了,通知群眾這天要開批鬥大會。嚇得群眾趕緊趕往會場,政治輔導員在會上宣佈要批鬥知青張建國,其罪狀是,張建國出身資本家,平日不好好勞動,昨晚竟然聚眾飲酒作樂,此人有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接著就把一個白色陶瓷酒瓶拿出來給大家看,群眾爭先恐後地去看酒瓶上寫著的字,原來酒瓶上印著「飛仙牌貴州省茅台酒」的字樣。
群眾當場一番感歎,一番驚訝。
接著副隊長、隊會計員、老貧農代表、婦女代表都被一一點名上台發言,批判張建國的資產階級思想。最後政治輔導員質問張建國是從哪裡弄來的這瓶茅台酒。張建國解釋說是他在香港的一個親戚送給他的。張建國這麼一講可不得了了,這瓶酒竟然與海外有關係、跟崇洋媚外聯繫上了。一時間批判會由一個高潮推向了另一個高潮,一大堆很嚇人的帽子都扣到了張建國的頭上。張建國感到很委屈,申辯說:「這是外銷的國產酒,是咱們中國產的酒……」話音未落,立即就有人大聲訓斥說:「是從香港那邊來的,決不是什麼好東西,就應該批判!」聽了這話,張建國就傻了,想了半天,他很幽默地說:「這酒可歷史悠久著呢,想當年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戰士們在途中飲茅台酒解乏治病;開國大典慶祝宴會上,毛主席帶領眾將軍大飲特飲茅台酒;毛主席赴蘇聯時送的禮品就是這茅台酒;外國友人訪問我國飲的也是茅台酒。昨天晚上我們慶祝生日飲了一瓶茅台酒就有罪啦?按你們的意思,國家領導人也有罪啦?」一席話說的台下鴉雀無聲。政治輔導員自然也尷尬地東張西望,批判會一哄而散。
此事過後不久,張建國偷渡去了香港。
雖然那一次使我真正認識了茅台酒,可是張建國被批鬥的陰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腦中。二十年來,我做過農民,當過教師、機關幹部,迎來送往,喜慶宴席參加不少,但始終滴酒不沾。在我工作的鎮上我不飲酒是出了名的。
1993年的春天,在一個招商會上,我突然見到闊別了20年的張建國,他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久別重逢,一番意味深長的感歎之後,張建國對當年他插隊的村子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驚歎不已,卻對當年因為喝茅台酒招致批鬥的事沒有半點怨言。我們一個要投資,一個要招商,很快就達成了合作意向。當晚的招待晚宴上,我們竟然不約而同地回憶起二十年前飲茅台酒的那一幕,都覺得非常可笑和不可思議。張建國說,自從那次事件之後,他再沒飲過酒了。但當服務員問今晚飲什麼酒時,張建國用摯熱而幽默的目光望著我,我和張建國不約而同地說——飲茅台酒!今天,我們倆破戒一回,不醉不歸。
那一夜,我們都醉了。
茅台酒那攝魂奪魄的香氣,使我們徹底打開了心扉,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中國的又一個春天到來了。張建國舉起酒杯深情地說:「20年前,我們偷偷地飲茅台酒,今天我們要堂堂正正地飲茅台酒,盡情地飲,自由地飲,為我們合作成功,飲!為我們國家有改革開放的好政策痛飲!」
醉了,我們真的醉了。
此時,我突然心血來潮,吟誦了一首前人的詩:「茅台香釀釅如酒,三五呼朋買小舟。醉倒綠波人不覺,老漁喚醒月斜鉤。」
這前後兩次飲茅台酒的經歷,實在令我終生難忘。
若是與你同行
呂舒懷
在小時候的記憶中,茅台酒只是擺在櫥窗裡面的觀賞品。那時候,一般尋常百姓出入的副食店見不到它的蹤影,它只會擺在依舊遺留著租界地意味的「英國菜市」高級櫥窗裡面,標價人民幣4·8元一瓶。實際上光拿錢是買不到的,需要一種「高幹證」,據說13級以上的國家幹部才具有這樣的特權。
頭一次品嚐到茅台酒是二十年後。
那時我在一家青年報社當記者,週末報社領導組織大家去泰山旅遊。法製版編輯方菲許諾說,只要大伙不歇氣地攀上泰山頂,我請你們喝好酒。誰不知道方菲她爸爸在外貿局工作,家中必然藏著許多名酒。酒的感召力,激勵我們一鼓作氣爬上山巔。晚上吃飯時,大家嚷著管方菲要酒。她故意掉大伙的胃口,非要明日凌晨觀日出時才肯拿出來。這的確是個不錯的主意。那夜不曾入眠,我們一邊盼著日出,一邊想著酒。
夜格外晴朗,彷彿透明的藍玻璃,但卻顯得十分漫長,我們焦灼地等待。當夜色漸漸散開,東方天際微顯一絲曦光。剎那間,一輪紅日噴薄而出,照亮遠山近嶺。我們情不自禁地站起來,迎著旭日伸開雙臂高呼。方菲從提包掏出一瓶酒,我看得很清楚,那是一瓶茅台酒,瓷瓶上還印著毛主席語錄,足見其年代久遠。方菲把酒一一分到人們旅行杯的蓋子裡,大家舉「杯」邀朝陽開懷暢飲。只可惜酒少了點,每人不足兩口,但茅台酒的濃香醇厚卻留在記憶中。
順便說句題外的話,方菲性格開朗,人長得也漂亮,報社未婚的男青年當中,暗慕她的不少,我也算其中一名候補。可是我們都知道,方菲有男朋友,前年去了深圳淘金,兩地相隔萬里,二人的關係若即若離。那些日子方菲變得寡言少語,心情很矛盾。為了愛情遠去南方吧,又捨不得報社這份工作。其實我們幾個暗中追求她的人也矛盾,多麼希望方菲留下不走,就可以天天見到她燦爛的笑容和朗朗的笑聲,又願眼看著她痛苦和消瘦下去。真愛需要付出和犧牲,後來我們決定說服她辭職去深圳,去追求她的幸福。
方菲終於辭掉報社的工作,打點行囊準備遠行。報社特地為她開了歡送會,會散後,我走到她面前,說,幾個鐵桿哥們兒打算送你件禮物留作紀念。你想要什麼儘管說?她回到的很乾脆:我什麼都不要,就想你們陪我喝頓離別酒。這還不容易嗎?時間選在方菲臨走的前一天晚上,地點就在報社旁邊一家小酒館裡,那是我們單獨常約方菲去的地方。飯菜用不著費心思,她愛吃什麼,想吃什麼,我們如數家珍;酒呢?我提議喝瓶茅台吧。大家一致同意,湊錢買了瓶茅台。
餞行的傍晚,大家圍坐在小酒館現拼成的餐桌四周,故意裝作興高采烈的樣子,怕勾起她的傷感。那天方菲表現得也很平靜,開喝前,她只說了一句話,提醒你們呀,我喝酒可愛哭。誰都沒當回事,以為她在說笑話。我打開茅台酒,平均分成五個玻璃杯裡,每人一份,公平合理。我們輪番敬方菲,小口小口地呷著杯中的茅台。倒不是吝惜酒,而是為了拖延時間,只求和她多呆一會兒是一會兒。天下沒有不散的席,最後,當大家共同起身跟方菲乾杯的時候,她忽然雙手捂著臉,「嗚嗚」哭起來。事發突然,我們傻愣在那兒,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想不出該用什麼適當的語言勸慰她。
末了,她臉頰掛滿淚珠地說,我捨不得你們,你們和我一起去南邊多好!那怎麼可能呢?儘管我們樂意與她同行,但缺乏信念和勇氣。儘管我們不願和她分離,但分離的必然的,唯一能做到的是對她的美好祝福。
方菲走了,孤身一人去了深圳。大約一年後的某個深夜,我意外接到她的電話,聽筒傳來她熟悉的笑聲。她說今夜她成了新娘,還說,她總夢見餞行那頓酒,還把喝空的酒瓶子帶在身邊,當做友誼的紀念。
如今茅台酒已進入尋常百姓家,每當端杯品呷時,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這段並不久遠的故事。
奇妙的等號
謝大立
茅台酒廠召開廠務擴大會,鄒開良的開場白是:「今天我出一道題請同志們回答。」說完,走到黑板前,寫下了幾行字:10-1=?10+0=?
題出完,鄒開良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一邊喝茶,一邊環視大家,儼然主考官一個。能參加廠務會的,都不是些等閒之輩,除了鄒開良的那些副手之外,還有指揮幾百人的車間主任,有有著幾十年工齡的老酒師,高級工程師。就算那些擴大進來的也都是些生產骨幹。後者小聲議論,出這道娃娃都能回答的題,不是戲弄我們嗎?10-1不就等於9,10+0不就等於10嗎?前者卻保持了沉默,彷彿在說,此時沉默是最好的回答。
這是因為他們太瞭解鄒開良了,他既然在廠務會這麼個嚴肅的會議上出這麼個看似兒戲的題,一定有他的深意,他可是把一顆心全花在廠子上的人。1989年市場疲軟,茅台酒廠面臨資金短缺,鄒開良一聲號召,全廠職工一下就集資20多萬,出差在外的職工還為沒能參與集資抱怨呢!鄒開良為茅台酒廠的發展壯大嘔心瀝血,可他自己卻住在18年前從老家紫雲鄉遷來的簡易平房裡,職工的住房在改變,而鄒開良從沒抱怨過半句。在他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他的妻子離開了人世,父母也相繼離去。在子女們的嫁娶問題上,他始終堅持頂住世俗的習慣,按照黨的原則辦事,一切從簡,不收情受禮。鄒開良有一個妹妹在廠裡當清潔工人,天天掃廠區公路,洗廁所。
她身體不好,肺部有病,有人勸她找哥哥換個工作,可她的妹妹說:「我愛護哥哥,尊重哥哥,他不能為我這樣做。」也有人勸鄒開良:你妹妹有病,換個工作是情理中的事。鄒開良卻說:「如果我照顧了妹妹,那很多像妹妹一樣情況的職工怎麼辦?」職工們說,領導給我們做出了表率,我們學有榜樣。鄒開良對自己苛刻,對別人卻情重如山。職工家裡發生什麼事情,他事必躬親,問長問短,幫助排憂解難;對那些作出貢獻的老酒師、老職工,他定期上門徵求意見,促膝談心,把黨的溫曖送到他們心中。有一次,廠裡一名老職工的父親去世後,鄒開良知道了,冒著細雨在泥濘的山道上步行30多里路,為去世的老人送花圈,寄托對老人的哀思。這位職工拉著鄒開良的手,噙著眼淚道:「廠長這樣忙還來看我,我一定加倍工作來報答黨組織對我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