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還沒有成功 第27章 吸引力法則⑾有效的語言溝通 (1)
    成功箴言

    1.人類在相互的溝通中尋求安慰、價值和保護。〔英國〕培根:《學識的增長》

    2.我天性適宜於交流,傾向於袒露自己,毫無掩飾,讓人一目瞭然,生來是為交往和友誼的。〔法國〕蒙田:《人生隨筆》

    3.只要你告訴我,你嚮往的是些什麼樣的人,我就能說出,你是什麼人。我只要知道你是幹什麼的,我就知道,你能成為什麼樣的人才。〔德國〕歌德:《格言和感想集》

    高效的語言溝通

    人們在溝通中,往往通過慣常用語表達自己的個性,即使這些用詞並沒有實際意義。

    不同的言辭表現不同的人品和心態,說話者的個性也同時表露無疑。

    最常見的情況是,和初次見面的人說話,剛開始大家都介意面子,所以表現得很恭敬,等逐漸鬆弛下來後,不僅是姿態,連說話也會很隨便,甚至連本人的本性都不自覺地出現了。某飯店總經理曾表示,他主持招聘考試時,總是故意對前來應試的人採取非常隨便的態度,起初,年輕人都規規矩矩地應答著,但過了不久,他們用慣了的語言就會隨口而出,而這位總經理即可從中瞭解到應試人的品格,可見,不同的用語的確是瞭解某人的一個珍貴的情報源。

    人稱代詞的心理定位

    人稱語是最能展示人們個性的一種稱呼語。這一語言可以反映人的自我意識,可以提供各種深層的心理信息。研究後表明,經常愛把我或「俺」掛在口上的人,多驕傲自負、自我表現欲強,容易走向專橫霸道。

    比如,如果你去參加某大型會議,而在會上又遇到這樣的領導——講話時老是重複:「我個人認為……我呢?我呀……我想這樣做……我的意思是……」通常,這類型的首長都比較自信、有魄力,在工作中處處顯示出主動,有的人不愛聽下屬的意見,自己決定的事一般不願意更改。良性的發展是一個敢說敢做敢承擔責任,而工作中又有一般衝勁的領導;惡性的發展就是霸道專橫,剛愎自用,唯自己的意志為上,不理解下屬,不體諒下屬的難處。

    這類首長的成長環境必定很順心,在求學時與同伴的交際較多,所以才養成了用這種稱呼的習慣。即使他在說「我」字時的語調並沒有特殊之處,但他的態度會顯得很不謙虛,甚至表現出故作姿態、唯我獨尊的味道。

    在與這類首長打交道的時候必須講究藝術,不能過於莽撞。對於首長要求的各種紀律,下達的各種命令,如果是正確的,是對工作有比較大的好處的,就努力地不折不扣地去執行,並且把它做得盡可能的完美;當然,對於專橫的首長,你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去反抗他,就不必去以卵擊石。

    實際上,在一般人中,你經常會遇到一些把「我」或「俺」掛在口頭上的人。這一類人個性比較強,他們比較喜歡獨立做事,一般不願聽別人的指揮。這一類人有個好處是,如果是認準了的事,就會堅持不懈地做下去;而他們最欣賞的也是富有個性的人,他們一般不願意與那類以圓滑為處世態度的人交往。另外,個性強的人在遭受挫折時,所受到的心靈傷害較深,這往往會給他們造成終生的痛苦。

    霸道型的老闆——即領導人為專制型的團體成員,都很容易說「我」;而領導人為平均主義者的團體成員,則比較喜歡說「我們」。經常用單數第一人稱的人,獨立心及主體意識都比較強;而一向使用複數人稱者,則比較沒有個性,其中以團體型或附庸型的人居多,被批評後一旦離開了團體就什麼事都做不了。某些現代年輕人,經常在說話時將我隱入「我們」之中,大概是介於上述後一種性格的人。

    根據這些第一人稱語瞭解了人物的個性,可以給你的社交帶來一定的好處,從而避免給你帶來不利影響。而如果你作為公司領導,也可以根據對方稱呼「我」及「我們」的不同,找出其潛藏在人稱語背後的性格、辦事能力、適應性等,從而為自己找一個得力的幹將。

    心理角色的語言溝通企圖

    在人際關係中,最能表現心理的語言是敬語。要圓滿地過社會生活、維繫良好的人際關係,敬語扮演著重要角色。它是心靈的潤滑劑。在一般人的觀念裡,能使用敬語似乎是最妥當的,多半不會出什麼錯。然而,確實有些人,並非對敬語無知,而是刻意堆砌一些過度的敬語,此人心中必定有某種企圖。

    若是相互都很隨便的關係,當然就不需要使用敬語。如果在相當親密的夥伴中,突然出現了敬語,那就要注意了。一位朋友曾說,當他的妻子開始說些非常客氣的話時,表示他的妻子陷入了非常糟糕的心境。這是他從若干次莫名其妙而又痛苦的經驗中摸索出來的。

    心理學家克萊因發現:「恰如其分的敬語是維護人際關係的重要角色,過度的恭維話反而表現出一種戒心、嫉妒、諷刺或敵意。」

    雙方在比較深入的交談中,如果對方從始至終用詞都很客氣,如果不是他有什麼自卑感,就是內心隱藏著戒心和敵意;反過來說,刻意以隨便的口氣說話的人,也可能想借談話侵入對方的心中,也就是有佔上風的慾望。花花公子找到獵取的對象時,會突然對對方非常親切,說話隨便,其目的就是要增加親密感,使對方覺得彼此已無距離,藉以達到一體化的目的。  

    思維的姿勢

    思考語多屬連接詞,比如,「然後」、「接下來」、「還有」等,表示思考對象的前後聯繫,說話中頻繁出現這類詞的人,表示其思緒不鬆懈,很有聯貫。與這類人談話、聊天,會相當地輕鬆,愉快。另一方面,與這類人交往,也較容易建立親密關係,在這之中的距離不是很大。

    相對地,如「但是」、「可是」、「然而」等,這種連接詞,不僅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更表示思路的轉折,常用這類詞的人思考力都比較強,在說明一個現象或觀點的同時,即考慮到了相反的情況和論據,大腦中經常檢點著各種思緒,從而整理有序,因此可謂是聰明和理性較強的表現。也許你注意過,有某些大人物經常在開會或演講時,出現「但是」或「呃……」這類口頭禪,有些人甚至因此而受封了「但是」的綽號。的確,如果一個人說話中重複出現幾次「但是」,即表現他思路已經打了好幾個轉,一般聽眾很不容易跟上去整理自己的思緒,不知不覺中就會完全順應他的語言模式思考,從而接受他的結論,因此可以說,他是容易控制聽眾的人。與這類人交往或聽他談話時,要隨時注意自己勿滑入他語言的深淵。

    此外,還有「果然」、「畢竟」等思考語,它們不是連接詞,但表示思考中產生了什麼新的概念,或重新確立了某種固有概念。當一位政治家經常以這類詞作為口頭禪時,通常表示其意志堅決,性格強硬,他會以毫不動搖的態度貫徹自己的意見。

    與這種強硬的態度相反,是慎重選用邏輯且尊重對方意見的思考方式,抱這種態度的人,經常使用的口頭禪是「呃……」「我認為……」或「我想……」等,這種人說話總是細聲細氣,斷斷續續,經常用「呃」、「啊』、「唔」等感歎詞來尋找和接應下面的話,表示其人缺乏信心,不敢談出主見。

    貼身防守與緊逼進攻

    在語言中體現的貼身與緊逼,稱之為附會。

    在對話中,聽者可能不時插上一些附會的話,對其所言表示贊同,此即所謂附會語。大致說來,附會語主要有兩種:一是重述對方所言,二是為所言幫腔,其中往往還夾雜著某種贊同的表情,將言、行結合起來看,往往能細緻入微地洞察附會者的真意所在。

    重複對方所言,主要是讓對方瞭解「我正在專心聽你的話」,表示對對方所言的重視,消除對方的心理障礙,進而深入對方心中,探明對方真意。

    因為,當人們知道對方在專心聽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時,自然就會感到親切,容易掏出自己的真心話來。只不過,要這樣神情專注地聽,一再追隨對方所言,確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好奇心。

    在重述對方所言時,往往也會附帶著表情,如一面重述對方的話,一面點頭贊同,這就是立即肯定相接受了對方所言。如其點頭的幅度很大,就表示他的贊同不是隨聲附和,而是經過認真考慮的。

    幫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出於誠意的幫腔,另一種是隨聲附和,這往往也要結合表情才容易分辨出來。一般來說,表示贊同別人所言時,往往會點頭示意——如點頭的幅度小、頻率高,即猛點頭式的方式,那就有問題了,那多半是裝腔作勢,假意附和,有時甚至根本就沒聽懂你的話。

    我們與喜歡說附和語的人打交道時,一定要分析他這樣說是出於何種目的,是真誠還是偽善,是別有所圖或僅僅是禮貌而已。認真分析其中隱含的含義,有助於我們在社交場合的成功。

    至於幫腔,卡耐基發現一種奇妙的現象:就是給自己幫腔,說話者一面說話一面肯定自己,一人同時扮演說者和聽者兩個角色。

    自己說話自己幫腔,是一種自我完美主義的表現,喜歡唱這種獨角戲的人,同時兼具說話、聽者的兩重身份,即出於一種不允許任何人反駁,只有我說了算的頑固心態。

    節奏可能是心理脈博

    說話語氣的特徵之一是速度,說話速度快的人多半伶俐而能言善辯,說話慢的人多半比較遲鈍而木訥。會說話與不會說話,是人與生俱來的氣質及平日與人交往中的鍛煉所形成的。說話速度確實體現了人的伶俐與遲鈍,但當人有煩惱或恐懼時,說話速度必然加快。因此,語言溝通著重研究了異常的說話速度與深層心理的關係。比如,平時能說善辯的人突然變成口吃,或者,平日說話不得要領的,突然說得頭頭是道,這就要注意,是否發生了什麼事情,影響他們心理上的重大變化。

    一般人對自己不滿或懷有敵意的人,因為不願交往,說話速度都會不自覺地放慢,甚至讓人感到好像不大會說話。相反,當有人心懷愧意或想要說謊,說話的速度往往會快得嚇人,特別是想取得對方諒解時,不僅速度加快,還會找些話題以拉近關係。因為一般人在深層心理有煩惱不安或恐懼等感情時,說話速度都會快得異乎尋常,以此自欺欺人,緩和內心的不安與恐懼。但是,由於沒有冷靜地思考,所以,即使說得滔滔不絕,內容卻空泛無物。倘若對方是個感情細膩的人,必定可以看透他內心很不平靜。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