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決定健康 第17章 品美食:吃出最適合你的溫度 (1)
    1、吃與體溫相近的食物最延年益壽

    在我國,凡是賓朋相聚、舉家團圓,人們總要開懷暢飲一番,而在開始「動筷」之前,必定會說上一句「趁熱吃」。多年來,這句「趁熱吃」已經成為居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客套話和一種飲食習慣了。但是,你是否知道,這種飲食習慣會偷偷地侵害你的健康。

    自從人類告別茹毛飲血,開始吃熟食時起,中國人的飲食就一直沒有離開過「熱」這個字。無論是冒著熱氣的麵條,還是餡料熱乎的包子餃子,以及滾燙的火鍋,人們對吃熱氣騰騰的美食始終情有獨鍾。當然,對於亞洲人來說,大多數人的體質是相對較弱的,所以常吃一些熱乎的食物能夠為身體提供更多的能量,從而達到御寒保溫的作用,所以,在人們的日常飲食結構中,冷食所佔的比重要小一些。相比之下,對於歐美等地區的人來說,他們的身體大多很強壯,平時吃的也多是熱量較高的食物,因為,他們對食物溫度的高低基本上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所以他們的飲食多以冷食為主。

    有一次和家人去吃韓國料理,我點了個辣白菜石鍋拌飯。單不說飯菜的味道,整頓飯吃下來,我唯一的感覺就是燙。真沒想到,那燒得滾燙的石鍋竟然有如此好的保溫效果。全家人都吃得差不多了,而我的飯連一半都沒吃完。我一邊吹一邊攪拌著熱氣騰騰的飯,吃得十分小心。但最終不僅吃得我一身的汗,還把嘴給燙了。當時我就下決心再不吃這種拌飯了。

    其實,吃過這種拌飯的人都知道,這類食物的美味是需要溫度來「激發」的,但是經常吃過冷或過熱的食物,會有損腸道和身體機能。當我們吃的食物中的溫度超過了體溫,我們就會感覺到熱。

    去年,在一份報紙上看到一篇報道,說一位60歲的老人常年習慣吃熱騰騰的食物,一天突然嘔血不止,到醫院檢查,發現患有早期的食道癌。

    原來這位60歲的老人十幾年來吃飯咽菜一定要趁熱,比如每次喝排骨湯時,如果湯是溫熱的,她都得回爐重新熱熱再喝。因為她認為喝熱的湯才有營養。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飲食過熱和食道癌等多種消化道疾病息息相關。這是因為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組成的,非常嬌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過這個溫度,食道的黏膜就會被燙傷。過燙的食物溫度在70∼80℃左右,像剛沏好的茶水,溫度可達80∼90℃,很容易燙傷食道壁。儘管黏膜可增生自我恢復,但長期如此反覆增生會引起黏膜質變,如果經常吃燙的食物,黏膜損傷尚未修復又受到燙傷,可形成淺表潰瘍。反覆地燙傷、修復,就會引起黏膜質的變化,進一步發展變成腫瘤。

    中醫也不主張飲食過熱。在消化道內,食物的消化過程適宜在接近體溫的溫度下進行。過熱的食物會導致氣血過度活躍,胃腸道血管擴張,對腸胃產生刺激。因此,最合適的食物溫度是「不涼也不熱」。

    在消化道內,食物的消化過程最適合的溫度則是接近體溫下進行。許多家長在給小寶寶餵飯時,都會吹至微溫後再喂,其實,這個溫度對成人來說同樣是最合適的。用嘴唇感覺有一點點溫,也不燙口,就是最適宜的。同樣,人們日常飲水時也應該把握這個溫度。過燙的水不僅會傷害牙齒而且同樣會刺激咽喉、消化道和胃黏膜。即使在時下的冬天,喝的水也不宜超過50℃。如果實在怕冷,可以多吃些姜、胡椒、肉桂等,中醫認為有「溫補」作用的食物,既不會損傷食道,還有額外的保健功效。

    《食誡》篇說:「熱食傷骨,冷食傷髒;熱物灼唇,冷物痛齒。」意即過於熱食則損傷人體骨骼,過於冷食又會損傷臟腑;食物溫度太高會灼傷嘴唇和口腔,食物溫度太低則引起牙齒疼痛。這就說明,飲食的溫度要適中,一般以略高於體溫而不燙嘴較為適宜。總的來說,食物的溫度以保持在42℃左右為佳,最好不要超過45℃,最高不要超過48℃。這樣吃起來口感比較舒適,食物易於消化,且不會給人體造成損傷。所以本篇又說:「凡食慾得恆溫暖,宜入易銷,勝於習冷。」表明熱食勝於冷食。老年人脾胃虛弱者居多,更應堅持常吃熱食,少吃或不吃冷食。至於一般人吃熱食或冷食的次第,應當是先吃熱食,再吃暖食,最後再吃冷食,這樣可以防止脾胃驟然受到冷食的損傷。

    在醫院口腔門診中因食用過熱、過燙食物而出現口腔疾病的患者增多。燙食能使口腔粘膜充血,粘膜損傷後就會造成潰瘍,破壞了粘膜保護口腔的功能。高溫燙食對牙齦和牙齒都有害處,能引發牙髓炎。同時太燙的食物還能刺激食道粘膜,食道癌的發生率也會升高。所以人們應避免食用過熱、過燙的食物。

    所以說,基於養生的觀點,中醫主張食物的溫度應盡量接近人的體溫,平日用餐,應多吃和體溫相近的食物,可以延緩腸胃老化,助人延年益壽。同時,營養並不會隨食物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在飲食前應「放一放」再吃,會收益頗深的。

    2、寒冬可適當吃些涼性食物

    進入冬季以後,人們大都以進食熱食或性熱的食物來保暖養生,而把冷涼食品拒之口外。其實,在嚴寒的冬季,若能適當吃些冷食或是性涼的食物,不但對身體無害,反而還有益處,不失為冬季的一種保健方法。

    冬季莫忘防「內熱」

    冬天,由於外界氣候較低,人們不得不穿上厚重的衣服,而且大部分時間都是呆在有暖氣或空調的室內,很少活動,所以體內非常容易積熱而不得散發。再加上人們喜歡在冬季吃一些含熱量較高的食物,就會產生胃肺火盛,甚至由此導致上呼吸道或胃腸疾患。如果再過多地食用羊肉、狗肉等溫熱性的食物,很容易出現體內蘊熱的現象。這也就是為什麼到了冬天,人們仍然很容易「上火」的原因。而針對冬季內熱所在的不同部位,又會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如上焦蘊熱者可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扁桃腺炎、口腔黏膜潰瘍等;中焦蘊熱者可表現為舌苔厚、尿黃、便秘、口渴等;下焦蘊熱者常可誘發或加重膀胱炎、痔瘡等。

    我們知道,民間有句俗話:「冬吃蘿蔔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而蘿蔔正屬於性涼的食物。它之所以適合在冬天吃,自然有它的道理。在冬季,對於腸胃健康的朋友來說,若能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有選擇地吃點「涼」的食物,就像讓腸胃游一次「冬泳」,不但可以快速「滅火」,提高對寒冷的抵禦能力,而且也是一番別緻的享受。

    當然,冬天吃冷飲食也要因人而異,尤其是胃腸功能欠佳者需慎食。但是,若能經常飲用涼白開水,有預防感冒、咽喉炎和某些皮膚病之效。尤其是早晨起床喝杯涼開水,能使肝臟解毒能力和腎臟排洗能力增強,促進新陳代謝,加強免疫功能,有助於降低血壓、預防心肌梗塞。

    對於腸胃健康的人來說,天氣儘管很冷,但適當地喝些涼白開水,吃些涼性食物,如白蘿蔔、蓮子、黃瓜、冬瓜、香蕉等,不但對身體無害,反而有益。天冷時人們喜歡吃油脂多、高熱量的食品,加之戶外活動少,因此易發胖,尤其是胸、腹部和臀部。適當吃些涼菜,能迫使身體在消化時自我取暖,多消耗一些脂肪,對減肥很有利。俄羅斯學者研究證實,冬天如能經常飲用涼開水,有預防感冒、咽喉炎之功效。尤其是早晨起床喝杯涼開水,能使肝臟解毒能力和腎臟排毒能力增強,促進新陳代謝,加強免疫功能,有助於降低血壓、預防心肌梗塞。

    日常生活中涼性食物很多,如兔肉、雞肉、鴨肉、雞蛋、海帶、蜂蜜、芝麻、銀耳、蓮子、百合、白蘿蔔、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筍、香蕉、蘋果等。這些食物最好和溫性食物一起吃。比如冬季很多人喜歡燉牛肉,牛肉屬於溫性食物,如果燉的時候加點白蘿蔔,就是很好的涼熱搭配。蘿蔔味辛甘、性平,有下氣消積化痰的功效,它和牛肉的「溫燥」可以調劑平衡,不僅補氣,還能消食。此外,在冬天乾燥的天氣下,常用紅棗、枸杞等食物滋補的人,吃多了很容易上火,不妨在烹調的同時加進點涼性的荷葉,滋補的效果會更好。

    冬天天冷,人們喜歡吃油脂多、高熱量的食品,加之戶外活動少,因此易發胖,尤其是胸、腹部和臀部。為了不增加體重,除了注意體育鍛煉外,多吃些涼菜,能迫使身體自我取暖,多消耗一些脂肪從而達到減肥目的,確保健康。

    吃涼吃熱還要看體質

    涼性食物雖然有鎮靜和清涼消炎的作用,但它並不適用於所有的人。平常有燥熱、手腳心發熱、盜汗等陰虛症狀的人,可以適當選擇「甘寒」食物。如伴有虛弱、食少、低熱、便干、水腫的心血管病人冬天吃涼性的鴨肉,能起到補虛、除熱的作用。另一方面,脾胃虛寒的人則不宜進食寒性食品和涼性補藥,反而可以吃一些熱性食物。同時,應注意不要補過量,熱量攝入太多會聚在體內,導致陽氣外洩,對人體平衡造成破壞。

    另外,冬天想通過食物「保暖」,不一定非要多吃性熱的食物。低溫會加速體內維生素的代謝,飲食中應及時補充。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耐寒能力;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因此,冬季適當增加胡蘿蔔、南瓜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及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食物的攝入量也有助於「抗寒」。山芋、藕、大蔥、土豆等根莖類蔬菜中含有大量礦物質和熱量,經常食用也可增強人體抗寒能力。

    3、清熱解毒無花果

    無花果,一個在名字上就很有意思的植物,竟然還是人類的英雄。據說古羅馬時期,有一株神聖的無花果樹,因為它曾庇護過羅馬創立者羅募路斯王子,躲過了凶殘的妖婆和啄木鳥的追趕,便被命名為「守護之神」。在地中海沿岸國家的古老傳說中,無花果被稱為「聖果」,作祭祀用的果品。而這位「守護之神」於唐代時期來到了我國,至今約有1300餘年了。

    無花果原產阿拉伯南部,後傳入敘利亞、土耳其等地,是人類最早栽培的果樹樹種之一。人們經過數世紀與它接觸,發現它不僅口感甜美、影響豐富,而且還有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

    中醫認為,無花果性味甘、平,入脾、胃經,有健胃清腸、清熱解毒、通乳消腫之功。《滇南本草》言其「敷一切無名腫毒,癰疽疥癩癬瘡,黃水瘡,魚口便毒,乳結,痘瘡破爛」。《群芳譜》對無花果的功能介紹最為翔實:「一是實甘可食,營養豐富;二是可制乾果;三是常供佳食,採摘供食可達三月之久;四是大枝扦插,本年結實;五是葉為醫痔聖藥;六是未成熟果實可做糖漬蜜果;七是得土即活,隨地可種。」民間流傳用無花果水煎取汁足浴,可治療小兒腹瀉;摘取無花果,用流下的乳漿外搽局部,可治療青年扁平疣;無花果及葉加鵝不食草、露蜂房適量,水煎取汁熏聞,可治療慢性鼻炎。

    現代醫學證明,無花果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由於它的果實中含有大量的果膠和維生素,果實吸水膨脹後,能吸附多種化學物質。所以食用無花果後,能使腸道各種有害物質被吸附,然後排出體外,能淨化腸道,促進有益菌類增殖,抑制血糖上升,維持正常膽固醇含量,迅速排出有毒物質。無花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分解酶、脂酶、澱粉酶和氧化酶等酶類,它們都能促進蛋白質的分解。所以,當人們多食了富含蛋白質的葷食以後,以無花果做飯後的水果,有幫助消化的良好作用。

    果實除了開胃、助消化之外,還能止腹瀉、治咽喉痛。在浴盆中放入乾燥的無花果葉片,有暖身和防治神經痛與痔瘺、腫痛的效果,同時還具有潤滑皮膚的美容作用。所以,在日本的無花果產品包裝上均印有「健康食品」、「美容」的宣傳字樣。

    無花果最重要的藥用作用表現在對癌症的顯著抑製作用方面,它的抗癌功效也得到世界各國公認,被譽為「21世紀人類健康的守護神」。無花果中含有多種抗癌物質,是研究抗癌藥物的重要原料。未成熟果實的乳漿中含有補骨脂素、佛柑內酯等活性成分,其成熟果實的果汁中可提取一種芳香物質「苯甲醛」,二者都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可以預防肝癌、肺癌、胃癌的發生,延緩移植性腺癌、淋巴肉瘤的發展,促使其退化。

    另外,無花果還有其他方面的藥用價值:

    利咽消腫。無花果中含有檸檬酸、延胡索酸、琥珀酸、蘋果酸、丙乙酸、草酸、奎寧酸等物質,具有抗炎消腫之功,可利咽消腫。

    補充營養。無花果含有大量的糖類、脂類、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無機鹽及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等,可有效補充人體的營養成分,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孕婦宜常吃適量的無花果。《本草綱目》中稱「無花果治五痔、利咽喉、消腫痛、解瘡毒」。無花果除了有健脾止瀉、清腸除熱、理氣消食、止咳祛痰、消腫解毒的作用外,又是通經下乳的良藥,可以用來治療腸炎,痢疾,便秘,痔瘡,喉痛及癰瘡疥癬等。而且營養豐富。因此,月經不調或產後缺乳的患者不妨試試無花果藥膳。

    4、冷飲:進食不當致病多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