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決定健康 第8章 疼孩子:不易讓愛的溫度升高 (3)
    針對汗多的寶寶,家長要隨時用軟布給寶寶擦身,或外用撲粉,以保持皮膚乾燥。身上有汗時,應避免直接吹風,以免受涼感冒。

    當寶寶出汗時的症狀表現為精神萎靡,容易疲勞,面色淡白,活動時愛出汗,易患感冒,語聲低等,對於這樣的孩子要注意忌口,平時不要吃生冷冰鎮的食品和堅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而應該多吃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品,如粳米、薏米、山藥、扁豆、蓮子、大棗等。

    如果孩子在睡覺時出汗,醒時汗止,形體消瘦,皮膚乾燥無光澤,兩顴紅,手足心熱,大便乾燥,小便黃,煩躁不寧等,屬於陰虛表現。要忌口不吃煎、炸、烤、熏、油膩不化的食物,不吃辛辣食物。

    5、風疹不會讓患兒的體溫持續升高

    我們醫院附近有一家孤兒院。一天,院長打電話給我,說他們那裡有一個小朋友好像患了風疹,情況緊急,想請我去看看。我們知道,風疹多見於年幼的小兒,傳染性很強,在幼兒園或小學校等人多的地方往往會成批患病。於是我立刻放下手裡的活,趕往孤兒院。

    來到孤兒院,患兒已經被轉移到了一個單獨的房間,由一個老師專門照顧著。這位老師見我來了,緊張地問:「大夫,這孩子是不是得風疹了?怎麼辦啊?會發燒,高燒不退嗎?」

    面對老師一口氣提出的三個問題。我最想回答的是最後一個問題。因為現在人普遍認為,孩子得了風疹就會發燒,而且會高燒不退。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是絕對的,患了風疹的人大多數會有輕微的發熱現象,出疹後2∼3天內體溫會升高,但就會下降到正常溫度。而高燒不退的現象是很少見的!

    風疹,又稱「風痧」,痧子等,是兒童常見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由於風疹的疹子來得快,去得也快,如一陣風似的,「風疹」也因此得名。臨床表現為低熱、上呼吸道輕度炎症、全身散在紅色斑丘疹及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多發於1∼5歲小兒,除1歲以內嬰兒不容易感染外,年齡越小,發病比例越高。成人不易感染。

    風疹的前驅期很短,多數患兒症狀較輕,多表現為低熱,可伴有咽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在出疹期的患兒有發熱的症狀,但由於大多數患兒出診時表現為低熱或中度發熱,發熱持續時間也比較短。所以風疹的併發症也很少,預後良好。

    小兒風疹的發病前兆

    中醫學認為病因為感受風熱時邪。風熱時邪由口鼻而入,犯於肺衛,故見肺衛表證;進而內蘊肺胃,與氣血相搏,發於肌膚,而見皮疹。皮疹外達,則邪毒得以外洩而解。此乃主要病機。

    前驅期:一般為半天至1天,易被忽略。症狀一般較輕,可見發熱,咳嗽,噴嚏,流涕,咽紅,頭疼,目眶後疼,眼結膜充血,食慾不振,少數伴嘔吐、腹瀉。發熱一般在38℃∼39℃,持續1∼2天。

    發疹期:通常在發熱第1天或第2天開始出診,始於面部、頸部,迅速向軀幹、四肢蔓延,1天內可滿佈全身,但手掌及足跖面大都無疹。

    皮疹呈淺紅色細小斑丘疹,形狀介乎於麻疹和猩紅熱皮疹之間,可融合成片,並有瘙癢。

    皮疹一般出至第3天退疹,疹退後可有細小糠麩狀脫屑但不明顯,無色素沉著。發疹期全身症狀可繼續存在,但不加重,疹退後全身症狀也隨之消失。

    全身淋巴結在發病前3∼5天即可開始腫大,以枕部、耳後及頸後的淋巴結腫大明顯,至出疹當日淋巴結腫大達高峰,有輕壓痛,病後即迅速消退。

    發疹期脾臟可腫大。極少數患者可合併腦炎、關節炎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風疹引起的併發症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往多見於冬春季,近來則常見於春夏之交。因其通過飛沫或接觸傳播,廣發於任何年齡組,但多見於學齡兒童,常在幼兒園和小學引起暴發流行,對小兒威脅極大。

    感染後主要臨床表現為低熱、畏寒、頭痛、流涕、上呼吸道炎症、耳後及枕部淋巴結腫大,發熱當天全身可見以四肢為主的分佈均勻的淡紅色圓形或卵形點狀充血性斑丘疹,比麻疹色淡、更細小、蔓延快,24小時可遍佈全身,癢感不明顯,一般皮疹2∼3天開始從上到下陸續消退,退疹後不留痕跡。

    風疹區別於麻疹、水痘和皰疹的顯著特點就是:全身淋巴結腫大,尤以枕後、耳後和後頸部來不及腫大較明顯,但無壓痛。而它所帶來的併發症卻是家長不容忽視的。

    風疹致畸。孕婦感染風疹大多為隱性感染,母親症狀很輕,但病毒可侵犯胎兒,引起死胎、流產或多種畸形,常見的有先天性白內障、神經性耳聾、腦炎、先天性心臟病等。越是妊娠早期,病毒越易感染胎兒,8周前胎兒感染率為50%,8周後為30%。

    並發腦炎。腦炎是風疹併發症中最多的,多發生在出疹後1∼7天,嚴重者可昏迷數小時至數天,一般可完全恢復,少數留有後遺症或慢性進行性全腦炎。

    並發心肌炎。可有心動過速、心律失常,以及心電圖和心肌酶譜異常,一般在4∼8周內恢復。

    合併肝炎。轉氨酶異常,多在10天內恢復。

    並發關節炎。在發病的2∼3天可出現膝、肘、踝、腕、指等關節炎,可有局部紅腫、疼痛,同時會再次發熱,於5∼10天自行消退。

    出血傾向。風疹導致血小板減少所致,比較少見,常在出疹後3∼4天出現皮膚粘膜瘀點、瘀斑,齒齦出血、嘔血、便血等。3∼7天後自行緩解,個別病人可因大量出血而死亡。

    對於這種病,目前還有什麼特殊的療法,我認為主要的治療方法就是休息,外加清熱解毒的飲食療法,嚴重者可以適當選用抗過敏藥物治療。具體的防範措施有:

    自動免疫:接種風疹減毒活疫苗,抗體陽轉率達95%以上。接種對像主要為幼兒園、小學兒童以及育齡婦女等易感者。接種後可有低熱、皮疹、關節疼痛等反應。有免疫缺陷、接受免疫抑制劑及過敏性疾病者不能接種疫苗。

    被動免疫:接觸風疹病人後早期注射免疫球蛋白有預防效果。

    隔離病人:發現病人後應隔離至出疹後5天。妊娠早期的孕婦在風疹流行期間,應盡量避免接觸風疹病人;如證實胎兒已受感染並發生畸形,應終止妊娠,並勸其間隔3年後再懷孕。

    6、發燒會把孩子的腦袋燒壞嗎?

    對於小孩子來說,最常見的病就是發燒。現在很多父母都對孩子寵愛有加,稍有受寒發熱很開始擔心起來,一測體溫超過38℃就馬上往醫院跑。到了醫院就掛急診、或者找兒科的專家大夫,不是打退熱針,就是輸液。總之,抗菌素是免不了。一些醫生絲毫不管患者是否有「炎症」的確切證據,逢熱必消炎,這種做法已經成為個別醫生的一種思維定式,而對於患者家屬也是坦然接受。

    曾經,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小李來到我們醫院實習,他被分配到了兒科。一天,我從他的辦公室門前經過,看到他正在為一個小孩看病,我便進去看看。小孩的母親很年輕,當時一臉的緊張感,急切地問:「我女兒燒得這麼厲害,有什麼炎症嗎?」「炎症厲害嗎?」「有沒有肺炎?」「扁桃體是不是發炎了?」小李很有耐心,他告訴這位年輕的母親,發燒是外來的細菌或病毒侵入體內,致使控制體溫的腦中樞神經失控所造成,沒有病菌的侵入是不會發燒的,發燒會並發成腦炎、腦膜炎,造成耳聾、眼睛看不見等腦燒壞的現象。小李的話音剛落,這位年輕的母親立馬抱起孩子,瞪著眼,吃驚地問:「難道我的孩子腦袋燒壞了?」

    其實,按照小李大夫的解釋,別說是孩子媽媽了,我也會這樣認為,以為自己的孩子腦袋被燒壞了。但事實上,小李的解答是有問題的。因為發高燒本身,是不會使「腦筋變壞,智能變差」的,以往有這樣的誤解,是因為醫療知識尚未普及,發高燒背後的原因沒有區分清楚。

    有很多人錯誤地認為發燒可能把腦子燒壞。有半數以上的父母在孩子體溫到37℃∼38℃之間就急忙給孩子服退燒藥。要知道只有燒到41.4℃以上,腦部才會有受損傷的危險。也有些家長錯誤認為發燒可能導致肺炎,其實他們把概念搞反了,肺炎可能有發燒,如果肺部沒有感染,發燒是不會燒成肺炎的。

    一般感冒發燒,只要使汗流出,毛孔能散熱,發燒即退,病就痊癒,診斷之要乃在於發燒是因風、暑、寒、濕、燥火何氣所傷,及風、暑、寒、濕、燥火傷何經絡,才能適當的祛風、散寒、清暑、除濕、降火、潤燥以達治病痊癒的目的。

    在傷寒論中對傷寒、傷風及其誤治所引起的經絡病變,有極詳盡的闡釋及發揮。在溫病條辨對傷暑、濕、燥及其病變亦有淋漓盡致的闡釋,以補傷寒論對五氣所傷致病闡釋之不足。

    感冒發燒分屬傷風、傷寒、傷暑、濕、熱、燥火等,病僅在肌膚、表皮,並未進入體內臟腑,故內臟腑,及腦並未生病,卻因消炎而是其受傷害。根據統計,不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發燒,體溫很少超過41℃,如果超過這個溫度,罹患細菌性腦膜炎或敗血症的可能性比較高,應特別警覺。至於腦細胞所能耐受的高溫極限,可能必須到41.7℃,細胞蛋白質才會因高溫變質,造成不可回復的損傷,這種極端的高溫,很少伴隨疾病發生,臨床上惟有對麻醉過敏,引起惡性發燒才可能達到如此高溫。

    因為發燒本身不至於傷害孩子,所以退燒是否必要,長久以來一直有爭議。主張不必退燒的學者認為,發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可以幫助白血球抵抗細菌。分析發燒的型態可以幫助診斷病因,一味退燒反而誤導。不過,多數醫師和學者贊成適度的退燒。因為發燒會增加新陳代謝,造成內在的消耗,病人頭痛,倦怠,心跳加速,非常不舒服。嬰幼兒容易脫水,發燒造成水分蒸發,更是惡性循環,嬰幼兒熱性痙攣的比例較高,放任發燒,引起傷害是不必要的。

    用手摸額頭測試體溫準確嗎?

    另外,我想指出一點,人們常常習慣於用手摸額頭來測試體溫,這種做法其實是不準確的。

    當懷疑自己發熱時,人們總習慣自己用手摸摸額頭,憑手的涼熱感覺來判斷是否發熱和發熱的高低。家中的親人也常用此法去摸別人的額頭,看是否發熱。其實,無論是用手測自己還是測別人,都是不可靠的。這是因為,人體各部位的體溫是不同的,各部位對熱的敏感度也不一樣。而且各人之間的差異也較大。因此,有時候你摸後認為不發熱,他摸後可能覺得是發熱。另外,發高熱的病人可有發冷期,表現為皮膚血管收縮,體內產熱增加,此時肛門測溫可以發現體溫增高,而額頭皮膚不一定有較高的溫度,這時摸額頭更容易產生錯覺。更何況冷天人們的手常暴露在外面,溫度下降,此時用手摸額頭有些熱。因此,用手摸額頭判斷是否發熱的方法是不可靠的。正確的方法是使用體溫計按要求測量體溫。

    選對方法為孩子退燒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