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決定健康 第6章 疼孩子:不易讓愛的溫度升高 (1)
    1、新生兒房間的溫度忌過高或過低

    去年冬天,隔壁鄰居老喬家新添了一個小孫子,全家人開心得不得了。每次見到老喬,他都讓我去他家坐坐,看看他的寶貝孫子。於是我在孩子滿月那天去他家串了個門。

    還沒走進小嬰兒的屋子,就聽到嬰兒的哭聲,老喬連忙跑進屋看孩子。我也隨著走進去。剛一進門,就感到一股熱氣撲面而來。原來他們怕把孩子凍著,24小時不間斷地開著空調。孩子剛餵過奶,也換了乾淨的尿布,但還是在哭。當我抱過孩子哄哄時,我發現孩子的皮膚很乾,而且面色蒼白或青紫。

    其實若想讓寶寶出生後健康成長,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控制好新生兒房間的溫度。

    胎兒在母親腹中時,被溫暖的羊水包圍著,過著「四季如春」的舒適安寧生活。而外界的溫度要比母親子宮內的溫度低,所以當他們初到人世間時,第一個感覺就是寒冷。又由於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全,體溫調節功能差,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下脂肪層又易散熱,因此當天氣較冷或室內溫度過低時,新生兒的體溫就會隨之下降。具體來說,正常的新生兒一個小時內體溫可以降低2.5℃。如果環境溫度適中,那麼新生兒的體溫可以逐漸回升,達到36℃∼37℃,而這種環境溫度正是新生兒最適宜的溫度,醫學上通常將這種溫度稱作適中溫度或中性溫度。

    確切地說,由於個體不同,新生兒的適中溫度也不盡相同,但它與新生兒的成熟程度和月齡有關。例如通常情況下,新生兒出生後第一天的適中溫度為33℃∼35℃,第二天之後會逐漸降至22℃∼26℃。早產兒的室溫要求比正常兒的要求稍高一些。一般新生兒出生後3∼5天才從醫院回到家中,因此這時新生兒房間的溫度保持在22℃∼23℃為適宜。在這種溫度下,新生兒穿薄薄的棉衣,內有一件細薄的小棉毛衫即可。

    但是,如果溫度過高,新生兒的健康就會受到一些影響。可以使新生兒皮膚表層蒸發大量的汗液,呼吸加快,使體內水分流失嚴重,致使血液濃縮,引起發燒,醫學上稱為脫水熱。另外,如果室溫FXB&M@@sbC!過低即達不到20℃,就可能會使新生兒出現UYBdTWF8K(nt5g5(X!2b-dy6H-i+z0b^SIY%qIfK1yDCj9CLMr@L鼻子發堵現象,體溫降低,使新生兒皮膚及皮下脂肪變硬,發生新生兒硬腫症,而影響四肢活動和吸吮。因此,適宜的環境溫度是新生兒保暖的最基本措施。

    保持室內溫度正常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空調,可隨需要來調節溫度。也可用暖氣、火爐、取暖器來保持室內一定的溫度。但無論通過什麼方式,都應以適宜新生兒的需要為依據。同時,只得家長注意的是,不管採用那種方法取暖,都會使空氣乾燥,因此,室內還要保持一定的濕度,一般在50%左右。室內保持通風。每天還要定時開窗2∼3次,因為新鮮的空氣和陽光對新生兒的健康至關重要,理應每天定時開窗,只要避免對流風即可。天氣好時,還應抱寶寶到戶外活動。煙氣、煤氣盡量不要污染室內,否則易引起新生兒呼吸道疾病。

    夏季時,室內氣溫維持在23℃∼25℃左右,冬天維持在20℃以上比較合適,濕度為55%∼65%左右為好。

    另外,我提倡母乳餵養。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等各種疾病的高發季節,母乳餵養能幫助寶寶增強抵抗力,減少生病的幾率,因為母乳不僅可提供嬰兒前6個月的全部營養需求,而且含有多種抗體。

    每天給寶寶洗澡。洗澡對寶寶而言,不但是不可缺少的運動項目,還可預防皮膚感染,只要在洗浴時注意臍部勿被浸濕,注意水溫在36℃∼37℃之間,注意用清潔柔軟的浴巾,在洗浴後用紗布拭乾週身即可。另外,洗澡時由於熱量損失增加,因此家長的動作要快,並應適當提高室溫,體溫不穩定或體溫較低的新生兒不宜沐浴。

    此外,小寶寶出生後,可用生理鹽水沖洗眼睛,並用清潔棉花蘸植物油將腋下和腹股溝處積聚的皮脂輕輕揩去。

    由此可知,新生兒為嬌嫩之體,環境溫度高不得又低不得,只有使環境溫度相對恆定,才能保證新生兒的體溫穩定。所以說,在正常的環境溫度下,可保持新生兒的正常體溫,消耗的氧氣也最少,新陳代謝率最低,熱量消耗也少,使營養素核熱能均以最大限度地用於身體的生長發育。因此,在適中溫度的環境中,不但可預防疾病的發生,而體重增長也快。

    經過專家研究提出,新生兒健康應具有十個方面的標準:

    新生兒降生後先啼哭數聲,後開始用肺呼吸。頭兩周每分鐘呼吸40∼50次。

    新生兒的脈搏以每分鐘120∼140次為正常。

    新生兒的正常體重為3000∼4000克,低於2500克屬於未成熟兒。

    新生兒頭兩天大便呈黑色綠粘笛狀,無氣味。餵奶後逐漸轉為黃色(金黃色或淺黃色)。

    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開始排尿,如超過或第一周內每日排尿達30次以上,則為異常。

    新生兒體溫在37℃∼37.5℃之間為正常。如不注意保暖,體溫會降低到36℃以下。

    多數新生兒出生後第2-3天皮膚輕微發黃,若在出生後黃疸不退或加深為病態。

    新生兒出生後有覓食、吸允、伸舌、右咽及擁抱等反射。

    給新生兒照射光可引起眼的反射。自第二個月開始起視線會追隨活動的玩具。

    出生後3∼7天新生兒的聽覺逐漸增強,聽見響聲可引起眨眼等動作。

    2、厚被捂出「中暑」來

    有一次,一位年輕的婦女抱著孩子哭哭啼啼地找到我,讓我救救她的孩子。當時我以為孩子得了什麼大病,感到很緊張,馬上詢問情況。這位婦女坐在一邊抹著眼淚對我說:「大夫,我很早就來排隊了。我的孩子不知道得了什麼病,總是神志不清,兩眼發直,有時四肢還是僵硬的,反應也有些遲鈍。我婆婆說孩子是不是中邪了?但我不信那個。我的孩子怎麼會中邪呢!一定是生了病。可我之前帶孩子去過一家醫院,沒查出什麼病來……」說著,她又痛哭起來。我仔細看了看她懷中的小寶寶,看上去,孩子的臉色不是很好,有些蒼白,眼神有些渙散。於是我給孩子把了把脈。之後我問她:「這麼冷的天,您總把孩子帶出去嗎?」這位婦女說:「因為我得上班,婆婆身體又不好,所以孩子沒人管。只能自己帶著去上班。單位離家很遠,讓孩子受苦了。」

    我安慰了她一番後,說道:「恕我直言,您孩子的病是您給的。」這位婦女瞪了我一眼,詫異地問:「您這話是什麼意思?」我笑了笑說:「別急,聽我說,其實您的孩子還是挺健康的,只是因為蒙被過暖引發了窒息綜合征。這都是因為您疼愛孩子啊。您看,您給孩子穿了那麼厚的棉衣棉褲,外面還用這麼暖和的小被子裹著。這樣一來,難免會生病。」

    事實上,現在很多年輕的家長都十分注重孩子的一冷一暖,唯恐讓孩子吃一點苦。一到冬天,許多年輕的家長總是迫不及待地給寶寶添衣加被,怕自己的「掌上明珠」受寒挨凍,所以寶寶們總是穿得過多,蓋得過厚。

    其實,對於新生兒來說,他們在出生後4周裡,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逐漸適應室內外環境。但是作為家長,他們並不清楚寶寶體溫的調節情況,以及與成年人之間的差異。而小寶寶又缺乏語言表達能力,冷了不會說,熱了不會講。所以家長的這份疼愛往往會變成一種傷害。

    蓋被過厚冬季「中暑」

    數九寒天,如果給小寶寶穿過多的衣服或者蓋被過厚,都會使寶寶大汗淋漓,全身皮膚發燙,引發「冬季嬰兒悶熱綜合症」。此時,會出現高燒、面色蒼白或青紫、精神萎靡不振、吵鬧和拒食等情況。若不及時處理,便有可能發生缺氧,病情嚴重的患兒常因繼發內臟出血或顱內出血而死亡。

    冬季「中暑」多見於2∼10個月的嬰兒,臨床表現為高熱、抽搐、大量水樣或血水樣稀便、吐奶,嚴重者可能發生昏迷、休克。嬰幼兒容易發生冬季中暑的原因,還與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尚未健全、對外界氣溫適應性較差等有關。特別是出生後150天以內的嬰兒,產熱量非常大,而出汗散熱又較為緩慢,這種產熱和散熱的不協調,使嬰兒容易出現高熱。持久高熱和過高熱量都會損害嬰兒的腦組織,出現永久性損害或功能障礙。

    蒙被過暖導致窒息綜合征為什麼會如此凶險呢?這是因為嬰兒的代謝旺盛,能量需求相對比成人高,需要的水分比成人大,但對缺水缺氧的耐受性卻比成人差。當嬰幼兒和家長睡在一起時,他們的頭部也常被蒙在被窩裡邊。當被窩內溫度過高時,身體散熱困難,為了調節體溫,就以大量出汗來散熱,嚴重者造成脫水,甚至循環衰竭,危及到各臟器的功能。此外,被窩裡極易引起缺氧,時間久了,腦子因缺氧會迅速發生腦水腫,顱內壓增高可引起抽搐,又加重了氧的消耗,造成惡性循環。腦細胞脫水加上缺氧,引起腦組織變性壞死、顱內或蛛網膜下腔出血或硬膜下腔積液等一系列病變,還會引起肺栓塞、消化道出血、肝壞死等。如果患兒腦組織受到較嚴重損害時,就會留下智力低下、運動障礙、聾啞、呆傻、癲癇、癱瘓等後遺症。所以莫讓寶寶過暖,更不可蒙在被窩裡睡覺。

    手腳緊裹影響智力

    寶寶出生後,手、足都會活動,這是先天為其提供的一種瞭解環境、接觸外界的能力,但是嬰幼兒「裡三層、外三層」的武裝,勢必會阻礙其手腳的活動。當他們的這種認知外界的能力和機會受到限制時,無疑對孩子的發育不利。

    因此,冬季孩子的衣物不宜穿得過厚、過重,要以不影響孩子手、足活動和呼吸為前提。聰明的父母應當給孩子提供更多的手、足活動機會,不斷強化手、腦之間的聯繫。手接觸的東西越多,活動越多,對大腦形成的刺激也就越多;大腦發育越快,細胞的功能也就越成熟,越有利於孩子的智力開發。

    另外,過度保暖不利於孩子增強抗病和耐寒能力。如果害怕孩子被冷風吹著而整天緊閉門窗,會造成室內新鮮空氣不足,使寶寶發育不良,抵抗能力減弱,容易引起各種感染。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從不出大門一步,日子久了,也會由於缺乏日光照射、維生素D缺乏而患上佝僂病,後者還可能因患兒的骨骼和神經系統發育異常進一步削弱其抗病能力。

    寶寶須帶「三分饑與三分寒」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