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倒計時 第24章 回天之力:裝在地獄裡的警報器 (6)
    2007年,南加州的秋天極其乾燥,洛杉磯郊外爆發了一場毫無預警的森林大火。藉著當時每小時達70英里的大風,山火開始四處延燒,火焰擴散極快,消防人員對此無能為力。大火很快就燒到了洛杉磯西北部100英里的Montecito山,焚燬面積達2000英畝。而Montecito區正是美國有名的富人區,建有大量豪華的海濱別墅,在2006年,這一地區剛被《福布斯》雜誌評為美國第七大豪宅區,平均房價達到290萬美金,除了富翁,諸如邁克爾·道格拉斯、奧普拉·溫弗裡、羅伯·勞等明星也在此置有房產。

    幾乎一夜之間,時任加州州長阿諾·施瓦辛格便不得不宣佈Montecito區所在的聖巴巴拉縣進入州級緊急狀態,大約4500人收到強制疏散的命令,另有4500人被建議離開住家,1200名消防員投入滅火戰鬥。這些被迫撤離的富翁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價值百萬的豪宅在大火中灰飛煙滅,卻毫無辦法。

    到11月底,加州的另一處著名的富人區馬利布也遭到大火威脅。這裡是好萊塢明星的聚居區,除了有優美的陽光海景,更有無數數百萬的豪宅。加州政府只好要求大約1.5萬人從此處撤離,數百棟房屋被焚燒殆盡。所幸,大火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2007年的大火令西海岸的富人們蒙受了數百萬美元的損失,不過相對於他們賺錢的能力,這種損失大概很快就能彌補。這場火災真正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在人類社會,金錢或許萬能,但面對自然的威脅,它一無是處。不論是貧民窟的窩棚還是價值百萬的豪宅,自然在摧毀它們時的態度是一樣的,冷酷而令人絕望。人們拚命賺取大量的財富無非是希望過上更舒適和安定的生活,西海岸的富豪也是如此,但他們不知道,在他們視為天堂的家園下,其實隱藏著巨大的危機。

    美國地質勘探局的專家已經發出警告,美國太平洋沿岸地區的大地震是無可避免的。在剛剛目睹了日本地震海嘯帶來的滿目瘡痍之後,這個消息無疑會深深打擊美國人脆弱的神經,尤其是那些把巨額家產都押在恐怖的地震帶上的富人們。美國地質勘探局局長麥庫特說:「這場災難不是是否會發生,而是何時發生的問題。」加州政府防災預警中心地震海嘯處處長吉姆·戈爾茨也形容,這場地震或許「醞釀已久」,並且無論在強度上還是帶來的災害程度上都堪稱巨大。

    美國地質勘探局同時還表示,除加州外,華盛頓州的西雅圖,阿拉斯加州,還有鄰國加拿大都面臨強震威脅,地震將波及整個北美大陸的太平洋海岸地區。當2010年智利地震發生時,麥庫特就已經表示,美國應該及早做好應對大地震的準備:「當我看到智利的高速公路及橋樑被地震摧毀的報道時,我就擔心,這種景象也將出現在美國。」根據預計,這場地震將威脅到美國的7500萬人,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州最危險。更糟糕的是,地質勘探局科學家哈利·本茲說,儘管科學家已經瞭解了地質構造和板塊運動的情況,但現在仍然不可能預報地震的發生。儘管如今颶風、洪水甚至火山爆發都可以通過衛星圖像來預測,但「我們無法預測出地震發生的具體時間」,本茲表示。

    毫無疑問,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波特蘭,這些美國西海岸的大城市幾乎就坐落在一個不定時的炸藥桶上,它們遲早會毀滅,人們心中早已惴惴,但又不知毀滅何時到來。而比弗利山、馬利布、墨賽島這些滿佈著豪宅的富人區也將在恐怖的地震中化為泡影。

    屆時,比爾·蓋茨,勞倫斯·埃裡森,拉裡·佩奇,史蒂夫·喬布斯,這些赫赫有名的富豪,還有布拉德·皮特、史密斯·威爾斯、安吉麗娜·朱莉這些響噹噹的好萊塢明星們,應該何去何從?你們的財富無法挽救美國即將面臨的這場災難,縱使花再多的錢打造一個伊甸園般的豪宅區,也必然如《2012》中所描繪的那樣,被自然無情地毀滅。

    附註APPENDIX

    火山詞典

    火山——地殼之下100—150千米處,有一個「液態區」,區內存在著高溫、高壓下含氣體揮發份的熔融狀硅酸鹽物質,即岩漿。它一旦從地殼薄弱的地段衝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爆發能噴出多種物質。

    火山噴發——是一種奇特的地質現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地球內部熱能在地表的一種最強烈的顯示。是岩漿等噴出物在短時間內從火山口向地表的釋放。由於岩漿中含大量揮發份,加之上覆岩層的圍壓,使這些揮發份溶解在岩漿中無法溢出,當岩漿上升靠近地表時,壓力減小,揮發份急劇被釋放出來,於是形成火山噴發。

    地殼運動——是由於地球內部原因引起的組成地球物質的機械運動。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變,促使大陸、洋底的增生和消亡;並形成海溝和山脈;同時還導致發生地震、火山爆發等。我國古代的學者對海陸變遷及地殼運動有所認識,如朱熹在《朱子語類》中寫到:「嘗見高山有螺蚌殼,或生石中,此石乃舊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變而為高,柔者卻變而為剛。」

    活火山——在人類歷史時期經常或週期性地噴發的火山。一般來說,只有活火山才會發生噴發。而那些休眠火山,即使是活的但不是現在就要噴發,而在將來可能再次噴發的火山也可稱為活火山。

    死火山——指史前曾發生過噴發,但在人類歷史時期從來沒有活動過的火山。此類火山因長期不曾噴發已喪失了活動能力。有的火山仍保持著完整的火山形態,有的則已遭受風化侵蝕,只剩下殘缺不全的火山遺跡。非洲東部的乞力馬扎羅山、中國山西大同火山群等均為死火山,其中山西大同火山群在方圓約50平方千米的範圍內,分佈著2個孤立的火山錐,其中狼窩山火山錐高將近120米。

    休眠火山——亦作睡火山,是指過去有火山活動記錄,但現時處於休眠狀態的火山。上世紀90年代,對「休眠」的定義通常為「沒有岩漿噴發,但火山口有冒煙」。不過這個定義其實很不清晰,因為活火山在爆發之前,亦會冒煙。那麼,這種狀態的火山應該被界定為活火山還是睡火山,存在很大爭議。所以,現在普遍不再使用「休眠火山」這種含糊的名詞,而把沒有地下岩漿活動的火山一律稱為死火山。日本的富士山及意大利的維蘇威火山過去曾被列作休眠火山的代表。不過現時地質學家都把它們列做活火山。

    岩漿——指地下熔融或部分熔融的岩石。當岩漿噴出地表後,則被稱為熔岩(Lava)。岩漿一般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熔化形成的液體;

    2.從液體中結晶的礦物;

    3.捕虜體和包裹體;

    4.岩漿中溶解的氣體。

    岩漿囊——是火山底下充填著岩漿的區域,是地殼或上地幔岩石介質中岩漿相對富集的地方。一般視為與油藏類似的岩石孔隙(或裂隙)中的高溫流體,通常認為在地幔柱內,岩漿只佔總體積的5%—30%。從局部看,可以視為內部相對流通的液態集合。岩漿是由岩漿熔融體、揮發物、以及結晶體組成的混合物。

    岩漿庫——又稱岩漿房。地殼中儲集岩漿的場所。岩漿房有深部岩漿房和高位岩漿房。後者指岩石圈淺層部位蓄積岩漿的地方;其規模直徑達幾千米或幾十千米,大小不一。火山物質即來源於此。岩漿是從地幔上升到地殼的。一般位於較淺的部位,如夏威夷地區,其深度只有3—5千米。其上連接火山通道,供給火山噴發的物質。其下情況不明。一般認為上地幔是產生岩漿的場所,經過某種作用岩漿被運移和貯存於岩漿庫中。在火山臨近噴發前,岩漿庫中的岩漿向地面運移,會引起地球物理場的變化。如果岩漿庫內的岩漿逐漸冷卻凝結,火山就停止活動,地下的岩漿庫固結成為多種形態的侵入體。

    噴發柱——氣體爆炸之後,氣體以極大的噴射力將通道內的巖屑和深部岩漿噴向高空,形成了高大的噴發柱。噴發柱又可分為三個區:

    1.氣沖區:它位於噴發柱的下部,相當於整個噴發柱高度的1/10。因氣體從火山口衝出時的速度和力量很大,雖然噴射出來的岩塊等物質的密度遠遠超過大氣的密度,但它也會被拋向高空。氣沖的速度,在火山通道內上升時逐漸加快,當它噴出地表射向高空時,由於大氣的壓力和噴氣能量的消耗,其速度逐漸減小,被氣衝到高空的物質,按其重力大小在不同的高度開始降落。

    2.對流區:位於氣沖區的上部,因噴發柱氣沖的速度減慢,氣柱中的氣體向外散射,大氣中的氣體不斷加入,形成了噴發柱內外氣體的對流,因此稱其為對流區。該區密度大的物質開始下落。密度小於大氣的物質,靠大氣的浮力繼續上升。對流區氣柱的高度較大,約占噴發柱總高度的7/10。

    3.擴散區:位於噴發柱的最頂部,此區噴發柱與高空大氣的壓力達到基本平衡的狀態。噴發柱不斷上升,柱內的氣體和密度小的物質是沿著水平方向擴散,故稱其為擴散區。被帶入高空的火山灰可形成火山灰雲,火山灰雲能長時間飄流在空中,而對區域性的氣候帶來很大影響,甚至會造成災害。此區柱體高度占柱體總高度的2/10左右。

    火山通道——岩漿從岩漿庫穿過地下岩層經火山口或溢出口流出地面的通道。火山通道的形狀與火山噴發的類型有關。中心式噴發的常具有一個主要的通道,鉛直方向,似圓筒狀,一般稱之為火山筒或火山管。裂隙式噴髮型的通道常呈長條狀或不規火山角礫筒的典型剖面(以北美蒙塔那北中部的為例)形狀。火山噴出的大量物質就是經這些通道運移至火山口而溢出地面的。同時和這個主要通道相連的還有許多無固定形狀的分支通向地面,或在地下尖滅而消失。火山通道中的殘餘岩漿,冷凝後成為岩石,凝結在火山筒中的稱為巖筒(pipe)。在穿過固態岩石的垂直管道或火山頸中,充填有各種各樣的角礫狀岩石,稱為火山角礫岩筒(diatreme)。它是溫度較低、富含氣體的侵入體穿透地殼而形成的。其深部可能是金伯利巖筒,頂部可能為馬爾式火山口。

    噴出口——是岩漿噴到地面的出口。又稱噴火口或噴口。位於火山口底部或火山錐旁側。如岩漿以裂隙噴發形式活動時,沿裂隙帶會有一些噴出口排列。噴出口的壽命長短不等。

    噴發強度——是指火山噴發本身能量的大小。給定的噴發過程中,在地面釋放出的總能量由四部分構成:1含在固體和流體產物中的熱能;2加熱地下的岩石並使大氣水蒸發所要求的熱能和機械能;3岩漿和氣體所消耗的機械能;4把火山岩從他們的發源地上升到噴口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火山口——是指火山噴出物在它們的噴出口周圍堆積,在地面上形成的環形坑。上大下小,常成漏斗狀或碗狀,一般位於火山錐頂端(無錐火山口則位於地面,稱負火山口)。火山口的深淺不等,一般不過二三百米,直徑一般約在1千米以內;底部直徑短,僅約大於下面的火山管。

    火山錐——是火山噴出物在噴出口周圍堆積而形成的山丘。由於噴出物的性質、多少不同和噴發方式的差異,火山錐具有多種形態和構造。以組成物質劃分:有火山碎屑物構成的渣錐;熔岩構成的熔岩錐(熔岩丘);碎屑物與熔岩混合構成的混合錐。以形態來分:有盾形、穹形、鍾狀等火山錐。圓錐狀的火山錐是標準的火山錐形象。

    復合錐——又稱混合錐。部分為熔岩、部分為火山碎屑物成層狀結構的火山錐。過去將這種火山稱層火山(stratovolcano),實際很不確切,因為所有的盾狀火山和火山穹丘都成層。大陸上的大型火山都是復合錐,但是與大洋盾狀火山相混合錐比復合錐都小得多。復合火山錐的形態受噴出的熔岩成分和生長狀態的影響,也受熔岩對火山碎屑物的比率,火山通道內爆炸源的深度,以及噴火口位置、大小、數目、形狀或傾斜度的影響。在噴發早期,大部分噴發物是從中心通道噴出;後期,熔岩趨於從翼部的輻射狀裂隙噴出,形成許多寄生火山錐。從中心噴口形成的復合錐,熔岩層和碎屑物均向外傾斜,但有眾多噴口時形成角度不整合。

    盾狀火山——是具有寬闊頂面和緩坡度側翼(盾狀)的大型火山。由於火山擠出的產物主要為低粘滯性的玄武岩岩漿。夏威夷島(大島)是典型的盾狀火山。大島是由五個連續年齡的火山連接而成。其中的MaunaLoa火山是最大的,從海底到山頂有9090米。

    泥火山——顧名思義是由泥構成的火山。說是泥,是因為它的的確確是由黏土、巖屑、鹽粉等泥土構成;說是火山,卻又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火山,通常所說的火山最基本的特徵是由岩漿形成的,並具有岩漿通道,而泥火山則是由泥漿形成的,不具有岩漿通道。不過,泥火山不僅形狀像火山,具有噴出口,還有噴發冒火現象。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