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和中國人有緣,百多年來便是如此。19世紀加州淘金熱席捲全美,許多中國人也離鄉背井來到美國尋找財富,舊金山是他們落腳的第一座城市。當淘金熱競爭加劇的時候,美國人開始排斥華人,於是被趕出金礦的中國人許多又回到了舊金山謀生,而「金山」這個名字也是由此而來,所謂的「舊」只是與後來同樣因發現金礦而被稱為「新金山」的澳大利亞墨爾本相區別。
1906年4月18日的一次大地震徹底改變了這座城市的歷史。這場8級地震,加上城中各處煤氣管道斷裂而引起的大火,幾乎讓整個城市毀於一旦:三分之二的建築完全被毀,超過3000人死亡,30萬人無家可歸。
83年後,1989年10月17日,位於舊金山南邊97公里的聖塔克魯茲山區的聖安地列斯斷層滑動,再次發生6.9級地震,位於同地震帶的舊金山灣區也再次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許多房屋毀壞並引起大火;連接海灣大橋的雙層尼米茲高速公路的上層完全震垮,42人在車內被壓死。這次地震總共造成12000棟房屋損毀,57人死亡,並且深刻影響了了舊金山以後的都市計劃:許多建築物被改建,以加強房震措施,提高抗震能力,這種影響一直持續至今。
然而,在一場可能史無前例的巨大地震面前,防震措施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2011年的日本地震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毋庸置疑,日本擁有可謂世界上最完善的防震措施,所有的建築都經過特別的設計,在沿海地區,許多城鎮也修築了堅固的堤壩以對抗海潮的侵襲。然而儘管許多建築抵抗住了地震的襲擊沒有倒塌,但突如其來的海嘯卻讓人束手無策。據日本警察廳表示,90%的遇難民眾都是葬身於海嘯。《金融時報》的記者在日本海濱小鎮大槌町看到,此前被認為牢固的大壩面對海嘯時不堪一擊,它沒能阻擋住洶湧的巨浪,瞬間就被撞得粉碎,隨後,小鎮變成了一片廢墟。
同樣的事情也可能發生在舊金山。儘管多年來舊金山政府在應對地震上花費了大量的財力和精力,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誰也不敢保證萬無一失。早在2006,專家們便已多次警告:下一次大地震的倒計時可能已經開始,因為這一地震最活躍地帶的壓力積聚已達百年。他們預測未來30年,舊金山灣地區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有60%以上,其中最有可能的地帶是在1906年地震後發現的與加利福尼亞海岸線平行的斷層帶,即聖安德裡亞斷帶,而且這場地震很有可能引發大海嘯。
百年前的噩夢還會重演麼?在這座對許多海外的中國人來說都有著特殊情結的城市?無論如何,擁有70萬人口的舊金山,一旦再遭地震襲擊,其後果無疑將更加嚴重。
阿拉斯加:9級強震的威脅
近一個半世紀前,在克里米亞戰敗的沙俄帝國害怕阿拉斯加被英國人奪走,於是以720萬美元將它賣給了美國。當時許多美國人認為負責購地案的時任美國國務卿威廉·西華德做了一件蠢事,並揶揄其為「西華德的冰箱」;但西華德卻說:「現在我把它買下來,也許多少年以後,我們的子孫因為買到這塊地,而得到好處。」果然,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是一筆絕對划算的買賣。
如今,阿拉斯加是美國最大的一個州,幅員遼闊,地廣人稀。它有300萬個湖泊、美國各州中最長的海岸線和最多的國家公園,被稱為最後的處女地。阿拉斯加有豐富的石油,聞名於世的「穿越阿拉斯加輸油管」全長達800英里(約1200公里),每日持續運輸原油1800萬桶,天然氣、金、銀、鉛、鋅、煤礦以及林業蘊藏量也均屬世界級,是亞洲國家最理想的資源來源。現今,許多航空公司還藉由阿拉斯加的機場從亞洲飛往美國東岸,這比直飛節省很多飛行時間與燃料。此外,阿拉斯加還有著目前最大的國家導彈防禦基地,部署大量先進科技雷達、衛星控制站,可以控制所有美軍陸海空和太空的飛彈攔截裝備。
然而不能忽略的是,這個在美國的經濟、軍事領域佔據重要地位的北方處女地,同樣逃不開強震的威脅。
從地質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阿拉斯加同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因而地震頻發,幾乎每年都有一次7級地震,每14年會經歷一次8級或以上級別的地震。在1957年、1964年和1965年,阿拉斯加發生的三次大地震,位列「人類史上八大最強烈地震」中第三、第二和第六位。
隨著氣候的持續變暖,一些地質學家普遍認為,地震發生的頻率將會增大。如同加拿大地質學家的分析結果所揭示的,以往南北兩極存在的冰帽,會對地殼施加壓力,壓制住地震、火山和海嘯(海洋下的地震)的發生。可一旦冰帽消融,地殼受到的壓力變小,曾經受到壓制的地質災害也就會更加頻繁的出現。
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預測,未來50年內,阿拉斯加州可能將有一場9級地震發生,儘管目前人們還不清楚地震可能發生的具體位置。根據預測,地質學家們預言,這次被預測到的地震所帶來的破壞程度,或許將和2010年智利的8.8級地震、2011年日本的9.0級地震相當。雖然阿拉斯加人煙稀少,但如果未來一場9級地震真的發生安克雷奇這樣的城市附近,那麼後果是極其嚴重的,當地居民的生民財產將蒙受巨大損失,美國在阿拉斯加的通信及工業設施,甚至龐大的軍事基地也將被毀於一旦,這會大大動搖美國的航空和國防事業,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西雅圖:面臨雙重毀滅
看過《西雅圖不眠夜》的人大多會對這座城市產生獨特的浪漫感,但西雅圖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浪漫,一年中它有大半年在下雨,不過這並不影響它成為一座宜人的城市。而另一方面,西雅圖多年來都是波音公司的大本營,還是聞名世界的微軟、亞馬遜和星巴克的總部所在地,這也反映了它的現代化和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地位。
從西雅圖往南眺望,隱約可見一座被白雪覆蓋著的山頭,那便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聖海倫火山。1980年3月20日,聖海倫火山經歷了一場裡氏4.2的地震,到5月18日,一場強度5.1級的地震再次發生,引發了山北坡大規模的塌陷,造成了歷史記載以來最大的一次巖屑山崩。聖海倫山體內的岩漿噴發形成的大規模的火山碎屑流,夷平了附近600平方公里的植被和建築物。在火山爆發指數中,這次爆發被列為普林尼式爆發。此後的30年,火山活動一直持續不斷,對於相距不遠的西雅圖和波特蘭來說,聖海倫火山雖然美麗,但始終是個潛在的危險。
就地理位置來看,西雅圖所在的美洲西北部地區坐落在主斷層的上方,地震並不會時常光顧,但在1700年,這裡也曾發生過裡氏9.2級的地震。2001年2月,西雅圖發生了一次裡氏的6.8級地震,儘管震源深度在地下30英里,造成的破壞有限,但也給所有的西雅圖人敲響了警鐘。地質記錄顯示,這一區域大約每隔500年就會發生一場毀滅性大地震,但是西雅圖對於應對大規模地震的準備顯然不如加州充分,如果預言中的9級地震真的到來,西雅圖又會怎樣呢?
為了應對卡斯凱迪亞斷層的潛在危險,西雅圖今年近年來已經進行了許多防備工作,包括對建築進行加固,提高基礎設施的抗震性,但是不能忘記,在西雅圖南方還有一直蠢蠢欲動的聖海倫火山,一旦地震和火山噴發同時到來,那麼它面臨的將是雙重打擊,再加上由於全球暖化導致的海水上升,西雅圖能否倖存?
結語
人類現代科技發展得益於工業革命開始的文明進步,現在我們可以用尖端的科學儀器來密切監測被列為「危險分子」的火山。但是,取得目前所擁有的一切的代價是向地球排放了過量的二氧化碳從而破壞了地球的自我平衡。
柯南·道爾在《當地球吶喊時》故事裡說道,「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活生生的肌體,它擁有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地球靠宇宙太空來吸取營養。」
那麼,當地球需要自愈時,就有可能通過火山來平衡上升的溫度。
如果,黃石超級火山是地球衛道士,那麼,面對人類無盡的攫取,相信它會以甦醒的方式徹底為人類文明洗禮。
在我們還有50%機會的時候,還是抱著一顆對地球的敬畏之心,保護它、愛護它,不要眼睜睜等到最終悲劇釀成。
炸藥桶上的富人區
作為全世界最強大、經濟最發達的國家,美國億萬富豪人數領先全球。在一份對20個國家個人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富豪人數統計報告中,469人來自美國,甚至遠遠超過其他19個國家的人數總和。
美國人追求物質享受,高消耗的生活方式人盡皆知,美國的富人們自然更不會虧待自己。不像中國,所有的人都渴望擠在市中心,弄得房價居高不下,在美國,越有錢的人往往住得離市中心越遠。
典型美國城市的中心英文叫做「downtown」,意為下城。小小的一塊區域裡擠滿了摩天大樓,但只作商業用途,儘管白天繁忙熱鬧,一過上班時間便立刻沉寂下來。城中商業區由於嘈雜喧鬧,流動人口多,治安較差,很少有當地人會居住於此。由下城向外圍一圈圈擴散開去的城市區域便是普通市民的住宅區,稱為「uptown」,也就是上城。由於美國地廣人稀,大多數美國人都是一戶一宅,一家幾口人住在一棟獨立的小樓或平房裡,英文叫「house」。除了依然單身的年輕人,或者退休的老人等,很少有人住公寓(當然像紐約、芝加哥這樣的大都會例外)。
離下城最近的上城區一般都是城市裡較貧窮的人居住,譬如藍領階級、黑人和少數族裔,他們收入低,文化程度不高,當地的治安也相對混亂;由這一區再往外便是郊區。郊區的環境較好,地勢平坦,沒有下城商業區的喧鬧,居民密度也要大大低於市內,因此吸引了許多中產階級居住,譬如白領、教授、技術人員。由郊區再向外便是大片的農田,城市的範圍也到此為止。那麼美國的富豪們住在哪裡呢?
最近幾十年,在美國城市郊區與鄉村交界的地方,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城鄉結合部」,興建了許多小鎮,英文叫做「township」。它們看上去像是衛星城,但沒有商業,都是低密度的住宅,環境極佳,風景優美,而且生活設施齊全便利,一點不次於城市,美國的富豪們就住在這些小鎮上。一個小鎮往往只有幾百人,幾十戶人家,走在鎮中,滿眼都是平坦乾淨的柏油路,路邊栽滿高聳的雲杉洋槐,碧綠的草坪修剪得一絲不苟,尤其是在南方,一年四季綠意盎然,繁花似錦。鎮上除了鳥語蟲鳴和偶爾汽車開過的引擎聲,永遠是一片安靜祥和。在花木掩映中,隱約可見精緻的豪宅屋頂,和優雅漂亮的大門,門內便是富人們獨享的私人空間:幾百平方米的住宅,佔地數英畝的私人園林,配有游泳池、網球場和大車庫。這種豪華的生活外人無法想像,只能在童話故事中體會,但這就是美國富豪們一擲千金的生活,讓所有人都羨慕不已。
和中國不同,美國的城市經濟是要靠大公司大企業拉動的,一般某個大老闆看重了某座城市,便會在此開公司辦工廠,並非所有人都一窩蜂地往紐約跑,所以美國每座城市都有富人區,只不過規模大小而已。當然對有錢人來說,還是大城市更有吸引力,因此總體而言,居住在東西海岸的富人最多。傳統的東海岸以波士頓為中心,但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IT和互聯網的興起造就了一批新富豪,他們大多居住在西海岸的加州,再加上好萊塢的一批身價上億的影視明星,使得這裡的有錢人多如牛毛,北加州有硅谷,南加州有洛杉磯。但也不要小視了西北海岸的西雅圖和波特蘭,以比爾·蓋茨為首的一批富人便居住在當地。
太平洋暖流帶來的宜人氣候,陽光、海灘,再加上數不盡的財富,美國西海岸的富豪們在這裡揮金如土,盡情建造他們極盡奢華的家園,彷彿天堂一般。從比弗利山延綿不絕的別墅,椰林大道上奔馳不息的名貴跑車,到舊金山海灣裡停泊的豪華遊艇,人們可以見識這些富人們的生活是多麼的愜意,他們不斷給自己的豪宅灑下更多的金錢,期望這種生活能永遠持續下去。人類的願望總是美好的,但現實,卻未必總是如你所願。
且不論20世紀舊金山那兩次大地震在人們心中投下的陰影,就在2007年11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便給了居住在洛杉磯附近的富人們一個沉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