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孩子:給孩子一個高情商 第27章 幫助孩子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2)
    因此,在良好關係的前提下,父母可以誘導孩子打開心門,營造利於學習的家庭氛圍,常常給孩子機會發問,用心聆聽他的回答,順著他的回答再做深度的探索,帶動他求知的原始學習動機,漸漸地他就會體會到學習新事物的樂趣,在食髓知味的增強效果下,他的學習心門得以保持開放,才能自動自發地去探索、去學習,並因此終身受益。

    卡內基親子金科玉律第三條:引發他人心中的渴望

    第十六條:讓他覺得這個主意是他想到的

    第二十五條:用問問題取代直接的要求

    功利心態是學習樂趣的殺手

    教育制度無法說改就改,普通父母想不追求主流,就像螳臂當車。但是,父母還是可以調整自己的做法,讓自己成為孩子學習的夥伴,不但孩子能夠保持學習的興趣,父母自身也能同時享受活到老,學到老的樂趣。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再次感受到創造機會及掌握機會的可行性,也因此,社會上瀰漫著急功近利的風氣,人人的焦躁寫在臉上,科技尖子夜以繼日地賣命工作,於是,我們也越來越常聽到三四十歲的青壯年突然猝死,其原因多半與過勞脫不了干係。

    「成功」兩字已經徹底被濫用了,成功的定義似乎就是事業有成、出人頭地、功成名就,再說得具體一點,就是收入豐渥、出入名車、享用名牌、身住豪宅。許多父母從小就灌輸孩子這種狹隘的成功觀念,甚至常常拿別人家孩子的所謂成功事例來刺激孩子。身為擁有數千年文化的中國人,也不能否認由於專制帝制與科舉制度,中國人做學問總是離不開「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現實追求。在這種傳統下,加上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學習成為了一件再功利不過的事情。

    那麼,我們會因此而覺得比上一代人過得更為幸福了嗎?2010年8月所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上,主辦方對於超過69000人所參與的「中國城市壓力調查」的結果顯示90%的人常有孤獨感,47%以上表示對生活滿意度不高,有約19%的人直接表示對生活不滿意。探討結果是,社會發展中所帶來的多方壓力,使得國人不易擁有幸福的感覺。

    只有一個寶貝孩子的現代父母,你會希望你的下一代還像你一樣不幸福地度過整個人生嗎?

    當我們擁有的物質享受遠比以前多的時候,我們的心靈卻遠比以前要空虛了。在功利的狂潮下,父母要有智慧地帶領孩子追求心靈的平安快樂,實非易事。

    成功(即使是功利的)也可以與快樂地學習不衝突,許多成功人士的初衷,都不是為了名利地位,他們只是很專注地把自己喜歡、擅長的事情做到極致,名利地位也就隨之而來。如果以名利地位作為追求的目標,即使達到目標,也將會很快失去幸福感,因為馬上面臨的是登上峰頂的高處不勝寒,達到目標後,下一步呢?許多人就在成功的時刻卻感到茫然失落,再也沒有追求的目標了。失去了繼續奮鬥的動力,很多人無法坐享成功的喜悅,反倒墜入了失落的深淵。

    與許多大學生談話後,我有一個很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很多人只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不想做什麼,卻迷惘於未來到底要做什麼。據中國2010年6月高等教育領域權威機構麥可思發佈的《2010年就業藍皮書》所示,38%的2009年高校畢業生在工作半年內離職,其中近九成是主動離職。因為第一份工作根本就是「撿到籃裡就是菜」,不合志趣亦屬正常。問題是辭職後,仍舊不知道想要做什麼工作、過什麼樣的生活,這種完全的茫然才可怕。父母不願正視孩子真正的興趣,只是一味追逐學校成績的排名,結果孩子的茫然不斷延後發作,原以為考上高校人生從此平坦,未想到畢業時,就茫然不知道應該進入哪個行業,不滿意第一份工作,辭職後還是一樣茫然。因為,在其成長過程中,始終未能有機會真正解決其志趣問題,其茫然實屬必然。

    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改善,投入在自己真正的志趣中,才能長久得到快樂。自工作中所衍生的名利固然令人高興,即使平凡度日,也會因為從事自己的志趣而感到滿足,這絕對不是金錢所能買到的。許多體壇偶像,例如NBA的邁克爾·喬丹,即使事業達到頂峰,仍舊每天練習投籃數小時,高爾夫球名人老虎伍茲即使在比賽期間,仍舊練球,還練到練習場必須為他延長開放時間;頂尖的外科醫生,一天練習以手指打結上千個,讓他在縫合手術傷口時得以完美迅速;發明家愛迪生並非為了名利而做實驗,在真正找到令電燈泡發光的材料之前,他用過約3000種材料,人們認為他失敗了3000次,他卻認為自己證明了其他約3000種材料並不適合做電燈泡。這種不知疲倦的追求,才能給心靈帶來真正的滿足感,也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感。

    只有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與探索,維持學習的精神,才能讓人的內心不致隨著年齡同時老去。而這種探索與學習,原本就是與生俱來的。從孩子提出第一個「為什麼」開始,父母的態度及引導,就決定了是鼓勵,還是抹殺了孩子學習的興趣。如果是後者,他們漸漸失去探索的興趣,只對不需思考的遊戲或活動保持熱忱,在知性的追求上,父母在孩子嘗試往外推開學習之門時,就不小心以粗暴的方式把它給關上了。最終,父母才發現,這扇門是無法從外面打開的。

    一個人的學習意願其實很難強迫,因此,父母一定要把握孩子先天的探索與學習慾望,設法保持並增強他學習的樂趣。如果我們再細心一點,就會發現嬰兒的學習能力是最強的,一兩歲之前,幼兒學會了各式各樣令人驚奇的事物,舉凡吃飯、走路、說話、畫畫等等。那時候的父母又是多麼善於鼓勵啊!寶寶坐起來了!寶寶會走路了!寶寶會叫媽媽了!寶寶今天畫了一隻小雞,真像啊!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父母越來越少給予鼓勵及肯定,孩子的學習變成了義務,成了一件呆板無趣的事,分數與排名不但奪走了單純的學習快樂,還帶來巨大的壓力來源。

    是的,教育制度無法說改就改,普通父母想不追求主流,就像螳臂當車。同時父母也怕犧牲了孩子進入社會的競爭力。但是,父母還是可以調整自己的做法,讓自己成為孩子學習的夥伴,不但孩子能夠保持學習的興趣,父母自身也能同時享受活到老、學到老的樂趣。

    每當暑期結束,學生返回校園,報紙上就不約而同地探討起孩子「畏學」、「厭學」等話題,可見這些孩子不但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而是已經到了恐懼厭惡及逃避的地步。其中,當然不只是學習本身的壓力,還有很多來自同學、老師的互動壓力,這個部分,我們在人際關係的章節中探討過。只是如果父母能在家中為孩子保留一個快樂學習的小天地,對於他們接受學校規範也將有所幫助。

    時代變化過於快速,現代人無法免於終身學習,如果不能維持學習的樂趣,又如何將學習堅持終身呢?沒有父母會願意培養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孩子,考慮到孩子長遠的未來,父母親幫助孩子保持學習的興趣,也將成為一件不可逃避的責任。

    要想在家中創造出樂在學習的環境,當然父母本身的態度與習慣是最為舉足輕重的,身教永遠重於言教,這是永遠不變的教育真理。為了孩子,請重新點燃學習的熱忱吧!作為成年人的好處是,現在你真的可以重拾過去不得不放棄的某項興趣了,你可以與孩子一起練習樂器,而不只是逼迫他一個人去練琴。擔心時間不夠用嗎?那麼,就利用用餐時間吧!在飯桌上討論話題,你也可以上網查找資料尋求解答,或者與孩子進行腦力激盪,請你保持開放的態度,不要堅持己見。

    請記住,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行為,而你的行為,則決定了孩子未來的幸福。

    有一位卡內基青少年班的學員曾經這麼描述卡內基的上課狀況:「平時在學校上課時的不自在、犯困,以及老師不爽的臉色全都不存在了。在卡內基教室中,學員可以輕鬆隨意地坐著,我在課室內精神抖擻,加上熱心的學長及充滿激情的老師。這裡的一切,讓我感受到原來課堂也可以這麼美好!」

    這位同學說得沒錯,學習本來就可以十分美好。如果,你真的無法為孩子積極開創快樂的學習環境,就請你起碼盡量減少功利的心態,讓他能保留一點學習的樂趣吧!

    幫助孩子養成總結心得的習慣

    思想終究是抽像的,用語言或文字,才能將如同空氣般的思想用語言凝成水滴,以文字將其固化成美麗的水晶。經歷了這個過程我們心中才能更清晰,而更能以自己的進步或心得作為未來發展的基礎。

    20多年前,我剛開始接受卡內基講師培訓時,在教學技巧中有一項重點是「作總結」的能力。當時還懷疑這個部分到底有什麼價值,不就是帶完了一項活動,或全班同學做完分享後,讓大家談談有什麼收穫嗎?對於每一節課中寶貴的時間分配,「作總結」卻要佔到一個相當的份量,當時不是非常理解。作為講師,要在3.5小時內帶完所有卡內基的教學內容,是一件很緊張的事情。可是,到了「作總結」的時候,卻似乎有些冷場,或者問一句答一句,有一搭沒一搭的,帶不出什麼精彩的觀點,學員好像也少有翻然領悟的反應。

    當我教學更有經驗後,才更深入地體會到「作總結」對於學習這件事的重要性。我們的講師培訓師趙卜成說得好:「作總結,就像是為費力吹了半天的氣球,打上一個結。如果不打結,就手一鬆,誰都知道後果會如何。」就課室內的學習經驗來說,學員們練習各種活動時,就像是講師很努力地通過現場指導(Coaching)吹出了一個大大的氣球,如果此時不立即跟上一個紮實的總結,來固化收穫,使學習效果結晶,那麼,對於以逸待勞的學員來說,許多原本可以得到的學習體會,將如同被鬆開的氣球,一切煙消雲散,歸於虛無。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