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孩子:給孩子一個高情商 第19章 親子溝通超暢通 (4)
    只要對自己情緒的變化更為敏感,就能體會到自己的焦急已經駕凌了關切,自己需要作出調整,並再三提醒自己,與孩子溝通時想要達到的理想結果是什麼,是發洩自己的情緒,還是希望孩子能學會以後在類似情況下能體諒父母親關心的心情,而先打個電話回家說一聲。

    如果常常能把溝通所想要的結果放在第一位,我們就比較可能保持冷靜,並養成溝通前稍作準備的習慣。在重要的談話前作過準備的效果,與沒有準備可說是天差地別。許多來接受卡內基訓練的學員,一開始總覺得這樣未免太累人,隨便說說不就好了,可是,隨便說的結果,卻得花更多的精力去挽回或者解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或傷害,這不但沒有意義,又浪費時間,不過是可以改進的。

    梅含雪剛升上高中,課業越來越繁重,常常覺得學習壓力增強了,身體也常感到疲憊,因此,經常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父母起爭執,弄得家中氣氛緊張,自己對越來越差的脾氣也很不滿意。

    含雪的父親最近總是加班出差,在家的時間減少了,跟含雪好好說個話的機會當然也跟著減少了,含雪有時有一種孤單的感覺,甚至會想爸爸是不是不再像以前一樣關心自己了,心中難免會湧上一種莫名的傷感。

    這個感覺,含雪卻從來沒有真正向爸爸表達過。她在理性上也知道父親在外工作很辛苦,是為了這個家。若還像小時候一樣,一有事就找爸爸,也未免太不懂事了。但是,感覺這種事常常沒有對錯,含雪雖然上高中了,但是心中還是渴望著父親的愛,希望就像自己小時候那樣,處處得到父親的呵護。對於十幾歲的少女,這種感時傷情的事確實常常發生。

    無疑的,現代雙薪父母如果在事業上發展得不錯,工作壓力肯定特別大,事業對於時間的需索與投入,自然也越來越多。父母都想兼顧工作與家庭,特別是只有一個獨生子女的家庭,誰也不願意在孩子的發展中缺席。可是一天又都只有24小時,這種情況在考驗著父母的溝通能力。很顯然,沒有足夠的溝通時間,溝通的「質」將遠比「量」來得更重要。

    父母送給含雪的暑假禮物,是送她來接受卡內基青少年情商與領導力訓練,含雪學習著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凡事先抱怨或指責別人。既然暑假不用每天上學,她也覺得日子比平常輕鬆些,就決定白天利用時間收拾打掃房間,傍晚再做幾個小菜,讓工作辛勞一天的父母回家就能吃上晚飯。果然,父母親都覺得極為安慰。

    含雪的母親,掌握住了這個重要的契機,她在晚上與含雪談心時,特別正式告訴含雪,她的這些行為讓媽媽感到多麼欣慰,對身處中年、工作家庭壓力兩頭挑的父母是多麼重要,又多麼有意義。這個重要的表達,肯定了含雪行為的價值,增強了含雪主動向父母付出關懷的動力。這就是一次以結果為導向的溝通。

    含雪在父親出差回來後,主動上前幫忙爸爸收拾東西,並關懷爸爸是否覺得很累,要保重身體等等,爸爸也很高興,當場擁抱含雪說女兒真的長大了,這麼懂事,再累也是值得的。這些雙贏的互動,都成為推動含雪願意持續付出努力的動力。

    從事於研究工作的鵬飛,在組織內部舉辦卡內基訓練時接受了培訓,鵬飛的兒子在北師大附中上學,是個音樂愛好者,也是個羽毛球迷,但最不喜歡的就是學英語,他甚至表示只要中國強大,以後中文會成為世界語言,根本用不著學英文。鵬飛每次聽到兒子在家練唱歌,就覺得煩得要命,總覺得是不成調的噪音,鬼吼鬼叫的,又擔心吵到鄰居,於是老勸阻兒子不要唱了,父子倆常為此搞得心情不好。其實鵬飛為了這件事情,已經跟兒子溝通過很多次,不過,並沒有以結果為導向,只是在抱怨或發洩情緒,鵬飛對兒子的溝通證明是無效的,兩人倒像拔河似的相互較量起來。

    鵬飛既然接受了卡內基訓練,他想試試看,如何更有意識地以結果為導向來溝通,達到雙贏的結果。鵬飛開始改變自己的心態,用心聽聽兒子的練唱,發現兒子還真唱得不錯,於是,找到機會開始就兒子喜好音樂的這件事給予了真誠的讚賞。兒子一開始挺驚訝的,但是看得出很高興。鵬飛在一段時間內,常常肯定兒子在音樂方面的表現,他發現兒子不再像以前那麼疏遠他了。於是,他開始嘗試給兒子提建議,如果將音樂與英語結合起來,不但音樂之路更為寬廣,而且確實有許多很棒的歌曲,原來就是英文歌。兒子覺得這個想法很酷,他開始找些英文歌來練習。於是,鵬飛不再那麼厭煩兒子練歌,兒子也因此更加接近英文,不覺得英文那麼無趣了。妻子更不再因為教育問題與鵬飛爭執,整個小家庭顯得更為溫馨了。這也是一次以結果為導向的溝通。

    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本來就多半是小事。我們常常忽略了小事,沒有用心在小事上作好溝通。我們需要更有意識地提醒自己,溝通的目的為何,應該採取什麼方式溝通才能奏效。我們可以提醒自己,即便是小事,卻有可能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誤會及誤解。等到有一天發生重大事情時,親子雙方平時累積的互信不足,溝通管道堵塞不暢,要想解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變得更為困難。雙方將不免生出更多不滿,拉遠了彼此的距離,這是很可惜的,也是可以避免的。

    因此,現代父母必須掌握溝通的契機。它們總是在一些關鍵時刻出現,但是父母也許未能敏感地辨識,也未能自然真誠地表現出對兒女新嘗試的肯定。這些看似簡單的事,父母卻很少能顧及。比如,有的孩子幫忙做了家事,父母卻可能不經意地說:「你早該這麼做了,要不我也忙不過來」,或是「你怎麼把青豆和豆腐一起燒了,我是想拿來炒蝦仁兒的!」或是「會幫忙啦,不錯,就是青菜煮得太久了,都不綠了」「你看你拖的地板,上面還摸得到灰呢!」「你怎麼不順便刷刷馬桶啊?好久沒刷了。」像是兜頭而下的一盆冷水,澆熄了孩子原本想幫忙的熱忱,孩子會想早知如此,還不如不做好。這種溝通結果,真的是父母想要的嗎?

    孩子(其實包括任何人)在作出任何新的嘗試時,都是比較沒有把握的,因此多半信心不足,當下所得到的回饋,往往決定了以後還要不要繼續這項行為,也就是說是增強了這個行為的動機,還是壓制了動機。很多父母常常怨歎,自己孩子一點兒不懂得體諒父母,在家什麼忙都不幫。其實,孩子可能曾經嘗試過,但是發現效果不佳,因此放棄了,然後,雙方溝通漸漸形成了惡性循環。

    因此,親子溝通要以結果為導向,以雙贏為目的。在親子溝通中,我們應該常以推動良性循環為重點,設法增強孩子的良好行為,減少並消除他們的不良行為。

    如何幫助孩子接納異見

    如果父母常常自問:「如果我是孩子,我會想要什麼?」或者起碼先想一想:「我真的瞭解他想要什麼嗎?」這個問題將引導父母從孩子的角度去看事情,才能設法從孩子的立場去說服孩子。

    許多青少年的父母常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能讓孩子接受父母的意見。人們常會給青少年貼上標籤,說他們進入了「逆反期」,他們什麼事都要和父母的意見相反,父母都是上一代的人,說什麼都不夠「酷」。

    一位有14歲女兒的中年母親就跟我談到,上初二的女兒「很有自己的想法,甚至認為有主見才是長大成熟的表現,很多事都認為自己可以處理。舉凡學習方法、處理同學關係等等,家長的建議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她常常發脾氣,理由就是:「我現在青春期,別理我!」

    青少年情願將心事與困擾找自己同齡的朋友分享,很明顯的,因為朋友不會作出判斷,更不會要求改變。朋友的特質就是即使他知道了你的缺點或短處,他還是接納你作為朋友。青少年多半特別講義氣,因此,只有跟朋友分享才不會感受到壓力。這一點是孩子多半不想跟父母談話的主要原因。

    想想看,如果你是一位少女,心中暗戀一個帥哥,你會選擇跟朋友談,還是父母?她早就可以從過去的經驗中猜測到父母的反應,他們會大驚小怪,或是極度擔心,有的甚至開罵,或採取更為激烈的措施把你管得更緊,以免影響學習。不管父母可能有多麼好的意見與智慧,只要想到必須忍受許多的嘮叨批評,孩子就覺得算了,還是不要跟父母談的好。

    在卡內基訓練給孩子的調查問卷中,有這麼一個題目:「有一次很願意聽父母的話去做,為什麼?」得到的答案包括:(1)因為父母尊重了我的想法;(2)父母的建議與我自己的想法吻合;(3)他們講的道理我同意,即使是要我去原本不想去的數學補習,我也接受了;(4)父母的要求剛好也符合我自己的興趣,父母要我每天下樓取報紙,我自己也很想瞭解新聞與NBA戰況等等。

    從孩子們的回答中,可以歸納出幾個接受父母意見的理由:

    感到被尊重了。

    被父母說服了。

    父母要求的符合自己的想法。

    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雖然親子之間並無勝負可言,可是要瞭解孩子,促使孩子願意接受父母的金玉良言,知己知彼,還是一個最好的辦法。

    如果父母常常自問:「如果我是孩子,我會想要什麼?」或者起碼先想一想:「我真的瞭解他想要什麼嗎?」這個問題將引導父母從孩子的角度去看事情,才能設法從孩子的立場去說服孩子。從孩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只要孩子覺得受到尊重,就會願意接受父母的意見,孩子並不否定,甚至很願意聽從父母的智慧,減少自己的麻煩。只是太多時候,令孩子難以接受的,是父母的語氣,使雙方陷入了意氣之爭,這就是本章第一節中所談到的,「怎麼說」和「說什麼」是同樣重要的。因為,孩子反對的,根本就不是內容本身。

    從孩子的回答中,還可以看出孩子其實也有他們的理性,他們也能作出自己的判斷,雖然有時候在大人看來可能不太成熟,但是善用孩子的理性,也能說服他們。這個時候,就要幫助孩子看得更長遠更全面,這一點,孩子多半是做不到的。當父母好好說明,這個要求對於孩子的未來發展願景有何關聯時,講道理的孩子是會願意接受的。前文也提到過,當孩子受到目標或願景的激勵時,他會願意作更多的配合。

    另外一個孩子願意接受意見的原因很有趣,就是親子雙方的目標其實是一致的。很可惜,多數狀況下父母並不知道孩子的慾望,因此只能碰運氣而已。結果是,孩子有時聽話,有時就不聽話,好像更是難以捉摸似的。其實,父母只要多提問題(本章第二節——以問問題敲開孩子的心門),就有可能發現孩子對這件事的態度及想法,根本用不著費事要求,只要順勢而為,就會促使孩子往父母覺得好的方向前進。

    有一個學員有這麼個事例,很能說明說服家人是有方法的:

    快過年了,妹妹卻不顧爸爸媽媽今年要在天津過年,非吵著要回河北老家過年,弄得全家很不開心。為了讓家裡人能夠在天津一起過一個愉快的春節,我就以卡內基所學的提問方式,試試看能不能讓妹妹自己回心轉意。

    我問她:「你想回老家的原因是什麼?」

    妹妹說:「老家才是我們的家啊!」

    我:「既然爸爸媽媽都在天津過年,是不是爸爸媽媽在哪裡,哪裡就是咱們家呢?」

    妹:「對啊!」

    我:「那就是了,爸爸媽媽決定今年留在天津,那天津不就是咱們家了!」

    妹妹沒搭話,但是神情看起來平靜多了。

    我又說:「其實我知道你特別想回家看看老朋友,我還不是一樣!畢竟那兒是我們成長的地方。不過,我們也都離開了,再回去那一定是衣錦還鄉了。你想想,回去看親戚朋友,總不能空手去吧!那還得準備多少禮物啊!以你現在的工資水平,走不了幾家,可能工資就用完了,你還能玩得開心嗎?」

    妹:「那肯定開心不了!」

    我:「對啊!我們何不好好努力幾年,在天津發展得不錯了,我們和爸媽一起回去,那時我們的心情就不一樣了,對吧?」

    妹:「對!那就先不回去好了!」

    妹妹留在天津,我們全家在天津過了一個開心的春節。

    以前想要叫妹妹改變主意可難著呢!原來可能是方法不對,這一次,她不就合情合理地很好溝通啦!

    說服他人接納意見,其實也沒有那麼難,對吧?

    卡內基親子金科玉律第十條:

    唯一能自爭辯中獲得的好處,

    就是避免爭辯

    第十三條:

    以友善的態度開始

    第十四條:

    設法使他人說:「對,對」

    第十六條:

    讓他覺得這個主意是他想到的

    第十七條:

    設法從他人的角度瞭解一切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