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孩子:給孩子一個高情商 第16章 親子溝通超暢通 (1)
    「怎麼說」和「說什麼」同樣重要

    很多父母把關心變成了擔心,造成對方很大的壓力,有時候以責罵嘮叨代替關愛,把好好的感情,用不符感情的語言,令人難以承受的語氣表達,就如同升起一團成分複雜的語言煙霧,令人無法分辨出其中成分是愛還是恨。

    我住在北京西區的昆玉河畔,昆玉河兩旁的綠化帶自2008年奧運開始前就規劃管理得很好,河邊東岸長著一長排高大的楊樹,少說也有200年歷史。在河畔草地上遛狗是一大快事。每天早上6點鐘,我們幾個狗主就很認真地出現在河畔,希望我們的狗寶貝們也能有健康的社交機會。大部分人養的都是公狗,比較野性,因此,罵狗聲也不絕於耳。有幾位甚至常常手中揮舞著狗鏈作勢要抽,口中呵斥著:「過來!你給我過來!」我每次都覺得有趣極了。即使狗的智慧遠不如人,也知道遠遠地避之唯恐不及,它怎麼可能立刻會回到主人身邊呢?它們個個逮著機會就亂跑,任憑狗主喊破嗓子也不回頭。這真是太陽與北風故事的真實版。想要人或狗來親近你,雖然用的句子是「過來」,但是那種口氣,只能把人跟狗都一起嚇跑了。

    記得小時候,如果回家晚了就會很擔心要被責罵,媽媽總會滿臉冰霜高聲罵道:「這麼晚才回來?又瘋到哪兒去啦?成天就知道玩,你不知道我一直在擔心嗎?真是不孝!」我縮頭縮腦地躲進小房間。很奇怪,我很少有歉疚感,反正已經付出代價,被罵過了。長大後,當然可以體會母親一個人在家擔心孩子的安全,我現在也能完全體會她對我的關心。從事卡內基工作後,我很遺憾地發現,許多父母雖然都是滿腔的關愛,卻因為口氣不佳而失去了兒女心。於是我要求自己不要重蹈我母親的覆轍。

    但是,要想確實表達內心深處真正的感情,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它是屬於需要學習及練習的情緒智商與溝通能力。

    有一次,我從離台北100多公里以外的培訓教室,開車回台北的家,預計要到半夜才會抵達。雖然我有點疲累,但是心中很愉快,因為當時是暑假,兩個孩子都去了夏令營。今晚只有我們夫妻二人,難得可以輕鬆地說說話,也許來杯小酒吃點夜宵,豈非頗有情趣?

    車轉入巷中,我抬頭看了一眼,發現家中一片漆黑,我的心一涼,熱血卻衝上腦袋。無疑的,我先生早就把握機會自己尋樂子去了,他哪裡會想跟我講什麼情調?跟好朋友來上一桌麻將才爽快呢!

    我氣沖沖地上樓,開門進了漆黑的家中,覺得異常落寞。沖澡令我冷靜了下來。回想起我的初始念頭是想要跟他享受獨處時光,並不是想要制止他偶爾打個小牌,當然更不是要跟他吵架或發脾氣。如果我只表現出後來的憤怒與不滿的情緒,而沒有表達出前段內心真正的渴望,這不僅有失偏頗,並且也非真實想法的全貌。

    我聽到他輕手輕腳地開門回家,想必準備好迎接一場不愉快的爭吵吧!但是,我表情輕鬆地走出房來,先問他牌局如何,再談及我原來的構想,我們竟然避免了當晚的爭吵及未來幾天的冷戰,而享受了一個相互瞭解增進感情的夜晚,很愉快!

    能夠認清自己真正的感覺,並非像表面上所看到的那麼容易。很多父母把關心變成了擔心,造成對方很大的壓力,把稱讚變成了諷刺,以顯示自己的幽默(或僅只掩飾自己的不習慣?),有時候以責罵嘮叨代替關愛,把好好的感情,用不符感情的語言、令人難以承受的語氣表達,就如同升起一團成分複雜的語言煙霧,令人無法分辨出其中成分是愛還是恨。

    要想親子溝通超暢通,「怎麼說」與「說什麼」兩者必須整合,才會傳遞一個有力的信息,否則信息的力量將因兩者的不統一而相互抵消,令孩子對你的原意或情緒捉摸不清,無所適從。

    以問問題敲開孩子的心門

    父母用心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掌握了問問題的能力,才有機會促使孩子整理他自己的思緒,讓孩子能漸漸清晰地表達出他們的觀點。

    2010年10月25日《新京報》刊載,已滿50歲的「知心姐姐」對2萬多名小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的小學生心中有事不願和父母說。這個比例在孩子進入青少年期後,只會越來越高。按照調查,小學生裡有26.7%將父母作為傾訴的第一對象,而中學生卻只有17.8%將父母列為傾訴的主要對象。父母為什麼越來越難讓孩子開金口了呢?如果孩子的心事父母一無所知,又怎麼能適時地提供協助與輔導呢?

    以下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卡內基成人學員身上:「我的孩子今年剛上一年級,可沒想到,她居然沒完成課堂作業。『怎麼這麼簡單的作業你都不會?』我很生氣,教訓了她,她哭了,後來我靜下心來想一想,我是不是也可以用卡內基的溝通方法,與孩子進行一下交流,瞭解一下她的想法,弄清楚事情的原因。後來我就找了一個時間,與孩子進行了耐心的溝通,我心平氣和地聆聽孩子的想法,引導她多說自己的感受。我只是作為一個聽眾,以她為主角。結果我發現,不是她不會做作業,是因為課堂上時間比較短,她沒來得及做完。通過這次溝通我們增進了感情,我也能更加理解孩子,她的有些想法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使我受益匪淺。我希望可以成為她的朋友!」

    報載有39%的父母表示偷看過孩子的秘密,在13歲以上的孩子中,更有58%的父母偷看孩子的秘密,其中1/3還承認經常偷看。偷看的方式包括查看日記、上網記錄、QQ留言、手機短信等。這種現象表示,父母沒有能力經由正常途徑瞭解孩子的狀況。重慶市人大常委2010年7月開會通過《重慶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規定以後禁止父母擅自查看孩子日記、短信及QQ聊天記錄。很多父母表示難以接受,他們認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才希望借此瞭解孩子的想法。顯然這種不尊重孩子的做法,是引起親子紛爭的重要起源,孩子常因此覺得不被尊重而心生不滿。這項規定可說是尊重未成年人權利的一大進步。同時,也再次提醒父母,教育子女沒有捷徑。瞭解孩子的方法很多,偷看日記是最方便,但也是最壞的身教。父母如果不尊重孩子在先,又要求孩子尊重他人,豈非言行不一?

    父母也許會納悶,為什麼被當成心頭肉的寶貝,有心事卻不願意找父母傾訴,情願跟三兩好友,或甚至只以寫日記、在網上發表心聲的方式來抒發?這個問題往往出在父母的溝通方式上,更為具體地說,是父母很少專心聆聽孩子說話,孩子因此漸漸喪失與父母說話的興趣,另一方面,父母不知道如何提問才能打開孩子的心門,引導他說出心事來。

    在知名學者薛湧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四川有個小學四年級的老師,給學生出了一道作文題《危機時刻》,結果收到的作文中,有3/4都是寫的如何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等英勇事跡,這些當然都不是小孩的親身經歷,只是從電影電視或甚至遊戲中抄來的,因為小朋友們覺得這個題目就是只有那種大英大勇的事才配得上。該文又提到作者的孩子在美國上小學,老師出了一道作文題是《那件事改變了我的生活》,他的女兒毫不費事地想到一件實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由於是親身的經歷,她很認真地花了好幾個小時完成了這篇作文,而且不以為苦,甚至還表示把自己的故事寫下來是件很酷的事。

    「以問問題取代直接的要求」是卡內基領導力原則中非常重要的一條,但是一般人總是覺得知易行難,關鍵在於「問什麼」,更關鍵的在於「怎麼問」。

    要小孩想到一個「危機時刻」非常困難,小孩的生活中最好沒有危機需要處理,這本來也不是老師的初衷,他的本意是讓小朋友想到一些生活中碰到的麻煩,但是用詞限制了思考的方向。但是如果要小朋友想「改變了生活的一件事」就會比較容易理解,容易掌握,更容易想到怎麼回答。

    因此,怎麼問,就決定了對方會怎麼回答。

    一位母親向我們提起這麼一件事:

    有一天女兒從學校回來,一進家門就帶著哭聲對我們說:「這次考試太難了,感覺考得特別不好,馬上就要高考了,沒希望了,怎麼辦?」那天正是女兒學校進行高考前的最後一次模擬考試。聽她一說,我的心裡也不免咯登一下,擔心起來,但是想到卡內基培訓中提到的一個原則是——以問問題取代直接的要求。再說了,這個節骨眼兒上,父母自己先亂了方寸總是不好,不過如果只說些「沒關係」的不痛不癢的話,她也不可能聽得進去。於是,我開始問她問題:

    「你前幾次模擬考試成績都不錯,如果這次依然考得很好,你會不會覺得自己已經複習得很好而放鬆了呢?」

    女兒說:「有可能!」

    我又問:「如果模擬考試很容易,而真正高考卻很難,你覺得會比較好嗎?」

    女兒說:「那當然更不好了!」

    我說:「那好!通過這次模擬考試,我們起碼可以得到三點好處:

    1.提醒自己絕對不能輕視高考;

    2.經過了高難度的模擬考試,即使高考難一點,也不至於完全傻眼;

    3.我們還有4天時間可以查漏補缺,也還來得及。

    女兒說:「媽媽說得有道理。」

    過了4天,女兒以非常良好的心態參加了高考,而且在考場中發揮得很滿意。

    很多人都會覺得提問很難,到底要問什麼才能得到事實真相,或至少引導他願意說出來。提問確實需要用心,並且一定要設法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才能問出具有影響力的問題。

    有位母親的孩子才3歲,因為她能站在兒子的立場考慮,因而能運用提問的方式,解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她的3歲兒子笑笑平時最不願意洗澡,每次拉他去洗澡就要大哭一場,媽媽心情好的時候就拿好吃的誘惑他,有時沒有耐性,就只有動手收拾他。

    有天下班回家,笑笑媽看到笑笑滿身泥水汗水,不好好洗澡是不可能的了。忽然她心生一計,決定採用卡內基「用問問題取代直接的要求」來試試看效果如何。

    「笑笑,你剛才是不是下雨還出去玩了?」

    「嗯!外面雨不大。」

    「你看,你渾身上下都弄得好髒是不?」

    「嗯!」笑笑低頭笑著同意,有點知道犯錯了的樣子。

    「笑笑身上這麼髒,變成臭笑笑了,平常你可是香笑笑呢!你還想成為香笑笑嗎?」

    「想啊!」

    「那好,洗個澡就可以變回香笑笑啦!要不要去洗個澡?」我試探性地問他。

    沒想到,笑笑大聲說:「好!」,人已經衝進淋浴房開始自己脫衣服了。

    有時候,只要用點心,就可以避免很多親子的衝突或不快,更能幫助孩子找到問題的癥結,提供適當的解決辦法。

    常有父母不免困惑地問,那要問孩子什麼問題呢?怎麼問,他才願意開口說出真正的心裡話呢?

    首先,問題一般可以分為三類:

    1.事實方面的問題

    這是我們最常用到的問題,我們總是互相詢問對方吃過飯了嗎?問孩子冷不冷?熱不熱?考試考得好不好?幾分?第幾名?這些問題可以說是人際互動的最基本的談話資料,缺之固然不可,完全靠它卻是建立不起信任關係的。一定要設法更上一層樓,問出感覺方面的問題。

    2.感覺方面的問題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