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亞洲民族獨立運動勃興,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推動了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運動的發展。一系列前殖民地的獨立敲響了殖民統治的喪鐘。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亞、非兩大洲己湧現出三十個獨立國家。這是幾百年來國際關係史上一個空前未有的變化,它為亞非國家獨立自主地召開一次大型國際會議創造了條件。
1955年4月18∼24日,會議衝破了重重障礙終於在萬隆隆重召開,代表著占世界面積將近1/4(3100多萬平方公里)和世界人口約2/3(14.4億人)的29個亞、非國家共計340名代表出席了會議,並有5個國家派代表團列席了會議。周恩來總理率中國代表團與會。亞非會議是一個歷史性的偉大創舉,正如印尼總統蘇加諾所指出的,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的有色人種的洲際會議,是世界歷史的新的起點。
萬隆會議期間,某些原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國家利用一些國家製造紛爭和矛盾,並對中國發出詆毀性言論,企圖分裂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在中國和大多數與會國努力下,會議一致通過了包括經濟合作、文化合作、人權和自決、附屬地人民問題和關於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亞非會議最後公報》,確定了指導國際關係的十項原則,其核心內容便是一年前由中國首先倡導的「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亞非會議是亞、非各國人民民族解放運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會議所反映的亞、非人民團結一致、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增強各國人民間的友誼的精神,統稱為「萬隆精神」。
萬隆會議後,中國始終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處理國際事務,贏得了世界上不同地區、不同種族和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一致讚譽。
非洲獨立年
自從15世紀早期殖民主義者竄入非洲大陸以來,非洲就一直遭受著殖民奴役,成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非洲獨立浪潮首先興起於北非。1952年,納賽爾領導埃及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英國控制的傀儡政權,建立了埃及共和國。1956年,納賽爾總統宣佈從英、法殖民者手中講蘇伊士運河受歸國有。1962年,阿爾及利亞趕走法蘭西殖民者,贏得獨立。
在北非獨立運動的影響下,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獨立運動逐漸高漲。1960年7月11日,達荷美、尼日爾、上沃爾特和象牙海岸等四個西非國家同法國簽署了脫離共同體成為主權國家的協定。這四國原系法國殖民地,屬法屬西非。1958年12月,四國分別成為法蘭西共同體的「自治共和國」。協定簽署後,四國分別於1960年8月1日、3日、7日、4日正式宣佈獨立。
這一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它們是:喀麥隆、多哥、馬達加斯加、剛果(利)(曾稱扎伊爾,1997年改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索馬裡、達荷美(現名貝寧)、尼日爾、上沃爾特(現名布基納法索)、象牙海岸(現名科特迪瓦)、乍得、烏班吉沙立(現名中非)、剛果(布)、加蓬、塞內加爾、馬裡、毛裡塔尼亞和尼日利亞。因此,1960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
非洲的獨立運動改變了非洲的面貌,也使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瓦解。非洲的新興獨立國家成為一支重要的反殖反帝力量,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古巴導彈危機
1959年初,古巴發生革命,以卡斯特羅為首的革命起義軍進行了武裝暴動,推翻了親美賣國、貪污腐化的巴蒂斯塔獨裁統治,建立了革命政權。美國一向把拉美地區視為自己的後院,沒想到這次後院起火,美國如坐針氈,於是,便視古巴革命政權為眼中釘。而蘇聯卻喜出望外,視古巴為擊破美國稱霸拉丁美洲的橋頭堡。
「豬灣事件」後,美、古關係不斷惡化。在這種情況下,弱小的古巴不得不尋求外界的支援。古巴看到了美、蘇之間的深刻矛盾,於是向蘇聯政府發出了請求援助的信息。
1962年6月,蘇聯和古巴簽署了部署蘇聯導彈的秘密協議,該協議的主要內容是:古巴接受蘇聯的24個中程和中遠程彈道火箭,每個攜帶兩枚導彈和一個核彈頭;24個先進的薩姆II型地空導彈發射器;42架米格戰鬥機和42架伊爾-28轟炸機;加上其他一些海岸防衛武器。這些武器由蘇聯人掌控,另外派4.2萬名軍人駐紮在古巴。
1962年10月15日,美國U-2飛機拍攝到了蘇聯中程彈道導彈的照片,美國很快確認,蘇聯已經在古巴部署了16至32枚導彈核武器。10月22日,美國總統肯尼迪發表電視講話,強烈呼籲赫魯曉夫「停止和取消對世界和平和我們兩國穩定關係的這種秘密魯莽並富有挑釁氣味的威脅」,要求蘇聯放棄世界霸權的計劃,結束危險的軍備競賽,從古巴撤走導彈並保持克制。23日,肯尼迪又簽署了《禁止進攻性武器運往古巴》的公告,宣佈從24日起將攔截可能前往古巴的艦船並勒令這些船隻聽候美國的檢查。與此同時,美國擺出一副核大戰的樣子,調動了180艘艦船(包括8艘航母),68個空軍中隊,戰略轟炸機攜帶核彈升空、戰略核潛艇出海,另有5個師的部隊集結在佛羅里達,全球美軍處於核戰備狀態。
一開始,蘇聯態度比較強硬,並加速在古巴的導彈基地建設。赫魯曉夫認為,美國的海上封鎖只是虛張聲勢,它不可能進攻古巴,所以他命令蘇聯艦隻繼續向古巴挺進,不要害怕美國的海上封鎖;宣佈蘇聯和華沙條約組織國家的武裝力量立即進入最高戰備狀態。雙方劍拔弩張,第三次世界大戰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古巴導彈危機由此爆發。
不過後來,在美國強大攻勢的壓力下,蘇聯開始後退。10月28日,由於蘇聯實力當時還比不上美國,美國也認識到核大戰的可怕後果,雙方正式達成妥協:蘇聯將全部拆除部署在古巴的導彈,並在聯合國進行核查之後運回本國;美國允諾拆除前不久剛剛在土耳其部署完畢的導彈基地,並保證不會發動對古巴的軍事進攻。
11月20日,蘇聯撤走了它部署在古巴的42枚導彈,並且拆除了全部導彈基地;美國也宣佈解除對古巴的海上封鎖,古巴導彈危機遂告結束。
不結盟運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些民族獨立國家為擺脫大國控制,避免捲入大國爭鬥,維護國家主權和獨立,發展民族經濟,採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結盟的對外政策。1955年的萬隆會議本著求同存異原則,通過了團結反帝的綱領,顯示了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的巨大力量,給不結盟運動以思想啟示和政治推動。
1956年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印度總理尼赫魯、埃及總統納賽爾在南斯拉夫布裡俄尼島會晤,正式提出了不結盟的主張。隨後,印尼總統蘇加諾、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加納總統恩克魯瑪等政治活動家也積極倡導不結盟運動。
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倡議下,首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25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了會議,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中國一貫重視與不結盟運動的關係,在國際事務中與不結盟運動保持著良好的合作,並於1992年9月正式成為不結盟運動的觀察員國。
不結盟運動奉行獨立、自主和非集團的宗旨和原則,支持發展中國家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捍衛國家主權以及發展民族經濟和文化的鬥爭,堅持反對帝國主義、新老殖民主義、種族文化和一切形式的外來統治和霸權主義。
不結盟運動的成立是發展中國家走向聯合自強的新開端,在支持和鞏固成員國民族獨立和經濟發展、維護成員國權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國際社會的重要力量。在新形勢下,不結盟運動著重強調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邊主義等原則,並為來自不發達地區的成員國在國際談判中爭取權益。
布拉格之春
1968年,捷共中央第一書記杜布切克發起了名為「布拉格之春」的改革,有脫離蘇聯控制傾向,蘇軍決定武裝干涉。6月下旬,華約在捷境內舉行軍事演習,演習結束後遲遲方撤。7月之後,局勢有所緩和。8月3日晚華約在捷簽署聯合聲明,危機似乎已經過去了。
不過,事態在轉瞬間發生了改變。8月20日晚11時,布拉格機場接到一架蘇聯民航機信號「機械事故,要求迫降」。客機一降落,數十名蘇軍突擊隊員衝出機艙迅速佔領機場。幾分鐘後,蘇第24空軍集團軍巨型運輸機開始降落,一分鐘一架。1小時後,一輛蘇聯大使館的汽車引路,蘇軍空降師直撲布拉格。
與此同時,蘇陸軍總司令帕夫洛夫斯基大將指揮4個蘇軍裝甲師,1個空降師,1個東德師從波蘭直搗布拉格。駐德4個蘇軍師,1個東德師切斷捷西部邊界。駐匈蘇軍8個師,匈軍2個師,保加利亞軍一部從南部進攻。蘇波合成軍4個師進攻北部。同時,蘇軍對北約與捷軍開始全面電子壓制。
21日拂曉,蘇軍佔領布拉格,逮捕杜布切克。在進攻開始6小時後,蘇軍控制了捷克全境。幾十萬捷軍被全部繳械,北約也沒來得及作出任何反應。
這是蘇軍一次典型方面軍群進攻戰役。西方向主攻,西南方向配合,共動用4個方面軍,1個坦克集團軍,4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26個師,約30萬人。但由於進攻過快,兩個戰略方向的後備坦克集團軍群均未出動,只動用了各集團軍、師、團的直屬坦克,共有9000餘輛坦克和8000餘輛裝甲運輸車。
布拉格之春是一次有重大意義的國際政治事件,標誌著華內部的裂痕已經漸漸顯現,可視為東歐聚變的前奏與導火索。
越南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越南、老撾、柬埔寨人民經過武裝鬥爭和起義,先後取得了獨立。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越南北方的河內以臨時政府的名義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並積極採取行動恢復越南的統一。與此同時,在越南南方,一直堅持反共的吳庭艷,於1955年10月在美國的支持下,在西貢成立新的政府。
1961年5月,為防止吳庭艷政權垮台,美國派遣100名代號為「綠色貝雷帽」的所謂「特種部隊」進入南越。1962年2月8日,美國在西貢設立了由保羅?哈金斯將軍指揮的軍事司令部,標誌著美國開始直接介入越南戰爭。
1963年11月1日,美國在南越策動軍事政變,殺了吳庭艷,換上了新的傀儡楊文明,並積極尋找擴大戰爭的借口。1964年8月4日,美國政府宣稱,美國驅逐艦「馬多克斯」號和「滕納?喬埃」號在東京灣(即北部灣)離最近的陸地大約65海里處的公海上進行巡邏時,遭到數目不定的北越魚雷艇的襲擊。美國借此開始推行「飽和轟炸」和「焦土政策」,大規模轟炸越南北方。與此同時,美國不斷增兵,到1967年,在越南的美軍人數超過50萬。
1968年1月底,北越發動了規模空前的「新春攻勢」。超過8萬北越軍隊和越共游擊隊對南越幾乎所有的大小城市發起了進攻,其規模和慘烈程度令美國人大為震驚:無數的軍事設施和政府建築被破壞;戰鬥最激烈的舊京順化幾乎全毀;美軍溪山基地被圍困76天,因為破壞太嚴重,解圍後不得不放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