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讀歷史 第43章 世界歷史·兩次世界大戰 (1)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三國同盟是指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在維也納結成的秘密同盟。1881年,法國從阿爾及利亞侵入突尼斯,並把它變成自己的保護國。意大利早已覬覦突尼斯,但苦於實力不足,不能單獨對抗法國,便投靠德、奧。經過談判,1882年5月20日,德、奧、意三國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

    條約得主要內容有:(1)如意大利遭到法國進攻,德、奧兩國應全力援助,如德國遭受法國侵略,意大利也擔負同樣的義務。(2)締約國的一國或兩國遭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大國(指法、俄)進攻,則締約三國應協同作戰。意大利對此附有一個保留條件:如英國攻擊德國或奧匈,意大利將不負援助自己盟國的義務。(3)當一大國(指俄國)攻擊締約國一方時,其他兩締約國應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發生俄、奧戰爭,意大利將保守中立。

    三國同盟的締結標誌著歐洲列強兩大對峙軍事集團的一方初告形成。三國同盟的矛頭指向俄國和法國,隨著德國不斷地擴張以及英、德矛盾的日趨尖銳,英國協調了與法國和俄國的關係,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別與法國和俄國簽訂協約,最後形成了三國協約。

    三國同盟形成後,法俄都感到不安,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兩國逐漸接近,並於1892年締結了軍事協定。法俄同盟形成,歐洲開始出現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這是向三國協約方向推進的第一步。三國協約形成的決定性步驟是其核心英國放棄了傳統的外交政策與法國結盟。

    隨著在殖民地問題上衝突的加劇,20世紀初,英德矛盾成為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英國不得不放棄維持歐洲大陸均衡的「光榮孤立」政策,首先與德國的宿敵法國接近;法德矛盾促使法國也向英國靠攏。1904年英法簽訂協約,調整了兩國在瓜分非洲等殖民地問題上的矛盾。自此,英法事實上建立了同盟關係。為了共同對付德國,英國又主動協調了同俄國的利害衝突。1907年英俄簽訂協定,調整了雙方在亞洲爭奪殖民地的矛盾。英法、英俄協定的簽訂,意味著英、法、俄三國協約的建立。這樣,為重新瓜分世界,歐洲兩大軍事集團——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最終形成。

    薩拉熱窩事件

    受俄國支持的塞爾維亞,一直被奧匈認為是在巴爾幹擴張的主要障礙。1914年,為了對塞爾維亞進行軍事恫嚇,奧匈準備選定於塞爾維亞被土耳其征服的「國恥日」(6月28日)在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舉行軍事演習,以示其侵略野心。其實這一消息,早已於當年4月傳出。塞爾維亞的秘密民族主義組織——民衛社和黑手黨,決定派人去暗殺指揮這次演習的好戰分子奧匈皇儲弗蘭茨·斐迪南。塞當局曾致函奧匈政府,勸其取消這次演習,但未被接受。

    5月,黑手黨七名成員分頭潛入薩拉熱窩,為暗殺活動進行了周密的準備。6月28日上午10時,斐迪南夫婦在城郊檢閱軍事演習之後,乘敞篷汽車,進薩拉熱窩市區巡視。埋伏在路旁人群中的黑手黨成員查卜林諾維奇突然衝到車前,向斐迪南投擲一枚炸彈。司機見此情景,加足馬力,汽車衝向前方,炸彈落到後隨汽車上,炸死一名軍官和幾名群眾。查卜林諾維奇被捕。斐迪南故作鎮靜,揮手示意繼續前進。斐迪南到市政廳出席了歡迎儀式,稍作休息之後,又乘車上街,招搖過市。當汽車途經一拐角處時,十七歲的中學生加·普林西波衝上前去用槍打死斐迪南夫婦。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

    德、奧匈帝國立即以此作為發動戰爭的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薩拉熱窩事件遂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施裡芬計劃」

    薩拉熱窩的槍聲,引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德國為了進行這場戰爭,早就做好了周詳的計劃。德軍是當時世界上組織最完善、裝備最好的軍隊,早在1905年,德軍的整個作戰計劃就已經由當時的德軍參謀總長施裡芬擬訂好了,稱為「施裡芬計劃」。

    「施裡芬計劃」的主要目標是法國。普法戰爭失敗後,法國為抵禦德國進攻,從瑞士阿爾卑斯山開始,經貝耳福、厄比納爾、土爾和凡爾登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堡壘,僅僅在厄比納爾和土爾之間留有豁口以通法德邊境,並在豁口的兩翼部署了密集的交叉火力,因此「施裡芬計劃」的中心與重點,便是如何繞過法國漫長而堅固的防禦體系。

    「施裡芬計劃」基本內容是:將德國全部作戰兵力分為對俄國的東線和對法國的西線。其中,西線部隊79個師,東線部隊則僅有10個師夾雜一些地方部隊。東西線兵力分配比例大致為1:8。西線又分為左右兩翼,右翼部隊為68個師,左翼部隊11個師一部分配在凡爾登中央地段,這裡是巴黎的西北入口,距巴黎僅僅135英里,也是法國對德防禦體系的重心所在。其餘則部署在長達240公里的法德邊境線上。西線中的右翼,是德國主力中的主力,也是該計劃中德國贏得戰爭勝利的「靈魂」。

    按照「施裡芬計劃」,一旦戰爭打響,東線德軍部隊以其少數兵力與奧匈帝國軍隊遙相呼應,牽制俄軍,將俄國限制於東普魯士邊境。與此同時,集結於西線的右翼以凡爾登地區為軸心向西南方向旋轉,取道歐洲的中立國比利時,由比法邊界進入法國,在穿越比利時平原,橫掃法國沿海後從北、西、南三個方向包圍巴黎,繼而向東,從法軍背後包抄其主力。而西線的左翼的任務,便是抵禦法軍主力的攻擊。

    在「施裡芬計劃」中,德軍在西線同英、法軍隊作戰時,應該把打擊的重點放在右翼,先發制人,集中優勢兵力,從不設防的比利時,盧森堡攻入法國,從側翼切割、包圍法軍,一舉殲滅其主力。而德法邊界的左翼只負責牽制。施裡芬在臨死前還一再叮囑:「切勿削弱我的右翼。」

    戰爭開始後,施裡芬的後繼者,始終把這份計劃看成是戰勝敵人的法寶,沉醉在速勝的夢幻之中。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對整裝待發的德國士兵吹噓說:「你們勇敢地去旅行吧,落葉之前你們就會返回故鄉。」

    以速戰速決為基本思想的「施裡芬計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戰略計劃的基礎。它表現了後起的德意志帝國急於爭奪世界霸權的狂熱慾望。但是,它過高地估計了德國自身的力量,終於遭到徹底的破產。

    日德蘭大海戰

    日德蘭大海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德兩國艦隊在日德蘭半島附近的北海海域中展開的一場海戰,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規模最大的一次海上爭鬥。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英國就以強大的主力艦隊對德國進行海上封鎖,使德國港口與外界的海運聯繫幾乎全部中斷。德國海軍小分隊不斷地對英國軍艦發動突襲,也利用潛艇擊沉了大批協約國和中立國的船隻,但始終未能突破強大的英國海軍實行的海上封鎖。

    1916年1月,賴因哈德·捨爾海軍上將被任命為德國大洋艦隊司令。他沮喪地發現,面對實力強大的英主力艦隊,擺在他面前的現實選擇只有一個,要麼困在港內無所作為,要麼拼掉英主力艦隊。如何以不佔優勢的德國海軍去拼掉強敵呢?經過一番冥思苦想,一個富有進攻性的大膽計劃在捨爾腦海裡醞釀成熟:首先以少數戰列艦和巡洋艦襲擊英國海岸,誘使部分英國艦隊前出,然後集中大洋艦隊主力聚殲,繼而在決戰中擊敗英國主力艦隊。為實現這一計劃,捨爾用了4個月的時間,派出戰列巡洋艦、潛艇和「齊柏林」飛艇,多次襲擊英國東海岸,並實施佈雷和偵察行動。

    不料,英國破譯了德國的無線電密碼。5月30日,在得知德國大洋艦隊將於明日出航的絕密情報後,英國海軍主力艦隊司令約翰·傑利科連夜制定出一個與捨爾如出一轍的作戰計劃:貝蒂海軍中將率領前衛艦隊從蘇格蘭的羅賽思港出發,於31日下午到達挪威以東日德蘭半島附近海域,以期與德艦隊相遇。傑利科則親自率主力艦隊從斯卡帕弗洛港出發,也於31日下午到達貝蒂艦隊西北方向60海里處的海域,如果此刻貝蒂與德艦隊交上火,在主動示弱後,他將對方引向艦隊主力的方向,這樣傑利科龐大的艦群就會出現在德艦的側後。憑借英艦隊龐大的火力和速度,傑利科認為完全有把握殲滅出現在預想海域上的德國艦隊。

    5月31日下午,雙方前衛艦隊在斯卡格拉克海峽附近海域遭遇,英艦轉舵自西北向東南駛去,德前衛艦隊判斷對方有斷其歸路的企圖,乃轉向回駛。15時20分,雙方呈同向異舷機動勢態,德艦先行發炮攻擊。戰至一小時後,英艦「不倦」號和「瑪麗王后」號先後被擊沉,德艦「獅」號、「虎」號亦中彈受傷。此時,英海軍4艘戰列艦趕來支援,德國大洋艦隊司令捨爾也率主力艦隊趕到。英前衛艦隊見勢不利,於是往北撤退,企圖與己方艦隊主力會合後再戰,德艦隊乘勝追擊。

    下午5時許,德英主力艦隊相遇,在德艦隊先導艦轟擊下,英裝甲巡洋艦「武士」號在德艦炮火下爆炸沉沒。德艦「威斯巴登」被英艦炮火擊中下沉。6時半以後,英主力艦隊強大炮火襲來,德艦隊前鋒艦隻幾乎全部被擊中失去攻擊力,但德戰列艦「呂措夫」號和戰列巡洋艦「德芬格爾」也以準確火力將英巡洋艦「常勝」號炸成兩截,該艦隨即沉沒,1026名官兵全部喪生。

    一小時後,英艦以強大火力在交戰中漸佔優勢,德艦隊見眾寡懸殊,勢難取勝,遂在夜幕掩護下,釋放煙霧撤退。在撤退中,德戰列艦「黑森」號(17000噸)將德輕巡洋艦「埃爾平」號(4000噸)撞沉。英裝甲巡洋艦「黑王子」號被德戰列艦擊沉。德老式戰列艦「波墨恩」號被英驅逐艦魚雷擊沉。此時雙方主力艦隊均已退出戰鬥,由小型軍艦互相進行魚雷攻擊。6月1日凌晨,德艦隊終於突破英艦隊攔截,駛返威廉港,英艦隊追之未及。海戰歷時12小時結束。

    日德蘭大海戰是英德爭奪海上霸權的一次較量,也是歷史上交戰雙方使用戰列艦編隊進行的最後一次海戰。雙方參戰官兵在10萬人以上。英國損失艦船14艘,陣亡官兵6097人;德國損失艦船11艘,陣亡官兵2545人。就戰役勝負得失而言,德國海軍略佔上風。但就戰略意義而言,英國仍保持了對德國的海上優勢,德國企圖打破英國海上封鎖的目的未能實現。

    凡爾登「絞肉機」

    1916年初,德意志帝國統帥部決定把戰略重點西移,德軍總參謀長法金漢將打擊目標定在法國境內著名要塞凡爾登。凡爾登是英法軍隊戰線的突出部,它像一顆伸出的利牙,對深入法國北部的德軍側翼形成嚴重威脅,德、法在這裡曾有過多次交手,但德軍皆未能奪取要塞。如果此次德軍能一舉奪取凡爾登,必將沉重打擊法軍士氣。同時,佔領了凡爾登,也就打通了德軍邁向巴黎的通道,佔領了巴黎,法國就不攻自滅了,剩下的英、俄兩軍就不足為懼了。

    1916年1月開始,法金漢就悄悄結集部隊準備攻擊凡爾登,同時,德國明目張膽地向香貝尼增兵,做出要在香貝尼發動攻勢的姿態。法軍總司令霞飛果然上當了。自1914年德軍無力攻克凡爾登而轉移進攻方向之後,法國人就認為凡爾登要塞已經過時,霞飛在1915年即停止強化要塞。而此時德軍向香貝尼移動的動作使霞飛異常警惕,他認為德軍會向香貝尼進攻,然後從這裡進軍巴黎。

    隨著結集跡象的漸漸明顯和暴露,英法聯軍終於弄清了德軍的真正意圖。霞飛慌了神,火速下令向凡爾登增兵。但到2月21日,僅有兩個師趕到凡爾登。而這一天,德軍開始向凡爾登進攻。德軍炮兵團以猛烈的炮火轟擊凡爾登要塞,然後發起了衝鋒。凡爾登戰役的序幕拉開了。德軍的1000門大炮如雷霆一般轟擊著,輪番的衝鋒一浪高過一浪。凡爾登要塞司令貝當指揮守軍和增援來的軍隊拚命抵抗。但因增援部隊只趕來兩個師,加上他自己的兩個師,總共才有四個師的兵力,頭一天就被德軍推進了6公里。不過總算穩住了陣腳。

    戰鬥對於法軍來說是艱苦的。德軍有27個師,1000門大炮,而法軍只有10萬人,270門大炮。但好歹算抵住了德軍的進攻。待法國援軍趕到之後,雙方開始了拉鋸戰。德軍未在頭天一舉拿下凡爾登,已經失去了戰機,雙方都在向凡爾登增兵,擺開了決一死戰的陣勢。激戰到4月,法軍的兵力已與德軍相當。德國人急了,由皇太子親征,並首次使用了毒氣彈。但法軍仍將德軍的攻勢一次次阻止在要塞前。7月,德軍發起了最後一次進攻高潮,但仍被法軍抵擋住,到秋天,法軍開始反攻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