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讀歷史 第34章 世界歷史·文藝復興時期 (2)
    《君主論》赤裸裸地將君王的政治行為和倫理行為截然分開,直言不諱地否定一般公認的道德。《君主論》主張一個君主為了達到自己的事業或統治目的,不要怕留下惡名,應該大刀闊斧,使用暴力手段解決那些非用暴力解決不了的事,不必要守信義,倫理道德可以拋棄不管,因為目的高於手段。在守信義有好處時,君王應當守信義。當遵守信義反而對自己不利時,或者原來自己守信義的理由不復存在的時候,任何一位英明的統治者絕對不能,也不應當遵守信義。

    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在打破了舊的、自欺式的政治家觀點的同時,創立了新的政治學觀點,為後人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偉大的莎士比亞

    威廉·莎士比亞(1564年∼1616年)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以及歐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於英格蘭中部斯特拉福鎮的一個商人家庭。少年時代曾在當地文法學校接受基礎教育,學習拉丁文、哲學和歷史等,接觸過古羅馬劇作家的作品。後因家道中落,輟學謀生。莎士比亞幼年時,常有著名劇團來鄉間巡迴演出,培養了他對戲劇的興趣。1585年前後,他離開家鄉去倫敦,先在劇院打雜,後來當上一名演員,進而改編和編寫劇本。莎士比亞除了參加演出和編劇,還廣泛接觸社會,常常隨劇團出入宮廷或來到鄉間。這些經歷擴大了他的視野,為他的創作打下了基礎。

    他一生寫了許多劇本和詩歌,流傳下來的有三十七部戲劇、兩首長詩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在莎士比亞的早期創作中,他的人文主義思想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逐漸形成,出色地反映了英國社會五光十色的畫面。《羅密歐與朱麗葉》反映了人文主義者愛情理想和封建惡習之間的衝突,集中體現了莎士比亞個性解放的思想。同期的《威尼斯商人》則尖銳地諷刺了高利貸商人極端利己的本性,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莎士比亞創作高峰的標誌是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其中《哈姆雷特》堪稱世界最佳悲劇,主人公哈姆雷特也成了最複雜的文學典型之一。莎士比亞晚年轉入神奇劇的創作,寄希望於烏托邦式的理想世界,作品有《辛白林》、《暴風雨》等。

    莎士比亞戲劇的藝術特色主要在情節的生動性與豐富性的完美結合,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同時又有豐富多彩的個性特徵。作品思想通過情節人物自然地表現出來。莎士比亞還是語言的大師,他吸收人民的語言、以及古代和當代的文學語言,運用得得心應手。劇中時用散文,時用詩體,毫不刻板。莎士比亞被同時代的戲劇家稱之為「時代的靈魂」,馬克思也把莎士比亞譽為「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哥白尼與《天體運行論》

    1473年2月9日,哥白尼誕生於波蘭西部的一個商人家庭裡,他幼年喪父,由舅父撫養長大。舅父路卡斯·瓦茲洛德是埃爾門蘭德地區的主教,非常熱心對外甥的培養,這使哥白尼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8歲那年,哥白尼進了波蘭的著名學府克拉科夫大學讀書。當時,這所學校是聞名全歐洲的學術中心,尤以數學和天文學著稱。在這裡,他對天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496年,23歲的哥白尼來到文藝復興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亞大學和帕多瓦大學攻讀法律、醫學和神學,博洛尼亞大學的天文學家德?諾瓦拉對哥白尼影響極大,從他那裡哥白尼學到了天文觀測技術以及希臘的天文學理論。

    在意大利期間,哥白尼就熟悉了希臘哲學家阿里斯塔克斯的學說,確信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圍繞太陽運轉也即「日心說」是正確的。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哥白尼於1514年完成了他的偉大著作《天體運行論》。他在《天體運行論》中觀測計算所得數值的精確度是驚人的。例如,他得到恆星年的時間為365天6小時9分40秒,比現在的精確值約多30秒,誤差只有百萬分之一;他得到的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離是地球半徑的60.30倍,和現在的60.27倍相比,誤差只有萬分之五。

    1533年,60歲的哥白尼在羅馬做了一系列的講演,提出了他的學說的要點,並未遭到教皇的反對。但是他卻害怕教會會反對,甚至在他的書完稿後,還是遲遲不敢發表。直到在他臨近古稀之年才終於決定將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也就是哥白尼去世的前一天他才收到出版商寄來的《天體運行論》。

    這本書出版後,果然遭到了羅馬教廷的激烈反對,被列為禁書。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也曾斥責哥白尼,說他妄想推翻《聖經》的權威論證。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300年後的1882年,羅馬教皇才最終承認哥白尼學說是正確的。

    堅持真理的布魯諾

    布魯諾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天文學家、哲學家。1548年誕生於意大利諾拉城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布魯諾家境貧寒,10歲就進了修道院,15歲成為修道士。在修道院學習期間,他與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交往密切,有機會系統地閱讀了不少禁書。在讀到哥白尼的著作後,他特別被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所吸引,並為哥白尼著作中嚴謹的邏輯和精闢的論證所傾倒。

    布魯諾以天才的直覺,發展了哥白尼的宇宙學說,提出了宇宙無限的思想。布魯諾認為,宇宙是統一的、物質的、無限的,太陽系之外還有無限多個世界,太陽並不靜止,也處在運動之中,太陽並不是宇宙的中心,無限的宇宙根本沒有中心。

    年輕的布魯諾成為哥白尼日心說的熱心宣傳者,走上了為捍衛和宣傳哥白尼學說而奮鬥到底的道路。因為遭到教廷通緝,布魯諾不得不在1578年離開意大利,先後流亡瑞士、法國、英國、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等國,長達13年之久。布魯諾每到一個地方,都積極批判宗教神學,熱情宣傳哥白尼的學說,反對托勒密的地心說。1583年,布魯諾來到倫敦,在這裡度過了兩年多比較安靜的時期,他的哲學著作《論原因、本原和統一》以及《論無限的宇宙和多世界》就是在倫敦寫作並於1584年出版的。

    布魯諾長期流亡在外,思鄉心切。同時他也急切地想把自己的新思想和新學說帶回來,獻給自己的祖國。1592年初,布魯諾不顧個人安危,回到威尼斯講學,結果卻落入了教會的圈套,被捕入獄。

    布魯諾在長達8年之久的監獄生活中,受盡酷刑,歷盡了人世間非人的折磨和凌辱,但他絲毫沒有動搖自己的信念,堅貞不屈,始終恪守自己的諾言,不放棄自己的學說和信念。

    1600年2月6日,宗教裁判所判處布魯諾火刑,五十二歲的布魯諾在熊熊烈火中英勇就義。他死後,教會甚至害怕人們搶走這位偉大思想家的骨灰來紀念他,匆匆忙忙把他的骨灰連同泥土一起拋灑在台伯河中。

    1889年的6月9日,在布魯諾殉難的羅馬鮮花廣場上,人們樹立起他的銅像,以作為對這位為真理而鬥爭,寧死不屈的偉大科學家的永久紀念。

    伽利略與天文望遠鏡

    伽利略於1564年2月15日出生於意大利西部海岸的比薩城,他原籍佛羅倫薩,出身沒落的名門貴族家庭。伽利略的父親是一位不得志的音樂家,精通希臘文和拉丁文,對數學也頗有造詣。因此,伽利略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伽利略十二歲時,進入佛羅倫薩附近的瓦洛姆布洛薩修道院,接受古典教育。十七歲時,他進入比薩大學學醫,同時潛心鑽研物理學和數學。由於家庭經濟困難,伽利略沒有拿到畢業證書,便離開了比薩大學。在艱苦的環境下,他仍堅持科學研究,攻讀了歐幾里德和阿基米德的許多著作,做了許多實驗,並發表了許多有影響的論文,從而受到了當時學術界的高度重視。

    1592年,伽利略來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學任教,開始了他科學活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他研究了大量的物理學問題,如斜面運動、力的合成、拋射體運動等。他還對液體與熱學作了研究,發明了溫度計。

    1609年,伽利略製成了天文望遠鏡,並用這台望遠鏡去探索宇宙的奧秘,他發現月球的表面凹凸不平,有高山深谷;木星有四顆衛星圍繞它旋轉,金星和月亮一樣有盈有虧;土星有光環;太陽有黑子,能自轉;銀河是由於千千萬萬顆暗淡的星星所組成。這些發現為哥白尼、布魯諾的觀點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對教會的信條進行了嚴厲的打擊。

    伽利略的科學發現,不僅在物理學史上而且在整個科學中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伽利略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是寶貴的。愛因斯坦曾這樣評價:「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用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標誌著物理學的真正的開端!」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

    馬丁·路德是德國宗教改革的先驅和領袖。青年時代的路德系統地學習了天主教神學,研讀了《聖經》。1511年,路德受修道院的差遣朝拜羅馬教廷,目睹了教皇和天主教會的腐朽糜爛,使他對教會的說教越來越感到懷疑,萌發了改革德意志宗教的思想。1512年,馬丁·路德獲神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為維登堡修道院的副院長和維登堡大學神學教授。他利用大學的圖書館潛心研讀《聖經》,從《聖經》中悟出了「信仰耶穌即可得救」的道理,初步在思想上否定了教皇的權威,立志要通過改革,實現民族復興。

    1517年,教皇利奧十世以維修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為名,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贖罪券,這成了宗教改革的導火線。天主教認為,世人「犯罪」後,就失落了上帝的寵愛,只有悔罪做善功以贖罪,才能獲得「免罪罰」。因耶穌釘在十字架上所立的功勞無限,加上聖母和其他聖徒們的多餘功勞,形成了教會的「功勞寶庫」。個人能力有限,所做善功不足以完全補罪,教會可以從功勞寶庫中取而贈之。教皇和主教就以此對教徒施行「大赦」。14世紀以來,這類「免罪罰」的方式,逐漸演變成出售贖罪券的方式來進行。當時教皇特使宣稱,只要購買贖罪券的錢一敲響錢櫃,靈魂即刻應聲升入天堂。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