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讀歷史 第30章 世界歷史·中世紀 (1)
    克洛維皈依基督教

    公元4∼5世紀,羅馬帝國日益衰落,高盧在北方日耳曼蠻族不斷滲透與入侵下,逐步被各日耳曼部落王國所分治。在這些日耳曼部落所建立的王國中,對歐洲、特別是對法國歷史影響最大的要屬定居於萊茵河右岸的法蘭克人的部落,在這些部落中又以薩利克法蘭克人和利普利安法蘭克人兩個支系最為強大。公元481年,薩利克法蘭克人的一個首領希爾德裡克亡故,他的15歲兒子克洛維繼承父親之位成為了薩利克法蘭克人的一位軍事首領。

    克洛維自青少年時期就顯示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和統治野心。公元486年,他通過與利普利安法蘭克人聯手在蘇瓦松大敗羅馬帝國派駐高盧的駐軍將領西格裡烏斯,成功奪取法蘭西島,從而基本佔領了高盧北部地區,並將他的都城從圖爾移至巴黎,使法蘭克王國初具雛形。

    迎娶勃艮第王國公主克洛提爾德是克洛維走向基督教的關鍵轉折。這位身世淒苦的貴族後裔自幼篤信基督教,她在嫁給克洛維後不斷向丈夫灌輸基督教信仰,克洛維雖不信,但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響。

    公元496年,法蘭克人與定居在高盧東部並一度向北擴張的阿勒曼尼人展開激戰,這一次克洛維沒有得到老天的眷顧,他的軍隊屢遭重創,幾乎到了全軍覆沒的境地。絕望中,克洛維想到了上帝,於是他跪下向上帝祈禱,發誓如果能夠轉敗為勝,他將帶領全部法蘭克人皈依基督教。奇跡發生了,阿勒曼尼人發生了內訌,阿勒曼國王被殺,阿勒曼士兵見國王被殺,就全都投降了克洛維。

    於是,克洛維於公元496年的聖誕前夜,在上帝的聖殿裡承認了上帝是他所信仰的唯一的神,以聖父、聖子和聖靈的名義接受了洗禮,並用聖膏油塗上基督的十字架作為符號,皈依了基督教。在他之後,他的軍隊據稱有三千多人也同樣接受了洗禮。

    自此以後,克洛維得到了羅馬教會的大力支持,他也頂著基督教會保護人的名頭,以幫助教會清剿異端為旗號,通過極其血腥和殘暴的手段收服了勃艮第王國、驅逐了西哥特人,逐一征服了昔日各自為政的日耳曼蠻族各部落,最終完成了法蘭克王國的霸業。

    拜占庭帝國

    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去世,他把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讓他的兩個兒子各自為帝。東羅馬帝國定都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庭),所以又叫拜占庭帝國。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此時的東羅馬雖然表面上欣欣向榮,實際內部正統基督教與否認基督教神性和權威的阿利安派紛爭不息,代表元老、大地主的藍黨與代表手工業者、商人的綠黨不斷發生衝突。查士丁尼就是在帝國岌岌可危之際登上了政治舞台。

    此時的東羅馬帝國的疆土包括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等地。奴隸貿易仍相當盛行,半封建性質的隸農已經出現,但受到壓制,發展不快。而在同一時期的西羅馬帝國故地上,日耳曼人已建起一系列封建王國——如東哥特王國、西哥特王國、北非的汪達爾王國、法蘭克王國等。農民獲得一定的人身自由,新興的封建主義生產關係顯示了明顯優於奴隸制的強大生命力。

    查士丁尼深深地陶醉於昔日羅馬帝國的強大之中,不能自拔,夢想有朝一日能夠重新收復西羅馬故地。為此,他開始著手準備。為了適應大規模對外戰爭的需要,查士丁尼首先在國內大肆搜刮百姓,以積累必要的戰爭物資。為解除戰爭的後顧之憂,公元532年,查士丁尼不惜以1.1萬磅黃金為代價,與波斯訂立停戰和約。

    公元533年,查士丁尼派大將貝利撒留率1.6萬人馬首先對北非的汪達爾王國發動了進攻,從而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西部征服戰爭。由於汪達爾王國事先沒有認真做好戰爭準備,這場被東羅馬大臣們看作凶多吉少的戰爭很快就見了分曉。汪達爾貴族蓋利麥處死了國王希爾得利克之後,倉促應戰,不久,又因兄弟戰死,悲痛不已,使整個軍隊亂作一團,不戰而敗。蓋利麥逃奔努米比亞避難,汪達爾王國滅亡。查士丁尼在收復汪達爾故地後,全盤復辟羅馬奴隸制,遭到汪達爾人的反抗,直到公元548年,東羅馬在北非統治才穩固起來。

    公元535年,查士丁尼又下令貝利撒留興兵意大利,征服東哥特王國。9月,東羅馬軍隊佔領了達爾馬提亞;12月,東羅馬軍隊進佔西西里島;第二年6月,包圍了那不勒斯;戰鬥進行至此,東羅馬軍隊幾乎未遇到東哥特人的認真抵抗,一切都進展順利。公元536年12月,貝利撒留軍隊進入羅馬。

    公元537年2月,貝利撒留在羅馬遭遇了圍困,東哥特人新國王維提斯率15萬騎兵屯兵羅馬城下,將貝利撒留大軍圍困城中達一年之久。後因東哥特人糧草不繼,士氣下降,加上查士丁尼援軍的到來,貝利撒留才解困。

    公元539年,貝利撒留率軍圍攻東哥特首都拉文那,城中守軍苦戰六個月,拚死抵抗,表現了英勇不屈的英雄氣概。直至公元532年,東羅馬軍隊才平定了東哥特人國王托提拉率領的反羅馬大軍。公元554年,又滅其餘部,將法蘭克人驅逐到阿爾卑斯山以北。

    公元554年,查士丁尼借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國發生內戰之機,出兵西哥特佔領西班牙東南部。此外,查士丁尼大軍還佔領了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撒丁島及巴利阿里群島。

    查士丁尼的侵略戰爭,使被征服地區人民及東羅馬國內原有的奴隸、隸農及手工業者處境更加悲慘。公元565年,查士丁尼去世。不久,東羅馬帝國被征服的地區大都喪失。

    日本大化改新

    公元593年,聖德太子攝政後實行的「推古改革」,初步確立中央集權制和皇權中心思想,削弱了氏姓貴族奴隸主的保守勢力。但改革沒有觸動部民制,更未摧毀氏姓貴族勢力。聖德太子死後,外戚蘇我氏專權,蘇我蝦夷、蘇我入鹿父子排斥改革勢力,殺死聖德太子之子山背大兄王,另立天皇。公元640年,聖德太子派到中國留學三十多年的高向玄理、南淵請安歸國(此前僧旻已於632年歸國),他們帶回隋唐的封建統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並傳授給皇室貴族,為日本的封建化提供了思想基礎。

    公元645年6月,中大兄皇子、中臣鐮足等人在皇極天皇接見高句麗、百濟、新羅使節時,於朝中殺死蘇我入鹿,其父蝦夷翌日自殺。這一事件史稱乙巳之變。政變後,皇極天皇退位,革新派擁立孝德天皇,以中大兄為皇太子,中臣鐮足為內臣,僧旻和高向玄理為國博士(顧問),建元大化,遷都難波(今大阪)。新政府以唐朝律令制度為藍本,參酌日本舊習,規定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體制。

    公元646年元月,孝德天皇以詔書形式公佈改新的主要內容:廢止私有土地、部民,實行公地公民制,皇室貴族、地方豪族的部民和屯倉、田莊,均收歸國有,但保留朝廷的手工業部民,國家賜大夫以上的高官以食封(按級別所賜封戶的賦課)。確定中央、地方的行政區劃和組織,中央分京師和畿內(京都周圍地帶),地方分國、郡、裡。整備軍事、交通制度。官吏由國家任免,廢除世襲制。編製戶籍、計賬(規定賦役的登記),行班田收授之法,統定班給人民土地和應負租賦的數額。廢舊貢納制,實行租庸調的新稅法及向皇室獻納仕丁(伕役)、采女(宮女)的制度。

    「大化改新」是一場古代日本以學習和模仿古代中國隋唐的經濟和政治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改革。它廢除了奴隸主貴族世襲制,形成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國家,使日本社會環境穩定,社會經濟得到發展,日本由此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為以後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島上的阿拉伯人於中世紀創建的一系列伊斯蘭封建軍事王朝。帝國形成之後,作為先知繼承者的哈里發們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並滿足阿拉伯人對商路和土地的要求,掀起了長達一百多年的擴張運動。阿拉伯人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於拜占庭和波斯的南部邊疆。通過不斷地對外征戰,他們建立了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舉世無匹的龐大帝國,鼎盛時期領土達到1339萬平方公里,東起印度河和中國邊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達裡海,南接阿拉伯海。

    阿拉伯帝國經歷了四大哈里發時期(632年∼661年)、倭馬亞王朝時期(661年∼750年)和阿拔斯王朝時期(750年∼1258年)。穆罕默德之後,阿拉伯國家的首腦稱為哈里發,意為真主使者的繼承人。最初的四大哈里發由穆斯林公社選舉產生。

    第一任哈里發是艾布?伯克爾(632年∼634年在位),在其兩年任內,平定穆罕默德去世後叛亂的各部落,恢復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634年∼644年在位),先後收復拜占庭帝國統治下的敘利亞、巴勒斯坦;同時派4000騎兵攻入埃及,佔領了整個中東從伊拉克到波斯本土的廣大地區,為阿拉伯帝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歐麥爾還在遼闊的領土上建立了行政管理體制。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644年∼656年在位)率四萬阿拉伯鐵騎主力軍隊消滅波斯薩珊王朝數十萬大軍,西至北非利比亞。在位期間,奧斯曼本人由於腐化,重用親近、貪圖享樂,引起穆斯林的不滿,被擁護阿里而倒戈的士兵殺死。第四任哈里發阿里(656年∼661年在位)執政時,阿拉伯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和教派分歧日趨激烈,先後爆發了三次內戰。阿里在同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的政治和軍事鬥爭中失利。661年,阿里遇刺身亡,四大哈里發時期遂告結束。

    阿里死後,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即位哈里發,以大馬士革為首都,建立了倭馬亞王朝,中國史稱白衣大食。哈里發不再由選舉產生,改為世襲,實際上成了帝國的君主。

    倭馬亞王朝政權鞏固之後,對外又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向東征服了中亞廣大地區,勢力直達印度河下游;向西掃蕩了拜占庭在埃及以西的北非勢力,於711年越過直布羅陀海峽,佔領了安達盧西亞。至8世紀中葉,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最終形成,成為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龐大封建軍事帝國。

    8世紀20年代以後,阿拉伯統治集團之間的矛盾激化,內訌不止。一直受歧視、受壓迫的非阿拉伯穆斯林紛紛揭竿而起。阿拔斯的後裔阿布·阿拔斯利用波斯籍釋奴阿布?穆斯利姆在呼羅珊的力量,聯合什葉派,於750年推翻了倭馬亞家族的統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中國史稱黑衣大食。9世紀中葉後,阿拔斯王朝進入分裂和衰落期。1258年,蒙古人入侵,最終結束了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國就此瓦解。

    查理大帝

    公元742年,查理出生於法蘭克王國的貴族家庭,其祖父查理?馬特是墨洛溫王朝大權實握的宮相。查理的父親丕平原為法蘭克王國大臣,廢黜了墨洛溫王朝的末代國君,取而代之,創造了加洛林王朝。查理自幼跟隨父親參與征戰,精於武藝,具備軍事才幹。公元768年,其父去世。遵照遺囑,在其弟弟卡洛曼患病去世後,查理合併了全部國土,成為加洛林王朝的第二代國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