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讀歷史 第29章 世界歷史·希臘羅馬時期 (4)
    公元前44年3月15日,愷撒隻身一人到元老院開會。雖然有人事先警告他這天有人要暗殺他,但他沒帶衛隊,他認為那是膽小鬼幹的事。他從容地坐在他的黃金寶座上,笑著說:「今天不就是3月15日嗎?」一個刺客假裝懇求他辦某件事,抓住他的紫袍,這是行動的暗號。所有陰謀者一擁而上,刀劍像雨點般落在他的身上。他的身上中了23刀,其中3刀是致命的。他在舊敵龐培的雕像底座前倒地身亡。

    愷撒死後,他的甥孫及養子屋大維擊敗安東尼取得了羅馬的統治權,開創了羅馬帝國並成為第一位帝國皇帝。

    儒略歷

    公元前46年,羅馬統帥蓋烏斯·儒略·愷撒在埃及數學家兼天文學家索西琴尼的幫助下制訂的,並在公元前46年1月1日起執行實行,取代舊羅馬曆法的一種曆法。所以人們就把這一曆法稱為「儒略歷」。

    儒略歷以回歸年為基本單位,是一部純粹的陽曆。它將全年分設為12個月,單數月是大月,長31日,雙月是小月,長為30日,只有2月平年是28日,閏年29日。每年設365日,每四年一閏,閏年366日,每年平均長度是365.25日。儒略歷編製好後,儒略?愷撒的繼承人奧古斯都又從2月減去一日加在8月上(8月的拉丁名即他的名字奧古斯都),又把9月、11月改為小月,10月、12月改為大月。

    儒略歷比回歸年365.2422日長0.0078日,400年要多出3.12日。1500年後,由於誤差較大,羅馬教皇格裡高利十三世於1582年對其進行改善與修訂,變為格里曆,即沿用至今的世界通用的公歷。

    「魔鬼」尼祿

    尼祿是古羅馬帝國朱裡亞?克勞狄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是古羅馬乃至歐洲歷史上有名的殘酷暴君。

    公元37年,尼祿在羅馬出生,其母親阿格裡披娜是羅馬皇帝克勞狄烏斯的侄女,陰險多謀、貪極好勢。尼祿3歲時,父親病故,他的母親用美色誘惑了自己的舅父克勞狄烏斯。之後,阿格裡披娜毒死了克勞狄烏斯,將自己的兒子尼祿推上羅馬皇帝的寶座。

    或許是受其母親和家庭的影響,尼祿的家庭生活也是血腥殘暴的。他十五歲時娶了繼父克勞狄烏斯十三歲的女兒奧克塔維娥為妻,但是他十分厭惡這個安詳的女孩子,不久就把她放逐到一個島上,後來殺死了她。他殺第二個妻子波比亞,只因為有一次她抱怨尼祿回家太晚。尼祿的第三個妻子是斯塔蒂麗亞,是他在把她原來丈夫殺死後弄到手的。

    公元64年7月18日夜晚,羅馬城發生了大火,整整燒了一個星期。城中14個區有三個全部燒光,七個嚴重毀壞。雖然當時住在安提烏姆的尼祿星夜趕回救火,把公共建築物和私人花園開放讓無家可歸的人棲身,並採取措施阻止投機活動,但是仍然謠言四起,說尼祿是縱火者。有些人甚至宣稱看見他站在高塔上穿著戲裝,面對下面一片火海,彈奏著里拉琴,演唱他那關於特洛伊陷落的民謠。

    火災之後,尼祿絲毫不去管流離失所的人民,而是大興土木,為自己建造了金碧輝煌的宮殿。人們議論紛紛,公開說他放火是為了自己建造皇宮。面對這種指責,尼祿選中了基督徒來承擔責任,先是指控他們縱火,後來又指控他們「仇視人類」。因為當時這些基督徒大都是窮人、奴隸和異鄉人,迫害他們最容易。但是,尼祿殘酷屠殺基督徒的行為最終引起羅馬人民的反對。

    在極度瘋狂和恐懼中,尼祿宣佈全國進入戒嚴狀態。整個羅馬籠罩在一片恐怖的氣氛中。只要他提出一個人的名字,就可以把他處死。許多元老院議員、名人和衛隊官員都被處死了。一些人被斬首,一些人被勒令自殺,還有一些人被切開動脈血管。

    尼祿的恐怖統治、瘋狂屠殺和對基督徒的殘酷迫害,激起了元老院和人民大眾的奮起反抗。面對四面楚歌和眾叛親離的危險境地,尼祿落荒而逃。

    他躲在羅馬郊外一個奴隸的家中,不過很快消息傳來:元老院宣佈尼祿為人民公敵,並判處鞭笞死刑。絕望的尼祿沒有勇氣自殺,最後他把一隻匕首放在一個隨從的手裡,然後抓住這隻手向自己的喉嚨刺進,結束了自己罪惡的一生。

    戴克裡先與君主制的開創

    屋大維開創了羅馬帝國,雖然我們稱其為羅馬皇帝,但實際上,當時他的稱號是「元首」。直到戴克裡先執政時,才將「元首」改為「皇帝」,正式確立了君主制。

    公元284年,宮廷親衛隊首領戴克裡先由軍隊擁立為帝。戴克裡先繼位後,對內殘酷鎮壓高盧和阿非利加的起義,對外戰勝伊朗,打退日耳曼人的入侵,暫時鞏固了邊疆。於是,他便公開倣傚波斯君主,以上地之神自居,穿戴有珍珠寶石裝飾的冠冕服裝,要求臣下晉見時行跪拜吻袍之禮。從此以後,「君主」代替了「元首」而成為皇帝的正式稱號,羅馬帝國也正式進入「君主制」統治的時代。

    為了挽救羅馬帝國的危機,挽救腐朽沒落的奴隸制,維護和加強奴隸主階級的統治,戴克裡先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讓馬克西米安主管帝國西部,駐意大利北部的米蘭;他本人則主管帝國東部,坐鎮小亞細亞西部的尼科美底亞(今土耳其的伊茲米特),二人均稱奧古斯都。公元293年,兩位共治者各任命一位助手,稱為愷撒,分別治理部分地區。這樣就形成了四帝共治制。改革後原有的轄區較大的行省被劃小,行省總數由四十多個增到一百個,分別歸屬十二個行政區。各行省中,軍權和行政權分開。羅馬作為特別行政區仍然是帝國首都,但已不再是皇帝駐地。軍隊分為邊防軍團和機動軍團,人數大增。軍隊中「蠻族」成分不斷增加。

    戴克裡先還統一稅制,取消某些免稅特權。人頭稅和土地稅合一,作為財政主要收入。為保證稅源,禁止農業勞動者離開土地以及手工業者脫離同業行會。公元301年,為穩定幣值,戴克裡先確定了新的鑄幣含金、銀標準。同年,頒布物價敕令,對主要商品價格和勞動工資做了規定。他對基督教採取彈壓政策,公元303年和公元304年先後頒布了四道敕令,禁止舉行禮拜,清除軍隊和官員中的教徒,沒收教會財產,拆毀教堂,焚燒經書,逮捕神職人員,處死一些教徒。戴克裡先的改革使面臨嚴重危機的帝國獲得暫時的穩定。

    公元305年,戴克裡先和馬克西米同時退位。繼承戴克裡先的是君士坦丁。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把首都遷往拜占庭,改名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號稱「新羅馬」。

    君士坦丁大帝

    公元306年,君士坦丁的父親君士坦提烏斯一世去世,他的軍隊要求君士坦丁當皇帝,但是另一些將領反對這一要求,因而爆發了一系列的國內戰爭。戰爭一直到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在米爾維安大橋戰役中擊敗馬克森提烏斯時才告結束。從此,君士坦丁成了羅馬帝國西半部名正言順的統治者,但是東半部卻是由另一位將軍李錫尼統治著。公元323年,君士坦丁主動出擊,於324年在亞德裡雅那堡和克裡索普利斯打敗了李錫尼,統一羅馬,他也成了羅馬唯一的君主。

    統一羅馬帝國之後,君士坦丁在行政、軍事、宗教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加強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他廢除了四帝共治制,分封他的子侄統治各地;廢除了近衛軍,改用皇帝直接控制的宮廷親衛隊來代替它,並降低邊疆駐軍的實力;同時進一步神化皇帝本人。因為上述種種舉措,君士坦丁已足以排進世界歷史上有影響的帝王之列。但還有一個更為深遠的變化,使得人類文明幾千年的發展都打上了他的烙印,那就是基督教。

    君士坦丁是羅馬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據說在米爾維安大橋戰役的前夕,君士坦丁看到天空上閃耀著十字架樣的火舌與這樣的話:「依靠此,你將大獲全勝。」當君士坦丁在十字架的啟示下贏得了米爾維亞橋戰役的勝利,從此就皈依了基督教。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和當時的東部皇帝李錫尼聯合頒布了《米蘭敕令》,給予基督教以合法地位,並歸還了以前所沒收的基督教堂和財產。君士坦丁從未將基督教定為國教,但他的政策明顯是鼓勵該教的發展。經君士坦丁時代之後,基督教的地位已不可動搖,終於在392年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開始了在西方文化史上唯我獨尊的時代。

    君士坦丁死後,統治集團內部發生爭奪帝位的長期混戰,直到狄奧多西一世時才重新統一。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死後把帝國分給兩個兒子,由此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所滅,而東羅馬帝國轉入封建社會,繼續存在了近千年。

    西羅馬帝國滅亡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但是羅馬卻是在短時間就被毀滅的。

    當日耳曼人向羅馬大舉進攻的時候,匈奴人也向西推進。公元450年,他們在其首領阿提拉的率領下,以討伐西哥特人為名,進入高盧。西羅馬派大將阿提烏斯趕往救援。公元451年6月,匈奴大軍與西羅馬、西哥特聯軍大戰於巴黎東南的特洛伊城(在塞納河北岸)郊外。此役十分激烈,據說一日之內,死亡人數多達十五萬餘人,雙方勝負參半。西哥特國王狄奧多利克陣亡,餘部撤退;阿提拉亦退過萊茵河,來到匈牙利。

    公元452年,阿提拉又聚集大軍,向意大利進發,因軍中發生瘟疫而撤回。次年,阿提拉死於新婚之夜。此後,匈奴勢力逐漸衰落。

    而另一股勢力始終沒有忘記對羅馬的洗劫。公元438年,汪達爾國王蓋撒裡克擺脫了羅馬宗主權,佔領迦太基,建立一個獨立的專制政權。公元455年,蓋撒裡克派遣戰艦從北非進攻意大利,不久,攻陷羅馬城。汪達爾人在羅馬大掠十五天,他們有計劃地洗劫該城,將許多珍貴藝術品搶掠一空,然後四處放火,把羅馬城付之一炬後揚長而去。公元468年,東羅馬帝國皇帝派出一千餘艘戰船和十萬人支援西羅馬,與蓋撒裡克的軍隊會戰於迦太基附近,羅馬軍戰敗。公元476年秋,蓋撒裡克與西羅馬皇帝訂立和約,北非、科西嘉、撒丁尼亞、西西里等地成為汪達爾王國的領土。

    到5世紀70年代時,西羅馬帝國的領土僅限於意大利半島,這個昔日的帝國已經四分五裂,一片淒涼。公元476年9月,日耳曼人僱傭兵首領奧多雅克廢黜了最後一個羅馬皇帝羅慕路斯。西羅馬帝國終於在人民起義和外族入侵的浪潮中滅亡了。西羅馬帝國原有的版圖在數十年間已被西哥特人、汪達爾人、法蘭克人、勃艮第人、東哥特人等瓜分佔領。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