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讀歷史 第28章 世界歷史·希臘羅馬時期 (3)
    長期以來其死因有不斷的爭議。大多數記載亞歷山大在巴比倫的一次痛飲後,得了瘧疾,除此之外傷寒也可能是另外一個兇手。還有理論認為他是被毒害的,密謀者可能包括他的妻子羅克珊娜、他的部將安提帕特以及他的老師亞里士多德。

    亞歷山大並未留下帝位的合法繼承者,與他最親近的是一位昏弱無能的異母兄弟。傳說,當他的朋友在他臨死前要求他指定一位繼承人時,他含糊說:「讓最強者繼承。」於是他死後,他的將領們企圖瓜分這個帝國,引發一些年輕軍官對這種安排的不滿,繼而發生一連串的戰爭,在這場鬥爭中,亞歷山大的母親、妻子和孩子都橫遭殺身之禍。終於,在公元前301年的一場決定性戰役,由三位勝利者(即托勒密、塞流息得、馬其頓)瓜分了亞歷山大帝國的版圖,開啟了希臘化時代。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原名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其故事流傳於民間,到公元前3世紀成書。從作品來看,時間跨度大,各篇的傾向也不完全一樣,據推測,它不是一人一時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臘人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的集體創作。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

    《伊索寓言》,來自民間,所以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較突出的反映。如對富人貪婪自私的揭露;對惡人殘忍本性的鞭撻;對勞動創造財富的肯定;對社會不平等的抨擊;對懦弱、懶惰的諷刺;對勇敢鬥爭的讚美。還有許多寓言,教人如何處世,如何做人,怎樣辨別是非好壞,怎樣變得聰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臘人生活和鬥爭的概況、提煉和總結,是古希臘人留給後人的一筆精神遺產。

    《伊索寓言》,文字凝練,故事生動,想像豐富,飽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藝術性於一體。其中《農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龜兔賽跑》、《牧童和狼》、《農夫和他的孩子們》等已成為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故事。

    古希臘悲劇

    古希臘悲劇起源於祭祀酒神狄奧尼索斯的慶典活動。在古希臘世界漫長的演進過程中,這種原始的祭祀活動逐漸發展成一種有合唱歌隊伴奏,有演員表演並依靠幕布、背景、面具等塑造環境的藝術樣式,這就是西方戲劇的雛形。

    古希臘戲劇大都取材於神話、英雄傳說和史詩,所以題材通常都很嚴肅。亞里士多德曾在《詩學》中曾專門探討悲劇的含義。他認為悲劇的目的是要引起觀眾對劇中人物的憐憫和對變幻無常之命運的恐懼,由此使感情得到淨化。悲劇中描寫的衝突往往是難以調和的,具有宿命論色彩。悲劇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堅強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氣概,卻總是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遭遇失敗。

    最早的悲劇作家包括「戲劇之父」忒斯庇斯、最先在戲劇中引入面具的科裡洛斯等。但這一時期成就最高的悲劇作家則是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裡庇得斯三人。

    埃斯庫羅斯(公元前525∼前456年)是古希臘最偉大的悲劇作家。他對古希臘悲劇最大的貢獻是在表演中引入了第二個演員,改變了過去古希臘戲劇中只有一個演員和歌隊共同演出的傳統模式,為戲劇情節的發展和戲劇道白的豐富多彩提供了可能和便利條件。埃斯庫羅斯已知劇名的作品共八十部,其中只有七部傳世,包括《俄瑞斯忒亞》三聯劇(《阿迦門農》、《奠酒人》和《復仇女神》)、《乞援人》、《波斯人》、《七將攻忒拜》和《普羅米修斯》。埃斯庫羅斯是整個古希臘戲劇的第一位大師,對整個西方戲劇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前406年)是雅典民主全盛時期的悲劇作家。他在二十七歲首次參加悲劇競賽,即戰勝了埃斯庫羅斯。阿里斯托芬稱讚他「生前完滿,身後無憾」。索福克勒斯一生共寫過一百餘部戲劇,卻只有七部傳世,成就最高的是《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其中《俄狄浦斯王》被認為是古希臘悲劇的典範。索福克勒斯的悲劇往往被稱為「命運悲劇」,即通常表現個人意志行為與命運之間的衝突。

    歐裡庇得斯(公元前485∼前406年)是雅典奴隸制民主國家危機時代的悲劇作家。他一生從未參與過任何政治活動,而是醉心於哲學思考。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許多問題,包括神性與人性、戰爭與和平、民主、婦女問題等等。他一生共創作了八十餘部悲劇,有十八部傳世。其中最優秀的包括《美狄亞》、《特洛伊婦女》等。歐裡庇得斯所處的時代是雅典由表面繁榮逐漸走向動盪的時代。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後,各種社會矛盾日益尖銳,信仰危機和道德淪喪現象出現。在歐裡庇得斯的戲劇中,可以清晰地感到劇作家對希臘政治現實的懷疑態度。《美狄亞》被認為是古希臘最動人的悲劇之一,也是西方文學中第一次把婦女作為主要角色來塑造。由於歐裡庇得斯的戲劇風格和傳統的悲劇風格不同,因此他生前並不出名,死後名聲卻很大,他的戲劇對希臘化時期的新戲劇、羅馬文學和後世歐洲文學都有很大影響。

    斯巴達克起義

    斯巴達克是巴爾幹半島東北部的色雷斯人。在羅馬進兵北希臘時的一次戰爭中,斯巴達克被羅馬人俘虜,後被賣為角鬥士奴隸,送到卡普亞城一所角鬥士學校,受非人待遇。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斯巴達克向他的夥伴們說︰「寧為自由戰死在沙場,不為貴族老爺們取樂而死於角鬥場。」角鬥士們在斯巴達克的鼓動下,拿了廚房裡的刀和鐵叉,衝出了牢籠。在路上,他們正好遇上幾輛裝運武器的車子,就奪取了這些武器武裝了自己,並跑到幾十里以外的維蘇威火山上聚義。斯巴達克率領起義者在這裡安營紮寨,建立起一個鞏固的陣地。

    許多逃亡奴隸和農民都紛紛前來投奔,起義隊伍由七十餘名角鬥士很快發展為約一萬人,並多次戰勝羅馬軍隊的一些小部隊,斯巴達克便按照羅馬軍隊的形式將自己的部隊進行了改編,除有數個軍團組成的步兵外,還建立了騎兵,此外還有偵察兵、通信兵和小型輜重隊。除奪取敵人武器外,起義軍兵營裡還組織製造武器。對士兵進行訓練,並制定了嚴格的兵營和行軍生活規章,不久就控制了整個坎佩尼亞平原。

    公元前72年初,斯巴達克軍隊已增到六萬人。他將部隊開向阿普利亞和路卡尼亞,在那裡人數達到十萬左右。起義的巨大規模震驚了羅馬元老院,公元前72年年中,元老院派遣以執政官楞圖魯斯和蓋裡烏斯為首的兩支軍隊討伐斯巴達克。這時,起義軍內部產生了分歧。大部分奴隸,其中包括斯巴達克,根據敵我雙方力量對比,認為在意大利本土建立政權比較困難,主張離開意大利,衝過阿爾卑斯山,進入羅馬勢力尚未到達的高盧地區,擺脫羅馬統治,獲得自由,或者返回家鄉。而參加奴隸起義運動的當地的牧人和貧農則不願離開意大利,希望繼續與羅馬軍作戰,以奪取失去的土地。由於這種意見分歧,三萬人的隊伍脫離了主力部隊,在伽爾伽努斯山下(阿普利亞北部)被羅馬軍隊擊潰(死兩萬人)。斯巴達克聞訊趕來救援,已經來不及了。

    斯巴達克殺死了三百名羅馬俘虜,祭奠了陣亡戰友的「亡靈」,繼續率軍北上,沿亞得利亞海岸穿過整個意大利。在齊扎爾平斯高盧省(北意大利)的摩提那會戰中,斯巴達克的軍隊擊潰了卡西烏斯總督的軍隊。起義者受到勝利的鼓舞,又因越過阿爾卑斯山有不少困難,斯巴達克改變了原來的計劃,揮師南下,返回意大利,從一邊繞過羅馬,向南方進軍。

    面對這支馳騁於意大利的起義隊伍,羅馬統治集團驚慌失措,沒有人敢競選執政官。元老院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最後選任大奴隸主克拉蘇斯統率大軍,鎮壓起義軍。公元前72年秋,斯巴達克的軍隊在意大利布魯提亞半島(今卡拉布裡亞)集結,預計乘基利基海盜船渡過墨西拿海峽。但海盜不守信用,沒有提供船隻,斯巴達克自造木筏渡過海峽的計劃也未能實現。這時,克拉蘇斯在起義軍兵營後方構築了一道工事,切斷了起義軍撤回意大利的後路。挖的是一條兩端通海的壕溝(長約55公里,寬和深均為4.5米),並築起土圍。但是,起義軍用土和樹木填平了壕溝,突破了工事。在突擊中,斯巴達克的軍隊損失了約三分之二。不久,斯巴達克在軍隊很快得到補充後(達七萬人),於公元前71年春試圖以突襲的方式佔領意大利南部的主要港口布爾的西,乘船渡海駛向希臘,進而到色雷斯(今保加利亞、土耳其的歐洲部分)。羅馬元老院竭力想盡快地將起義鎮壓下去,分別從西班牙和色雷斯將龐培的大軍和路庫魯斯的部隊調來增援克拉蘇斯。

    為了不讓羅馬軍隊會合,斯巴達克決定對克拉蘇斯的軍隊發起總決戰。他用急行軍快速將部隊開向北方,迎擊克拉蘇斯。在阿普裡亞省南部的激戰中,斯巴達克軍隊雖在數量上比羅馬軍隊少得多,但他們仍然英勇戰鬥。斯巴達克身先士卒,騎在馬上左衝右突,殺傷兩名羅馬軍官。他決心殺死克拉蘇斯,但由於大腿受了重傷,只好在地上屈著一條腿繼續戰鬥。在羅馬軍隊的瘋狂圍攻下,六萬名起義者戰死,斯巴達克也壯烈犧牲,這也宣告轟轟烈烈的斯巴達克起義失敗了。

    愷撒大帝

    公元前100年7月12日,愷撒出生於羅馬一貴族家庭,年輕時,他就渴求取得羅馬的最高權力。為此他學習講演和寫作技巧,後來成為一位出色的演說家。他的努力使他成為當時知識最淵博的人物之一。他初生牛犢不怕虎,年輕時就敢於控告羅馬總督貪污腐敗,為此他贏得了極高的聲譽。公元前60年,他和羅馬另外兩個統帥龐培和克拉蘇結成反對元老貴族的秘密同盟,這是羅馬歷史上有名的第一次「三頭執政」。四十二歲時,愷撒被委任為在羅馬統治下山窮水盡的三個行省的總督,手下掌握著擁有兩萬人的一支軍隊。

    公元前68年∼前61年,愷撒曾利用這支部隊進攻並征服高盧,愷撒的勝利引起羅馬元老院中的政敵們的驚慌,遂命令愷撒獨自回返。愷撒知道政敵們想殺害他,於是跨越魯比肯河回到羅馬。經與元老院所屬部隊四年之久的交戰,愷撒大獲全勝,回來後被任命為終身獨裁,在愷撒執政時期,漸漸走向軍事獨裁,這引起了部分固守羅馬共和傳統的元老貴族的嚴重不滿,他們不是為了人民的自由,而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組織起一個陰謀集團謀殺愷撒。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