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讀歷史 第25章 世界歷史·古代文明 (4)
    尼布甲尼撒二世雖將大部分精力用於對外征戰,卻未忽視國內建設。他注意發展經濟,在尼普爾附近修建了一個巨大的水池,使很多河渠流往這裡,在乾旱時可調節水的分配。他注重巴比倫的城市建設,使該城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商業中心。城市有豪華的宮殿、著名的「宮中花園」,以及馬爾都克神廟、伊絲塔爾女神神廟、巴比倫塔樓等著名建築。

    空中花園

    千百年來,關於「空中花園」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了米底的公主安美依迪絲為王后。公主美麗可人,深得國王的寵愛。可是時間一長,公主愁容漸生。尼布甲尼撒二世不知何故。公主說:「我的家鄉山巒疊翠,花草叢生。而這裡是一望無際的巴比倫平原,連個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麼渴望能再見到我們家鄉的山嶺和盤山小道啊!」原來公主得了思鄉病。於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區的景色,在他的宮殿裡,建造了層層疊疊的階梯型花園,上面栽滿了奇花異草,並在園中開闢了幽靜的山間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們還在花園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樓,矗立在空中。巧奪天工的園林景色終於博得公主的歡心。

    由於花園比宮牆還要高,給人感覺像是整個御花園懸掛在空中,因此被稱為「空中花園」,又叫「懸苑」。當年到巴比倫城朝拜、經商或旅遊的人們老遠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樓上的金色屋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所以,到公元2世紀,希臘學者在品評世界各地著名建築和雕塑品時,把「空中花園」列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

    令人遺憾的是,「空中花園」和巴比倫文明其他的著名建築一樣,早已淹沒在滾滾黃沙之中。我們要瞭解「空中花園」,只能通過後世的歷史記載和近代的考古發掘。

    摩亨佐·達羅

    摩亨佐·達羅是印度河流域最大的文明古城,位於今巴基斯坦信德省拉爾卡縣境內。大約在3600年前的某一天,這座位於印度河中央島嶼上的遠古城市裡的居民幾乎在同一時刻全部死去,古城也隨之突然毀滅。1922年印度考古學家拉?傑·班納等人發現了該城遺址,因城中遍佈骷髏,故稱之為「死亡之丘」。

    從對遺址的發掘來看,摩亨佐·達羅城具有相當明確的建築規劃,它佔地8平方公里,分為上城和下城兩部分。總體來說,該城佈局科學、合理,而且已經具備了現代城市的某些特徵。整座城市呈長方形,上下兩城的街區均由縱橫街道隔成棋盤形狀。居民的住宅多為兩層樓房,幾乎每家都有浴室、廁所以及與之相連的地下排水系統。此外,住宅大多於中心處設置庭院,四周設居室,給人的印象是該城清潔美麗、居民的生活安詳舒適,整座城市具有相當高的文明水準。

    雖然摩亨佐·達羅的繁榮經歷了漫長的幾個世紀,然而,在歷史學家的眼裡,也只能是一瞬間的過眼煙雲。到了公元前18世紀中葉,哈拉帕文化突然衰落了,印度河流域很多地方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尤以摩亨佐·達羅為甚。發掘中除燃燒的殘跡外,街頭巷尾到處都是男女老少的屍骨,整座城市變成了一片廢墟。

    摩亨佐·達羅是怎樣毀滅的呢?原來它是被一場特大的爆炸和大火毀滅的。巨大的爆炸力不僅使古城半徑1公里內所有建築物被摧毀,而且使走在街上和待在家裡的人和動物,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殺戮。

    科學家證實,這種巨大的爆炸力來源於大氣中電磁場和宇宙射線的雙重作用。空氣中非常活躍的化學微粒,導致氣溶膠的產生,並迅速積聚佔據了廣闊的空間,形成大小不等的球體。這種物理化學性球體有的被稱之為「冷球」,這是一種未曾燃燒起來的色暗不透明的「黑色閃電」;有的是一種「發亮」的球體,呈檸檬黃色或亮白色。大氣中形成的大小不等的黑色或白色球體,能產生劇毒物質,使空氣迅速毒化。摩亨佐·達羅的居民,大概是受到有毒空氣的折騰後,緊接著又經歷了劇烈的爆炸,使他們連同他們創造的文明一道同歸於盡的。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

    釋迦牟尼少年時代接受婆羅門教的傳統教育,兼習兵法與武藝,是一個騎射擊劍的能手。到成年時,娶同族摩訶那摩長者的女兒耶輸陀羅為妻,生有一子名羅睺羅。相傳釋迦牟尼十四歲那年曾駕車出遊,在東南西三門的路上先後遇著老人、病人和死屍,親眼看到那些衰老、清瘦和淒慘的現象,非常感傷和苦惱。

    最後在北門外遇見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門,從沙門那裡聽到出家可以解脫生死病老的道理,便萌發了出家修道的想法。二十九歲(一說十九歲)時,他不顧父王的多次勸阻,毅然離開妻兒,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離家之後,釋迦牟尼先到王捨城郊外學習禪定,後又在尼連禪河畔的樹林中獨修苦行,每天只吃一餐,後來七天進一餐,穿樹皮,睡牛糞。六年後,身體消瘦,形同枯木,仍無所得,無法找到解脫之道。於是便放棄苦行,入尼連禪河洗淨了身體,沐浴後接受了一個牧女供養的乳糜,恢復了健康。之後他渡過尼連禪河,來到伽耶城外的蓽缽羅樹(後稱菩提樹)下,沉思默想。

    據說,經過七天七夜,終於恍然大悟,確信已經洞達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斷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使貪、瞋、癡等煩惱不再起於心頭。這標誌著他覺悟成道,成了佛,佛即佛陀,意為覺者、知者。這一年釋迦牟尼三十五歲。

    釋迦牟尼成佛後,開始他的傳教活動。首先在鹿野苑找到曾隨他一道出家的阿若陳如等五個侍從,並向他們講說自己獲得徹悟的道理,佛教史上稱這次說法為初轉法輪。釋迦牟尼不久又旅行各地,足跡遍佈恆河流域。

    所到之處,專心講道。奠定了原始佛教基本教義,並組成了傳教的僧團。弟子據說有五百人,著名的有大迦葉、舍利弗、目犍連、阿難陀、優婆離等十大弟子。佛、法、僧這佛教的三寶已具備,佛教正式形成。

    居魯士大帝

    公元前559年,居魯士成為波斯人的首領,統一了波斯的十個部落。曾奉命處死居魯士的大臣哈爾帕哥斯便開始與他聯絡,要他起兵攻打米底,自己則約為內應。原來,當初國王發現哈爾帕哥斯未殺死居魯士,一氣之下,把他十三歲的獨生子殺死,並烹成菜餚,讓哈爾帕哥斯當面吃下。據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這位大臣「沒有被嚇住,也沒有失去自制力」,刻骨的仇恨讓他冷靜思考如何報殺子之仇。

    公元前553年,居魯士起義反抗米底。為了說服波斯人追隨自己,他命令全體波斯人帶鐮刀集合,讓他們在一天之內將超過三公里見方的土地開墾出來。在完成這項任務之後,居魯士發出第二道命令,讓他們在次日沐浴更衣後集合。居魯士宰殺了他父親所有的綿羊、山羊和牛,並準備了酒和各種美食犒勞波斯全軍。第二天,波斯人聚集在草地上,盡情飲宴。此時,居魯士問他們是喜歡第一天的勞苦還是第二天的享樂。聽到大家都選擇了後者,居魯士說:「各位波斯人啊,如果你們聽我的話,就會享受無數像今日這般的幸福;如果你們不肯聽我的話,那就要受到無數像昨天那樣的苦役。」波斯人奉居魯士為領袖,起兵攻打米底。

    征服米底的戰爭持續了三年,公元前550年,居魯士終於攻克了米底都城,正式建立波斯帝國。居魯士屬於波斯人的阿契美尼德家族,因此他所創立的帝國也被稱為阿契美尼德王朝。

    在此後的幾年裡,居魯士又征服了埃蘭、帕提亞、亞美尼亞等小國。當時的西亞除了米底之外,還有兩河流域的新巴比倫和小亞細亞的呂底亞兩個文明程度較高的大國。

    公元前547年,面對波斯的崛起,呂底亞國王克洛伊索斯決定主動出擊,他聯合了小亞細亞諸城邦和希臘的斯巴達城邦等,率軍進攻波斯的卡帕多細亞。戰爭過程中,居魯士祭出了秘密武器——駱駝軍,因為馬害怕駱駝,呂底亞的騎兵很快潰敗,被迫以步兵應戰。不久,波斯軍隊就攻入呂底亞都城薩迪斯,滅掉了這個號稱尚武的國家,並乘勢滅掉了與呂底亞結盟的小亞細亞諸城邦。

    公元前539年,居魯士率軍進攻新巴比倫王國。波斯軍隊積極備戰,利用新巴比倫王國社會的各種矛盾,擊潰了對手的軍隊。公元前538年10月29日,居魯士最後兵不血刃就進入巴比倫城。隨後他將波斯帝國的首都遷到巴比倫城這座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成為「宇宙四方之王」。

    居魯士立下了如此豐功偉績,以致在他死後波斯帝國還在繼續擴張。事實上它持續了大約二百年,直到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為止。

    大流士一世改革

    居魯士大帝去世後,其子岡比西斯繼承王位,繼續執行對外擴張政策。公元前522年,岡比西斯率軍遠征埃及時,米底人發動反對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暴動。岡比西斯聞訊在返國途中病故。岡比西斯死後,波斯帝國內部出現動盪。同年3月,米底人、瑣羅亞斯德教祭司高墨德篡奪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權力,扶立了傀儡國王,米底人執掌了波斯帝國的政權。

    波斯族人堅決反對米底人篡權。公元前522年9月,大流士夥同數名波斯族青年刺殺了高墨德,推翻了米底人的統治,重新恢復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政權,自己登上王位,稱大流士一世。後遇到波斯族內部以及境內有勢力的部落和地方陞官的挑戰,大流士一世經過十九次血戰,先後擊敗了挑戰者,才鞏固了「波斯王」的地位。此後,他進行了政治、軍事和經濟改革,即歷史上著名的「大流士改革」。

    其改革的主要內容:(1)加強中央集權,削弱部落勢力和打擊地方割據勢力;全國重新劃分為20個行省,每一行省由中央派遣一名總督進行治理。(2)改組軍事結構,增強戰鬥力。將帝國全境劃分為5個軍區,每個軍區負責若干個行省的秩序和防備。建立一支由1萬人組成的近衛軍,還建立了海軍。(3)建立新的稅收制度,增加中央的財政收入。新的稅收制度明顯增加了國庫的收入,但農民、工商業者和居民的負擔增加了。(4)大規模修建道路,保證中央與地方的聯繫,保證軍隊的迅速調動。修建了兩條主幹線,隔25公里修建一驛站,各地方也紛紛修建道路,形成驛路網和全國交通網,促進了地區間經濟交流和波斯與外界的往來。(5)統一全國的度量衡和貨幣。政府統一制定的量器為全國標準的量器。全國使用統一的貨幣,中央鑄金幣、行省鑄銀幣、自治市鑄銅幣,均可全國通用。以上的改革措施加強了波斯帝國的實力,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和物資的交流,有利於波斯與外界的聯繫。

    大流士一世還非常重視宗教對鞏固政權的作用,樹立瑣羅亞斯德教的權威(在今伊斯法罕仍留有該教的遺址)。瑣羅亞斯德教不但被波斯遠征軍傳播到西亞、北非地區,而且還傳到印度、東南亞和中國。

    在大流士一世時期,波斯帝國極盛時的疆域東臨印度河,南達埃及,西至小亞細亞沿岸,北抵巴爾幹半島和馬其頓,成為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