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讀歷史 第7章 中國歷史·秦漢時期 (2)
    隨後他們殺死了朝廷派來的幾個官吏,然後召集了所有戍卒說道:「因大雨,誤了期限,按規定是要殺頭的。即使不被殺頭,將來肯定也有十之六七為守邊而死去。何況大丈夫不豁出命來便罷了,要豁出命就應該名揚後世,王侯將相難道只有貴族才能當嗎?」眾戍卒聽後都異口同聲地說:「我們甘願聽憑您差遣。」大家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提出了「伐無道,誅暴秦」的口號,組成一支農民起義軍。他們一邊進軍,一邊不斷擴大隊伍。攻佔陳縣後,陳勝自立為王,國號為張楚。就在這個時候,各郡縣不堪忍受秦朝暴政之苦的人,都逮捕他們的官吏,宣判官吏們的罪狀,殺死他們以響應陳勝。但是由於缺乏經驗,起義軍在幾次戰鬥中都損失慘重。一部分起義軍後來與項羽、劉邦等人領導的起義軍會合,繼續同秦軍戰鬥。

    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顯示了封建社會農民階級的偉大力量。

    劉邦和項羽

    西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字季(一說原名季),沛郡豐邑(今江蘇豐縣)人,西漢的開國皇帝,共在位八年。秦朝時他曾擔任泗水亭長。在秦末農民戰爭中起義,他登高一呼,天下英雄雲集於麾下。在楚漢相爭中,他打敗項羽,於公元前202年稱帝,定國號為漢,史稱西漢。登基後,劉邦採取寬鬆無為的政策,例如:分封天下諸侯、減輕賦稅、與民休息、士兵復員等。這樣做不僅安撫了人民、凝聚了民心,也促成了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劉邦晚年還曾返回故鄉,與父老子弟飲酒,席間作《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可見其英雄氣概。可以說劉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國真正的統一起來,而且還逐漸把分崩離析的民心聚集起來。他對漢民族的形成、中國的統一強大以及漢文化的保護髮揚有決定性的貢獻。

    項羽(公元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中國古代起義領袖,著名軍事家、戰略家。在公元前207年的決定性戰役鉅鹿之戰中統率楚軍大破秦軍,秦亡後自封「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後在楚漢戰爭中被漢高祖劉邦打敗,自刎而死。他的一生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少年英雄,志在天下;定陶之戰,初露頭角;鉅鹿之戰,雄霸天下;彭城之戰,以弱勝強;垓下之戰,英雄末路。項羽的主要軍事對手韓信曾批評項羽為:遇強則霸的匹夫之勇,和遇弱則憐的婦人之仁。既不能任用賢能將帥,又用兵趕盡殺絕。雖名為霸王,其實民心盡失。儘管如此,司馬遷仍然把項羽歸入「本紀」,以表示對他功績的認同。

    鉅鹿之戰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軍閥混戰。公元前208年,秦軍上將軍章邯擊敗了項梁軍隊以後,認為楚國的兵力不足為慮,於是引兵渡過黃河(北上)攻打趙國,佔領趙都邯鄲後,把趙王圍困在鉅鹿城。無奈之下趙王派使者向楚懷王以及各國諸侯求援。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沒有人敢前去迎戰。項羽為報秦軍殺叔父項梁之仇主動請纓,於是楚懷王便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軍六萬餘北上以解鉅鹿之困。

    楚軍行到安陽,停留四十六天,不再前進。項羽對宋義說:「我聽說秦軍在鉅鹿圍住趙王,我們應該盡快帶兵渡過黃河,楚軍攻打他們的外圍,趙軍在裡面響應,必定可以擊破秦軍。」宋義說:「不對,拍擊牛身上的虻蟲,不可以消滅毛裡藏的蟣虱。現在秦國進攻趙國,打勝了,軍隊一定疲憊,我們可以趁他們的疲憊之機;打不勝,我們就率領大軍,擂鼓長驅西向,必定推翻秦朝,所以不如先讓秦趙相鬥。披甲冑,執兵器,宋義我不如你,但坐下來運用策略,你不如我宋義。」於是給軍中下達命令說:「勢如猛虎,違逆如羊,性貪如狼,倔強不聽指揮者,一律斬首。」當時天寒大雨,士兵凍餓交加。項羽說:「正當合力攻秦,我們卻久留而不前進。

    今年收成不好,百姓窮困,士卒只能吃芋頭、豆子,軍中沒有存糧,齊王卻大宴賓客,不肯引兵渡黃河從趙國取糧食,與趙國合力攻打秦國,卻說『趁著他們疲憊』。憑秦朝的強盛,攻打新建立的趙國,勢必破趙。趙國破滅,秦更強大,還有什麼秦兵疲憊的機會可乘?」項羽早晨去見上將軍宋義,就在帳中斬下了宋義的頭,在軍中發佈命令說:「宋義與齊國同謀反楚,楚王密令我殺掉他!」這時,諸將都畏服,不敢有異議,擁立項羽為代理上將軍。項羽又派桓楚去向楚懷王報告。懷王於是傳令讓項羽擔任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都歸項羽屬下。12月,項羽先派人截斷秦軍的糧道,然後再親自領軍渡過黃河。過河後,下令燒燬軍營,破釜沉舟,每人只帶三日糧,以示誓死決戰的決心。項羽身先士卒,率楚軍連續進攻,九戰九捷。楚軍大破秦軍,解鉅鹿之圍。諸侯共尊項羽為上將軍。

    鉅鹿之戰一舉殲滅秦軍主力,扭轉了整個農民戰爭的戰局,對於推翻秦王朝反動腐朽的統治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楚漢相爭

    由前楚國貴族後裔項羽率領的楚軍和由平民出生的劉邦率領的漢軍,是眾多起義隊伍中實力最強的兩支。從公元前206年到前202年,劉邦和項羽為了爭做皇帝而展開了將近四年的戰爭,史稱「楚漢相爭」。

    公元前206年10月,劉邦滅秦後在關中稱王。12月,項羽揮軍破函谷關,想消滅劉邦軍隊。劉邦自知不敵,親赴鴻門謝罪。不久,項羽入咸陽,燒阿房宮、殺秦王子嬰,並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同時分封諸侯,封劉邦為漢王,領巴、蜀及漢中地,並故意封秦降將領關中地,以扼制劉邦。劉邦只好忍氣吞聲接受封號,於公元前205年4月領兵入漢中,並燒燬棧道,表示再也無意出兵,以麻痺項羽。5月,齊國貴族後裔田榮不滿分封,自立為齊王。劉邦乘亂重返關中,擊敗秦朝降將,並用計欺騙項羽,使其相信自己取得關中後就心滿意足,不會東進。項羽放心東去,對西邊沒有加強防範。10月,劉邦揮軍東出,拜韓信為大將,名為懷王發喪,暗中派人聯絡諸侯,公開聲討項羽,拉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經過彭城、成皋之戰後,項羽屯兵於今河南滎陽與劉邦形成對峙。不久,韓信在濰水之戰中殲滅齊楚聯軍,完成對楚側翼的戰略迂迴,又派灌嬰率軍直奔彭城。項羽腹背受敵,兵疲糧盡,只得與漢訂盟,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東歸楚,西歸漢。9月,項羽引兵東歸。

    楚、漢訂盟後,劉邦本想退兵,在張良、陳平的提醒下,下令全力追擊楚軍。同年10月兩軍戰於固陵(今淮陽西北),項羽小勝。劉邦以封賞籠絡韓信、彭越、黥布等,垓下一戰重創楚軍,項羽自刎於烏江(今安徽和縣),終於結束了為期四年的楚漢戰爭。

    四面楚歌

    公元前202年,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的項羽部隊,佈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間項羽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麼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自己寫了一首詩,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吟誦。一曲既罷,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領八百餘名騎士突圍,最終只餘下二十八人。他感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最終自刎於江邊。劉邦獨攬天下。

    因為這個故事裡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著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後人就用「四面楚歌」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韓信嶄露頭角

    韓信是淮陰人,出身在貧苦人家,沒有被人稱頌的德行,不能靠推選得到一官半職,經商做買賣也不會。早年,他身無長計,又不會謀生,常常吃別人家的閒飯,大多數人都厭惡他。當時,淮陰縣有些以殺豬為生的屠戶,其中有個青年很鄙視他,侮辱韓信道:「你只是看上去身材魁梧,平常又喜歡佩刀帶劍,其實卻是個像老鼠一樣膽小的人。」接著還得寸進尺,當眾羞辱他說:「如果你韓信真的有膽量,就拿刀來刺我;如果承認怕死,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韓信仔細打量了那青年一會兒,決定忍一時之辱,便俯下身子,匍匐在地,真的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市井之人都嘲笑他,認為他太過懦弱。

    後來,項梁起義,渡過淮河北上。韓信去投奔他,留在項梁部下,卻一直沒能有所作為。項梁失敗後,韓信便歸屬項羽,擔任郎中一職。韓信為了能得到重用,多次向項羽獻計獻策,項羽都棄之不用。漢王劉邦進入蜀中,韓信見在楚軍中不能施展抱負,便逃離楚軍歸順了劉邦,做了個小官,主要負責接待賓客,依舊默默無聞。

    丞相蕭何曾多次與韓信談話,他覺得此人非同凡響,答應向劉邦推薦他,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韓信依然沒被重用。韓信想蕭何等人肯定已經多次向劉邦舉薦過他,看來劉邦無意重用自己,留在這裡也不會有什麼作為,就逃跑了。蕭何得知韓信也逃走了,等不及和劉邦說一聲,就親自去追趕他了。別人不明就裡,便向劉邦報告說:「丞相蕭何逃跑了。」劉邦震怒,茫然若失。沒想到一兩天後,劉邦又看見蕭何前來拜見。他又生氣又好笑,罵蕭何道:「你怎麼逃跑了呢?」蕭何說:「我哪裡敢逃跑哇,只是去追趕韓信了。」劉邦又問道:「你為什麼單單去追韓信呢?」蕭何說:「千軍易得,良將難求。韓信就是那種天下無雙的傑出人才。如果大王您只想在漢中稱王,自然沒有韓信的用武之地;但是如果您想一統天下,除了韓信,就沒有人能與您共圖大業了。」劉邦道:「那讓他擔任大將軍怎麼樣呢?」蕭何說:「太好了,為了表示要誠心重用,授給他官職,應選在良辰吉日,舉行完備的授職儀式,這樣才行啊。」劉邦答應按蕭何說的做。

    大將軍的授職儀式結束後,劉邦就座,對韓信道:「丞相多次向我稱讚您的才能,對於現在的形勢,不知您有何指教啊?」一番謙讓之後,韓信將自己心中的韜略娓娓道來。劉邦大喜過望,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於是馬上就行動起來,按照韓信的計策,給眾將領分派任務。他讓蕭何留下收取巴、蜀兩郡的租稅,以便為軍隊提供糧草。之後,韓信取得一系列勝利,為劉邦奪得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為了鞏固新興的西漢政權,便開始了逐一剪滅異姓王的鬥爭。韓信逐漸被排擠,最後被降為只有虛名的淮陰侯。公元前197年,陽夏侯舉兵謀反,自立為王。劉邦親率大軍前去征討。當時韓信推說自己有病,沒有隨同前往。誰知,韓信手下的人上書告發,說韓信是同謀。漢高祖皇后呂雉一聽事關重大,便急忙秘密召見丞相蕭何,商量對策,後將韓信誘殺於宮內,並滅其三族。

    大漢雄風

    漢朝是由劉邦建立的中國第二個大一統的王朝,分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和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

    西漢是我國封建社會初期第一個強盛、富饒的王朝。在西漢統治的近三百年的歷史中,通過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改革,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劉邦在蕭何、韓信、張良等人的輔助下,取得楚漢相爭的勝利,於公元前202年正式稱帝,定都長安,國號漢,漢朝就此開始。雖然劉邦稱帝的時間是公元前202年,但為了與秦朝滅亡時間相接,史學家們將漢朝的歷史從公元前206年劉邦稱「漢王」算起。劉邦登基後,先分封功臣韓信、陳豨、彭越、英布等為王,等到政權穩固,為了防止反叛和鞏固皇權穩定又以種種罪名取消他們的王爵,或貶或殺,並立下了「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誓言;採用叔孫通的建議,恢復禮法,設三公和九卿;任用蕭何為丞相,採取與民休息、清靜無為、休養生息的黃老政策;鼓勵生產,輕徭薄賦,為漢朝盛世奠定了基礎。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