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讀歷史 第6章 中國歷史·秦漢時期 (1)
    一統天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秦的統一,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稱雄的局面,有利於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展。秦朝的疆域,東到大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到南海,大大超過了前代。

    秦最初的領地在今天陝西省西部,在當時屬於邊緣部分。在春秋時代早期它是一個不顯眼的國家,直到秦穆公時才參與中原爭霸,成為僅次於晉國、楚國、齊國的二等強國。就科學技術、文化等方面而言,秦在戰國初期也比較落後。直到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才開始改變這種情況。從此秦國開始不斷強大。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經過從秦孝公到秦始皇先後六代人的努力,秦國擁有了當時最雄厚的經濟實力和最強大的軍隊。公元前246年,年幼的秦王嬴政登基。公元前238年,二十二歲的嬴政親理朝政,八年之後,開始實施籌劃已久的統一霸業。公元前221年,秦國完成了統一大業。

    為了鞏固政權,秦始皇在統一之後將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集政治、經濟、軍事一切大權於一身;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將全國劃分為三十六郡;採取「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措施;修建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以抵禦北方匈奴的進攻。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調整長期生活在戰亂和分裂狀態下百姓的思想,但是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秦與原來六國的尖銳矛盾。而當時極為繁重的賦役和文化專制政策,更激化了這些矛盾。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途中去世,他的兒子胡亥即位,是為秦二世。胡亥採用極為血腥的手段來鞏固權位。終於,矛盾像火山一樣爆發了。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率先敲響了秦朝的喪鐘。

    秦國以十年的時間橫掃六合,結束了長達數百年的諸侯割據的混戰局面,建立了全面的郡縣制中央集權,為隨後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提供了典範。但是這個被梁啟超定義為「亞洲之中國」由此開端的朝代,僅僅經歷了十五年的短暫經營就從中國的版圖上永遠地消失了。西漢初期的政論家、文學家賈誼在《過秦論》中通過對秦國興盛歷史的回顧,指出秦國變法圖強而得天下,「仁義不施」而不能守天下的道理。他認為秦兼併六國,用的是「詐力」;統一以後,仍然迷信法家重賞刑罰的統治方術,不瞭解「取與攻守不同術」,即不能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採取不同的政策,結果「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

    千古第一帝

    秦王剛剛一統天下,便對丞相、御史下令道:「寡人以渺小的身軀,起兵誅滅了暴亂,靠的是祖宗的神靈保佑,六國國王都受到了應得的懲罰,天下太平了。現在如果不改換名號,就無法彰顯我的功業,讓我名垂青史。所以請各位議定帝號。」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人都說:「從前五帝的土地縱橫千里,此外侯服、夷服等地區的各類諸侯有人來朝見,有人不來朝見,天子控制不了他們。現在陛下您興的是正義之師,討伐的是四方之殘賊,天下平定了,在全國設置郡縣,令法令歸於一統。這是亙古未有的局面,五帝也比不過您。

    我們商議說:『古代有天皇、地皇和泰皇,其中,泰皇是最尊貴的。』我們這些臣子冒著死罪獻上尊號,王稱為『泰皇』,命被稱為『制書』,令被稱為『詔書』,天子自稱為『朕』。」秦王道:「去掉『泰』,留下『皇』,採用上古『帝』的位號,稱『皇帝』,其他就按你們商議的辦。」嬴政下令並追尊他的父親莊襄王為太上皇。又下令道:「朕聽說上古有號而無謚,中古有號,死後根據生前的品行事跡定謚號。這樣做的話,就是兒子評議父親,臣子評議君主了,非常沒有必要,朕不認同這種做法。從今以後,廢除謚法。朕就叫做始皇帝,後代就按輩數計算,稱二世、三世直到萬世,永相傳,無窮盡。」

    嬴政還將天下分為三十六個郡,每郡都設置了守、尉、監;改稱人民為「黔首」;下令特許全國人民聚飲以示歡慶;收集全國的兵器,將其聚集到咸陽,熔化後鑄成大鐘以及十二個銅人,每個銅人都重達千石,被放置在宮廷內;統一法令和度量衡的標準;統一車輛兩輪之間的寬度;使用統一的隸書來書寫文字。

    秦始皇建立起第一個以早期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統一的封建大帝國,對以後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斯成就千古一相

    李斯生於戰國末年,是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年輕時做過掌管文書的小吏。不甘心平庸一生的李斯辭去小吏,到齊國荀子門下求學。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張,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即所謂的「帝王之術」。經過多年的學習,李斯終於學有所成,是荀子的得意弟子。李斯認為,秦國是唯一能夠發揮他才幹的地方,於是學成之後,就到秦國去實現自己的願望了。

    李斯到了秦國以後,得到了秦相呂不韋的器重,當上了秦國的小官,有了接近秦王嬴政的機會。李斯對嬴政說:「凡是幹成事業的人,都必須要抓住時機。過去秦穆公時雖然很強,但未能完成統一大業,是因為時機不成熟。自秦孝公以來,周天子力量衰弱,各諸侯國之間連年戰爭,秦國才乘機強大起來。現在秦國力量強大,大王賢德,消滅六國如同掃除灶上的灰塵那樣容易,現在是完成帝業,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千萬不能錯過。」接著,李斯將自己籌劃多時的策略對嬴政和盤托出,受到了嬴政的讚賞。對於六國,李斯還提出了「先滅韓,以恐他國」的吞併順序,被提拔為客卿。嬴政還同意了他的計謀,派出謀士用重金遊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公元前237年嬴政接受了宗室老臣的建議,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嬴政明辨是非,果斷地採納了李斯的建議,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仍然受到重用,被封為廷尉。期間,他盡心協助嬴政完成統一六國的事業。秦統一天下後,他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他建議拆除郡縣城牆,銷毀民間的兵器,以加強對人民的統治;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他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等制度。秦始皇死後,李斯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後為趙高所忌,於公元前208年被腰斬於咸陽鬧市,禍及三族。

    李斯受到秦王嬴政的賞識後,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輔助秦王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秦朝建立以後,李斯升任丞相。他繼續輔佐秦始皇,在鞏固秦朝政權,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因此被尊稱為「千古一相」。

    焚書坑儒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擺酒宴,有七十位博士上前敬酒。僕射周青臣走上前去頌揚道:「從前秦國的土地不過才千里罷了,全仰仗陛下您的神靈明聖,才能平定天下,驅逐蠻夷,凡是日月能照耀到的地方的百姓,沒有不臣服於您的。您把諸侯國改為郡縣,使人人都安居樂業,沒有戰爭的禍患,功業則可以萬代相傳。自上古至今無人能與陛下您的威德相比。」始皇聽後十分高興。博士齊人淳於越上前進言:「臣聽說殷朝、周朝的君王統治天下一千多年,他們分封子弟功臣,用以輔佐自己。如今陛下您擁有天下,而您的子弟卻是平民老百姓,一旦出現像齊國田常、晉國六卿之類的臣子,您沒有輔佐之人,靠誰來救援呢?凡是辦事不傚法古人而能長久的,我還沒有聽說過。剛剛周青臣又當面對您阿諛奉承,以加重陛下的過失,他不是一個忠臣。」

    始皇讓群臣議論他的建議。丞相李斯說道:「五帝的制度沒有一代重複一代,而夏、商、周的制度也沒有一代因襲一代,都是各自憑著各自的制度來治理,並不是他們故意要彼此不同,而是由於時代不一樣了,情況也就不同了。現在陛下您開創了大業,建立了萬世不朽的功業,這本就不是愚笨的儒生所能理解的。更何況淳於越說的是夏、商、週三代的舊事,哪裡值得傚法呢?從前諸侯紛爭並起,所以才重金招攬遊說之士。現在天下太平,法令統一了,百姓在家就努力從事農工生產,讀書人就學習法令刑禁。如今儒生們不以今人為師,卻要傚法古人,還以此來非議當世,惑亂民心。臣李斯冒死進言:古代天下散亂,沒有人能統一它,所以諸侯並起,都是在稱讚古人,非難當今,粉飾虛言,混淆真假,人人只欣賞自己私下所學的知識,而非議朝廷所建立的制度。

    如今皇帝已統一天下,辨別是非黑白都取決於至尊皇帝一人。可是私學卻群起非議法令,使得人們一聽說有命令下達,就根據各自所學加以議論,入朝時就在心裡暗自指責,出朝後就去街巷議論,浮言欺主以謀求名利,標新立異以抬高自己,率領民眾製造謠言。這樣如果還不禁止,那麼在上君主的威勢就會下降,在下黨羽的勢力就會形成。臣以為應該禁止這些。我請求讓史官將不是寫秦國歷史的歷史典籍全部焚燬。除了博士官所掌管的之外,天下有敢收藏《詩》、《書》、諸子百家著作的,全都交到地方官那裡一起燒掉。敢聚在一塊兒議論《詩》、《書》的就處死,借古論今的滿門抄斬。官吏如果知情而不舉報的,以同罪論處。下達命令達三十天仍不燒書的,處以黥刑,並發配去築城四年。不必燒燬的,是醫藥、占卜、種樹之類的書。如果有人想學習法令,就向官吏學習。」秦始皇下令道:「可以。」

    第二年,由於盧生、侯生欺騙始皇能得長生不老之藥,敗露後始皇大怒,認為儒生多以妖言惑眾,於是將四百六十多名儒生活埋於咸陽,引起了儒生的普遍反抗。

    焚書和坑儒是秦統一中國後為統治思想而採取的兩項重大措施,暴露了秦政的暴虐以及當時社會矛盾日益加劇和統治階級內部的離心離德。秦始皇想利用嚴厲的手段鞏固自己的統治,強制推行思想的統一,只會禁錮思想,摧殘學術文化的發展,激起人民的普遍反抗。焚書坑儒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陳勝、吳廣起義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勝年輕時,曾經與別人一起當雇工耕田,有一次累了,走到田埂上休息時,陳勝憤憤不平了好一會兒,對同伴們說:「假如誰日後富貴了,可不要忘記現在的窮夥伴。」別的長工笑話他道:「你是被人家雇來耕田的,哪有富貴的一天呢?」陳勝長歎著說道:「唉!燕子、麻雀這一類小鳥怎麼會知道鴻鵠一飛沖天的遠大志向呢!」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征發淮河流域的九百名貧苦農民去防守漁陽(今北京密雲),中途在大澤鄉駐紮。陳勝、吳廣都被編入這一行人中,還當了屯長。正好遇到天降大雨,道路不通,他們計算了日程,肯定不能按期到達漁陽了。過了規定的期限,按照秦朝法律的規定,都是要被殺頭的。陳勝、吳廣就謀劃道:「如今如果逃走,被抓回來是死,如果舉事起義,失敗了也是死,同樣都是死,為自己打天下而死怎麼樣?」為了進一步樹立威信,他們用硃砂寫了「陳勝王」這三個紅字在一塊白綢子上,將綢子偷偷塞進捕魚人捕來的一條魚的肚子裡。陳勝又暗地裡派吳廣到駐地附近的一處草木叢生的古廟裡,夜間燃起篝火,模仿狐狸的聲音叫喚道:「大楚興,陳勝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