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讀歷史 第5章 中國歷史·先秦時期 (5)
    張儀作為傑出的縱橫家出現在戰國的政治舞台上,對列國兼併戰爭形勢的變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田單退燕的連環計

    燕國攻打齊國安平時,田單只是臨淄市的一個小官,當時他正在城中。他料到安平將不保,於是計劃如何逃跑,預先讓族人用鐵把車軸頭包好。安平被攻破時,人們爭相逃跑,混亂中碰撞,許多人的車軸碰斷,使得車輛無法前進,因此被燕軍俘虜。可是田單一族因為提前做了準備,用鐵皮包裹車軸,從而順利逃到了即墨。

    當時,燕國將軍樂毅帶領燕軍一連攻下齊國數城,佔領了他們大部分地區,僅有莒城、即墨還未攻陷。於是,要集中攻打這兩城,他把右軍、前軍集中起來包圍莒城,左軍、後軍就被集中去包圍即墨。即墨大夫為護城陣亡,城中百姓擁立田單為守將,帶領人們抵禦燕軍。

    一年後,樂毅和這兩城還是處於相持的狀態。三年過去了,兩城還是沒有攻下。這時燕昭王去世了。繼位的燕惠王從當太子時,就和樂毅不和。田單得知後,想出用反間計離間樂毅和燕惠王的主意。於是,他派人到燕國散佈說:「齊國已經沒有君主,現在只差兩座城就被完全佔領了。樂毅又不被燕國新王寵信,他擔心被新王殺害而不敢回國。他現在雖然聲稱要攻打齊國,實際是想自己在齊國稱王。」燕惠王本來就不信任樂毅,聽了謠言,更加懷疑他,於是將樂毅召回,派騎劫代替他擔任大將軍。樂毅知道燕王將他換走是別有用心,於是逃奔趙國去了。樂毅戰功卓越,又忠於燕國,卻被驅逐,燕軍將士都憤憤不平,從此軍隊內部有了分歧。

    離間計成功後,田單一方面想出各種方法來激發城內守軍的鬥志,另一方面麻痺城外的敵軍。田單看時候已到,這時的齊軍鬥志昂揚,一定會拚命死戰。於是帶領士卒拿起板、鍬一起修築城牆,自己的妻妾也被編進軍隊,還把全部的食品都分發了出去,犒勞將士。他下令全副武裝的盔甲兵在城下潛伏,只讓老弱婦孺登城守衛。同時派人去向燕軍投降,燕軍聽說他們要投降,都歡呼雀躍,放鬆了戒備。田單卻在積極準備回擊燕軍,他搜羅了一千多頭牛,將大紅綢衣給它們披上,身上畫上五彩天龍花紋,把鋒利的尖刀綁在牛角上,而將灌好油脂的葦草綁在牛尾巴上。當晚,趁著夜色,齊軍點燃牛尾,再把牛從預先鑿好的幾十個城牆洞中趕出去,牛群後面尾隨著五千名壯士。牛尾被火燎燒灼痛,一千多頭牛都瘋了一樣,奔向燕軍大營。燕軍完全沒有防備,而且天黑混亂,他們只能看到牛身上有天龍花紋,碰到的非死即傷。加上鑼鼓齊鳴、吶喊助威、敲擊銅器的聲音鋪天蓋地而來。燕軍無從分辨,驚恐萬分,早就忘記抵抗,紛紛逃跑了。齊軍對逃亡的燕軍緊追不捨,並收復了那些曾經被燕國佔領的城邑。田單乘勝追擊,軍隊日益壯大,所到之處,燕軍望風而逃。一直把燕軍打退到黃河邊,齊國失去的七十幾座城都失而復得。

    於是,田單到莒城把齊襄王迎回國都臨淄,田單被封為安平君。

    完璧歸趙

    趙惠王得到了一塊名貴寶玉「和氏璧」。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知道了這件事,就寫了封信,派人去見趙王,說秦王願意用十五座城來換那塊寶玉。趙王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們商量。藺相如知道了,對趙王說:「大王,讓我帶著『和氏璧』去見秦王吧,到那裡我見機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來交換,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帶回來。」

    藺相如到了秦國,秦王在王宮裡接見了他。藺相如雙手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來左看右看,非常喜愛。他看完了,又傳給大臣們一個一個地看。藺相如一個人站在旁邊,等了很久,也不見秦王提起割讓十五座城的事兒,知道秦王根本沒有用城換寶玉的誠意。他想出了一個計策,就走上前去,對秦王說:「這塊『和氏璧』看著雖然挺好,可是有一點小毛病,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一聽趕緊叫人把寶玉交給藺相如。

    藺相如拿著「和氏璧」往後退了幾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氣沖沖地對秦王說:「方纔大王把寶玉接了過去,隨便交給下面的人傳看,卻不提起換十五座城的事情來。這樣看來,大王確實沒有用城換璧的真心。現在寶玉在我的手裡,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願把自己的腦袋跟這塊寶玉一塊兒碰碎在這根柱子上!」說著,藺相如舉起「和氏璧」,對著柱子,就要撞過去。

    秦王本來想叫武士去搶,可是又怕藺相如真的把寶玉摔碎,連忙向藺相如賠不是,並叫人把地圖拿來,假惺惺地指著地圖說:「從這兒到那兒,一共十五座城,都劃給趙國。」藺相如說:「大王要接受這塊寶玉,應該齋戒五天,在朝廷上舉行接受寶玉的儀式,我才能把寶玉獻上。」秦王說:「好!就這麼辦吧!」他就派人送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藺相如拿著那塊寶玉到了公館裡,就叫一個手下人打扮成一個買賣人的樣兒,把那塊寶玉包著,藏在身上,偷偷地從小道跑回趙國去了。至於秦王會把他怎麼樣,他一點也沒有考慮。

    後來秦王發覺這件事,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想發兵攻打趙國吧,趙國在軍事上作了準備,怕打不贏,最後只好作罷。

    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多次為國爭譽立功,被封為上卿,位於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台!」這話傳到了藺相如的耳朵裡,藺相如就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

    有一天,藺相如坐車出去,遠遠看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過來了,他趕緊叫車伕把車往回趕。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順眼了,他們說,藺相如怕廉頗像老鼠見了貓似的,為什麼要怕他呢?藺相如對他們說:「諸位請想一想,廉將軍和秦王比,誰厲害?」他們說:「當然秦王厲害!」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裡。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兩人結為生死之交,趙國將相和睦,國勢大振。

    遠交近攻

    范雎(?∼公元前255年),又名范且,字叔,戰國時魏人,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范雎當初想為魏國建立功業,因家貧無法見到魏王,只得投在中大夫須賈門下當門客。魏昭王讓須賈出使齊國,范雎也跟著一同前往,憑雄辯之才深得齊王敬重。齊王欲留他任客卿,並贈黃金十斤,牛、酒等物,但都被范雎謝絕了。須賈回國,不僅不讚揚他的高風亮節,反向相國魏齊誣告他私受賄賂,出賣情報。魏齊將他拷打得肋折齒落,體無完膚。范雎裝死,才躲過這次劫難。返家後,范雎托好友鄭安平將自己藏匿,化名張祿,並讓家人舉喪,使魏齊深信自己已死。半年後,秦昭王派使臣王稽訪魏。鄭安平設法讓范雎暗中同王稽會面。經交談,王稽發現范雎是難得的人才,於是將他和鄭安平帶回秦國。

    公元前266年,范雎出任秦相,輔佐秦昭王。他上承孝公、商鞅變法圖強之志,下開秦皇、李斯統一帝業,是秦國歷史上繼往開來的一代名相,也是我國古代在政治、外交等方面極有建樹的謀略家。對外,為達到兼併六國,范雎提出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思想。他認為秦國對齊、楚等距秦較遠的國家先行交好,穩住他們不干預秦攻打鄰近諸國之事。魏、韓兩國地處中原,有如天下之樞紐,離秦又近,應首先攻打,以除心腹之患。魏、韓臣服,那麼就可以威懾北方的趙國,向南又可以討伐楚國,最後再攻打齊國。這樣由近及遠,得一城是一城,逐步向外擴張,好比蠶食桑葉一樣,必能統一天下。對內,范雎主張實行「固干削枝」的政策,堅決剝奪親貴手中的大權。通過這些變革,消除了內部隱患,使權力集中於以秦昭王為首的中央手中,政權更加鞏固。

    范雎同商鞅、張儀、李斯先後任秦國丞相,對秦的強大和統一天下起了重大作用。他提出的「遠交近攻」的謀略在今天依然被政治家推崇。

    長平之戰

    公元前262年,秦、趙為了爭奪韓的上黨郡,發生了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之戰。

    趙將廉頗考慮到秦遠道來攻欲速戰的情況,就採用堅壁高壘等到秦軍疲睏的時候,然後再反擊的策略。廉頗堅守三個月不出擊,秦軍不能進。趙孝成王多次派人責讓廉頗出戰,范雎又派人用重金到趙國行反間計,稱秦軍只怕趙括,廉頗容易對付,他將要降秦了。趙王中秦計,於是派趙括代替廉頗為將。趙括是趙奢的兒子,兵書是讀了一些,但絲毫沒有實戰經驗,是位只會紙上談兵的人。趙王要任他為將時,趙括的母親不同意,趙王不聽。趙括母親要趙王保證其子失敗後,不牽連她。趙王也同意了。

    趙括取代廉頗後,全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針。秦國聽到趙括已代替廉頗,於是暗中任命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王齕為副將,下令軍中絕對保密。趙括到後,改守為攻,全線出擊。秦將白起兵分二路,一方面假裝潰敗引誘趙軍深入,一方面切斷趙軍退路,使趙軍糧道斷絕,被困在長平。趙括戰死,四十餘萬降軍被全部活埋。長平之戰使趙國國力大衰。

    長平之戰是我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這場戰爭,由於最有實力統一中國的趙國遭受毀滅性打擊,從而令秦國國力大幅度超越於同時代各國,極大地加速了秦國統一的進程。

    雞鳴狗盜

    戰國時候,齊國的孟嘗君喜歡招納賢才做門客,號稱賓客三千。

    有一次,孟嘗君率領眾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相國。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來。不久,大臣們勸秦王說:「留下孟嘗君對秦國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和家人,怎麼會真心為秦國辦事呢?」秦昭王覺得有理,便改變了主意,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人軟禁起來,只等找個借口殺掉。

    秦昭王有個最受寵愛的妃子,昭王對她言聽計從。孟嘗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應了,條件是拿齊國那一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當報酬。這可叫孟嘗君作難了,因為剛到秦國,他便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王。就在這時候,有一個門客說:「我能把狐白裘找來!」說完就走了。原來這個門客最善於鑽狗洞偷東西。他先摸清情況,知道昭王將那件狐白裘放在宮中的精品貯藏室裡。他便藉著月光,輕易地鑽進貯藏室把狐白裘偷出來。妃子見到狐白裘高興極了,想方設法說服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嘗君的念頭,並準備過兩天為他餞行,送他回齊國。

    孟嘗君並沒有等兩天,而是立即率領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到了函谷關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函谷關每天雞叫才開門。大家正犯愁時,只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雄雞啼鳴,接著,城關外的雄雞都打鳴了。原來,孟嘗君的另一個門客會學雞叫。守關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但也只得起來打開關門,放他們出去。孟嘗君靠著雞鳴狗盜之士逃回了齊國。

    高枕無憂

    馮諼是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的門客。有一次,他自願為孟嘗君到薛地去討債,不但沒有把錢討回來,反而把債券都燒掉了。當地的人們以為是孟嘗君叫他那樣做的,所以對孟嘗君非常感激。後來孟嘗君被齊王解除了相國的職務,只好前往薛地,受到了當地人們的歡迎。孟嘗君這才知道馮諼燒債券的原因。但是馮諼卻對孟嘗君說:「狡兔有三窟,才能免除一死。現在您僅有一窟,還不能高枕無憂,我願意替您再鑿兩窟。」於是馮諼去見梁惠王說:「齊國解除了孟嘗君相國的職務,使諸侯有了任用孟嘗君的機會。誰如果先把他請去治理國家,一定能夠富國強兵。」梁惠王聽到這話,就派使臣帶著黃金萬兩和車馬百乘,去請孟嘗君到梁國做相國。馮諼又建議孟嘗君不要答應梁國的聘請,梁國的使臣跑了三趟,都沒有把孟嘗君請去。齊王知道了這件事,害怕孟嘗君會到梁國去做官,趕緊用隆重的禮節,請孟嘗君回去仍做相國。馮諼又勸孟嘗君向齊王請求賜給他先王傳下來的祭器,以保證薛地的安全。馮諼對孟嘗君說:「現在三窟已經鑿成,您可以『高枕無憂』了。」後來,人們便用「高枕無憂」來形容滿足現狀,無憂無慮。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