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讀歷史 第2章 中國歷史·先秦時期 (2)
    夏朝距今大約有四千年的歷史,由於年代久遠,加之至今我們仍未發現任何原始的文獻與文字記載,所以歷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許多人懷疑。近年來,通過對夏都遺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使我們對夏代的政治、經濟及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又有了新的認識。在河南偃師縣二里頭村發現的二里頭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發現了大量青銅器、陶器及大面積宮殿遺址群。由此看來,夏朝已由石器時代進入了青銅器時代,並且掌握了冶金與鑄造技術。與石器時代相比,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農業文明達到很高的程度,傳說禹的大臣儀狄開始造酒,夏王少康又發明了秫酒的釀造方法。為了適應農業生產的需要,夏朝人們努力探索出農事季節的規律,現代仍舊流行的稱為夏歷的農曆就是那個時代發明的。此外,畜牧業也有一定發展,馬的飼養受到人們的重視。

    夏作為上古三代之開始,為華夏文明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甚至可以說,沒有夏朝就沒有此後中華民族三千多年光輝燦爛的文明歷史。

    商湯伐夏

    傳說,商人的祖先是帝嚳之子契的後裔,契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封於商地(今黃河下游地區),開始興起。關於契的出生,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傳說。經過五百年的發展,到成湯時,已經成為夏國東方的強大部落。

    成湯,名履,又稱武湯、大乙、天乙,是商朝的第一代君王,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商湯。他本是夏朝的方伯,專管征伐之事。夏末,王室內部矛盾日趨尖銳,君王荒淫無道。成湯則在國內布德施惠,輕賦薄斂,使百姓親附,政令通行。湯看到夏桀的無道,決定推翻夏朝,於是開始實行滅夏的計劃。他先滅掉了商附近的一個小國,後經過十一次出征,滅掉了夏王朝的三個重要同盟國,剪其羽翼,之後一舉滅夏,歷史上稱之為「鳴條之戰」。鳴條之戰是我國軍事歷史上一篇輝煌的傑作。它是中國古代通過「伐謀」、「伐交」、「伐兵」、「用間」的全面運用,最終達到戰爭速勝的最早的成功戰例,對於後世戰爭的發展、軍事理論的構築,都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

    公元前1600年,湯正式建了我國第二個奴隸制國家—商。商湯立國後,吸取夏代滅亡的深刻教訓,廢除了夏桀時的暴政,採用了「寬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國內部矛盾比較緩和,政治局面趨於穩定,國力也日益強盛起來。商湯開了以武力奪得天下的先例,打破了天子是不可變的定律,是中國政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史稱「商湯革命」。

    伊尹輔政

    成湯在位十二年後去世了,死後由外丙即位。自外丙經仲壬至太甲幾代執政時間都很短,商朝的大權實際掌握在伊尹的手裡。伊尹努力教太甲如何做一個好君王,但是太甲不遵湯規,橫行無道,被伊尹流放到桐宮(今山西省萬榮縣),令其悔過和重新學習湯的法令。三年後,迎回太甲復位。商的統治又呈現出清明氣象。伊尹為貫徹商湯的治國方略、使商王朝長治久安作出了不懈努力,伊尹因此也獲得了「大仁」、「大義」的美名。太甲死後,傳位於其子沃丁,其後歷經太庚、小甲、雍已、太戊四代,商朝統治曾一度衰落,直至太戊執政期間,商朝才再度興盛起來,出現了繼成湯之後最好的政治局面,因此商人稱太戊為「中宗」。商朝中期,國力衰敗,諸侯不朝,各種矛盾交錯,危機四伏。

    盤庚為了挽救王朝的危機,於大約公元前1300年不顧當時權貴的反對,強行將都城遷至殷,並進行改革,推行成湯的政治,革除奢侈惡習,使局勢得以安定,政治、經濟、文化開始迅速發展,史稱「盤庚遷殷」。從此,直到商亡的二百七十三年間再未遷都,所以商朝又稱做殷商或殷朝。武丁即位後,大力選拔人才,任用傅說、甘盤等賢能志士,征服了周圍各方國,大大地擴充了商朝的疆域。這段時間,商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有了空前的發展,達到商朝後期的鼎盛時期,史稱「武丁中興」。武丁之後的商朝,開始逐漸走向了衰亡。至帝辛(商紂王)時,商王朝終於走到了崩潰的邊緣。帝辛於公元前1075年即位。他天資聰穎,不僅體格魁偉,而且能言善辯,但好酒色、喜淫樂,「以酒為池,懸肉為林」。除此之外,商紂王非常殘暴,制定了很多嚴刑峻法。紂王在危機日益加深時,還大規模地對周邊部族用兵,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速了商王朝的滅亡。在現在看來,商紂王對歷史的貢獻也不可忽視。他開拓山東、淮河下游和長江流域,使商朝疆域得以擴展,促進了中原文明的傳播。公元前1046年,西方周族在周武王的領導下,在牧野一舉擊潰商軍,從而結束了商王朝的統治。

    商王朝在政治、經濟以及科學等各方面都比夏代有了長足的進步。從我們考古出土的殷墟遺址來看,商朝已完全脫離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由遊牧而改為定居。農業和畜牧業都有了一定的發展,開始了人工養殖淡水魚。手工業全部由官府管理,分工細,規模巨,產量大,種類多,工藝水平高,商朝的的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其中,在安陽發現的「後母戊鼎」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除此之外,商朝人已經發明了原始的瓷器,潔白細膩的白陶頗具水平,造型逼真,刻工精細的玉石器表現了商代玉工的高超技藝。在殷墟中還出土了大量的占卜龜甲,上面的文字是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因此稱為甲骨文。甲骨文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商朝後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現在還形成了專門研究甲骨文的學科「甲骨學」。

    在商朝統治的同時代,古埃及王國的統治已進入鼎盛時期,古希臘的邁錫尼文明正在崛起,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帝國也在崛起。它們和商朝東西輝映,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牧野之戰

    周族是西方一個古老的民族,滅商之前,生活於渭河流域,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神農的「後稷」。後來經過公劉的賢明統治,周族開始興旺起來。《史記·周本記》說:「周之興自此始。」公劉下傳九世,到古公亶父時,又遷到岐山南邊的周原(今陝西岐山縣)定居下來,逐漸發展成一個新興的西部勢力。姬昌(周文王)即位後,繼承先人後稷、公劉開創的事業,倣傚先人制定的法度,實行仁政,敬老愛幼,禮賢下土,治理岐山下的周族部落。他對內奉行德治,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對外招賢納士,對於許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從商紂王朝來投奔的賢士,他都以禮相待,予以任用。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國力日漸強大。這引起了商紂王的不安,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周文王被囚在羑里,在囚禁期間他在獄中寫了《周易》一書,即司馬遷筆下的「文王拘而演《周易》」。被釋放後,他拜姜尚為軍師,問以軍國大計,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就在這大功即將垂成之際,姬昌不幸死去。後來,文王的兒子姬發即位,稱周武王,繼續文王未竟的事業。

    商湯所建立的商王朝,歷經初興、中衰、復振、全盛、漸弱等階段後,到了商紂王時期,已步入了全面危機的深淵。在紂王的統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敗、刑罰酷虐,連年對外用兵,民眾負擔沉重,痛苦不堪;貴族內部矛盾重重,分崩離析,從而導致整個社會動盪不安。周文王死後,武王做滅商準備,曾率師東觀兵於孟津,諸侯不約而至孟津相會助周王八百,這就是有名的「孟津觀兵」。武王以時機尚未成熟,率師還周。兩年(公元前1046年)後,紂王殘暴更甚,武王在姜子牙等人輔佐下率戰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渡孟津伐紂,諸侯會集,其他方國也出兵助周。商紂王也發兵十七萬來與武王對抗。兩軍會戰於牧野,商軍大敗。紂見大勢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而死。武王率兵入商都,商朝滅亡。

    武王滅商之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歷時最長的一個朝代—周朝,開啟了奴隸制社會最興盛的時代。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西周是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東周自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根據這樣的計算方法,周朝共延續約八百年的時間,是我國歷史上統治時期最長的朝代。

    周公輔政

    武王死後,年幼的成王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攝政當國,成王的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不服,勾結商紂的兒子武庚和徐、奄等東方夷族反叛。周公旦奉命出師,三年後平叛,並將勢力擴展至東海。後建成周洛邑,作為東都。相傳,周公旦還制禮作樂,建立了周朝的各項典章制度和禮樂制度,確立了以宗法制度為中心的政治體制。西周的統治進一步鞏固,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局面。此後周朝向外擴張長年不斷,並對周邊的一些國家分封了諸侯國,疆域覆蓋了長江、黃河流域和今天的東北、華北的大部分地區。

    成王死後,即位的康王繼承先王的事業,勤於政事,平易近民,社會更加安定。武王、成王、康王三代,政治清明,是周的黃金時代。但到第四代周昭王時,就出現了危機。周昭王作為天子,竟然在南征楚國的回途中沉水而死。其子周穆王即位後,採取了一系列鞏固政權的措施,但是難以改變西周逐漸衰微的大勢。之後,經過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四代,加上周圍少數民族的不斷侵擾,王朝陷入長期的戰爭之中,國力消耗很大。在這種情況下即位的周厲王,不僅不採取安撫民眾、發展生產的措施,反而貪財好利,暴虐無道,壓制民言,殘酷地剝削和壓迫奴隸和平民。他任用榮夷公為卿士,實行專制政策,又命令衛巫監謗,禁止國人談論國事,違者殺戮。對大臣提出的「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忠告聽而不聞。公元前841年,忍無可忍的國人(平民或庶人)在都城鎬京發動武裝暴動。周厲王倉皇逃跑,死在外地。宗周無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執掌,史稱共和行政。同時這(共和元年)也是我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後來,周厲王的兒子宣王即位,整頓朝政,出現了短暫的「中興」。但到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時,王朝的危機更為嚴重。幽王在位期間,沉湎酒色,不理國事,各種社會矛盾急劇尖銳化,政局不穩。他還任用貪財好利善於逢迎的虢石父主持朝政,引起國人怨憤。又聽信寵妃褒姒的讒言,廢掉王后申後及太子,立褒姒為後,立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為博取褒姒的一笑,烽火戲諸侯。公元前771年,犬戎兵臨城下,周幽王急忙命令點燃烽火,但是諸侯們之前上當的次數太多,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周幽王被殺。後來諸侯們擁立幽王的兒子繼承王位,是為周平王。平王將國都遷至東都,這就是歷史上的「平王東遷」。以這一事件為標誌,西周結束,東周開始。

    中國文明在西周時期又有了發展。所以孔子說:「周監於二代,鬱鬱乎文哉。」(《論語·八佾》)周人從其始祖時起便非常重視農業,整個西周時期,農業是最重要的生產部門。這一時期出現了少量的青銅農具,農作物種類較商代有所增加,而且人們已經開始重視對土地肥力的保護,採用了休耕制。手工業、商業以及自然科學的發展也得到了促進。青銅業生產進一步擴大,用途也更廣,幾乎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文字的使用也更廣泛,除了在甲骨上契刻文字外,還有在銅器上鑄刻的銘文,記錄了當時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許多事件。周朝禮儀制度比較健全,有自己的官制、兵制、刑法、地制以及禮制。由於儒家的推崇,周禮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夏、商、周所處的時代是我國的奴隸制社會。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夏、商、周在當時只不過是一個眾多小國中的一個,只是它們的實力比較強大,受到其他小國的擁護,擔任主持公道的角色。儒家對這三個朝代有著獨特的看法。儒家認為,堯、舜、禹的時代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社會」,而夏、商、周只能算是「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的「小康社會」。這也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小康社會」最早的歷史淵源了。

    春秋爭霸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