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光第一部:守正出奇 第27章 鎖國前夜 (3)
    「臣已知曉。將軍要祭奉權現大人,這樣的話,全國的諸位大名自然也不會無動於衷,必會量力進獻,有所表示的吧。」

    「不行!不准進獻,大炊頭!」

    「嗯……果真不許嗎?」

    「不許!哪裡有人為了祭奉自己的祖父而讓外人為難的?我此次上京四處散施,就是為了積德行善。現在若讓外人進獻,豈不是違背了我的初衷?」

    「可是,據說伊達大人等做好了進供鐵燈籠的打算,已經命人開始定制了。」

    「那也不行,告訴他,難道他是想阻撓我家光對祖父的一片孝心嗎?難道他也老糊塗了嗎?一旦受了諸位大名的進獻,我家光就會又被指責靠壓搾諸侯修建日光社了。這次,一座燈籠、一棵樹都決不允許進獻!不要頭腦發昏!這麼和他講清楚。」說話間,家光已是怒不可遏,額上青筋暴起,身體前傾。土井利勝看著他這副樣子,偷偷地笑了,心想這樣再好不過。

    不准大名進獻,這一點利勝心中早已預測到了。將軍在京都、大阪、奈良、江戶等地大張旗鼓地慷慨散施之後,必定不會再接受各地諸位大名的進獻了。

    「但是,伊達公應該特別對待吧。」

    伊達政宗是元老級別的人物,豐臣秀吉時代開始便一直是家康的密友,也是二代將軍秀忠的重要顧問。正因如此,伊達政宗肯定不會在為東照宮進獻一事上落在別人後面,而家光呢,又決不允許有特例出現。

    這樣,圍繞著伊達政宗的進獻(現在佇立在陽明門前的鐵質燈籠),雙方必定會較量一番,互不相讓好一陣,而在此期間,就可以從內部強化鎖國政策,只允許荷蘭一國出入長崎。這正是利勝的如意算盤。

    「好,伊達的燈籠,絕對不能要。對他說,如果他非要進獻,那就先做好開戰的準備。」

    「將軍,這些話,其實我早已和伊達講過了。」

    「你說什麼?你跟他講過,這傢伙居然還要如此堅持進獻?」

    「是的。他這樣回復我:的確,我是將軍的部下,但是,我政宗和家康大人自豐臣秀吉時代開始就是關係非同一般的朋友,這點已是天下盡知。既然如此,那我政宗就不管別人怎樣,一定要進獻。我不管什麼特許不特許,反正我是要和將軍直接交涉的。」

    「哼!伊達這個獨眼龍!」

    「『這些將軍好像也提起過,自然心中有數……至於其他人的進獻,都由我土井利勝一一回絕掉吧。如果真想為日光東照宮進獻些什麼的話,不如學學將軍大人,先給自己所管屬的百姓們一些恩惠吧,一百萬兩也好,五十萬兩也好,先把這些事情做完再提進獻的事吧!』我是這樣回答的。」

    此時,家光已經只顧斜著眼睛瞪著屋頂,氣得不作任何回答了。「哼!伊達這個死老頭子……」

    據《日光營造工匠人數表》記載,家光修建日光東照宮動用的木匠、雕刻師等工匠的總人數達七十七萬九千八百六十二人。這些雇工全都是按照總奉行但馬守秋元泰朝的分派,由美作守奧平忠昌、美濃守那須資重、土佐守大關高增、民部少輔蘆野資泰,還有大田原政繼、千本清兵衛,水野監物、大田原政清、福原資盛、岡本義保提供的。當然,人力費按照當時的市價逐人計算一一支付,期間也提供米、鹽、味噌等食物的供給。所有這些都被清清楚楚地記錄下來。

    大正年間,人們發現了這些存留的記錄。因此,在此之前,一些日本的學者大放厥詞稱日光營造工程是幕府對大名進行壓搾的集中體現,這種論說完全是子虛烏有的。

    從世界上的史例來看,也許有人會說這也是壓搾,那也是剝削之類的。但對於家光而言,這就是父輩、祖輩留下的遺產,是日本的傳統,從沒想過借供奉祖上為名壓搾大名。之所以這樣說,依據便是從寬永十一年到寬永十三年(一六三六)營造期間及前後,從來沒有收取諸位大名進獻的任何一座石燈籠或鳥居這一事實。當然,期間也不准進獻樹木。唯一例外的就是伊達政宗進獻的鐵質燈籠。

    唯有政宗的進獻,到最後家光也不得不收下了。

    「我和權現大人的關係非同尋常,您讓我無視這些不准進獻的話,就相當於丟棄了友情與感謝之心。這個世上如果把友情與感謝的心意都丟棄了,那日光東照宮的營造還有何意義呢?」面對政宗這樣的辯詞,一向強勢的家光也無法拒絕,只得找來柳生宗矩商量對策。

    「但馬守,對伊達老頭,就不能想想什麼辦法嗎?」

    宗矩十分冷靜地答道:「這樣也好啊!不愧是伊達大人,做出這麼一番饒有深意的事情來。」

    「什麼?你說他饒有深意?」

    「正是,將軍。重修東照宮,是為了讓所有的日本人都得以享用,這一點上,看來只有伊達大人看透了。」

    「這……伊達看透了……是什麼意思?」

    「將軍,伊達大人堅持自己進獻,而將軍必會動怒回絕。只憑這一情形,天下諸位大名便會心知肚明不作表示,如此一來,將軍您的孝心就得以實現了。」

    「但馬守!」

    「臣在。」

    「你繞來繞去,到頭來還是想說服我收下伊達的進獻啊!」

    「將軍明鑒,確如將軍所言。」

    「不要白費口舌了。我說過大名們的進獻一概不收的。」

    「如果拒絕掉伊達大人的進獻的話,恐怕就要不得不收下以御三家為首的全國大名們的進獻了。如此一來,將軍之前口口聲聲宣稱絕不收進獻,到最後變成全部收下,您覺得這樣的結果是否合適呢?」

    「混賬!我剛剛不是說了絕不收的嗎?」

    「可是,即便您下了命令,恐怕也會有人違命不從的。到那時有可能就會由進獻一座石燈籠引發出一場戰爭了。但是,假如能借伊達大人是三朝元老之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話,事情就好辦了。只允許伊達大人一人進獻,若有效仿者出現時,就命令伊達大人去征討,您看放出這番話來如何?」

    「嗯,原來如此……如此就可以反加利用了啊!」

    「正是如此,將軍身為征夷大將軍,任何時候都請切記策略一詞啊!」

    家光依舊陰沉著臉側頭思忖了良久,最終深歎了一口氣,說道:「伊達這傢伙,說不定就是早已猜到這些,所以才敢這麼強硬呢!」

    「是的,畢竟是歷經戰國風雲洗禮而笑到最後的強者。讓將軍只收下自己進獻的燈籠,使將軍的孝行代代流傳,我想這就是伊達大人的用心所在。」

    「原來是這樣。假如沒有伊達進獻的燈籠,後世的人們反倒會誤以為我家光連祖上的神社也都要靠大名進獻才能建成呢。大名的進獻一概謝絕!除了與祖父權現大人交情非比尋常的伊達大人的東西,其他大名的東西全都沒有……這恰恰能成為有力的證據啊!」

    聽到這番話,柳生宗矩抿嘴笑了。

    「不愧是將軍大人!難得這位歷經戰國風雲的伊達大人用心良苦,要進獻一座任何人都無法造成的鐵燈籠。唯有收下,才能使將軍仁慈之君的聲名流芳千古。」

    「嗯……也就是說此次在心計上伊達老頭子勝我一籌了。」

    「是的,但是後發制人、反敗為勝正是只有明君才能做到的事情。」

    家光突然陰沉著臉,低聲說道:

    「但馬守,伊達的心計我算領教了。一開始威風地叱責他不要進獻,到頭來卻要被迫收下他的東西……這件事,你就裝作不知道吧!」

    「是……」話音未落,宗矩便表情嚴肅地話鋒一轉。

    「將軍您太會愚弄臣下了,您明明一開始就知道伊達的這些打算,卻要讓我但馬守說出來拿我開心。不過,連伊達政宗這樣的人物,無論如何也都要進獻鐵質燈籠以表心意,由此可見權現大人真的是德高望重,無人企及啊!」

    聽完這番話,家光終於像孩童一般笑著點點頭。那一天晚上,家光興致很好地邀了柳生宗矩在大奧共進晚膳。

    大名的進獻風波最終以只收下伊達政宗的燈籠收場。換言之,大名們的一切進獻都被免除,被稱為「寬永大營造」的宏大的日光東照宮營造工程,最終順利完成,沒有給大名們增加任何開支負擔。

    現在的日光大社已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毫無疑問,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寬永年間的此次營造。這正是只有家光才能做得出來的破天荒的大舉動。

    御本社、拜殿、玉垣、唐門、護摩塔(現在的上社務所)、神樂所、御輿堂、迴廊、廊下、陽明門、本地堂、鐘樓堂、鼓樓堂、燈籠堂、輪藏堂、御水屋、寶藏、中御藏、東御藏、仁天門、雪隱、御廄、御供所……數下來,改建的主要建築物有四十棟以上,而其中的二十三棟在明治四十一年(一九○八)被認定為國寶。在海拔六百四十米的高地上削山填谷,建起這些建築,可以說充分彰顯了偉大的民族力量。

    當時的工匠頭領是建仁寺流派的名家,曾擔任過京都吉田神社營造頭領一職的豐後守甲良宗廣。幕府方面的總奉行是之前記述過的但馬守秋元泰朝和右衛門大夫松平正綱兩人。但是因為正綱因受到家光的懲處,所以一般認為開始著手建造時只有但馬守秋元泰朝一人而已。

    工程開始是在寬永十一年(一六三四)十一月,而竣工是在寬永十三年(一六三六)五月,期間的事情已由平泉澄博士、大熊喜邦博士的調查論證清楚。而在此前,認為幕府向西洋各國借貸,並大興土木壓搾百姓的論調曾經甚囂塵上。

    根據以上此種論調,人們一直誤以為營造工程從寬永元年(一六二四)就已開始,直到寬永十三年才完成。

    雖然人們一直以為營造花費了十三年的時間,但是事實上已經證明是從十一年十一月開始到十三年五月為止,工期僅僅是十九個月,即用一年半多的時間完成了此項浩大的工程。

    朝廷派出陰陽師頭領賀茂友景大臣,為臨時神殿的地鎮祭[在建築工程開工前,要舉行奠基儀式(破土典禮),日本人稱其為地鎮祭,祈求土地神保佑施工安全。

    ]、奠基、上梁等選擇良辰吉日。

    地鎮祭五月六日(寬永十二年)

    奠基五月二十一日(寬永十二年)

    主柱七月七日(寬永十二年)

    上梁七月二十八日(寬永十二年)

    工程進展的速度如上所述,所有這些流程都在擔任工程頭領的豐後守甲良宗廣的手記上被清清楚楚地記錄著。

    就這樣,新的正堂建好之後,在寬永十三年四月十日深夜亥時(晚上十時),舉行了神體的遷位儀式。遷位的情形在《日光山御神事記》中有著詳細的記述。當時京都朝廷方面差遣大納言鳥丸光廣、廣橋兼賢,以及中納言高倉永慶、飛鳥井雅宣等前來參加儀式。

    「……(前略)正堂陳設、神轎裝飾、祭禮諸具、神前法器、諸堂器具、佛像寺院、院僧正衣、眾僧百二十口之金襴蜀錦袈裟、紅織吳綾法服,悉為新制。內膳長官板倉氏,但馬守秋元氏奉命執行,中原職忠新盡心調度,以求至善至美。雖長途跋涉卻免海浪凶險,人員物品皆安然無恙。遷宮之前,於日光山御寶藏處盡心供奉,此舉誠為神明所領受,毋庸置疑(後略)……」上述這些均被清楚地記錄了下來。

    於是諸位便可想像出遷宮儀式該是如何的莊嚴、盛大。

    不僅如此,家光還打算效仿伊勢神宮,每隔二十年便改造一次,而江戶城西之丸被燒之後也進行了再建,進度絲毫不落後於東照宮的修建。其令人震愕的強大實力由此可見一斑。

    而且,在現實的政治層面上,也並未受到如此龐大工程的干擾,一切都有條不紊地推進運行著,可以說天下一片太平祥和之氣。

    從某種意義上說,南北朝時代惹出的混爭、私鬥、戰亂等風氣,在這時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社會面貌煥然一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