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格林童話 第17章 格林童話在中國譯界的早期漫遊 (6)
    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有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孫毓修。然而,不管我們說《格林童話》也好,《安徒生童話》也罷,只要在我國提到「童話」這兩個字,當年在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的孫毓修先生就是個「大人物」了。1908年11月,上海商務印書館開始出版由孫毓修編輯的《童話》叢書,自此,中國兒童文學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童話」這個概念,《童話》叢書本身也被人們認為是「中國最早的兒童讀物」A。著名文學家茅盾則評價說,《童話》叢書的編輯出版標誌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兒童文學」B。《童話》叢書使中國的童話乃至中國兒童文學的興起與發展邁出了極為重要的第一步,而孫毓修對中國童話、兒童文學作出的卓越貢獻,也在中國兒童文學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筆,他本人因此早被茅盾尊稱為「中國有童話的開山祖師」C。

    按照史料,孫毓修字星如,別署東吳舊孫,江蘇無錫人,生於清同治初年(1862至1865年間)。早年在江南有名的南菁書院(清末科舉未廢前,江陰有名的書院)中攻研八股制藝D,因此有著紮實的古文基礎,也寫得一手漂亮的駢體文,這給他以後在商務印書館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中文功底。後來,在美國教堂跟隨外國牧師攻研英文,這又為他以後的譯介活動打下了必要的外文基礎。1902年起,他開始了商務印書館的編輯工作,當時印書館留意到兒童對課外讀物的需求,但是課外讀物卻相對匱乏,便讓孫毓修負責起這項給少年兒童編輯課外讀物的工作,孫毓修由此同兒童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1909年3月起,孫毓修共主編了兩集用白話文編寫的童話,約一百零幾冊,茅盾在《我走過的道路上》曾證實說:「這《童話第一集》共有一百多分冊。商務印書館的老編輯陳江先生在查閱了商務印書館1897—1949年的《圖書目錄》第89頁後,發現兩集《童話》還不到一百冊,後來見有一些故事編到另外的分類目錄中去了。這兩集《童話》叢書中,除了茅盾等人寫了《大槐國》和《獅騾訪豬》等少部分外,大部分由孫毓修執筆,取材於英文《泰西五十軼【A朱自強《中國兒童文學與現代化進程》,前引書,第129頁。B茅盾《我走過的道路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10月第1版,第124頁。C茅盾《我走過的道路上》,前引書,第130頁。D茅盾《我走過的道路上》,前引書,第129頁。】事》的《無貓國》。」A

    要說《童話》叢書,首當其衝就該談談孫毓修為叢書寫的序,這個序言算得上近代兒童文學理論史上的一道豐碑。在序言裡,孫毓修所傳達的先進的兒童文學觀遠遠超出了與他同時代人們對兒童以及兒童文學的認知,他不僅對兒童文學的定義、本質、特徵、內容、體裁等有著詳細的闡述與說明,而且按照他的這些先進的文學觀,身先士卒將整個《童話》叢書進行合理選材、編輯,一切以符合少年兒童的文學審美情趣為標準,以達到滿足少年兒童的文學需求為宗旨。

    「序言雖不長,但卻是中國兒童文學史上的重要文獻」B,是一篇近代兒童文學史上出現較早的理論力作C。序言開篇,孫毓修開門見山就對兒童特殊的心理特徵作了分析說明,七八歲的孩童「漸有欲周知世故、練達人事之心」,這才可以入學求知,並借此批評了不顧兒童特徵的舊時教育和舊俗。並指出「典與雅,非兒童之所喜也」,而「荒唐無稽之小說」是兒童「甘之寢食,秘之於篋」等的兒童文學本質特徵,並輔以歐美人的理論來說明兒童的心理特徵以及兒童特殊的文學審美需求。他還對《童話》叢書收錄的故事從體裁上進行了三種分類,分別是「寓言、述事、科學」,並對每一種體裁進行了定義解釋。

    序言的後半部分則說明,孫毓修不光有這些先進的兒童文學理念,身為《童話》叢書的編輯者、編譯者,他自是身先士卒,將自己的理論貫徹到《童話》叢書的選材、編譯及編輯的方方面面,體現了完全為少年兒童讀者服務的可貴精神。「文字之淺深,卷帙之多寡,隨集而異。蓋隨兒童之進步,以為吾書之進步焉。」根據這一編輯方針,「《童話》叢書第一集的讀者對像為七八歲兒童,每本書為二十二至二十六頁,字數在四千左右;第二集的讀者對像為十至十一歲兒童,每本書為四十二至四十六頁,字數增加近一倍,使用的文字也稍深一些。」D

    而孫毓修每編完一冊後,就請高夢旦先生把書稿帶回家,給其子女傳閱和誦讀,傾聽這些小讀者的意見,然後增刪內容,修飾文字,定稿出版,也即為序言中所寫到的,「每成一編,輒質諸長樂高子,高子持婦,召諸兒而語之,【A陳江系商務印書館老編輯,該文見《中國童話的開山祖師孫毓修先生》,載《名人側影》,第139頁。B朱自強《中國兒童文學與現代化進程》,前引書,第129頁。C「序言」原文請參見王泉根評選《中國現代兒童文學文論選》,前引書,第17頁。D朱自強《中國兒童文學與現代化進程》,前引書,第131頁。】諸兒聽之皆樂,則復使之自讀之。其事之不為兒童所喜,或句調之晦澀者,則更改之。」孫毓修的理想,是希望他編輯的這些叢書能讓少兒讀者們「甘之如寢食,秘之為鴻寶」,他用超常的見識以及勤勉認真的工作做到了這一點,人們稱讚其編輯出版的兒童讀物「開智識,廣見聞,且其文簡而有味,淺而易懂,洵為少年消遣之良本」A。

    二、《童話》叢書

    孫毓修的《童話》叢書第一次給了人們「童話」這個概念,不過他的「童話」與我們現今所說的「童話」概念是不太對等的。五四時期前後的童話含義較廣,大凡寓於幻想色彩的供小讀者閱讀鑒賞的散文類作品,均屬童話範疇。「當時的『童話』幾乎就是『兒童文學』的同義詞,兩者沒有嚴格的界說。」B

    因此,「孫毓修所說的童話其實相當於今天的兒童文學或兒童讀物,包括寫實類和非寫實類全部可供兒童閱讀的作品;周作人所說的『童話』指和神話、傳說相近的非寫實性故事,與民間童話相近。孫毓修未區分童話和兒童文學,因為他把二者看作同一件事。」C

    雖然孫毓修說的童話並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童話概念,但是,中國有童話之說,的確要追溯到孫毓修的這個《童話》叢書,並且《童話》叢書裡就有不少來自歐美的童話故事。因為史料欠缺,我們很難一睹《童話》叢書裡故事原文的真面目。我們只知道,「在孫毓修的這套《童話》叢書裡,從編撰角度看,可以分為編譯和編纂兩類。編譯是根據西洋民間故事和兒童文學名著翻譯編寫而成,編纂是以中國歷史故事與民間童話故事為底本的。在這近百種童話集的整套叢書中,編譯的比編纂的略多十多種;孫毓修共編七十七本,沈德鴻(茅盾)編了十七本,其他有謝壽長編了兩本,高真長、張繼凱各編一本。

    除了孫毓修自己編的,其他二十一本也都統一由他作過校訂。」D這沈德鴻便是後來比孫毓修有名得多的茅盾,即從1917年下半年起,茅盾進入商務印書館並分配到孫毓修手下做翻譯工作,他因此也陸續編寫了《大槐國》《獅騾放豬》《書獃子》等27篇童話,分編為17冊,收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童話第一集》中E。【A陳江《中國童話的開山祖師孫毓修先生》,前引文,第139頁。B王泉根評選《中國現代兒童文學文論選》,前引書,第19頁。C吳其南《中國童話史》,前引書,第145頁。D孔海珠《茅盾和兒童文學》,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1984年,第386頁。E茅盾《我走過的道路上》,前引書,第137頁。】

    第四節(2)

    究竟《童話》叢書裡都是些什麼樣的故事,孫毓修究竟怎麼做的,趙景深撰寫的《孫毓修童話的來源》一文便成為我們研究《童話》叢書彌足珍貴的史料。在《來源》一文裡,趙景深對孫毓修編輯的童話故事做了詳細的分類說明,這同茅盾的秘書孔海珠後來回憶的一樣:「《童話》的第一、二集,計孫毓修的77種,沈德鴻的17種,其他4種,共98種,再加上鄭振鐸所編的第三集4種,這102種便是《童話》的全部。」A而孫毓修編輯的77種裡,其中29種是中國童話故事,剩餘的48種是外國民間故事與名著。這裡面共有5個格林童話故事:《大拇指》《三王子》《姐弟捉妖》《皮匠奇遇》《三姐妹》。

    據趙景深講,這些來自於西洋民間的故事和名著有一小半取材於故事讀本,比如格林童話中的《大拇指》《皮匠奇遇》《三姐妹》取材於Cllamber』sNarratiYeRcadcrs;《三王子》取材於「A,I」Briglltstoryreaders。

    事實上,這些來自歐美的童話故事,在孫毓修看來都是些所謂的神怪故事,或者是些類似於寓言的故事。孫毓修曾撰寫過一本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的名為《歐美小說叢談》的著書,堪稱中國近代史上一部較系統介紹西方文學的專著。在《叢談》裡面,孫毓修就把歐美的這些童話故事歸納到一節並進行了詳細的描述與說明,該章節的題目就叫「神怪小說之著者及其傑作」。在該節裡,孫毓修對歐洲童話故事以及它們的作者分別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像來自法國的童話《藍鬍子》《睡美人》《美人與野獸》等,尤其是《小紅帽》《灰姑娘》這些膾炙人口的歐洲民間童話故事,孫毓修更是著墨不少。

    孫毓修重點論述這些現稱「童話」的「神怪小說」,是他認為「神怪小說」乃是「小說之祖」。「生民之初,智識愚昧,見禽獸亦有知覺,而不能與人接音詞、通款曲也。遂疑此中有大秘密存,而牛鬼蛇神之說起焉。山川險阻,風雲雷雨,並足限制人之活動,心疑冥漠之中,必有一種傑出之人類,足以揮斥八級、宰制萬物者,而神仙妖怪之說起焉。」因此,認為人們不應該輕視「神怪小說」:「不知小說本於文學,而神怪小說又文學之原素也。天下之事,因易而創難。神怪小說,則皆創而非因,且此創之一字,僅上古無名之人,足以當之。」孫毓修無愧於中國童話開山祖師爺的稱號,對於童話有這樣的見地,對兒童文學有如此的重視,這在當時的確並不多見。

    除開意大利、法國這兩個歐洲的童話聖地,第三個就是德國以及大名鼎【A王泉根評選《中國現代兒童文學文論選》,前引書,第745頁。】鼎的格林兄弟,孫毓修這樣介紹到:「日耳曼深林之中幽靈玄妙神怪小說之所窟穴也。乃有格列姆Grimm之大著作家出焉。大格名及科Jacob。小格名威良Wilhelm。第十七世紀中人也。其傑作有《拇指兒》TomThumb,《蜂后》QueenBee,《蛙王子》FrogPrince等。流傳至今不止書萬本而誦萬遍已。」A

    緊接著,孫毓修專門對《大拇指》做了詳細介紹,因為沒有《童話》叢書做比較,僅從篇幅內容來看,幾乎就是這個故事的原文B。

    將孫毓修的這個《拇指兒》故事與格林童話1857年德文版中的《大拇指》對比來看,故事情節顯然是做了較大的改動,這同樣反映出孫毓修是隨了與他同時代譯者們的普遍譯風,即在上節裡談到的任意刪節、改譯等。與孫毓修共事的茅盾,在讀了孫毓修拿給他看的譯文後,也說:「他說他的譯筆與眾不同,不知道我以為如何?我把他譯的那幾章看了一下,原來他所謂『與眾不同』者是譯文的駢體色彩很顯著;我又對照英文原本抽閱幾段,原來他是『意譯』的,如果把他的譯作同林琴南的比較,則林譯較好者至少有百分之六十不失原文的面目,而孫譯則不能這樣說。」C

    此外,同周桂笙一樣,孫毓修在所編輯的歐美童話故事的結尾往往也是加入了一段譯者按語,這個特點是在朱自強的著作《中國兒童文學與現代化進程》裡發現的。因為原本《童話》叢書裡的故事,尤其是那5個格林童話故事,我們很難見到,所以朱自強在書中摘錄的孫毓修編輯的《無貓國》D,雖然只有小小的一段,但足以見證孫毓修的很多譯文風格,這裡特地轉錄如下:

    大男為著金磚,一心走到京城弄得幾乎討飯,幸遇富人收留,免了凍餓,已是滿心知足。不料意外得了這注大財,真可稱為奇遇。你看他有錢之後,安心讀書,要做個上等之人。這才算受得住富貴了。——孫毓修《無貓國》E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