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格林童話 第10章 格林童話的童話故事 (5)
    男子新娶的第二任妻子跟他第一次婚姻帶來的孩子之間會產生矛盾,這是不言而喻的。正如格林童話故事告訴我們的,來自第一次婚姻的孩子是不會被父親的第二任妻子所喜歡、疼愛的。因為孩子不是第二任妻子親生的,於她來講,就算是外人、生人,具有排他性的,那是可以令她生厭的,忌妒的,甚至為了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可以下決心剷除掉的。格林童話裡將繼母與繼子女之間的這種矛盾與排他性渲染到了極致:繼母永遠成了「壞」、「惡」、「毒」的代名詞,成為背負著惡名永世不得翻身的惡形象。

    對格林童話中繼母與繼子女的矛盾以及繼母的種種劣行背後的動機,德國的很多研究者們以其發達的心理學理論為支撐,從這個層面入手進行了深入細【AHermannGerstner,BruderGrimm.Ibid.p.76.B德國出版公司《郎氏德漢雙解大辭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第1629頁。】致的剖析與闡述,對格林童話中的「繼母」問題提供了深層次的研究方向,也結出了纍纍碩果;有的研究者則從基本的人性出發,揭示出一幕幕發生在人間的悲喜劇,依托的理論看似「不深入」,但分析的過程形象生動,能得出令人折服的「淺出」道理。烏爾蘇拉·海因德裡希斯(UrsulaHeindrichs)的文章就是這後一種方法的很好例子,她從人性的四個方面——人類的忌妒、貪婪、仇恨、自私入手,對童話中繼母所作所為的根源進行了雖為簡約,但通俗易懂的闡述與總結A。

    (一)忌妒心

    海因德裡希斯認為,繼母扮演著不受人歡迎的角色,首當其衝要歸咎於人類的忌妒心。灰姑娘的故事就告訴我們「忌妒」會產生多麼可怕的後果,這指的不僅是對別人,還有自己本身。故事裡繼母同她的女兒們對灰姑娘所做的一切皆出於忌妒:繼母的兩個女兒雖然都「臉蛋漂亮而白皙」,可她們眼裡卻依然容不下同樣美麗可人的灰姑娘。於是忌妒心瘋狂作祟,讓她們奪走了灰姑娘美麗的衣裙,給她穿上一件灰色的舊外套,一雙木頭做的鞋子,譏笑她「瞧瞧這驕傲的公主打扮得有多美」;然後她們把她趕進廚房,從早到晚干重活兒粗活兒,想方設法叫她傷心,譏諷她,讓她沒有床鋪睡覺,躺在灶旁的炭灰裡,渾身髒兮兮,最後將一個漂亮的妙齡姑娘活生生整成了個「灰姑娘」才稍感滿足。

    故事的高潮是所有漂亮的女孩都被國王邀請參加宴會,在宴會上國王要為王子選未婚妻。還是出於本能的忌妒,這等好事哪能讓那灰不拉幾的可憐姑娘沾邊,在繼母的兩個女兒眼裡,灰姑娘只配給她們梳頭、擦皮鞋、扣緊鞋絆。而繼母自然是為虎作倀,想方設法作弄、為難灰姑娘,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不給她去參加國王宴會的機會。看似灰姑娘栽在病逝的生母墓前的榛樹給予了她神奇的力量和幫助,實則是媽媽在保佑、關心照顧她,得到媽媽幫助的灰姑娘穿上華麗的衣裳後,是那麼美艷迷人,成為宴會上的真正公主。故事的結尾當然是灰姑娘獲得了幸福圓滿的生活,而「兩個虛情假意的姐姐也來討好,想沾灰姑娘的光」,結果被鴿子啄瞎了雙眼,「活該一輩子當瞎子」了。這真是自作自受、自討苦吃了。

    關於繼母的忌妒心,也許《白雪公主》(格林童話第53個故事)是最有【AHarlindaLox(hera.)DunkleMachteimMarchenundwassiebannt-RechtundGerechtigkeitimMar-chen.Krummwisch:KonigsfurtVerlag,2007,pp.46-62.】名的故事了。王后生下白雪公主後就去世了。「過了一年,國王娶了一位新王后。她是個漂亮女人,不過卻即驕傲又自負,容不得任何人比她更美麗。」而新王后還有一面魔鏡,每天,她都會對著鏡子反覆問一個問題,而她從魔鏡那總能得到同樣的回答:她是「全國上下最美麗的女人」。可白雪公主慢慢長大,而且越來越美,到了七歲,已美麗得如同晴朗的白晝,甚至超過了王后本人。

    有一天,王后又問鏡子,全國上下,哪個女人最漂亮,這時鏡子卻回答道,公主是比她漂亮一千倍的姑娘。

    王后大吃一驚,忌妒得臉都青了。從此,一見白雪公主,她心裡就怪難受,因此恨死了小姑娘。A

    於是,「忌妒和驕傲像野草一樣,在她心中越長越高,使她白天黑夜再沒有安寧」。得不到安寧的王后變成了一個狠毒的婦人,竭盡全力要把白雪公主置於死地,保住自己天下第一美人的位置。她是處心積慮,三番五次付諸行動的。可惜獵人的同情心、七個小矮人的愛心都讓白雪公主化險為夷。最後,王后喬裝成一個農婦,氣急敗壞地翻越七座山來到七個小矮人處,把有毒的蘋果拿給白雪公主吃,她的願望終於實現了。白雪公主剛咬了一口,立刻就倒在地上死了。王后一回到家立刻就問魔鏡,誰是最漂亮的女人,鏡子終於回答她,全國數她最漂亮:

    這樣,她那顆忌妒的心才勉強安定下來。因為,一顆忌妒的心是得不到真正的安寧的。

    後來的結局是我們每一個人在孩童時代就熟知的了:白雪公主得救了,一位愛她勝過愛世上的一切的王子娶她做了妻子,婚禮盛大而隆重。而更令我們拍手稱快的是,歹毒的王后娘娘受到了她應有的懲罰,得到了應有的報應。在童話裡,她的面前放上了早已在炭火上燒紅的鐵鞋子,她被迫穿上火燒的鐵鞋跳舞,一直跳到倒在地上死去。而為什麼會有這麼一雙鞋子等著她,再往前看,答案依然是忌妒心引火燒身,最終毀滅了自己。王后的魔鏡告訴她有位新娘比她美麗一千倍。她非常吃驚,非常生氣,氣得簡直暈了頭。她並不想參加什麼婚禮的,可不看見年輕美麗的新娘,她永不得安寧。她去了,而新娘正是被她迫害的白雪公主。【A譯文見(德)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格林童話全集》,前引書,第180-188頁。】

    (二)貪婪

    在格林童話中,繼母對丈夫前任妻子留下的子女痛下毒手,甚至不惜對其斬草除根,這恐怕除了忌妒,海因德裡希斯認為,「貪婪」是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在這個誘因的背後,隱藏著這麼一個事實:這位母親的繼子、繼女往往來自於一個殷實的家庭。格林童話第47個故事《杜松子樹》是個典型的例子,整個故事是用方言寫成的,它體現了繼母的貪婪而導致繼子的悲慘喪命。同時,它也成了格林童話裡一個最有爭議的故事,因為繼母殘殺繼子的場面相當直白血腥,繼母處理繼子屍體的手段極其殘忍,令人髮指,讓人作嘔,因此,這個故事究竟適不適合小孩子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

    故事的開頭是這樣的A:「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大約在兩千年前吧,一個富翁有一位漂亮而虔誠的妻子。他倆相親相愛,卻總沒孩子。他們非常希望有孩子,因而妻子便日夜祈禱,可他們還是一直沒得到孩子。」後來妻子真的生下一個漂亮男孩,「紅得像血,白得像雪」,她看著非常非常高興,這下自己反倒因此死了。丈夫按她的願望把她埋在了杜松子樹下。起初,他哭得很厲害。到後來,他停止了哭泣,然後就重新娶了一個妻子。他和第二個妻子生了一個女兒。這第二個妻子對她親生的女兒非常疼愛,而一見到男孩心裡就怪不是滋味兒,「認為他擋住了她的路。她老盤算著怎樣使她女兒獨得家產。魔鬼迷了她的心竅,使她對男孩恨之入骨,不是把他推來搡去,就是這兒敲他一下,那兒擰他一把,搞得可憐的男孩時刻提心吊膽,每天放學回家來就再也得不到安寧。」

    繼母想要替自己的親生女兒爭奪現任丈夫的全部家產,因貪婪而變得殘忍血腥,毫無人性,滿腦子都是對丈夫前妻的男孩致命的仇恨,於是這個繼母設計殺害了男孩,將他拿來燉湯,並盛給她丈夫吃。她的親生女兒瑪蓮一面是悲痛不已,另一面卻又不敢跟父親說實話,只能用一塊綢手巾把父親吐出來的每塊骨頭包起來,埋在了杜松子樹下。而樹裡冒出煙霧,從火裡飛出一隻美麗的鳥兒,那便是小男孩的化身,小瑪蓮這才釋然。由於瑪蓮的幫助,小男孩最終得以解脫。像所有故事的「Happy-End」,繼母得到了應有的下場,父親、小男孩和小瑪蓮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對於繼母與來自殷實家庭繼子的這種關係以及繼母製造出殘忍血案的動【A譯文參見(德)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格林童話全集》,前引書,第158-166頁。】機,英格博格·韋博·克勒曼(IngeborgWeber-Kellermann)在他的文章《德國家庭——社會歷史的淺析》中作了如下的闡述A:

    在反映了很多童話故事元素的早期社會關係中,照我們現代人的眼光看,原則上是不存在一個「繼母」的說法,因為父親的所有女性都有可能合法地躋身於「母親」這個行列。只有當父親違反同族婚姻的「密令」,這個密令是他的社會階層給予他的,即按照他所處社會的行為準則,接納了一位來自不應該與之結婚的族群的女性,就會導致家庭矛盾與衝突。違反了同族婚姻以及由此對整個家庭帶來的後果這兩者結合在一起,經常就會出現家庭中「繼女」的被剝削與被欺壓。……童話往往就會讓「繼女」擺脫這個讓人無法忍受的家庭氛圍,通過同王子幸福的婚姻,繼女得以解脫或拯救。……繼母這個角色不僅對童話的藝術創作,而且對語義學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只有通過演繹這一系列由她親手設置的障礙,才能考驗我們的男女主人公,而考驗因此才會富於意義。……對國王的——或者說富農的「新」女性來說,不管是對她個人還是對她親生孩子的地位而言,這些父親們的原有合法孩子無論如何都是一個障礙。因此她會一心一意專注於一件事情,那就是想方設法把這些合法孩子除掉,而且還不能張揚,最好是不為人知。

    在人類社會,由於男性特有的社會地位,女性扮演的特殊角色,這種對財產覬覦,乃至演變成暴力事件的現象是常見的。就是現如今,在我們的現代社會,在那些家庭關係較複雜的「大」家庭,這些事件仍然會重演,依然為大家所諳熟,不陌生的。所以,說句題外話,儘管這個故事《杜松子樹》過於殘忍直白,似乎超越了兒童心理的承受尺度,然而格林兄弟仍然將它保留了下來。要知道,格林兄弟在世時,僅從1812年第一個印刷版本算起,到1857年最後一個全集印刷版本,其間近半個世紀,有些故事僅出現在1812年版本裡,這足以證明《杜松子樹》在格林兄弟眼裡的份量,或者說它具有很大的教育功能。而這個教育功能也許正如馬克斯·呂悌所說:「心理學家們和教育學家們都知道,童話是兒童成長過程中一種必不可少的養料和最佳教育輔助手段。」B

    (三)自私

    除了忌妒與貪婪,海因德裡希斯認為,還有「自私」這第三個因素能使一【AHarlindaLox(her.).DunkleMachteimMarchenundwassiebannt.Ibid.pp.52-53.BMaxLuthi,DaseuropaischeVolksmarchen.Ibid.p.77.】位正常的母親變成「繼母」。在格林童話《亨塞爾與格萊特》(第15個故事)裡,貧苦的樵夫和他的妻子在這一年碰上物價飛漲,平時本來就缺衣少吃的,這次鬧得來連每天的麵包都保證不了。在樵夫愁眉苦臉想著該怎樣養活一家人時,他的妻子卻盤算著首先把兩個可憐的孩子處理掉,以求得自己的平安。有一點值得注意,在這個童話故事裡,「繼母」這個詞只出現過一次,除此之外,樵夫的妻子都被稱作「女人」或是「母親」。

    自私驅使著這位女性變成了一名「狠毒的母親」。哪怕是只剩下最後一片麵包,母親也會想著自己的孩子們,但可惜,這位女性是決然沒有做好這種犧牲自己的準備的。眼下,她自個兒如何能倖存下來倒成了折磨她的頭等大事。

    絞盡腦汁後,她真想出了一個明哲保身的主意:「明兒個一大早,咱們把孩子領到森林中最稠密的地方去。在那兒給他們生一堆火,再給他們每人一塊麵包,然後咱們就去幹自己的活兒,讓他們單獨留在那裡。他們找不到回家的路,這樣咱們就省心啦。」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