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格林童話 第4章 格林童話誕生在德國的可能性與必然性 (2)
    尊重「天才」和處於自然狀態的人,也就是兒童、民眾乃至原始族群,一時間也成為風尚。一個顯著的例子:在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裡,有多個片段熱情讚頌天真無邪的兒童和樸實單純的下層勞動者,相反卻對迂腐的貴族、虛妄的市民做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還有,英國早期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華茲華斯在他創作的詩歌中,不僅大量描寫兒童、童年,而且對兒童頂禮膜拜,稱兒童是成年人之父,「華茲華斯尊崇兒童,顯然與尊崇自然相通,而尊崇自然又與尊崇天然純真的人性相通」A。

    這些直接導致了浪漫主義運動的另一顯著的特徵:對童話這種文學體裁,詩人們倍加青睞與推崇。這實在是一點也不讓人感到奇怪,因為童話是那麼的符合浪漫派詩哲們的追求。在童話裡,人的想像力不受任何約束和限制,可以達到極致;人與自然又是從未有過的如此貼近,「萬物皆有靈」;人最純真最美好的情感都能在童話裡得到實現,並成為永恆,而非瞬間縱逝;而且童話所表達的亦非虛妄,而是如同列寧所寫:「每個童話故事裡,都包含著現實的元素。」B諾瓦利斯對童話也是讚不絕口,「詩是絕對的真實,萬物越富有詩意便越真實。……真正的詩是童話的詩。一篇童話有如一片不連貫的夢境,童話的長處在於同真實的世界完全相反,又同它十分相似。」C

    其實,赫爾德早在1777年就預言式地指出了童話的地位和作用,他清醒地認識到,「童話在他那個時代逐步有著兩層重要的意義:一是作為文學家們【A蔣承勇《西方文學「人」的母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87頁。BHerbertScurla,DieBruderGrimm,einLebensbild.Berlin:VerlagderNationBerlin,1985,p.72.C(丹麥)勃蘭兌斯《十九世紀文學主流》,前引書,第212頁。】的藝術表現形式,二是可作為人們對古代文化研究的對象……」A儘管那時還不可能指《格林童話集》。當席勒在臨終的病榻上呻吟時,對人們提出的要求竟是:「請你們給我童話——那裡面堆積著成就所有偉大與美好事物的素材。」B

    童話故事真的成為浪漫主義最為理想而完美的一種文學類型,不用說搜集整理原本就流傳於民間的童話故事,浪漫派詩哲們競相借鑒民間童話來進行創作,對他們創作的童話故事,還有一個專有名稱,即「藝術童話」。

    由此,浪漫派們為世界童話的發展與繁榮做出了難以估量的巨大貢獻。世界最著名的歐洲童話,包括格林童話和霍夫曼童話等德國童話、安徒生童話以及王爾德童話,都可以說是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結晶。還有德國的蒂克、布倫塔諾、豪夫等人在藝術童話的創作道路上同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童話」:蒂克借鑒民間童話創作童話《金髮男子埃克伯特》,開了德國與民間童話相並列的藝術童話新形式的先河;而傑出的浪漫主義作家霍夫曼則以其怪異詭譎,聞所未聞的想像力給予後世許多作家巨大影響;豪夫童話則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成果。毫不誇張地說,德國較早地就在世界童話史上樹起了一座座豐碑。

    第四節

    格林兄弟——「雙子座」降臨人間的童話

    在珍視民間文學的時代潮流和人文環境中,在嚮往自然和尊重兒童的價值觀熏陶下,在浪漫主義文學家推崇童話的氛圍中,格林兄弟這兩位偉大的民間童話採集整理者登上了德國文學史的舞台。是的,這般情景下,猶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格林兄弟這兩位學者的出現顯得尤為重要。試想,如果沒有這兩位博學多才、孜孜不倦、勤勞執著的奇才,估計我們今天將無緣在格林童話裡暢想遨遊,做著屬於我們自己的青澀童夢。

    格林兄弟,即雅各布·格林(JacobGrimm,1785—1863)和威廉·格林(WilhelmGrimm,1786—1859)。1830年,雅各布·格林曾撰寫一部自傳,他一開頭便寫到:「我是我父母親的第二個兒子,1785年1月4日生於哈瑙。

    大約在我6歲的時候,我父親被任命為施泰瑙C的一名司法官員,那裡正好也【AHerbertScurla,DieBruderGrimm,einLebensbild.Ibid.p.72.BHerbertScurla,DieBruderGrimm,einLebensbild.Ibid.p.71.CSteinauanderStrabe(街邊的施泰瑙),Hanau(哈瑙),Kassel(卡塞爾)這幾個地方都是格林兄弟生活、學習、工作的重要地方,尤其是卡塞爾,更是兄弟倆童話搜集工作的主要地點。】是他的出生地。這個綠草如茵、蒼山環抱的地方給了我童年最天真爛漫的回憶。」A筆者曾於2008年去過哈瑙城,由於種種原因,格林家的舊址上如今矗立起了新的房子,不過房子門邊的牆上嵌有一個牌子,上面較為詳細地說明介紹了此處當年的主人以及他們理應獲得的榮耀,這讓慕名而來的人們多多少少感到了些許慰藉。格林一家在施泰瑙的舊居則被保護得相當完整,舊居如今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一所紀念博物館,接待著五湖四海熱愛格林童話的遊客們。

    雅各布的父親菲利普·威廉·格林(PhilippWilhelmGrimm)先是在哈瑙擔任律師,後來又做哈瑙的「城市及地方司法書記員」B,並於1783年和出身於法學世家的多羅特婭·齊默爾(DorotheaZimmer)組建了家庭。雖然菲利普·威廉·格林擔任著公職,其實收入並不豐厚,家庭生活比較簡樸。他和妻子共生育了9個孩子,其中3個在很小的時候就夭折了,就包括雅各布提到的他父母親的頭生子,這樣就還剩下雅各布等6個孩子,以「格林兄弟」齊名的則是格林家這6個孩子中年齡最大的兩個。格林兄弟的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也值得一提,弟弟是後來成為著名畫家的路德維希·埃米爾·格林(LudwigEmilGrimm),為格林童話做過插畫,為童話講述人畫過肖像。而妹妹洛特·格林(LotteGrimm)不僅與兄弟倆感情甚篤,後來還嫁給了路德維希·哈森普夫盧格,這家人是格林童話重要的講述人。

    1791年,格林兄弟全家因為父親的工作從哈瑙遷往了施泰瑙,如果沒有什麼意外,那這一大家子生活在「綠草如茵、蒼山環抱」的德國黑森州,浸染於大自然的美之中,尤其是格林兄弟倆本來就「酷愛大自然」,應該是生活得其樂融融、十分幸福的。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誰想到,5年後,格林兄弟的父親患病,而且病情發展迅速,很快就因病去世。父親的早逝,讓這個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比如居住的施泰瑙政府的房子得歸還,孩子們面臨生活與學習等現實問題。

    幸而,格林兄弟的母親有個在卡塞爾宮廷做事的妹妹,這位名叫亨麗埃特·齊默爾(HenrietteZimmer)的姨媽不僅心地善良、慷慨無私,而且給予兩兄弟母親般的呵護與關愛,在姨媽的資助下,兄弟倆來到卡塞爾繼續求學。兄弟倆勤奮好學,短短四年的時間就完成了高級中學的全部課程,並【AGabrieleSeitz,DieBruderGrimm:Leben-Werk-Zeit.Munchen:WinklerVerlag,1984,p.9.BHermannGerstner,BruderGrimm:InSelbstzeugnissenundBilddokumenten.Hamburg:RowohltTa-schenbuch,1973,p.7.】分別於1802年、1803年——兩人17歲那年,進入了馬爾堡大學學習深造,而姨媽的資助並沒因此中斷。

    在馬爾堡大學,兄弟倆攻讀的都是法學。但是,雅各布逐漸發現自己更醉心於文學研究,而且身為家庭目前最年長的兩個孩子,年輕的雅各布與威廉一直都有著要承擔整個龐大家庭開支與生計重責的責任意識。1806年,雅各布退出法學學習,找了份在卡塞爾政府部門當文書的差事,算是為自己盡快履行家庭責任並同時進行自己心儀的研究找到了一個解決辦法,儘管這個辦法是暫時的,也不是那麼盡如人意。雅各布是這樣想的:「如果能有一份不佔用我全天時間的工作,能讓我在閒暇時間裡繼續心儀的研究,我真還別無他求。我必須承認,不能做研究,我將會很痛苦。」A哥哥對文學研究的癡迷也影響著弟弟威廉以後的學術研究道路。同年,威廉通過了法律學國家考試,也結束了大學生活。從此,雅各布與威廉兩兄弟無論是在人生,還是在文學道路上都創造了很多令人嘖嘖稱奇的「雙子座童話」。

    生活中,兄弟倆一生朝夕相處,形影不離,即便是1825年威廉建立了自己的家庭(雅各布則終身未娶),兩人之間相愛甚篤的感情也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兄弟倆的確情深意切,誇張一點說,從幼年時代起,直到威廉去世,兩兄弟分離的時間從來不超過幾個星期,兩人恪守了當年雅各布對弟弟威廉發的誓言「我們將永不分離!」這是雅各布給威廉信中的一句話,多次為後人引用。1805年,雅各布接受老師薩維尼的邀請,去法國巴黎協助其研究工作,獨自留在馬爾堡大學學習的威廉憂傷不已。7月12日,身在巴黎的雅各布在信中寬慰弟弟這樣說道:「親愛的威廉,我們永遠不會再分開,我們約定,如果我們當中再有誰被派到別的地方,那麼另一個人一定毫不遲疑地跟他一起去。我們彼此習慣了在一起,習慣了不分離,是如此的習慣,一想到有一天要面對生離死別,我的內心就充滿了極度的恐懼。」B

    德國作家蓋斯特涅爾的《格林兄弟傳記》C由捨甫琴科介紹到俄國,在這部第一本介紹格林兄弟生平的俄文版書籍裡,譯者捨甫琴科加入了很多自己的理解與詮釋。

    對兄弟倆的這番相親相愛,念及人們對這份特殊的感情也許會有【AHermannGerstner,BruderGrimm:InSelbstzeugnissenundBilddokumenten.Ibid.p.15.BHerbertScurla,DieBruderGrimm,einLebensbild.Ibid.p.10,p.12.C即HermannGerstner,BruderGrimm:InSelbstzeugnissenundBilddokumenten.Hamburg:RowohltTaschenbuch,1973,此書在我國是由顧正祥翻譯,浙江文藝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文名《格林兄弟傳》。】的猜疑,譯者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當然,對現代的讀者來說,這種表示激情的語言好像是奇怪的,甚至會使有的人發笑。然而這種感情卻是真實的,因為兄弟倆中任何一個人都覺得對方就是自己的一部分。雅各布和威廉彼此之間聯繫非常密切,他們的生活、觀點和命運完全不可分割,以致他們是作為格林兄弟而進入文學界的。」A

    在這世上有如此情深意長的兄弟情實屬不易,更為難得的是,兄弟倆經歷相似,興趣相投,20多歲時,就以在語言文學方面著述頗豐而蜚聲學術界。在文學史上,格林兄弟倆應該是那個時代不可多得的偉大人物。作為語言學家,他們編纂的《德語語法》和大型《德語詞典》堪稱現代日耳曼語言的奠基作和豐碑;作為民間文學研究者,他們不僅出版了兩卷本的《德國傳說集》,而由他倆搜集、整理、編寫的《兒童與家庭童話集》(即後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格林童話》)不僅對民間文學、兒童文學,乃至世界文學都做出了難以估量的貢獻,成為經典之作。

    此外,有著詩人秉性的威廉對日耳曼文學古籍、史詩等研究做出了不朽的功績;雅各布則不僅身體比威廉健康,而且在單調繁雜的研究工作中,有著清教徒般近乎狂熱的激情,因此畢生埋頭於德語語法、德意志的古代法律、語言史等的研究探索中,不斷呈現給世人一處處令人激動的寶藏。當時的德國學界自然也為這兩位難得的人才以及他們所做出的巨大成就所傾倒,兩人被競相授予名校的名譽博士,被聘為知名學府的正教授。可以說,兄弟倆研究與涉獵的領域之廣、之全面,在每一個領域裡所達到的成就之大,真的讓人望洋興歎。尤其是在挖掘、保護古老文化上體現出的堅韌、執著,所做出的驕人成績,讓很多學者都只能望其項背。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