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趙普是宋朝的開國宰相,書讀得很少,據說靠半部《論語》治天下,但他的確有他的過人之處。
趙普性情耿直,深沉豁達,但言語之間卻時常盛氣凌人,他曾多次同人談到趙匡胤在微賤之時的不足之處,弄得趙匡胤只好對他解嘲地說:「倘若在山野之間能分辨出誰是天子,誰是宰相,那麼人們就都去尋找了。」這話說得是很有道理的,人都是磨煉出來的,不是天生就完美的,可見,趙匡胤對趙普還是比較寬容的。
【事典】
趙普能以天下事為己任,忠心耿耿地輔佐趙氏兄弟。宋朝初年,任宰相的范質等人是後周舊臣,這些人多心胸狹窄,對趙匡胤唯唯諾諾,不敢有所作為。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范質等人同日罷相,趙普被任命為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趙普任宰相後,一改唯唯諾諾的風氣,他的剛毅果斷,處理了許多事情。
一次,趙普薦舉某人擔任某官,趙匡胤不採納他的意見。第二天,趙普再次上奏薦舉,趙匡胤還是不採納。第三天,趙普仍薦舉這個人,趙匡胤大怒,將趙普的奏章撕碎扔到地上,趙普面不改色,跪在地上將撕碎的奏章一片一片揀起來,拿回家中,將碎片拼貼在一張紙上,過了幾天,趙普拿著粘貼好的奏章,照舊上奏薦舉某人擔任某官。
趙匡胤覺得真是又好氣又好笑,但他也確實為趙普的固執所折服,終於批准了趙普的請求,任用了這個人。
還有一次,有許多官員應當提升,奏章報到趙匡胤那兒,趙匡胤一看,準備提升的官員中有一個人平素就讓他很討厭,便打算不讓他提升。趙普聽說後,認為這個人應該得到提升,便堅持請求趙匡胤讓這個人提升。趙匡胤見趙普又讓自己不痛快,便賭氣似的說:「朕決心已定,就是不給他陞官,你能怎麼樣。」
趙普也不生氣,而是不緊不慢地說:「刑罰是用來懲辦作奸犯科的,封賞是用來酬勞有功績的,自古以來都是這個道理。而且刑賞是天下的刑賞,豈能以陛下個人的喜怒好惡來決定?」
趙匡胤大怒,站起身來,拂袖而去。趙普見趙匡胤怒氣沖沖地起身離去,也不害怕,而是跟在趙匡胤的後面。趙匡胤進了後宮,趙普就停立在宮門外,久久不肯離開。後來,趙匡胤怒氣消了之後,仔細想了想,覺得趙普的話有道理,同時也為趙普的一片苦心所感動,便同意了趙普的請求,給這個人升了官。
【評議】
宰相有多種,有的剛正不阿,有的善於韜晦,有的深謀遠慮,也有的善於明哲保身。當然,這還都是說的正面的宰相,如果論起反面的宰相來,那就一言難盡了。不過,像趙普這樣的「不屈不撓」的宰相,在中國歷史上似乎絕無僅有。要想當趙普這樣的宰相,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皇帝對你高度信任,二是皇帝還是個明君。如果離開了這兩個條件,恐怕趙普早已「屈」一千次,「撓」一萬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