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元時期的霸權博弈 第83章 歷史以成敗論英雄·治亂世要緩急相濟
    【引言】

    古代的開國帝王大都是在亂世中上台的,治理亂世,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則容易激出變故,太慢則無異於縱容,也容易給心懷二意的人製造機會,因此,治理亂世應該急緩相濟。

    【事典】

    後唐的李從珂雖然沒有值得稱道的地方,但總的看來還是一個很有頭腦的君王。他靠變兵擁立即位後,面臨非常嚴重的局勢。當時,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擁兵自重、虎視眈眈,伺機想推翻他的統治,而朝廷內部則人心渙散,互相猜忌,各種矛盾和弊端也積重難返。李從珂對時局深感憂慮,很想有所作為,但又覺得沒有人能替他分憂。他抱怨宰相盧文紀等從沒有提出一點對朝廷軍國大事有益的建議。盧文紀等人因此上疏辯解說:「我們每隔五天進宮問候陛下起居平安,跟文武兩班官員列隊晉見,時間短暫,雖有例行的對話,但滿眼都是侍衛,即使有一點淺見,懾於您的威勢,也不敢當眾提出。請陛下恢復前代皇帝延英殿奏事制度,只允許宰相和負責機要的臣屬在旁侍候,只有這樣才能暢所欲言。」

    李從珂聞奏,很不以為然,覺得他說得太過分了,就下詔說:「舊制五天進宮一次,文武百官退出後,宰相可以獨留,如果是一般的事務,不妨當眾奏報。如果事屬機密,當天不合適時,那就不管哪一天,都可以先到宮門呈報,我當然會把左右侍從全部遣開,在便殿接待,何必一定要沿用過去的延英殿奏事的名義。」

    李從珂的話是對的,盧文紀等人沒有真知灼見,也沒有什麼責任心,的確沒有提出什麼有價值的建議,倒是一些下級官員的奏信頗有見識。

    太常丞史在德,性情疏狂直率,上書對朝廷及地方文武官員一一抨擊,對各種不合理的制度都提出了不同的建議。他在奏疏中說:「朝廷用人,差不多都是濫竽充數。號稱『將領』的人,沒有軍事常識,雖然身穿軍裝,手拿武器,可是這些人一旦到了戰時卻丟盔卸甲,失敗時則背棄部屬,先行逃走。號稱『文官』的人,更是很少有真正本領、反而品德惡劣,當詢問他意見時,他們一無所知,口呆目瞪,說不出話;就是寫篇文章,也不得不請人代筆。這正是所謂虛設官職,浪費國家財力。現在,陛下維新中興,欲圖大事,正是改革弊政的時機。我建議,所有的軍官,凡是身穿鎧甲的,請下令本軍大將,逐個考試檢查他們的武藝,考問他們的兵法謀略。居低位而有將才的,就擢升他為高級將領,居高位而沒有將才的,貶作低級軍官。至於文職官吏,則由皇上親自出題,命中書令或宰相,對他們當面考試,居下位而有大才,就擢升他任高官,居上位而沒有大才的,就貶作低級官員。」

    史在德的這封奏章,對於當時的情況來說,可謂是切中肯綮,但也惹惱了宰相和在位的官員。盧文紀及補闕劉濤、楊昭儉等,都怒不可遏,一致要求對史在德嚴厲懲罰。李從珂對翰林學士馬胤孫說:「我剛剛登基治理國家,言論應該開放,如果官員中因為提出意見被定罪,以後還有誰敢再說話?你替我起草一份詔書,使大家瞭解我的意思。」於是就下詔說:「過去,魏征請求太宗獎賞皇甫德參;現在,劉濤等人卻要我處罰史在德。這兩件事沒有什麼不同,建議卻不一樣,為什麼會這樣呢?史在德只是想為國盡忠,怎麼可以責罰他呢?」

    這樣一來,李從珂的威望就逐漸地建立了起來,朝政也就逐漸地被整頓好了。

    【評議】

    李從珂在亂世中登上帝位,對緩政和急政深有體會,因此,他採取的急緩相濟政策應該是合乎時宜的。既不用激烈的措施進行誅殺,也不姑息懈怠,而是根據具體情況一步步地治理,這樣雖然慢了一些,但畢竟少出了不少差錯,穩住了局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