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時期的生存法則 第83章 書生與政治·魏晉風度
    【引言】

    也許,魏晉風度對於中國古今知識分子來說有著永恆的魅力。這實際上是由中國知識分子所處的歷史、現實乃至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社會地位和文化品格所決定的。

    歷史賦予了中國知識分子實現王道的使命,但現實卻又總是與他們的願望相齟齬,於是他們便以激憤的言辭來批評社會,以不羈的性格來標舉自由,以放誕的行為來驚世駭俗,以特異的舉止來顯示獨立,這便是魏晉風度,也是中國知識分子所傾慕的人生方式。

    【事典】

    謝安做事從容不迫,處變不驚。有一次,他和朋友們一起坐船在海上遊玩,忽然,狂風驟起,白浪滔天,船被顛簸得東倒西歪,船上的人都嚇得面無人色,緊緊地抓著船舷,動也不敢動,只有謝安面不改色,依然如故,還迎著風浪吟唱呼嘯。船夫倒是有雅趣的人,以為謝安在這樣的風浪中行船很高興,就繼續費勁地向前划船。這時狂風惡浪越來越猛,船夫卻只顧划船,別人都害怕得實在不行了,但又礙於面子,不好意思要求回去,這時謝安才不緊不慢地說道:「像這樣的天氣,還要把船划到哪兒去玩?」船夫這才掉過船頭往回劃。大家對謝安遇難不亂的氣度非常欽佩,從此知道,將來治理國家是非謝安莫屬了。

    東晉寧康元年(公元373年),簡文帝司馬昱死,孝武帝司馬曜剛剛即位,早就覬覦皇位的大司馬桓溫,便調兵遣將,炫耀武力,想乘此機會奪取皇位。他率兵進駐到了新亭,而新亭就在京城建康的近郊,地近江濱,依山為城壘,是軍事及交通重地。桓溫大兵抵達此處,自然引起朝廷恐慌。

    當時朝廷的重望所在,是吏部尚書謝安和侍中王坦之二人。而王坦之本來就對桓溫心存膽怯,因為他曾經阻止過桓溫篡權。簡文帝在彌留之際曾命人起草遺詔,讓大司馬桓溫依據周公攝政的先例來治理國家,還說:「少子可輔最佳;如不可輔,卿可自取之。」王坦之讀了草詔,當著簡文帝的面就把它撕碎,憤怒地說:「天下是宣帝(指馬司懿)、元帝(指司馬睿)的天下,陛下怎麼能私相授受呢?」簡文帝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就讓王坦之改詔為:「家國事一稟大司馬,可仿照當年諸葛亮、王導輔助幼主之故事。」這樣一來,桓溫才沒有當上皇帝。現在,桓溫帶兵前來,京城朝野議論紛紛,認為桓溫帶兵前來,不是要廢黜幼主,就是要誅殺王、謝。王坦之聽了這些議論,怎麼能不心驚肉跳、坐立不安呢?

    謝安則不同,他聽了眾人的議論,不以為憂,神色表情一如平常。實際上,謝安曾經應聘做過征西大將軍桓溫的司馬,桓溫十分明白謝安才是他篡權的最大的障礙,因為自己很瞭解他的才幹。果如所料,桓溫此來確是想藉機殺掉王坦之和謝安。不久,他便派人傳話:要王坦之和謝安二人去新亭見他。

    王坦之接到桓溫的通知,不知如何是好,就去找謝安商量辦法。謝安卻神色不變、態度安詳,和往常一樣,好像沒有什麼殺身之禍等著他。王坦之說:「桓將軍這次帶兵前來,恐怕凶多吉少。現在又要我們兩人去新亭見他,恐怕是有去無回,如何是好?」

    謝安笑道:「你我同受國家俸祿,當為國家效力。晉室江山的存亡,就看我們這一回的作為了!」說完,謝安牽著王坦之的手一起出門,直去新亭,朝廷官員也有許多人相隨同去。

    到了新亭,眾人見桓溫兵營陣容嚴密,隊伍肅然,心情就更加緊張起來。剛走進桓溫大營,幾位稍有聲望的官員,唯恐得罪桓溫,馬上遠遠地向桓溫叩拜,戰戰兢兢,臉都變了色。王坦之也嚇出一了身冷汗。他勉強移著腳步走到桓溫面前,向他行禮,慌亂中竟然把手板都倒著拿了。

    只有謝安態度自若,不拘形跡。他穩步走到桓溫前,不卑不亢地對桓溫說:「明公別來無恙?」桓溫雖然知道謝安是個不同尋常的人物,但未料到他居然能如此處變不驚,自己反倒有些吃驚了,連連說:「好,好,謝大人請坐,請坐。」謝安從容就座。這時,王坦之等人驚魂未定,還在渾身哆嗦。

    謝安在席間說東道西,談笑自如,所言之事,左右逢源,桓溫和他的謀士們找不到茬兒,無法下手。而謝安卻在閒談時觀察左右,早已看到壁後埋伏著武士。他見已經到了應該說破的機會,便轉身笑著對桓溫說:「我聽人講:『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意思是說如果諸侯有道德的話,那麼四鄰都會幫你防守,是用不著自己到處設防的)。』明公又何須在壁後藏人呢?」

    這是對桓溫極大的諷刺,桓溫顯得極為尷尬,急忙說:「在軍中這已經成了習慣,恐怕有突然事變,不得不如此啊!謝大人這麼說,就趕快撤走吧!」

    謝安又和桓溫談笑了大半天,他那麼風度翩翩、安詳穩重,使桓溫始終不能加害於他。而王坦之卻一直呆若木雞,一言不發,待到和謝安一同回建康時,冷汗已把裡衣都濕透了。王坦之與謝安本來在治國、為人等方面兩人都是齊名的,但經過這次風波,兩人的優劣便分出來了。

    不久,桓溫生了重病,卻還想向朝廷要「九錫」(按:古代帝王賜給有大功或有權勢的諸侯大臣的九種禮器,後世權臣篡位前,常先賜「九錫」),便派人向朝廷請求。因為他再三催促,謝安只好讓吏部郎袁宏起草。袁宏文才很好,起筆立就,誰知謝安偏偏故意找茬兒,吹毛求疵,要他一改再改,改了一個月還沒改成。袁宏雖然文才極好,但在「政治」上卻是個糊塗人,他覺得十分奇怪,自己怎麼連個詔書都寫不好,便暗中問僕射王彪之,究竟應該怎麼寫。王彪之說:「像你這樣的大才,何用修飾,這是謝尚書故意要你一改再改,他知道桓公病勢一天天加重,料定長不了,所以借此來拖延時間。」袁宏這才大悟,懂得了謝安的用心。由於謝安不動聲色地用了拖延策略,致使後來桓溫的野心未能得逞便死去。

    【評議】

    魏晉風度歷來是為人們所嚮往的,但要想傚法,又談何容易。在《世說新語》中有一節叫做「雅量」,專門記述魏晉某些士人豁達大度的氣量的。據說,在這方面,最突出的要數謝安等人。謝安曾以八萬之眾破前秦近百萬大軍,又在不動聲色中挫敗了桓溫,屢安晉室,實在算得上是有雅量的人。後世學者,恐怕難以望其項背!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