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對於儒家的思想,似乎歷來有一種誤解,就是「治心不治國」。意思是說儒家的思想只能用來提高人的道德修養,很難用來治理國家。其實不然,這要看如何理解儒家的思想,如果把儒家的思想看成是教條,自然只能成為毫無使用價值的東西,但如果既將其看成是一種不可改變的原則,又將其看成是靈活處理世事的指導思想,那儒家的思想就是「有補於世」的。
【事典】
三國時期的孫登也是一位值得稱讚的人。
孫登字子高,是三國吳王孫權的長子。孫登生性善良忠厚,在皇子王孫中是個少見誠實敦厚的人。他的生母因地位低賤,因此孫權讓妃子徐夫人撫養兒子孫登。孫登對徐夫人的養育之恩一直不忘,記在心中。但徐夫人生性嫉妒,孫權不喜歡她,逐漸疏遠她,最後把她拋棄在吳郡,獨自居住,晚年的生活十分淒清。孫登卻仍然懷念她。徐夫人有時托人帶衣服送給孫登,孫登必定在沐浴之後才穿上,表示他對徐夫人的尊重。
孫權十分喜歡孫登,在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孫登將要被立為太子,但他請求吳王孫權立徐夫人為皇后。孫登說:「只有正本清源,才能產生道義,現在要立太子,應該先立王后。」
孫權反問道:「你的母親在哪裡?」
孫登答道:「我的母親在吳郡。」
孫權聽了,非常感動,半天沒有說話。他知道孫登感激徐夫人的恩惠,但孫權寵愛步夫人,想立步夫人為王后,後因群臣反對,沒敢這樣做。
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孫權稱帝,立孫登為皇太子。孫權選了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等優秀人才輔佐孫登。孫登對待這些官員非常謙和,接待時使用一般平民之間的禮節,並不要求他們對自己行什麼君臣大禮,有時出外還同坐一輛車,就像朋友一樣,不分上下尊卑。對孫登的為人,群臣都稱讚不已,孫權也比較滿意。
孫權遷都建業城,孫權派孫登鎮守武昌,任命上大將軍陸遜輔佐孫登。陸遜是個非常有才能的人,孫登對陸遜非常信任,陸遜也忠心耿耿為穩固太子的地位而勤勉盡責。
孫登待人寬厚,恤貧憐賤,能體察百姓的疾苦。他出去打獵,經常都避開農田,繞道而行,怕走近道會踐踏壞莊稼。有一次,孫登騎馬外出,一顆彈丸擦肩而過,這在當時是一件不得了的事。他手下的侍從趕緊四處尋找是誰幹的。遇上一個手裡拿著彈弓、身上帶著彈丸的年輕人,大家一致認為就是這個人幹的,但這個年輕人卻不承認剛才射過彈子。孫登手下的人急了,要拷打審訊這個人。孫登連忙上前阻攔,並派人去找到剛才飛過他身邊的彈丸,跟年輕人身上所帶的彈丸一比較,發現的確不一樣,就命令把那個年輕人給釋放了。
還有一次,孫登手下一個侍從偷了孫登用來盛水的金馬盂。這件事被查出了,這在當時是要嚴厲懲罰的,大家都主張嚴懲那個盜竊犯。可是孫登認為這個人在他手下服侍多年,平時也沒有什麼劣跡,不過是一時的一念之差,只要決心改過就可以了,不忍心懲罰他,只是將他責備了一番,打發他回老家就算了,還對身邊的人囑咐說,以後不要再提這件事情,如果傳揚出去,對那個人很不利。
孫登做事歷來都十分謹慎。有一年天災連綿,糧食歉收。孫登預先想到盜賊一定會很多,就防患於未然,制定了有關防範盜糧的法令,結果很有成效。
孫登的弟弟孫慮因病去世,孫權極其悲痛,為表示哀悼,孫權降旨要求文武大臣們減少飲食。孫登聽說後,也感到非常悲哀,他從武昌晝夜兼程趕回孫權身邊。見到孫權時,見孫權還在痛哭。於是孫登一邊勸著,一邊說:「孫慮一病不起,這是命運啊!您已無法挽回。當今國家還沒有統一,民眾百姓都在盼望得到解救。上天授命陛下完成一統天下的使命,您應當保養精神、加進營養膳食才是。陛下現在卻按照平民百姓的想法,減少朝廷群臣們的膳食,這已經超出了禮制的範圍了,這樣做會引起臣民的不滿,我為此事感到憂慮和不安。請陛下三思!」孫權聽了孫登這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就採納了他的意見,並對大臣們說:「孫登真是處處為國家興衰著想啊!」
過了十多天,孫權讓孫登返回武昌。孫登為寬慰孫權,主動要求留下來。他說:「我已長期離開父母,作為兒子,早晚不能為父母請安,沒有盡孝,從德行上來講是有缺漏的。」並且向孫權匯報了陸遜鎮守武昌盡心盡職的情況,請孫權不要顧慮。於是孫權就把孫登留下來了,也對孫登更加信任了。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孫權親自領兵出征新城(治所在今浙江富陽西南),就讓孫登留守,全面主持政務。可惜,孫登三十三歲就去世了
夏原吉是明朝的重臣,曾任少保、戶部尚書,他天性寬厚平和,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無論認識或不認識他的人,都稱讚他有仁者之風。
有一位將軍叫呂震,曾在皇帝面前攻訐他笑裡藏奸,說他是個不能重用的小人,他知道以後,也毫不在意。後來呂震為兒子求官,懇請夏原吉替他在皇帝面前美言幾句,夏原吉不念前愆,而是實事求是地介紹了他的情況,對宣宗皇帝稱呂震有守城的功勞,理應受到褒獎。在靖難初期,有個仇恨他的人曾要殺夏原吉,但夏原吉從未為此嫉恨過他,後來也因為看重他的才幹,極力推薦他當上了總督漕運的官。
夏原吉不僅寬厚待人,還足智多謀,救了不少僕人和官吏,他有許多事跡流傳在官吏和百姓中間。
一次,在戶部的衙署辦公,夏原吉接到一份重要的公文,因為要呈交皇帝審閱,他用了整整一天的工夫才親自抄畢。當時,抄給皇帝看的公文是要非常認真嚴肅的,尤其是在明朝,文網十分嚴密,稍微不慎,就可能招致殺頭之罪,許多人就因此掉了腦袋。他捧著剛剛抄完的文書,反覆讀,像欣賞藝術品。文書也確實寫得很美,精細、考究,夏元吉對自己很滿意。然後,他喚來一位吏員,讓這位吏員為文書畫押。吏員剛捧著文書出門,夏原吉不放心,又隨後追了出去,叮囑他千萬小心,不要把文書損壞。可是夏原吉等了很久,也不見吏員返回,他怕出現什麼意外,便焦急地出外察看。不想,發現這位吏員赤裸著上身,跪在院子中央的地上,簌簌發抖。夏原吉很奇怪,就走上前問他怎麼回事。只見這位吏員低著頭,「吭哧」了半天才說了一句:「大人,您處罰我吧!」
原來,這位吏員在給文書畫押時,忽然吹過一陣風,把桌上的筆墨掀翻,墨跡弄污了文書,他知道自己闖了大禍,便裸露身體,等待挨罰。夏原吉一聽,覺得頭暈目眩,心裡直髮緊。他想:這還了得!明天就要呈送皇帝御覽,來不及再重新起草,而這樣弄污的文書交與皇帝,那可是大不恭的啊!說不定會招來什麼大禍。他本想懲罰那個小官,可是他看了一眼吏員跪在地上的樣子,又動了惻隱之心,想:如果向皇帝說了實情,這小吏就一定會被殺掉,還是我來承擔吧!於是,夏原吉對吏員說:「起來吧,這與你有什麼相干!今後小心就是了!」吏員千恩萬謝地走了。
第二天,夏原吉就帶著這被污的文書上朝面君去了。一見皇上,夏原吉就呈上污損的文書,一再請罪,說:「臣年老體邁,體力不支,不慎將文書污損,來不及再將奏章重抄一份,望陛下見諒!」說完,還請求免去自己尚書之職。皇帝一看夏原吉態度誠懇,主動承擔責任,也就不再怪罪,令他另擬一份罷了。
【評議】
真正的儒者是受人尊重的,也是會取得相應的成績的。問題是現實當中的所謂「儒者」並不一定是真正的儒者,多是腐儒,或者是小人儒。腐儒不通事務,不知權變;小人儒不思大略,拘於教條。這兩種所謂「儒者」,實是儒者的大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