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言「讀諸葛《出師表》不哭為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哭為不孝」。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後人敬仰;李密的一篇《陳情表》,深深地打動了人心,後人也難以忘懷。李密是今四川彭山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成人。曾拜蜀漢著名的學者譙周為師。西晉初,被晉武帝徵召出仕,他上《陳情表》,文中表達了自己對祖母的一片赤誠的孝心,真可稱得上是如泣如訴,尤其是其中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的句子,令晉武帝十分感動,准其奏請。李密在祖母劉氏死後,才來出仕,任太子洗馬,後出為漢中太守。
俗語謂:「精誠所至,頑石為開。」其實,「精誠」二字,無非是一個「情」字而已。李密正是用這種深切的真情打動了晉武帝的「鐵石心腸」,並且以此來名垂千古。下面是李密寫給晉武帝的《陳情表》。
【事典】
臣密(李密)報告:我因命運不好,從小就遭不幸,生下來才六個月,慈父就去世了。到了四歲時,舅父又強行改變了母親守節的志願(即強迫改嫁)。我的祖母劉氏哀憐我幼弱孤苦,親自撫養我。我小時候體弱多病,直到九歲還不能自己走路,孤苦伶仃,直到成人自立。
既沒有叔父,又缺少兄弟,家門衰落,福分淺薄,很晚才生兒子。外面沒有近親,家裡沒有照應門戶的僮子。孤獨零落,只有身形和影子互相安慰。祖母劉氏多年疾病纏身,常年臥床不起。我侍奉湯藥,從來不曾停止和離開。
到了聖朝,我沐浴皇恩,身受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是太守選拔我為孝廉,後來是刺史推薦我為秀才。我因為祖母沒有人侍奉,都婉言辭謝,不敢前去接受恩命。詔書特地下達,授予我郎中官職。不久,蒙國家恩典,授職太子洗馬的官職。憑我這種微賤的人,充當侍奉太子的官職,這種恩德,就是我犧牲了整個生命,也不能報答啊!然而,我把這些全部上表言明,再次辭謝,不敢就職。現在詔書急切嚴厲,責備我故意迴避,有意怠慢;郡縣官府一再催迫,催我迅速上路,官吏上門敦促,急如星火。我想接受命令,迅速赴路,可是祖母劉氏的病一天重上一天,想勉強遷就自己的私情,可是申訴又不蒙允許。因此我的處境,確實是極為狼狽的。
我私下想:聖朝是用孝道來治理天下的,所有遺老都受憐憫和贍養,更何況我的孤苦更為嚴重呢?而且,我年輕時做過偽朝的官,歷任尚書郎等,本來是希望官階顯達,並不顧惜名譽和節操。現在,我是亡國的俘虜,地位鄙陋,卻受到過分的提拔,恩命又如此的優厚,怎麼敢觀望不前,再有非分之想呢?只因為我的祖母劉氏已如太陽迫近西山,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我沒有祖母,就不會活到今天;祖母沒有我,就無法度過殘年。我們祖孫兩人,相依為命,因此我的私意是不能停止供養我的祖母,不能遠離祖母。我今年四十四歲,祖母劉氏今年九十六歲。這樣,我對陛下盡忠的日子還很長,報答祖母的日子卻很短了。我懷著烏鴉反哺的心情,請陛下允許我把祖母供養到最後。
我的處境很艱難,不但蜀中人士以及兩州的長官見到和知道,神靈確實也都看得明明白白。希望陛下可憐我的一點兒誠心,允許我實現這個小小的志願,也允許祖母僥倖地得盡天年。如果這樣,我活著應當誓死報效,死後也要結草報德。
我以誠惶誠恐的心情,恭恭敬敬地上表奏報。
【評議】
李密的一番訴說,不僅贏得了晉武帝的同情,更贏得了普遍的同情,即使在今天讀來,仍是感人至深。正所謂情同此心,心同此理,儘管人人殊異,情理並無差別。李密的《陳情表》,不只是陳一人之情,乃是陳天下之情。李密本是西晉的一個普通的官吏,並無什麼突出的政績和特異的作為,他之所以得以史書其名,就是因為他的《陳情表》。杜甫曾經稱讚諸葛亮的《出師表》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其實,李密的《陳情表》在某種意義上足可與諸葛亮的《出師表》相媲美。前後兩表,一言政,一表情,互為表裡,相互輝映,使得三國至魏晉的政治顯得豐富而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