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時期的生存法則 第69章 書生與政治·皇帝的謚號
    【引言】

    中國的封建皇帝死後都要作一個評價,叫做「謚」,體現在謚號上,往往是一個字,如「仁」、「文」、「武」、「景」、「宣」等,這些都是褒義的謚號,有的是高度的讚揚,還有一些幾近諛辭。當然也有一些貶義的謚號,如「度」、「憫」、「哀」,等等。那麼,漢文帝劉恆是如何被謚為「文」的呢?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一些例子。

    【事典】

    《漢書》記載,漢文帝劉恆在位時,有人進獻了一匹千里馬,一日能夠行走千里。漢文帝說:「天子巡行天下,有儀仗鸞旗在前引導,有跟隨的車騎在後簇擁;如果是吉祥的出行,比如巡視狩獵,一天也不過走五十里就停下了。我騎上這匹千里馬,別人跟不上,我一個人往哪裡跑呢?」於是拒絕收受駿馬。送馬的人只好牽著馬回去了。漢文帝每次上朝時,凡有官員遞交報告進諫的,即使在路上碰到,也一定要停下車來,聽他們把話說出來,即使他們的報告沒有道理,不能夠採用,也不過擱置起來不施行罷了,不批評他們。假使他們說的話有益於國計民生,對時政有裨益,則一定盡快加以採納、統籌佈置,推行於國家政治活動中。並且漢文帝經常在採用他們的建議之後,表揚他們進諫中合理的地方。

    有一次漢文帝驅車到霸陵上面,要從西邊沿陡峻的高坡向下驅車。有一位隨從的中郎,名叫袁盎,騎馬走在文帝的車子旁邊,急忙挽住馬的韁繩,不讓車子向下驅馳。文帝批評他說:「將軍難道膽小怯懦嗎?怎麼可以如此害怕呢?」袁盎回答說:「臣下聽說過,聖明的君主,不圖謀由於僥倖而免於災禍,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人身安全關係重大。現在君主駕駛著六匹馬拉的車子,快速向陡峻的坡下驅馳,就是不出事,也是駕馭危險,僥倖免於遭難罷了。倘若拉車的馬驚了,車子因而傾覆,突然出現難以預料的變故,那時後悔,如何能夠來得及?您縱然拿自己的身體安全不當回事,那麼,對於把天下托付給您的先皇帝和日夜惦記您安危的皇太后,您又打算怎麼交代呢?」文帝聽到袁盎的話之後,將車子止住,放棄了沿陡坡驅車的想法。

    漢文帝曾想在驪山上建造一個露天高台,命令工匠計算費用。工匠通過計算匯報說:「應當用百金。」文帝聽到後說:「百金的資產,如果按民間中等家庭的收入來計算,可以購置十戶人家的產業。如今為了構築一個露天平台,就等於破費了十家的產業,難道不可惜嗎?況且我繼承了先帝的宮室,不能算不寬敞,就是現在這樣,我還經常憂慮自己德行不足,玷污了先帝的英名。又哪裡可以再浪費百姓的資財,從事這無益的工程呢?」於是取消了建造露天高台的想法,不再動工。

    有一天,漢文帝到上林苑遊玩,來到豢養老虎的地方,問上林苑主管登記禽獸情況的簿籍官說:「上林苑中各種各樣的禽獸,總共有多少?」這簿籍官一時沒有回答上來。有個管理虎圈的小官恰好站在旁邊,替那簿籍官一一回答,並且回答得非常詳細。文帝聽了很高興,於是就告訴隨從的侍臣張釋之說:「這小官有才能,可以任命他為上林苑總管。」張釋之便回答說:「如今在朝廷中的周勃、張相如這兩人,都是有德行的忠厚長者,能承擔朝廷中的重大責任,然而又都是說話木訥,口才不好。大凡有德行的人,從表面上看器宇軒昂,凝重深沉,言語不多但是該當簡潔,哪裡像這小官這樣喋喋不休,伶牙俐齒,用快捷的巧辯來討好上級呢?今天如果因為這小官口齒伶俐就提拔他,恐怕天下聽到這個風聲的人就像草隨風倒那樣,來傚法他,都學得伶牙俐齒,不務實際,肯定會導致世風淺薄,人心離散。」文帝認為張釋之言之有理,便放棄了提拔那個小官的打算。

    從這件事來看,如果用人不當,就只會看重他的言辭能力。而文帝能夠從諫如流,也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來。

    【評議】

    何謂「文」,大概取「文治武功」的「文」的意思。漢文帝修身養德,從諫如流,通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漢文帝處處從「文」出發,終於實現了自西漢建立以來的「文景之治」,確實是一位少有的好皇帝。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