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時期的生存法則 第43章 治世與亂世·智愚之間
    【引言】

    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九月二十七日,蘇軾第四子誕生,蘇軾於其滿月時作了一首《洗兒戲作》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固然表達了對當時現狀的不滿,但其中所蘊涵的道理,卻又發人深思。

    【事典】

    張磐字子石,丹陽人,為人耿直堅韌,東漢桓帝時曾任交趾(治所在今越南境內)刺史。

    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在荊州服役的士兵,因服役的時間過長,超過了原定的期限,且軍餉賞賜不兌現,軍士們便有怨言,發生了以朱蓋為首的叛亂。他們與桂陽的胡蘭等三千多人攻陷桂陽,焚燒郡縣,很快發展到數萬人,聲勢浩大。東漢朝廷派度尚等將胡蘭、朱蓋等人擊潰,殘餘部分逃往蒼梧。 

    當時度尚任荊州刺史,荊州出了叛亂的事,他身為荊州刺史,當然要負責任。度尚害怕負責,見叛軍逃入蒼梧,便向朝廷謊稱說不是荊州發生了叛亂,而是蒼梧的叛軍入荊州界作亂。蒼梧屬交趾管轄,這樣一來,交趾刺史張磐被判罪關進監獄。張磐被關進監獄後,本來準備向上申訴,但朝廷還沒來得及仔細審查罪狀,便遇到了大赦。張磐本來可以借此機會出獄,但他卻不肯出獄,也不讓獄卒給他打開刑具。獄卒感到很奇怪,對他說:「如今皇恩浩蕩,大赦囚徒,而你卻不肯出獄,這怎麼行!」張磐硬是不肯,結果就成了新聞,鬧得遠近皆知,他正好借此機會給朝廷上書,說明這樣做的原因。

    他說:「當初長沙叛賊胡蘭在荊州作亂,他的殘餘進入交趾。我身披甲冑,手持利刃,不畏艱險,進討亂賊,使敵酋授首,餘眾遠遁奔還荊州。荊州刺史度尚懼我講出實情,為逃罪責,先發制人,誣告於我。我身為地方長官,被度尚所陷,在獄中受罪。事有虛實,法斷是非,我本無罪,也就沒有赦與不赦。如果我出獄,接受赦免,就是承認我以前有罪。這樣,我將永受侵辱之恥,生為惡吏,死為罪鬼。請朝廷將度尚押來,我與他面對曲直,辨明真偽。如果度尚不到,我當埋骨於監牢,決不虛出,蒙受冤屈。」朝廷見此情景,只有把度尚徵召進京,經對質,終於證實張磐無罪。

    【評議】

    度尚可謂智矣,然最終是自作孽;張磐可謂愚矣,然最終得以昭雪。由此可見,愚即智,智即愚。正如老子所言:「反者,道之動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