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有時候,長篇大論不一定能起作用,片言隻語卻能起死回生,問題就要看你用得是否得當,時機掌握得是否恰到好處了。
【事典】
漢代的著名丞相蕭何,有一次向劉邦請求將上林苑的大片空地讓出給老百姓耕種。上林苑是一處專供皇帝遊玩和打獵消遣的大片園林,劉邦一聽蕭丞相居然要縮減自己的園林,不禁勃然大怒,認為蕭何肯定是接受了百姓和商人們的大量賄賂,才公然替他們說話辦事。於是下令中央最高的司法官員廷尉把蕭何逮捕下獄,審查治罪。
那時候,廷尉是專門為皇帝辦理重大案件的,只要是皇帝認定某人有罪,廷尉官不惜用大刑迫使犯人認罪,以討好皇上。所以,如果真要把蕭何交給廷尉處理,那麼,其下場也就可想而知了。就在這危急關頭,有一位姓王的侍衛官上前勸告劉邦說:「陛下是否還記得原來與項羽抗爭以及後來陳豨、鯨布相繼謀反的事嗎?那時,都是陛下親自帶兵東征。那幾年,丞相一個人駐守關中,關中百姓又非常擁戴丞相。假如丞相稍有利己之心,那麼關中之地就不會是陛下的了。蕭丞相不在那時去為自己謀劃,反而會在這個時候去貪佔百姓和商人的一點兒小利嗎?」
這些話不多,但句句是實,切中肯綮,擊中了要害。劉邦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恍然大悟,深有感觸,終於意識了自己的魯莽,對不起丞相的一片忠心,非常慚愧。於是當天便下令赦免蕭何,讓他回丞相府繼續辦公。
漢代的另一位開國元勳周勃,曾經幫助漢室剷除呂後爪牙,建立了大功,在迎立漢文帝上也有定策安邦之大功。可後來當他罷相回到自己的封地以後,一些素來嫉恨周勃的小人便乘機向漢文帝誣告周勃曾經想謀反。漢文帝竟然相信了,急忙下令廷尉將周勃逮捕,命令追查。按照漢代的法律,凡是謀反者,不但本人要被處死,而且要誅滅家族。見此情景,薄太后出來勸文帝說:「當年皇上還沒有即位的時候,周勃手裡拿著先皇留給皇帝的玉璽,又統帥著主力部隊北軍,是謀反的最有利時機,他那時如果謀反,恐怕是沒有人能夠阻擋他的,但他忠於漢室,幫助我漢室消滅了企圖篡權的呂氏勢力,把玉璽交給了陛下,使漢室重新穩固下來。現在,他已退休,回到自己的小小封國居住,怎麼反而會在這個時候才起來謀反呢?又怎麼能夠成功呢?」
漢文帝聽了這一番話,覺得很有道理,便不再追究。
【評議】
其實,無論是劉邦還是漢文帝,都不是糊塗的皇帝,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況且皇帝身處帝位,常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惕怵警戒,也是常有的事。因此,侍奉君主,像蕭何、周勃那樣為皇帝立過大功、深受皇帝信賴的大臣尚且不能常保無虞,還要靠人一言相救,何況一般的臣僚呢?所謂伴君如伴虎,實在是其來有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