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時期的生存法則 第24章 英雄與時勢·以柔治國的明君
    【引言】

    「以柔克剛」是中國人處世治國的夢想,但由於現實的原因,往往以剛克柔者多,以柔克剛者少,剛者多勝,柔者多敗。然而,「柔道」的妙處也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

    應該說,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就是一位以柔開國、以柔治國的明君。他以「柔」為主,在政治、軍事諸方面也都體現出了這種精神,應該說他把中國的「柔道」發揮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

    【事典】

    劉秀生於公元前6年十二月,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其父劉欽是南頓縣令,在劉秀九歲時病故。在他二十八歲的時候,王莽的「新政」很不得人心,加上天災人禍,各地的農民紛紛起義,尤其是綠林、赤眉兩支起義軍,聲勢浩大,直可與王莽軍一較高低。在這種風起雲湧的形勢下,劉秀借南陽一帶穀物歉收之機,與兄劉演謀劃起義,得眾七八千人。

    劉秀起義後,逐漸與當地的其他起義軍會合,一度併入綠林軍。公元23年二月,綠林軍為了號召天下,立劉秀的族兄劉玄為帝,年號更始,綠林軍的勢力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王莽糾集新朝主力約四十二萬人,號稱百萬,派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率領,直撲綠林軍。劉秀等人放棄陽關,率部退守昆陽。劉秀堅決反對逃跑,認為如果併力禦敵,尚有保全的希望,如果分散突圍,必被包圍消滅。他親自率領十三騎趁夜突出南門求救,他說服了定陵、郾城等地的起義軍,親率精兵數千人偷渡昆水,突襲敵人,敵人大敗。

    昆陽之戰是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範例,也為起義軍推翻新莽政權奠定了基礎。因為自打敗了王邑、王尋的軍隊以後,劉秀兄弟兩人威名日盛,這就遭到另一派起義軍將領的嫉妒,加上劉演當初曾反對立劉玄為帝,正好借此進讒,說劉演不除,終為後患。劉玄懦弱無能,並無主張,便聽了人言,準備伺機發動。劉玄借犒軍之機,大會群將,製造借口,但並未得逞。不久起義軍內部發生了分裂,劉秀的哥哥劉演被殺。

    劉秀當時正在父城,聽到哥哥被殺,十分悲痛,大哭了一場,立即動身來到宛城,見了劉玄,並不多說話,只講自己的過失。劉玄問起宛城的守城情況,劉秀歸功於諸將,一點兒也不自誇自傲。回到住處,逢人弔問,也絕口不提哥哥被殺的事。既不穿孝,也照常吃飯,與平時一樣,毫無改變。劉玄見他如此,反覺得有些慚愧,從此更加信任劉秀,並拜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

    其實劉秀因為兄長被殺而萬分悲痛,此後數年想起此事還經常流淚歎息。但他知道當時尚無力與平林、新市兩股起義軍的力量抗衡,所以隱忍不發。劉秀的這次隱忍,既保全了自己,又在起義軍中贏得了同情和信賴,為他日後自立創造了一定條件。

    等到起義軍殺了王莽,迎接劉玄進入洛陽,劉玄的其他官屬都戴著布做的帽子,形狀滑稽可笑,洛陽沿途的人見了,莫不暗暗發笑。唯有司隸劉秀的僚屬,都穿著漢朝裝束,人們見了,都喜悅地說:「不圖今日復見漢官威儀。」於是,人心皆歸劉秀。

    劉玄定都洛陽以後,便欲派一位親近而又有能力的大臣去安撫河北一帶,劉秀看到這是一個發展個人力量的大好機會,便托人往說劉玄。劉玄同意了這個請求,劉秀就以更始政權大司馬的身份前往河北,開始了擴張個人勢力、建立東漢政權的活動。

    當時的河北有三股勢力,最大的是王郎,其次是王莽的殘餘勢力,再次是銅馬、青犢等農民起義軍。劉秀在河北每到一地,必接見官吏,平反冤獄,廢除王莽的苛政,恢復漢朝的制度,釋放囚犯,慰問饑民。所做之事,均都順應民心,因而官民喜悅。

    當時,有一個叫劉林的人向他獻計說:「現在赤眉軍在黃河以東,如果決河灌赤眉,那麼百萬人都會成為魚鱉了。」劉秀認為這樣太過殘忍,定會失去民心,就沒有這樣做。劉秀初到河北之時,兵少將寡,地方上各自為政,無人聽他指揮,雖能「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但畢竟沒有大量軍隊。他為王郎所追捕,曾多次陷入窘境。後來,他逐漸延攬了鄧禹、馮異、寇恂、姚期、耿純等人才,又假借當地起義軍的名義招集人馬,壯大聲勢,並聯合信都、上谷、漁陽等地的官僚集團,才算站住了腳。由於他實行「柔道」政策,服人以德不以威,眾人一旦歸心,就較為穩定。

    劉秀認為,「柔能制剛,弱能制強」,他多以寬柔的「德政」去收攬軍心,很少以刑殺立威,這一點,在收編銅馬起義軍將士時表現得最為突出。當時,銅馬起義軍投降了劉秀,劉秀就「封其渠帥為列侯」,但劉秀的漢軍將士對起義軍很不放心,認為他們既屬當地民眾,又遭攻打殺掠,恐怕不易歸心。銅馬義軍的將士也很不自安,恐怕不能得到漢軍的信任而被殺害。在這種情況下,劉秀竟令漢軍各自歸營,自己一個人騎馬來到銅馬軍營,幫他們一起操練軍士。銅馬將士議論說:「肖王(劉秀)如此推心置腹地相信我們,我們怎能不為他效命呢?」劉秀直到把軍士操練好,才把他們分到各營。銅馬義軍受到劉秀的如此信任,都親切地稱他為「銅馬帝」。

    在消滅王郎以後,軍士從王郎處收得了許多議論劉秀的書信,如果究查起來,會引起一大批人逃跑或者造反。劉秀根本連看都不看,命令當眾燒掉,真正起到了「令反側子自安」的效果,使那些惴惴不安的人下定決心跟劉秀到底。

    公元25年,劉秀勢力十分強大,又有同學自關中捧赤伏符來見,說劉秀稱帝是「上天之命」,劉秀便在諸將的一再請求下稱帝,年號建武,稱帝之後,便是和原來的農民起義軍爭奪天下,此時,他仍貫徹以「柔道」治天下的思想,這對他迅速取得勝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劉秀輕取洛陽就是運用這一思想的成功範例。當時,洛陽城池堅固,李軼、朱鮪擁兵三十萬,劉秀先用離間計,讓朱鮪刺殺了李軼,後又派人勸說朱鮪投降。但朱鮪因參與過謀殺劉秀哥哥的事,害怕劉秀復仇,猶豫不決。劉秀知道後,立即派人告訴他說,「舉大事者不忌小怨」,朱鮪若能投降,不僅決不加誅,還會保其現在的爵位,並對河盟誓,絕不食言。朱鮪投降後,劉秀果然親為解縛,以禮相待。

    公元前27年,赤眉軍的樊崇、劉盆子投降,劉秀對他們說:「你們過去大行無道,所過之處,老人弱者都被屠殺,國家被破壞,水井爐灶被填平。然而你們還做了三件好事,攻破城市、遍行全國,但沒有拋棄故土的妻子;第二件是以劉氏宗室為君主;第三件事尤為值得稱道,其他賊寇雖然也立了君主,但在危機時刻都是拿著君主的頭顱來投降,唯獨你們保全了劉盆子的性命並交給了我。」於是,劉秀下令他們與妻兒一起住在洛陽,每人賜給一區宅屋、二頃田地。就這樣,劉秀總是善於找出別人的優點,加以褒揚。

    劉秀極善於調解將領之間的不和情緒,絕不讓他們相互鬥爭,更不偏袒。賈復與寇徇有仇,大有不共戴天之勢,劉秀則把他們叫到一起,居間調和,善言相勸,使他們結友而去。對待功臣,他決不遺忘,而是待遇如初。征虜將軍祭遵去世,劉秀悼念尤勤,甚至其靈車到達河南,他還「望哭哀慟」。中郎將來歙征蜀時被刺身死,他竟乘著車子,帶著白布,前往弔唁。劉秀的這種發自內心的真誠,確實贏得人心。

    劉秀實行輕法緩刑,重賞輕罰,以結民心。他一反功臣封地最多不過百里的古制,認為「古之亡國,皆以無道,未嘗聞功臣地多滅亡者」。他分封的食邑最多的竟達六縣之多。至於罰,非到不罰不足以毖後的時候才罰,即便罰,也盡量從輕,絕不輕易殺戮將士。鄧禹稱讚劉秀「軍政齊肅,賞罰嚴明」,不為過譽。

    東漢建立以後,劉秀仍然實行懷柔政策,避免了開國之君殺戮功臣的悲劇,使得東漢的政治安定,經濟也得到了較快的恢復。

    【評議】

    不論在歷史中還是現實中,剛者居多,柔者居少,若能以柔為主,寓剛於柔,其表現方式往往就是「柔道」。然而,儘管「柔道」是治國治民、為人處世的最佳方法,卻由於貪婪、暴躁、逞一時之快、急功近利、目光短淺等人性中的弱點,人們一般不去施用,或是施行得不好。中國歷史上的許多以「柔道」處世、以「柔道」治國的成功事例,早已證明「柔道」比「剛道」更加行之有效,其事半功倍、為利久遠之特點,更是「剛道」所遠為不及的。

    劉秀「柔道」興漢,少殺多仁,不論是軍事、政治還是外交等方面都治理得很好。曹操以奸詐成功,劉秀以「柔道」而有天下,看來,儒、道理論並非迂腐之學,只要運用得當,完全可以比別的方法更有效。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