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時期的生存法則 第13章 英雄與時勢·獨具只眼
    【引言】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可謂婦孺皆知,司馬相如以辭賦流傳千古,卓文君也以大膽追求個人的愛情而名垂後世。

    據說,西漢才子司馬相如少時貧窮,曾在富豪卓王孫家做客,見卓王孫孀居的女兒卓文君十分美麗,便以琴曲《鳳求凰》表達愛慕之心,贏得了卓文君的愛情,卓文君深夜便與司馬相如一起私奔。卓王孫一怒之下,不承認卓文君是自己的女兒,司馬相如便與卓文君一起當街開了一家酒店,二人親自招呼顧客,結果,卓王孫因怕丟臉而給予資助。後來,漢武帝的狗監楊得意因與司馬相如是同鄉,就向武帝推薦了司馬相如,據說漢武帝讀了司馬相如的《大人賦》後,飄飄有凌雲之氣,司馬相如遂飛黃騰達,他們的愛情故事也傳為佳話。

    我們也許只知道這個美麗的故事,只知道卓文君慧眼識英豪,卻不知道卓文君的祖先也曾獨具只眼,見人所未見,成就了富甲天下的基業。

    【事典】

    在春秋戰國時期,趙代王六年(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以王賁為將,進攻代王趙嘉。趙嘉乃趙王遷之子,趙王遷八年(公元前228年),秦將王翦等人率秦兵攻趙,大破趙兵,斬殺了趙將趙蔥,趙將顏聚敗走,遂克趙國的都城邯鄲,俘虜趙王遷。公子趙嘉率宗族數百人奔代地(今河北蔚縣東北),被趙國大夫擁立為代王,與燕兵聯合抗秦。趙嘉稱王六年後,被秦將王賁俘虜,趙國遂亡。

    秦國攻滅趙國後,為了防止當地軍民反秦,將大批居民及戰俘遷徙到荒涼的邊遠地區。在被遷徙的人中,有卓氏夫妻二人。趙亡後,卓氏一家遭到秦兵虜掠,財物被洗劫一空。夫妻二人衣衫襤褸,推著一輛破舊的小車,混雜在被遷徙的人群中,步履蹣跚,艱難地向邊遠地區走去,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將會如何。在被遷徙的人中,有些人稍稍有些余財,便爭著將錢物送給管事的官吏,乞求將他們遷往近處。那些受到賄賂的官吏,也真的格外開恩,便將他們安置在距趙較近的葭萌(今四川廣元縣西南)地區。

    卓氏夫妻二人私下商議道:「葭萌地域狹小,土地貧瘠,難以生存和發展。聽說汶山之下,土地遼闊,田野肥沃,地中自然生長著許多大芋,有大芋當糧充飢,至死也不會挨餓。那裡的百姓又善於交易,做買賣極為方便,不如我們要求到那個地區去。」商議已定,夫妻二人便向官吏苦苦哀求,乞求官吏將他們遷往遠處。官吏們當然頗感驚奇,別人求近,他們卻求遠,正是十分難得,便沒有難為他們,將他們遷往邊遠的臨邛(今四川邛崍)地區。

    到了那裡,他們夫妻倆就動腦筋籌劃。他們見墾荒耕田,難以發展,便想冶鐵致富。卓氏的祖先,曾在趙國冶鐵致富,此地山中礦源豐富,恰可冶鐵。二人意見一拍即合,計議已定,便往居深山冶鑄。二人利用祖上所傳的冶鐵技術,很快就煉出精鐵,然後拿到集市上賣掉。時光荏苒,幾年之後,他們開闢的礦區規模越來越大,遠近地區購鐵的富商大賈紛沓而至,竟至供不應求。很快他們就變成了大富翁,置辦了豪華的府第,積蓄了無數的財產,家有奴僕千人,衣錦繡,食珍饈,乘駿馬,富貴壓倒滇蜀地區居民,享受的田池射獵之樂可與國君相比。

    比起上面的例子來,范蠡棄政經商的故事則更為有名。越王勾踐為報會稽滅國之恥,臥薪嘗膽,發憤圖強,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任用范蠡、文種等賢臣整頓國政,終於轉弱為強,遂滅吳國,吳王夫差自殺身亡。范蠡侍奉越王勾踐,備嘗艱辛,勤奮努力,為勾踐謀劃了二十二年,終於滅掉了吳國。後又向北進兵,渡過淮河,直逼齊、晉,稱霸中原,使勾踐成為霸主,向中原各國發號施令,范蠡號稱上將軍。范蠡回國後,認為勾踐的為人,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同安樂,便向勾踐辭職道:「君主執行自己的命令,臣子實行自己的意願,我的作用已經完了,我應該走了。」隨後即收拾細軟財物,與其親信隨從乘船而去。

    范蠡浮海到了齊國,改名換姓,自稱「鴟夷子皮」,耕種於海邊,不辭辛苦,發憤努力,不久,便贏得了數十萬財產。齊君聞聽他才智雙全,就要拜他為相國。范蠡喟然長歎道:「居家可以贏得千金財產,做官可以做到卿相,一個布衣平民能夠如此,可算是到達頂點了。我還想幹什麼呢?況且,『久受尊名,不祥』。」便歸還了相印,將他的全部家財,散發給好友及鄉親,帶著貴重的財寶,悄悄離開,到了陶邑(今山東定陶縣西北),自稱為「朱公」。

    范蠡居陶,回想起當初賢臣計然為越王勾踐制訂的七條治國方略,即:「平價售糧,調整其他物價,使市場供應和關卡稅收都不缺乏;積貯貨物,務求質高、完好、牢固,不要有滯銷的弊病;以物相貿易,勿留腐敗易蝕之貨,不要冒險囤居以待漲價;研究物品的盈與缺,就會瞭解物品貴或賤的原因;物品貴到極點則反賤,賤到極點則反貴;物品須乘極貴時售出,視如糞土而不惜,物品降到極賤時須及時買進,視如珠玉而惜之;務使財貨錢幣流通如流水。」思之良久,喟然長歎道:「計然的富國之策有七條,越王勾踐僅用了其中五條就使國家富強,實現了報仇雪恥的願望。既然施之於國行而有效,那麼,以此來治家也應同樣有效,如今我要以此來治家。」

    於是,他決定按照計然的策略來經營。范蠡認為陶邑是天下的交易中心,各國的貨物從四面八方聚攏而來,交流貨物是極為便利的。他便囤積居奇,賤入貴出,此賣彼進,運用智巧經商發財,而不靠出賣人力經營。由於貿易有方,不久,便積累家財巨萬,富甲天下。范蠡年老後,其子孫承其業,又使家財增之無數。以致人們每當談論發家致富的富翁時,都盛譽「陶朱公」。

    【評議】

    對於卓王孫,司馬遷評論說:「富無經業,財貨無常主;能者輻湊,不肖者瓦解。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萬者與王者同樂。」其意是說,發家致富沒有固定的職業,財貨也沒有固定的主人;有才幹者能夠發財致富,不肖之徒則會敗家失財。千金之家可與一方列侯比富,巨萬家財可與國君一樣享樂。司馬遷對卓王孫的獨特的智慧和超人的成績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文種與范蠡一同輔佐越王,結果,文種不識時務,被勾踐賜死;而范蠡功成身退,隱姓埋名,先治理產業,後轉賣經商,隨機應變,遂成天下豪富。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范蠡能夠以愚為智,以退為進,與時推移,與時俱化,實不愧是中國古代智者的典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