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時期的生存法則 第12章 英雄與時勢·隨機應變是大智慧
    【引言】

    現在的鬧市之中到處擺著《易經》算命的大攤小攤,孰不知,《易經》所反對的就是「命」,一部《易經》的宗旨,若從預測學的角度講,也就是教人四個字:趨吉避凶。吉既可趨,凶既可避,人力既可為,何「命」之有?那麼,中國人到底怎樣處理天命和人事之間的關係呢?要想用一兩句話說清這個問題,當然十分困難,也許用這句話能夠略略概括一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中國人還是相信人事的力量的,還是認為可以通過人力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的。中國人在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方面有著自己突出的特色,尤其表現在封建官場上,中國人的隨機應變也就成了謀取成功或最大利益極為有效的策略。

    【事典】

    在中國歷史上,不知是因為有了《史記》這部書,還是西漢的史實確實與眾不同,反正西漢—尤其是西漢的建立和西漢初年的歷史—對於中國人來講有著特殊的魅力。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漢高祖劉邦在長樂宮駕崩。呂後素懷野心,想趁此機會挾持幼帝,把持朝政,於是,她召來自己的心腹辟陽侯審食其共同商議,最後決定先秘不發喪,借劉邦病重為名,召群臣入宮,受遺輔政。事先伏下甲兵,待功臣到齊,全部誅殺。

    然而,事不隔日,此事立即讓曲周侯酈商知道了。酈商十分焦慮,恐怕呂後的毒計如果得以實現,功臣被殺不說,一定會導致天下大亂,上危朝政,下禍百姓。為國家社稷著想,一定要設法阻止。他經過仔細思考,決定前往拜見審食其。

    酈商見到審食其,讓他屏去左右,然後小聲對他說:「你將大禍臨頭了!」審食其突聞此言,嚇了一大跳,忙問:「您何出此言?」酈商說:「我聽說陛下已駕崩四日了,宮中至今秘不發喪,呂後還要設計盡誅功臣,如果這樣,天下定將大亂!你想一想,現在陳平、灌嬰統十萬兵馬駐守滎陽(今滎陽東北),樊噲、周勃領兵二十萬在外征討代地,如他們聽說陛下歸天,諸將被殺,就一定會合兵一處,回攻關中。那時,朝中肯定沒有人支持你們,而外邊的將士又出師有名,皇后、太子還能依靠誰呢?你原為陛下家臣,現又是皇后的心腹,眾將定會認為你是此事的參與者,試想,你全家性命還能保全嗎?」審食其聽後,暗暗感到後怕,但他善於掩飾自己,嘴上仍說:「我絕對不知道這件事,這恐是外邊的謠傳,待我稟明皇后,便知真偽了。」酈商見自己的話已起了作用,目的已經達到,便告辭退出。

    酈商走後,審食其思前想後,越想越覺得酈商的話有道理,坐立難安,於是趕忙入宮報知皇后。呂後見風聲已洩露,計劃根本無法實行,於是隨機應變,一面令審食其去告訴酈商,就說此事純屬謠言,令他不可再傳;一面發下命令,聽任眾臣入宮哭靈。這場屠戮功臣甚至引起天下大亂的悲劇暫時沒有發生。

    與呂後採取隨機應變的策略的同時,陳平也隨機應變了一次,這才保住了自己的項上人頭。

    劉邦因征英布時被流矢所傷,病情十分嚴重。這時,有一個向來與樊噲不和的侍臣,見機便向劉邦進讒道:「樊噲為皇后的妹夫,與呂氏結為死黨,我聽說他暗地裡設謀,待陛下千秋萬歲之後,引兵入都,盡誅戚夫人、趙王如意等人,您不可不防!」

    劉邦本來就非常寵愛戚夫人,憂慮日後戚氏母子的安危,聞後大怒,不管事情的真偽,立即召陳平、周勃於榻前,說:「樊噲夥同呂後,盼我速死,今命你二人,持詔前往燕地,速斬樊噲,不得有誤!」又叮囑周勃道:「樊噲被斬後,你可代樊噲為將,討伐叛王盧綰。」二人聞令大驚,見劉邦盛怒,且重病在身,也不敢問明原因,只得奉命退出,整裝北行。

    在路上,二人私語道:「樊噲本是陛下的故人,積功甚多,又是呂後的妹夫,事關皇親貴戚。主上不知聽了何人讒言,盛怒之下,欲斬樊噲,難免事畢後悔。我們最好權宜行事,將樊噲擒住後押往京師,請主上親自發落。」二人議好後,星夜趕往燕。數日後,二人已入燕境,行至距樊噲軍營幾里處停下,築好壇,派人持節往召樊噲。此時,樊噲正欲發兵追趕盧綰,聽說漢使來召,只得隨使來到壇前,跪地聽詔。陳平登壇宣敕,才讀到一半,突有武士數人,從壇下竄出,乘樊噲不備,將其擒獲。樊噲正要掙扎,陳平忙從壇上走下,向樊噲低言數語,樊噲方服綁。二人見目的達到,周勃自去統軍,陳平押解樊噲,趕往長安。

    陳平押解樊噲,故意緩緩而行。這一天,正在走路,忽然聽到劉邦駕崩的消息,陳平怕呂後、呂須牽怒自己,就令車馬慢慢行進,自己打馬先行,匆匆入都,直奔宮中,在劉邦靈前跪下,邊拜邊哭。呂後見陳平已回,忙問樊噲情況。陳平道:「臣奉命往斬樊噲,因念樊噲有大功,不敢加刑,現已押解來京,聽候發落。」呂後聽後,方轉憂為喜,令陳平下去休息。陳平因怕有讒得逞,固請留在宮中,充當宿衛。呂後見陳平辦事有心,當即拜其為郎中令,叫他傅相嗣君。至此,陳平才放下心來,起身謝恩,告辭而出。數日之後,樊噲到都,呂後詔令,赦其無罪,復其爵邑。

    【評議】

    呂後可謂是個聰明人,之所以這樣說,就是因為她善於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具體策略,也就是所謂的善於隨機應變。如果不是這樣,呂後後來絕對不可能臨朝稱制七年之久。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任何一個成功者,都不是拘泥死板的教條主義者,而是善於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並進而制定出靈活對策的「實事求是」的人。其實如果我們縱觀呂後的一生,我們就不難發現,呂後就是這樣一個既堅持不懈又善於隨機應變的人,所以,她能取得後來的權勢,是有其性格的必然的。陳平其人在西漢初年算不上是一個傑出的人才,但因為他善於隨機應變,能夠八面玲瓏,不僅得保首領,還能節節高昇。其中的奧妙,不能不令我們深思而慎行之。

    在一般人那裡,隨機應變不過是一種小的處世技巧,但在政治家那裡,隨機應變卻是一種大智慧。在這一意義上講,隨機應變不再是一種技巧,而是上升到了策略的高度,即為了完成既定的目的而採取的方式方法。隨機應變不再是一個貶義詞甚至中性詞,而是一個褒義詞,它負載著我們自《易經》以來的文化傳統,如果我們能夠從正面弘揚這一文化傳統,我們將會在民族發展的道路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