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孔子曾經說:「木訥近仁。」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不善於言辭,不喜歡教訓別人,卻善於修身養性,且性格剛毅堅韌,就接近於「仁」了。又說:「巧言令色,鮮仁矣。」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為了功利而花言巧語,不顧事實,就很少有「仁」。孔子說的確實不錯。但在現實當中,人們卻是十分重視語言智慧的。善於言辭,是一種很難得的智慧,也可以說是一種實現「仁」的手段。
【事典】
景公背上長了個毒瘡。高子和國子兩個人向齊景公請安,景公對他們說:「你們有必要看看我的瘡病。」高子就上前撫摸景公的長瘡處。景公說:「毒瘡熱嗎?」高子說:「很熱。」景公說:「熱得怎樣?」高子答:「像火一樣。」景公又問:「毒瘡是什麼顏色的?」高子說:「像沒熟的李子。」景公又問:「大小如何?」答:「像食器豆一樣大小。」景公接著問:「癟進去的地方是什麼樣子?」高子答:「像舊皮鞋斷裂之處的樣子。」
高子、國子走後,晏子來求見。景公傳話對晏子說:「我有重病,不能穿衣戴帽出來接見先生,先生能屈尊來看看我嗎?」晏子走進內室,叫內官端來洗手的用具,讓車伕取來手巾,用刷子把手洗乾淨,讓手在水中慢慢變熱,然後打開景公身上的被子,蓋了蓋身下的褥子,跪在床邊,給景公撫摸毒瘡。景公說:「毒瘡熱得怎樣?」晏子答:「像太陽光一樣熱。」景公又問:「是什麼顏色的?」晏子答:「像青色的玉石。」景公問:「大小如何?」「像玉。」景公接著問:「凹癟的地方是什麼樣子?」晏子答:「像珪玉。」
晏子走後,景公很感慨地說:「我如果不見到道德修養很好的人,真不知粗鄙之人的愚笨啊!」
齊國派晏嬰出使楚國。晏嬰在當時是十分有名的人物,以學識淵博、機智善辯著稱,但相貌不太好,身材矮小,面貌黎黑。有一次,晏嬰出使楚國,楚王故意作弄他,在城門的旁邊開了一個小門,意思是想取笑晏嬰的身材矮小。楚國人請晏嬰從小門進去,晏嬰說:「如果出使狗國的話,那是應該從狗門進去,現在是出使楚國,不應當從這個門進去。」接待人員只好讓他從大門進去見楚王。
楚王見到了晏嬰,說:「齊國沒有人才嗎?」因為晏嬰其貌不揚,所以才這樣說。晏嬰回答說:「齊國光是臨淄城就有三百閭(當時一閭等於二十五家),大家舉起袖子就會連成幃幕,一揮汗像下雨一般;人擠人,肩挨肩,腳跟接著腳跟,怎會沒有人才呢?」楚王說:「既然如此,怎麼會派你這種人來呢?」晏嬰說:「齊國派遣使者,是依才德作標準的,派賢者出使有賢能君主的國家,派不肖的人出使有不肖國君的國家;因為我最不肖,所以就被派來出使楚國了。」楚王聽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還有一次,楚王事先派人綁著一個人來到宮廷,讓他們故意走過楚王及晏嬰的面前。然後,楚王故意把他們叫住,問發生了什麼事。楚人報告說:「這個齊國人涉嫌偷盜。」楚王轉過臉來,對晏嬰說:「難道齊國人是善於偷盜的嗎?」
晏嬰一點兒也不緊張,非常隨意地說:「我聽說,出產在江淮一帶又香又甜的橘子,一到江南就變成了又苦又澀的枳。這是為什呢?是因為環境的關係啊!現在這個齊國人在齊國不偷盜,來到楚國卻偷盜,難道不是環境的關係嗎?」
楚王無言以對,討了一個老大的沒趣,只好苦笑著說:「我想取笑你,沒想到卻取笑了我自己。賢明的人真是不可隨便開玩笑啊!」
齊景公有一匹心愛的馬,被他的馬官殺掉了。景公聽說以後,十分惱怒,操起戈就要親自殺死馬官。晏嬰看到了,就對景公說:「你就這樣殺了他,他連自己的罪過都不知道,死了也不明白,我請求為您歷數他的罪過。」
景公不知晏嬰的意圖,就答應了。晏嬰舉著戈走近馬官,對他說:「你為我的國君養馬,卻把馬殺掉了,大罪當死;你使我的國君因為馬被殺掉而殺掉養馬的人,此罪又當死;你使我的國君因為馬被殺而殺掉養馬的人的事,傳遍四鄰諸侯,使國君蒙受了不仁的名聲,此罪又當死。」齊景公一聽,馬上說:「您放了他吧,不要損害了我的仁德。」
齊景公是一個脾氣十分暴躁的國君。有一天,一個人犯了一點兒罪,景公非常生氣,命人把他分屍。又說:「誰敢來勸諫我,就殺了他。」這時,晏子走過來,左手扶著罪犯的頭,右手拿著刀,抬頭望著景公,說:「從古以來,聖主明君將人分屍,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您能告訴我嗎?我也好傚法他們。」景公聽了,恍然大悟,就立即放棄分屍的刑罰。
東周時,魏國溫城有一個人出遊到東周去。東周人不接納他,不讓他進入東周境內,問他道:「你是外地來的客人吧?」他理直氣壯地回答說:「我不是客人,我是主人。」東周人詢問他街道中的情況,他一點兒都不知道,官吏便把他逮捕,囚於獄中。東周的國君知道了此事,派人到獄中審問他:「你不是東周人,卻說不是客人是主人,為什麼?」他回答說:「我從小誦讀《詩經》,《詩經?小雅?北山》上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四海之內都是周天子的天下,我是周天子的臣民,怎麼會變成客人呢?所以我說自己是主人。」東周國君得知後,哈哈大笑,便命令官吏將他釋放。溫城人不僅能言善道,又機智靈活,善於處事。當情況對自己不利時,引用當時人信奉的經典雅詩,攻訐對方,據以相爭,使得對方無話可說,心服口服,不得不將他釋放。
【評議】
今天看來,上面的例子都是詭辯,並沒有充分的事實依據。然而,我們要看到的是,在當時的情景中,已不在乎事實,人們所鍾情的,是語言的藝術,語言的智慧。其實,不僅在古代是這樣,今天的許多場合更是這樣。所謂秀外慧中、錦心繡口,乃是人美的形式不可或缺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