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對於因地制宜這句話,我們都是耳熟能詳的。這句話雖然產生在特定的時代,有著特定的含義,但我們還是可以從這句話裡看出普遍性的道理,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進而制訂出適宜於具體情況的具體辦法。因此,像因地制宜這樣的話,也可以改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等等。其實,古人是十分善於運用這一基本原理的,比如臣下勸諫君主,也要根據君主的性格來採取不同的策略,有的君主喜歡正,有的君主喜歡直,有君主喜歡迂,有的君主喜歡謔。春秋戰國時期的晏嬰對於自己的君主齊景公,採取的勸諫策略基本上傾向於謔,其中的一些勸諫範例,也是意味深長的。
【事典】
有一次,景公請魯國工匠為他做鞋。鞋帶是用黃金製成的,上面鑲銀,用珠寶相連綴,鞋孔是用好的玉石製成,鞋長一尺,十分美觀。
農曆十月一天,景公穿著這雙鞋上朝。晏子入朝,景公想起身相迎,因為鞋太重,他只能抬起腳,卻邁不動步子,他問晏子:「天氣是不是很冷呢?」晏子說:「大王怎麼會問起天氣的冷暖呢?在古代的時候,聖人做衣服,講究冬天穿著輕便而暖和,夏天穿著輕便而涼爽。現在您的這雙鞋,寒天裡穿上會感到很冷,重量也超過一般人的承受能力,不符合生活的常理,您做得太過分了。所以說這位魯國的工匠不懂得冷熱之節和輕重之量,破壞了人的正常習慣,這是他的第一條罪狀;他使君主讓諸侯譏笑,這是他的第二條罪狀;浪費財物而沒有實效,致使百姓怨恨大王,這是他的第三條罪狀。請大王下令拘捕他,並把他交官吏量刑處置。」
景公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但他有些憐憫那個工匠,就向晏子求情,放了那個人。晏嬰卻不同意,說:「對於做了好事的人應當重賞,對花了氣力幹壞事的人要處罰。」景公聽了,知道自己無法改變晏嬰的主意,便不說話了。
晏子走出朝堂,下令把魯國的工匠抓起來,派人押送出國境,不准他再來齊國。此後,景公脫下那雙鞋,再也不敢穿了。
景公是個十分貪圖享樂的人,他叫人修了一個名叫西曲的大水池。池塘裡的水很深,塘邊建起一座高大的房屋,房屋的橫樑上刻著龍蛇,立柱上刻著鳥獸,十分豪華。
景公上穿花團錦簇的禮服,下穿白色繡花的袍裙,一身五彩斑斕。腰帶上綴滿了玉石,頭戴帽子,披散著頭髮,面向南站在那裡,一副趾高氣揚的傲慢神態。
晏子來見景公,景公問道:「您是不是知道,當年管仲輔佐桓公稱霸時是什麼樣子的呢?」晏子仰首不答。景公再次問道:「當年管仲稱霸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呢?」晏子說:「我聽說,只有精通水性的人才能與龍蛇為伍。現在您在橫木上雕龍蛇,立柱上刻鳥獸,也不過就是為了建造一座房屋而已,哪有心思經營霸王之業呢?您炫耀居室的華美,炫耀衣服的美艷,一身衣服五彩俱備,腰綴玉球,披頭散髮,也不過是一間房子就能包容的了。您身為一國之王,萬眾之君,卻不務正業,一心用在邪門歪道上,君王的魂魄早已蕩然無存了,還拿什麼來圖謀霸王之業呢?」
景公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慚愧,就走下堂來,來到晏子身旁,不好意思地說:「梁丘據、裔款告訴我這所房子修好了,我這才私下裡套上這身服裝,實際上是想與梁丘據開開玩笑。我現在就去別的屋子換下這套衣服,聽從先生的指教,如何?」
晏嬰說:「梁丘據、裔款二人迷惑大王,讓大王做些邪惡無聊的事情,大王哪裡知道實情呢?再者,如果伐木不去其根,再生的枝條還會長出來的,大王為何不就此除去他們二人,以使今後您不再受他們迷惑呢?」
有一次,景公頭戴巨大的帽子,身穿很長的袍子,一副奇形怪狀的樣子。他上朝聽政,揚揚得意地站在朝堂上,滿臉盛氣凌人的樣子,掃視群臣,天色很晚了也不散朝。
晏子走上前,對景公說:「聖人的衣服都做得適中合體,而不過分華貴,這樣他的形象可以作為民眾的榜樣,去引導和影響民眾。他的行動合乎道德禮儀,有利於養生,百姓也爭相學習他的舉動儀容。現在您的這身衣服過分華貴,不能用來引導民眾;盛氣凌人、滿臉傲慢地站在朝堂上,也不利於養生;天色晚了也不知道散朝,不符合禮制,您還是及早安息吧!」景公說:「我聽從您的勸告。」隨後就宣佈散朝,並脫去了那身衣帽,以後再也沒穿過。
有一次,景公和晏子兩人悠閒地站在淄水邊觀景。景公突然深深地歎口氣,大發感慨地說:「唉,要是能夠長久地保有國家,能把它傳給子孫後代,該是多麼令人快樂的事啊!」晏子聽了以後回答道:「我聽說賢明的君主是不願意平白無故得到別人的擁立的,民眾也不會無端地來歸附他。大王不修政事,行事不公,背棄民眾,倒行逆施已經很久了,卻想要長久地保有國家,難道這是可能的嗎?我聽說,能長久保有國家的人,都是能把事做到底的人。諸侯並立,能夠自始至終為善的人被尊為長者;學習也是一樣,士人一同進學學習,能夠善始善終的人就會成為老師。
當年,先王桓公開始任用賢才、引導推行德教時,曾使面臨滅亡的國家得以生存,使已經滅亡的國家得以復生,使危殆的國家得以安定,所以民眾擁護他,天下人崇敬他的功德。他率師遠征討伐暴虐,將士百姓雖然勞苦但無損於他的完美。桓公衰敗,是因為他放鬆了德行修養而追求享樂,迷戀女色並聽信讒言。百姓因為他的統治而痛苦不堪,世人也都譴責他的行徑,以至死在王宮而無人報告。屍體腐爛,生了蛆蟲也無人收屍。這時,他的下場比起暴君桀、紂更加可悲。《詩經》上說,『沒有哪件事和哪個人沒有開頭的,但很少能夠做到善終。』不能善始善終的人,是當不好君主的。如今,大王對待百姓如同仇敵,見到善事就像怕燙著一樣迅速避開。擾亂國家,傷害賢良,必然遭到大眾的反對。對民眾為所欲為,對臣下肆行誅戮,恐怕災禍早晚會降到您的身上。我已經年老了,不能再聽候大王的調遣了,大王如果不能變更自己的行為,那麼我就辭官,只求保持晚節而已。」
有一次,齊景公整天飲酒,喝得大醉,神志不清,過了三天才能爬起來。晏子十分擔憂,就去見景公,問道:「大王是不是因為喝酒太多病倒了呢?」景公很不好意思地說:「是的。」晏子說:「古人飲酒,喝到心情舒暢也就行了。所以,男人們不能因為群聚歡樂而妨礙了辦理正事,女人們也不能因為群聚而影響了做手中的活計。古代的規矩,男女一同聚會,輪流敬酒應當不過五次,超過了就要受到處罰。當君王的,當然就更應該身體力行,要為民眾做出表率。這樣才能在外沒有人對國家的政治表示不滿,在內沒有人敢於胡作非為。如今您一日飲酒,三天臥床不起,外面對國家的治理抱怨不已,身邊的近臣則趁機胡作非為。您這樣做,對於那些依靠法制自我約束、自我防範的人,是在鼓勵他們任意妄為;對於那些希望得到獎賞和稱讚而以此自勉的人,是在誘使他們懶得行善。如此下去,君王背離了德行,百姓輕視賞罰,那就要失去立國之本,所以希望大王一定要節制飲酒。」
齊景公聽從了晏子的勸告。
在這些著名的勸諫中,「踴貴而屨賤」的勸諫可謂是最著名也最巧妙的。當時,齊景公曾經多次向晏子贈金,而且試圖用多種理由說服他接受,但多被晏嬰一一拒絕。晏子衣著簡樸,住宅非常簡陋。齊景公知道後,覺得過意不去,打算更換晏子的住宅,便對晏子說:「您的住宅靠近集市,不僅聲音嘈雜,塵土飛揚,而且地勢低窪,狹窄潮濕,實在不能居住。請您搬到寬敞明亮、乾燥宜人的地方去住。」晏子聽了,還是拒絕了。他對齊景公說道:「住這所房屋,已經覺得很奢侈了,況且齊國的先代賢臣也是居住在這裡,我還嫌自己的資格夠不上繼承這所房屋呢!我住在靠近集市的地方,買東西很方便,怎麼敢再麻煩您為我另建房屋呢?」
齊景公見晏嬰不肯更換房屋,便很他開玩笑說:「您的住宅靠近集市,您知道東西的貴賤嗎?」晏子回答說:「怎麼能不知道呢?」齊景公說:「那麼,什麼東西貴,什麼東西便宜呢?」
晏子本來對景公濫用刑罰,致使很多犯人被砍斷腳的狀況很不滿意。景公的濫刑以致市場上賣假肢的逐漸增多,又見景公問自己集市上什麼東西貴,什麼東西便宜,靈機一動,想藉機進諫,便回答景公說:「集市上假肢貴,鞋子便宜(踴貴而屨賤)。」
齊景公聽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頓時明白了宴子的用意,從此減輕了對犯人的刑罰。晏嬰也感受到了百姓的尊重和愛戴。晏嬰實在不愧是古之良臣,有愛民之心,又有忠君之意,且能不失時機地進諫,使得君主心悅誠服。在不動聲色中就「致君堯舜」,實屬難能。
【評議】
晏子也算是直臣、諍臣、賢臣了,但與管仲相比,他還算不得能臣,為什麼呢?管仲輔佐齊桓公,起於亂世,「一匡天下,九合諸侯」,終於成就了霸業。但晏子卻只能為自己贏得名聲,難以為國家贏得名聲。二人的區別,由此而分。
晏嬰對齊景公的勸諫實在是無時不有,無處不有,無奇不有,竟然還始終得到了齊景公的信任,不僅沒有被殺頭,還能得以善終,身後哀榮無量。即使在我們今天看來,也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因此,晏嬰也應該算是夠幸運的了,比起那些一言不慎就被殺頭滅族的大臣,他還能要求什麼呢?
晏子對於齊景公,可謂用心良苦,以當時的情況而論,朝堂已失去了凜然的正氣和向上的精神。因此,晏子如果採取正面直諫的方法恐怕是不適宜的,只有用這種迂迴而近於戲謔的方法,才能適合齊景公良知未泯而又喜歡享樂胡鬧的性格特徵。
其實,晏子如此進諫,已類後來的優伶。晏子滑稽多智,富有謀略志向,卻不得不扮演這種角色。這是晏子的悲哀,也是齊國的悲哀。同時也預示著齊國由五霸之首逐漸衰落滅亡的必然命運。